问题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没有像贾母疼爱宝玉那样疼爱贾兰?

回答
论及《红楼梦》中王夫人对孙子贾兰的态度,与贾母对贾宝玉的呵护备至相比,确实显得冷淡许多。这其中缘由,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而是错综复杂,涉及家族的现实考量、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贾府内部微妙的权力格局。

首先,我们得明白贾兰是谁。贾兰是贾珠与李纨的儿子,而贾珠是王夫人唯一的嫡出长子。从血缘上讲,贾兰是王夫人亲孙子,是王家血脉在贾府的延续。然而,他却没能获得贾母那样的宠爱。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因素:

一、贾珠的早逝,让王夫人承受了难以言说的伤痛。 贾珠是王夫人寄予厚望的儿子,是她未来家族荣耀的继承者,她的所有心血和期待都倾注在他身上。贾珠的早逝,对王夫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她因此变得更加沉默和压抑。在这种巨大的悲痛中,她对孙子贾兰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替代性补偿”或者“延续性寄托”,而非贾母那种纯粹的、不带忧虑的疼爱。贾母疼爱宝玉,是疼爱她自己生命的延续,是疼爱她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而王夫人对贾兰,更多的是对已逝儿子的怀念和对未来家族的责任感。这种情感的投射,自然不如贾母来得直接和热烈。

二、李纨的“守拙”,影响了王夫人对贾兰的亲近程度。 李纨作为贾珠的遗孀,虽然出身不算显赫,但为人贤淑,恪守妇道,对贾府上下都恭顺有礼。她一心抚养儿子贾兰,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上,希望贾兰能够学业有成,光耀门楣。然而,她的这种“守拙”和“淡泊”,在某种程度上也让王夫人觉得她“太懂事了”,反而疏远了母子间的亲密感。相比之下,宝玉身边有薛宝钗、史湘云这样的亲近女性,她们的性格更为活泼,与贾母也能玩到一块去,这种互动模式让贾母觉得亲近。而李纨的稳重和贾兰的少年老成,可能在王夫人看来,缺乏了那种可以肆意疼爱的“稚气”或“亲近感”。

三、家族的现实利益和王夫人的政治考量。 王夫人作为贾府实际上的当家太太,她需要考虑的远比儿女情长要复杂得多。贾府到了她这一代,已经显露出衰败的迹象,她肩负着维持家族体面的重任。她深知,想要家族重新振兴,光靠“情”是没用的,必须依靠“才”和“德”。在这种情况下,她对贾兰的培养,更像是一种投资,是一种对未来家族地位的规划。她希望贾兰能够读书做官,为贾府争光。因此,她对贾兰的态度,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严厉的关怀”,一种“期望型的栽培”,而不是贾母那种无条件的溺爱。她会关注贾兰的学业,会督促他学习,甚至可能会因为他的疏忽而责备,这与贾母对宝玉的“放任自流”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男孙”与“女孙”的地位差异,虽然不及封建礼教的严格区分,但也存在。 虽然贾兰是男孙,本应得到长辈的重视,但贾府内部的权力格局和继承人的问题,也让王夫人不得不有所权衡。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也是她心目中最理想的继承人。而贾兰,虽然是长子遗孤,但在贾母心中,宝玉的地位始终是无可替代的。王夫人作为贾母的儿媳,在某种程度上也要顾及贾母的喜好和态度。她深知贾母对宝玉的喜爱程度,自然不会去和贾母争宠,也不会刻意去“超越”贾母对宝玉的疼爱。

五、王夫人的性格特点。 王夫人本身并非一个热情外露、喜欢表达情感的人。她性情“沉静”、“端庄”,虽然在处理家事上颇有能力,但在情感表达上却显得比较内敛。她更倾向于用行动来表达关爱,比如为贾兰请教名师,为他的前途操心。这种内敛的性格,使得她的关爱不像贾母那样表现得那么明显和热烈,容易被外界解读为“不疼爱”。

