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王夫人是怎么知道薛宝钗搬出园子回了家的?

回答
关于王夫人如何得知薛宝钗搬出大观园回家的事儿,红楼梦里其实并没有直接描绘一个王夫人接到汇报、或者亲眼所见的具体场景。这事儿在小说中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以一种“众人皆知”的方式呈现出来,咱们得从几个细微之处去推敲,才能把这个过程捋得更清楚些。

首先,得想想宝钗回家的动因和时机。宝钗住在园子里,其实是寄居在王夫人这里。她一贯是稳重、识大体的,尤其是在贾府风波渐起,尤其是元春省亲之后,府里的开销一日比一日大,管家理事的人也多了起来。宝钗作为一个有见识的女子,自然会体察到这种变化,不会像其他姑娘那样无忧无虑地长久居住。

更何况,宝钗回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母亲薛姨妈的身体不太好。小说里多次提到薛姨妈时常有病,需要人照顾。宝钗是个孝顺的女儿,母亲身体欠安,她回家探望和照料也是理所应当的。而且,薛家毕竟是皇商,虽然有些落魄,但家业还在,宝钗回娘家处理家务,也是符合礼数的。

那么,这事儿怎么就能传到王夫人耳朵里呢?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传递渠道:

1. 丫鬟婆子们的信息传递: 大观园里人多眼杂,从主子到奴才,消息传播的速度有时候比咱们想象的还要快。宝钗搬家,总得收拾东西吧?总得有丫鬟们跟着一起打包行李吧?这些丫鬟们平日里伺候谁,跟哪个主子关系亲近,她们就容易把听到的、看到的给自家主子汇报。比如,宝钗身边的丫鬟,像莺儿,她总得跟王夫人房里或者李纨房里打个招呼,或者她们之间有交集。就算没直接汇报,她们在各自的主子面前闲聊时,也会透露出宝钗搬走的消息。王夫人房里的那些个大丫头,比如王善保家的(虽然她后期被撵了,但早期还是在的),或者金钏儿(虽然她已经死了,但早期的丫鬟们也有信息传递渠道),她们哪个不是消息灵通的?

2. 亲近的人的口述: 王夫人身边最亲近的人,除了她的儿子贾政,就是她的儿媳妇和内侄女们了。宝钗搬出园子,最直接的感受者应该是李纨。李纨作为园子里的“大管家”,负责管理宝钗等人的起居,她一定会知道宝钗搬家的事。李纨虽然性子有些木讷,但对长辈是恭敬的,她多半会向王夫人汇报一下园子里的变动,包括宝钗的离开。

3. 贾府内部的集体生活: 贾府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宅院,更是一个小社会。园子里的人员流动,尤其是一个像宝钗这样身份的姑娘搬走,不可能不被其他主子们留意到。像史湘云,她自己也经常在园子里活动,她要是知道宝钗搬走了,很可能会跟王夫人或者贾母提到。王夫人作为贾府的主母,虽然不一定天天事必躬亲地过问园子里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但她对自家儿子的生活和身边人的动向,是有着天然的关注度的。

4. 薛姨妈方面的通知: 既然是宝钗回娘家,她娘亲薛姨妈那边,自然也应该会通知一下王夫人这个亲家。虽然小说没明说,但这是合乎情理的。薛姨妈和王夫人是闺蜜,关系一直很好,宝钗搬回家,薛姨妈也会告知王夫人一声,这样也显得尊重。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王夫人得知宝钗搬出园子的过程,应该不是某一个单一事件触发的,而是通过以上多种渠道汇聚而成的,最终形成了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她可能是在某次跟李纨说话时被告知,也可能是在跟薛姨妈通电话时被告知,甚至可能是在丫鬟们悄悄汇报的时候得知。

你想啊,王夫人本来就对宝钗颇为欣赏,甚至有让她做儿媳妇的念头,所以宝钗的动向她自然会多加留意。这种留意不是刻意的探听,而是出于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以及对家族事务的敏感。她不会像晴雯那样,因为偷了扇子就被王夫人抓住个现行,宝钗搬家是个正常的事情,不需要什么“证据确凿”,只需要一个合理的告知或者传递即可。

所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在宝钗收拾行李、丫鬟们忙碌的时候,李纨或者王夫人身边的丫鬟们就已经嗅到了风声,并汇报给了李纨或王夫人。接着,或者李纨正式告知王夫人,或者薛姨妈主动通知王夫人,又或者王夫人自己从别处听闻后,找人确认了一下,最终就知道了。这种信息传递在当时的大家族里,是非常顺畅和自然的,即便没有小说中的特写镜头,我们也能想象得到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七十七回 晴雯被赶走后。王夫人又到其他地方搜查了。

