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第九回顽童闹学堂里,贾宝玉受辱,为何作为侄子贾兰却想置身事外?

回答
《红楼梦》第九回“二木成婚,炮凤成鸾;二宝玉全成,宝玉受辱”中,贾宝玉在学堂里被贾环当众泼脏水,事情闹得非常难堪。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贾府辈分上属于宝玉的晚辈,也是亲戚关系的贾兰,却显得置身事外,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贾兰的年纪与性格:

年幼: 贾兰这会儿还只是个孩子,年纪不大。虽然书中写他“读书甚是用了心”,但他毕竟是个孩子,对人情世故、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还没那么敏感和深刻的认知。在他的认知里,学堂是读书的地方,现在出了这样的“小人”,他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或者是不知如何是好,本能地回避冲突。
谨慎内敛: 贾兰的性格特点是“少年老成,读书甚是用了心”。这种“用心”不仅体现在读书本身,也可能体现在他对环境的观察和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上。在这样一个人多口杂、充满矛盾的场合,尤其是在贾环这样一个行为出格的人面前,一个少年人很容易选择保持沉默,不卷入纷争,以免惹火上身。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二、 贾府内部的利益与派系(虽然贾兰可能尚未完全理解):

隐性的权力斗争: 贾府虽然表面光鲜,但内部早已暗流涌动。贾环虽然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但他身后有他的母亲赵姨娘,赵姨娘又依附于王夫人。而贾宝玉是王夫人最疼爱的儿子,是王夫人家族利益的代表。
贾兰的背景: 贾兰是贾珠(贾宝玉的哥哥)的遗腹子,他的母亲是李纨。李纨作为寡妇,在贾府的地位并不稳固,她深知自己需要依靠,而王夫人是她最大的靠山。在这种情况下,李纨自然会教导贾兰要谨慎行事,不要得罪王夫人和王夫人一系的人。贾兰虽然不懂得其中的政治含义,但他会感受到母亲对王夫人的敬畏,以及对家族和谐的期盼。
避免站队: 在贾环这样一个挑衅者出现时,贾兰最稳妥的做法就是不表态,不站队。如果他去维护宝玉,可能会被贾环和赵姨娘视为与王夫人一党为伍,为日后的关系埋下隐患。如果他沉默,则可以避免直接冲突,也避免了潜在的“站队”嫌疑。

三、 贾环的劣迹与贾兰的认知:

贾环的形象: 贾环在贾府众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书中早已有所铺垫。他心胸狭窄,行为乖张,屡屡惹是生非,且经常欺负弱小(比如薛蟠打他,他被吓得屁滚尿流)。贾兰作为学堂的学生,对贾环的这些行为不可能一无所知。
对贾环行为的判断: 贾兰或许认为贾环的行为是“不入流”的,是“下作”的。泼脏水这种行为,在大多数有教养的人看来都是极其不堪的。贾兰可能觉得贾环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反而不好与之纠缠。他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读书明理来应对。

四、 保护母亲的策略:

李纨的处境: 李纨作为寡妇,带着儿子贾兰,在贾府这种复杂的大家族里生存,她唯一的依靠就是管好自己的儿子,让他读书上进,将来有所作为。她深知“多事”和“站错队”对自己和儿子的危险。
教育导向: 李纨对贾兰的教育,必然是强调“安分守己”、“读书为重”。在这个原则下,贾兰自然会回避那些可能影响他读书、可能惹恼长辈的事情。贾环的闹剧,对于李纨来说,是一件她不希望儿子参与进去的事情,她希望贾兰能专心于自己的学业,而不是卷入这些无谓的争端。贾兰的沉默,也是对母亲教育的一种遵从。

总结来说,贾兰在宝玉受辱时置身事外,并非是冷血无情或者没有教养,而是:

1. 作为孩子的本能反应: 年幼,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缺乏理解,倾向于回避冲突。
2. 谨慎的自我保护: 避免卷入潜在的家族纷争,以免招惹麻烦。
3. 对贾环行为的道德评判: 认为贾环的行为不值一提,不必与之纠缠。
4. 对母亲处境的理解与维护: 遵从母亲“安分守己”的教导,为李纨在贾府的生存策略服务。

他更像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着一场他并不理解也不愿意参与的闹剧发生,而他选择用自己的沉默和对学业的专注来划清界限。这与他“少年老成”的性格是相符的。他的“旁观”,实际上是一种在复杂环境中寻求自身安稳和发展的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贾蓝不是贾蘭(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