六、贾兰自身性格的影响。 贾兰从小就表现出与宝玉截然不同的性格。他聪明伶俐,刻苦好学,早早就显露出成为读书人的潜质。他不像宝玉那样顽劣,也不会惹出许多让长辈头疼的事情。这种懂事的孩子,有时反而会让长辈觉得“不需要过多的操心”,从而减少了那种“需要呵护”的亲近感。贾母疼爱宝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宝玉身上那种叛逆、不羁的少年气,那种需要被保护的脆弱感,而贾兰似乎没有这些特质,他太早地承担起了家族的责任,显得早熟,失去了很多孩子应有的天真烂漫,这或许也是让王夫人觉得难以像疼爱宝玉那样疼爱他的一个隐形原因。

总而言之,王夫人对贾兰的态度,是她作为一个母亲、作为当家太太、作为家族成员的多重身份下的综合体现。她的疼爱是现实的、有目的的,是她对逝去儿子的寄托,也是她对家族未来的期许。这种关爱,虽然不如贾母对宝玉那般炽烈,却同样承载着她作为长辈的责任和期望。只是,在《红楼梦》的宏大叙事中,贾母对宝玉那种近乎于溺爱的宠溺,更具戏剧张力,也更符合大众对“奶奶疼孙子”的期待,因此显得更为耀眼和突出。而王夫人对贾兰的爱,则是一种更内敛、更理智,也更具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表达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王夫人是非常不认同贾母对宝玉的疼爱的,这种疼爱其实对宝玉有百害而无一利,王夫人每次提起来都是满满的无奈,自然绝不会让这种捧杀延续到下一代。