         王夫人又满屋里搜检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卷起来,拿到自己 房里去了。因说:“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又吩咐袭人麝月等人:“你们小 心,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 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才心净。”说毕,茶也不吃,遂带领众人,又 往别处去阅人。     

然后芳官和藕官蕊官一起要出家。

         王夫人自来不曾听见这等考语,真是意外之喜。一时候他父子去了,方欲过贾 母那边来时,就有芳官等三个干娘走来,回说:“芳官自前日蒙太太的恩典赏出来 了,他就疯了似的,茶饭都不吃,勾引上藕官蕊官,三个人寻死觅活,只要铰了头 发做尼姑去。我只当是小孩子家,一时出去不惯,也是有的,不过隔两日就好了, 谁知越闹越凶,打骂着也不怕。实在没法,所以来求太太,或是依他们去做尼姑去, 或教导他们一顿,赏给别人做女孩儿去罢。我们没这福。”王夫人听了,道:“胡 说!那里由得他们起来?佛门也是轻易进去的么?每人打一顿给他们,看还闹不闹!” 当下因八月十五日各庙内上供去,皆有各庙内的尼姑来送供尖,因曾留下水月庵的 智通与地藏庵的圆信住下未回,听得此信,就想拐两个女孩子去做活使唤。都向王 夫人说:“府上到底是善人家。因太太好善,所以感应得这些小姑娘们皆如此。虽 然说‘佛门容易难上’,也要知道‘佛法平等’,我佛立愿,原度一切众生。如今 两三个姑娘既然无父母,家乡又远,他们既经了这富贵,又想从小命苦,入了风流 行次,将来知道终身怎么样?所以‘苦海回头’,立意出家,修修来世,也是他们 的高意。太太倒不要阻了善念。”王夫人原是个善人,起先听见这话,谅系小孩子 不遂心的话,将来熬不得清净,反致获罪。今听了这两个拐子的话,大近情理。且 近日家中多故,又有邢夫人遣人过来知会,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 且又有官媒来求说探春等,心绪正烦,那里着意在这些小事?既听此言,便笑答道: “你两个既这等说,你们就带了做徒弟去,如何?”二姑子听了,念一声佛,道: “善哉,善哉!若如此,可是老人家的阴功不小。”说毕便稽首拜谢。王夫人道: “既这样,你们问他去。若果真心,即上来当着我拜了师父去罢。”     