其实,像贾珠、贾环、贾兰那种读书习武日日不辍的生活模式,才是大家公子们理想的生活状态。像宝玉这样每天在内帏厮混的状态是很不正常的,轻则耽误读书、影响前程,重则一辈的名声子都毁了。王夫人平时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把宝玉挪出来,放到兄弟子侄的院子里好好管教,只不过由于贾母疼爱不敢管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论及《红楼梦》中王夫人对孙子贾兰的态度,与贾母对贾宝玉的呵护备至相比,确实显得冷淡许多。这其中缘由,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而是错综复杂,涉及家族的现实考量、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贾府内部微妙的权力格局。首先,我们得明白贾兰是谁。贾兰是贾珠与李纨的儿子,而贾珠是王夫人唯一的嫡出长子。从血缘上讲,贾兰是王夫.............
  • 回答
    王夫人吃斋念佛,对下人冷血无情,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深深植根于她所处的环境、她的性格特质,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要理解这一点,得掰开了揉碎了去瞧。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这个人物本身说起。她生在王家,是皇亲国戚的出身,这让她从小就养成了尊贵和优越感。嫁入贾府,更是成为了荣国府的当家奶奶,地位显赫。但.............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王夫人和邢夫人作为贾府中的两位重要女性,她们的地位差异,绝不仅仅是因为谁的儿子是嫡出,谁的儿子是庶出那么简单。这其中牵扯到了家族的政治格局、经济实力、个人能力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丈夫。王夫人是贾政的正妻,而邢夫人则是贾赦的正.............
  • 回答
    关于王夫人如何得知薛宝钗搬出大观园回家的事儿,红楼梦里其实并没有直接描绘一个王夫人接到汇报、或者亲眼所见的具体场景。这事儿在小说中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以一种“众人皆知”的方式呈现出来,咱们得从几个细微之处去推敲,才能把这个过程捋得更清楚些。首先,得想想宝钗回家的动因和时机。宝钗住在园子里,其实是寄居在.............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要准确判断王夫人安插在怡红院的“眼线”是否就是袭人,需要仔细梳理书中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以及她们之间的互动。虽然书中并没有直接点明“袭人是王夫人派来的眼线”,但从诸多细节和袭人自身的行为表现来看,袭人扮演着这个角色,其可能性非常大,并且是红学研究中一个被广泛探讨的观点。首先,我.............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王夫人打金钏那一巴掌,这事儿看似简单,却是林林总总透露出许多文章背后的东西。不仔细咂摸,可能就觉得是老太太教训丫鬟的普通事儿,但细细一想,这一巴掌的轻重,打的可不只是金钏一个人。首先,从事情的起因说。金钏儿,一个在大观园里伺候王夫人的丫鬟,因为被王夫人撞见了她“鬼混”,也就是在白天趁.............
  • 回答
    说到王夫人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说她结婚前后判若两人,这话真不是夸张。咱们仔细说说,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先得说说王夫人是哪家姑娘。她可是大家族出身,娘家是当朝的“皇亲国戚”,琅琊王氏。你想想,能跟皇室攀上关系的,那是何等荣耀?所以,王夫人从小也是在锦衣玉食、万千宠爱里长大的。她的成长环境,决.............
  • 回答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她的形象是复杂而多面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一位大家族主母的特质,既有维护家族秩序的责任感,也有受时代局限而产生的局限性。一、 作为封建大家族的合格主母:维护秩序与家族利益 稳定家族的支柱: 贾母是最高权威,.............
  • 回答
    在《红楼梦》的原著里,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可以说是贯穿了整部小说的重要线索之一,虽然不似宝钗那样被描写得那么细致,但细细品来,也自有她的一番道理和情感在其中。初见黛玉时,王夫人还是有几分真心疼爱黛玉的。黛玉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来到贾府,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怜惜的事情。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主.............
  • 回答
    王熙凤对姑妈王夫人的态度,那是一个极度复杂又充满算计的微妙关系,用“知道姑妈不是真心待她”来简单概括,未免有些失之偏颇。更准确地说,她懂得王夫人的“真心”在于利益,在于她的女儿黛玉和儿子宝玉的安稳,而她自己,则是王夫人用来巩固家族地位、处理事务的得力工具。凤姐是什么人?她是个极有眼力见儿的,而且极度.............
  • 回答
    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这位雍容华贵的国公府夫人,在《红楼梦》的众位女性形象中,扮演着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对于林黛玉,她的态度确实不像对薛宝钗那样热情有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疏远和不喜。这其中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自身的性格和价值观来分析。王夫人是.............
  • 回答
    《红楼梦》中,王熙凤与邢夫人的婆媳关系为何成为叙事重心,而非邢夫人与王夫人之间的妯娌争端,这并非简单地忽略了后者,而是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以及主题表达上的深邃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几位女性在贾府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以及她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首先,从“戏份”和.............
  • 回答
    87版《红楼梦》中,探春远嫁时对赵姨娘一声“娘”,确实让许多观众感到揪心,甚至不解,觉得似乎与探春平日里在王夫人面前的“得体”形象有所出入。其实,这声“娘”的背后,是复杂的情感交织,是角色性格的深刻体现,更是导演和演员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捕捉。首先,要理解探春的性格。探春是“风流灵巧,不输男子”的探.............
  • 回答
    北大王昱在红网发表文章称“陷入裸贷陷阱的女学生不值得可怜”,这一言论无疑是极其刺耳且引发巨大争议的。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绪化的层面,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存在的出发点,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昱的言论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女性的困境、消费主.............
  • 回答
    王扶林导演,一提到他的名字,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必然是那部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红楼梦》。这部剧的成功,无需多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然而,如果将《红楼梦》的光环稍微剥离,审视王扶林导演的其他作品,似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何论及其他作品,大家普遍认为其水准“.............
  • 回答
    王蒙先生“中国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是耻辱”的说法,确实触动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论。要评价这句话,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蒙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家、评论家,他对《红楼梦》的推崇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其出发点是高度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他将《红楼梦》视为中国古.............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关于晴雯与宝玉是否发生过性关系,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描写。这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留白,也因此成为读者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的论据和观点:一、 文本中的暗示与模糊之处: 亲密且超越主仆的关系: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
  • 回答
    《红楼梦》这本书,说实话,我读过不止一遍,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触。要说最难忘的场景,这可真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因为曹雪芹的笔下,那些人物和故事,就像刻在了心里一样,时不时就会浮现出来。如果非要选几个最触动我的,那大概是这几个吧。一、宝黛初会,木石前盟的初启,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与心动。第一次读.............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在满汉全席里,我最想尝哪一道菜一样,真是个甜蜜的烦恼。《红楼梦》里的丫鬟,个个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性子。要是真能挑一个来伺候我,那可真是太难了!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选——袭人。当然,这可不是因为她多么花容月貌,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得体周到到让人觉得“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