小旦蕊官是本来给宝钗的。

所以王夫人应该是在大观园搜查的时候,或者是处理唱戏的姑娘们的事情的时候知道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王夫人如何得知薛宝钗搬出大观园回家的事儿,红楼梦里其实并没有直接描绘一个王夫人接到汇报、或者亲眼所见的具体场景。这事儿在小说中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以一种“众人皆知”的方式呈现出来,咱们得从几个细微之处去推敲,才能把这个过程捋得更清楚些。首先,得想想宝钗回家的动因和时机。宝钗住在园子里,其实是寄居在.............
  • 回答
    在《红楼梦》的原著里,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可以说是贯穿了整部小说的重要线索之一,虽然不似宝钗那样被描写得那么细致,但细细品来,也自有她的一番道理和情感在其中。初见黛玉时,王夫人还是有几分真心疼爱黛玉的。黛玉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来到贾府,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怜惜的事情。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主.............
  • 回答
    王蒙先生“中国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是耻辱”的说法,确实触动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论。要评价这句话,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蒙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家、评论家,他对《红楼梦》的推崇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其出发点是高度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他将《红楼梦》视为中国古.............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要准确判断王夫人安插在怡红院的“眼线”是否就是袭人,需要仔细梳理书中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以及她们之间的互动。虽然书中并没有直接点明“袭人是王夫人派来的眼线”,但从诸多细节和袭人自身的行为表现来看,袭人扮演着这个角色,其可能性非常大,并且是红学研究中一个被广泛探讨的观点。首先,我.............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王夫人打金钏那一巴掌,这事儿看似简单,却是林林总总透露出许多文章背后的东西。不仔细咂摸,可能就觉得是老太太教训丫鬟的普通事儿,但细细一想,这一巴掌的轻重,打的可不只是金钏一个人。首先,从事情的起因说。金钏儿,一个在大观园里伺候王夫人的丫鬟,因为被王夫人撞见了她“鬼混”,也就是在白天趁.............
  • 回答
    论及《红楼梦》中王夫人对孙子贾兰的态度,与贾母对贾宝玉的呵护备至相比,确实显得冷淡许多。这其中缘由,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而是错综复杂,涉及家族的现实考量、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贾府内部微妙的权力格局。首先,我们得明白贾兰是谁。贾兰是贾珠与李纨的儿子,而贾珠是王夫人唯一的嫡出长子。从血缘上讲,贾兰是王夫.............
  • 回答
    王夫人吃斋念佛,对下人冷血无情,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深深植根于她所处的环境、她的性格特质,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要理解这一点,得掰开了揉碎了去瞧。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这个人物本身说起。她生在王家,是皇亲国戚的出身,这让她从小就养成了尊贵和优越感。嫁入贾府,更是成为了荣国府的当家奶奶,地位显赫。但.............
  • 回答
    说到王夫人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说她结婚前后判若两人,这话真不是夸张。咱们仔细说说,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先得说说王夫人是哪家姑娘。她可是大家族出身,娘家是当朝的“皇亲国戚”,琅琊王氏。你想想,能跟皇室攀上关系的,那是何等荣耀?所以,王夫人从小也是在锦衣玉食、万千宠爱里长大的。她的成长环境,决.............
  • 回答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她的形象是复杂而多面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一位大家族主母的特质,既有维护家族秩序的责任感,也有受时代局限而产生的局限性。一、 作为封建大家族的合格主母:维护秩序与家族利益 稳定家族的支柱: 贾母是最高权威,.............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王夫人和邢夫人作为贾府中的两位重要女性,她们的地位差异,绝不仅仅是因为谁的儿子是嫡出,谁的儿子是庶出那么简单。这其中牵扯到了家族的政治格局、经济实力、个人能力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丈夫。王夫人是贾政的正妻,而邢夫人则是贾赦的正.............
  • 回答
    王熙凤对姑妈王夫人的态度,那是一个极度复杂又充满算计的微妙关系,用“知道姑妈不是真心待她”来简单概括,未免有些失之偏颇。更准确地说,她懂得王夫人的“真心”在于利益,在于她的女儿黛玉和儿子宝玉的安稳,而她自己,则是王夫人用来巩固家族地位、处理事务的得力工具。凤姐是什么人?她是个极有眼力见儿的,而且极度.............
  • 回答
    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这位雍容华贵的国公府夫人,在《红楼梦》的众位女性形象中,扮演着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对于林黛玉,她的态度确实不像对薛宝钗那样热情有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疏远和不喜。这其中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自身的性格和价值观来分析。王夫人是.............
  • 回答
    87版《红楼梦》中,探春远嫁时对赵姨娘一声“娘”,确实让许多观众感到揪心,甚至不解,觉得似乎与探春平日里在王夫人面前的“得体”形象有所出入。其实,这声“娘”的背后,是复杂的情感交织,是角色性格的深刻体现,更是导演和演员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捕捉。首先,要理解探春的性格。探春是“风流灵巧,不输男子”的探.............
  • 回答
    《红楼梦》中,王熙凤与邢夫人的婆媳关系为何成为叙事重心,而非邢夫人与王夫人之间的妯娌争端,这并非简单地忽略了后者,而是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以及主题表达上的深邃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几位女性在贾府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以及她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首先,从“戏份”和.............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放在王思聪身上,似乎总能引起一番热议。要说他结婚会娶谁,网红还是同级别的富二代,这俩选项都有可能,但侧重点和背后原因,我觉得可以掰开了好好捋一捋。先说说娶“网红”这条路。这好像是大众默认的“王思聪式浪漫”的一种延续。你想想,他这些年身边围绕的女性,很多都是公众视野里的网红、模特、艺.............
  • 回答
    王扶林导演,一提到他的名字,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必然是那部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红楼梦》。这部剧的成功,无需多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然而,如果将《红楼梦》的光环稍微剥离,审视王扶林导演的其他作品,似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何论及其他作品,大家普遍认为其水准“.............
  • 回答
    韩红和王一博之所以会在“前往前线”的这件事上受到质疑,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个“前线”也需要具体语境来理解。通常大家提到“前线”,会联想到军事作战、抗疫一线等非常艰苦、危险的环境。我们来拆解一下可能引起质疑的几个关键点:1. 质疑的背景:他们到底去了哪个“前线”? 最常被提及的“前线”——抗.............
  • 回答
    红杉资本合伙人王岑:一位深谙中国互联网投资逻辑的实干家谈起中国风险投资界,红杉资本的名字如雷贯耳。而在这家巨头中,王岑的名字同样是绕不开的存在。作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合伙人,他以其敏锐的投资眼光、扎实的行业洞察和务实的执行力,在中国互联网投资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评价王岑,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所投的项.............
  • 回答
    看待网红博主王境泽对2022年3月长春疫情的发声,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王境泽是谁,他的身份和影响力。其次,要回顾一下当时长春疫情的背景和状况。最后,才能结合他的发声内容,评估其意义、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王境泽是谁?很多人可能对他最深的印象是早期一个综艺节目中的一句“我就是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