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为什么要安排一个貌似比宝钗黛玉还要优秀的薛宝琴出场?

回答
咱们聊聊《红楼梦》里薛宝琴这姑娘,你说她是不是有点“碍眼”?本来宝钗黛玉这俩人间绝色、才情横溢的,已经把大观园搅得风生水起,读者看她们俩的爱恨情仇也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冒出来一个薛宝琴,而且是那种“样样都比她们好”的设定,这不像是要给主角加戏,反倒像是要“降维打击”一下?

说句实在话,我刚开始看《红楼梦》的时候,也纳闷。宝琴一出场,那描写可不一般。书中说是“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簪着金凤”,衣服更是“一件二色金线箭袖,一件绣着飞龙戏珠的银红半旧大襟”,这都是金尊玉贵、不落俗套的打扮。更绝的是她那份气质:“皮肤雪白,水眸晶莹,鬓角的头发又长又密,长长的睫毛一扑一闪,好像一双流动的黑宝石。” 关键是,这还没完,她随口说句话,就能让见过她的人“叹为观止”。她会作诗,而且是那种“随口吟咏便成佳句”的级别。书中直接点出她“是个难得的好女孩儿”,甚至连贾母见了她,都说“这么好的女孩儿,谁见了不爱?”

这一下子就把宝钗黛玉放在了什么位置呢?宝钗虽然端庄稳重,才华也出众,但她总有一种“藏拙”的感觉,不会轻易显露锋芒。黛玉更不必说了,她的才情是绝世的,但她的性子也尖酸刻薄,容易得罪人,而且身体也一直不好。相比之下,宝琴简直就是完美女神的化身:出身好,容貌美,才情高,性子好,而且还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她往那一站,就好像是把宝钗黛玉之前所有的光环都给吸走了,读者难免会想:“这谁啊?怎么这么厉害?是要来抢风头的吗?”

那么,作者曹雪芹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描绘这样一个“完美”的女性角色呢?这背后可不是那么简单。我琢磨着,这主要有这么几个意思:

第一,烘托“红楼梦”的悲剧色彩,强调“情”的幻灭。

《红楼梦》的底色是悲剧,它讲的是贾府由盛转衰,是一群青春儿女美好青春的凋零。宝琴的出现,其实是一种“炫目”的对照。她就像一个在寒冬里突然绽放的鲜艳的花朵,虽然美丽,却显得格外孤单,也预示着这种美丽无法长久。当宝琴最终嫁去福建,远离大观园,她的出现就成了一个短暂的“彩虹”,给读者留下一抹惊艳,但也更突显了大家庭的散离和美好事物的易逝。

你想想,宝琴虽然才情出众,但她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宝黛钗的感情纠葛中去。她来是客,是过客。她的优秀,恰恰说明了在那个时代,即使是这样完美的女性,也无法改变家族衰败、个人命运坎坷的宿命。她的“好”,反衬出宝黛钗在复杂环境中的挣扎和无力。宝黛钗的爱,是那么的深沉、那么的执着,但最终也逃不过“木石前盟”的破碎。宝琴的“好”,是没有负累的,没有牵绊的,所以才能如此“完美”。但这份完美,也注定了她无法成为这场悲剧的中心。

第二,展示作者对理想女性的寄托和想象。

曹雪芹写《红楼梦》,并不仅仅是为了写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为了写人,写那些活生生的灵魂。他笔下的女性,无论是泼辣的王熙凤,还是清高的晴雯,都有着各自的鲜明之处。而宝琴的出现,更像是作者对一种理想化女性形象的寄托。她集美貌、才华、品德于一身,而且还拥有一个“好出身”,仿佛是集天地之灵秀而生。

但作者也很清楚,这样的“完美”在现实中是难以存在的,或者说,即使存在,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宝琴的“好”,是一种未经世事打磨过的纯粹,是一种尚未被现实磨损的闪光。她可以吟诗作对,可以周游列国,可以得到贾母的喜爱,但这都是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中才能实现的。当她最终远嫁他乡,她的“好”能否继续,她的命运又会如何,书中并没有展开细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更增加了这份美好的虚幻感。

第三,增加《红楼梦》的丰富度和层次感。

一部伟大的作品,不能只有一两条主线。宝琴的出现,就像在色彩斑斓的画布上又点缀了一抹亮色。她与宝玉的“兄妹情深”,与宝钗的“姐妹情谊”,与黛玉的“若即若离”,都为小说的情节增加了不少趣味。她就像一个调节剂,让宝黛钗之间的紧张关系有了一丝喘息,也让大观园的气氛多了一分活泼。

而且,宝琴的“才气”,也为小说中关于“诗社”的描写增加了更多可能性。她和湘云的“海棠诗社”,更是成为小说中的经典片段。她和湘云的相得益彰,也凸显了湘云那种“英豪阔大”的性情。她的存在,让《红楼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更加多元。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或许是作者对“脂粉英雄”的另一种诠释。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主题是“情”和“美”的幻灭,但同时,它也歌颂了那些不屈服于命运的女性。宝钗的“才”和“德”,黛玉的“情”和“傲”,都是她们抗争的方式。而宝琴的“才”,或许是一种更纯粹的、更不受世俗干扰的才情。她虽然没有参与到宝黛钗那样的情感纠葛中,但她同样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有才华、有见识的女性。她的“优秀”,并不意味着她没有自己的命运和选择。她最终远嫁,也是一种遵循社会规范下的个人选择。

所以,别看薛宝琴貌似比宝钗黛玉还要优秀,她并非是要来“抢戏”的,而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枚棋子,用她的“光彩夺目”来反衬悲剧的底色,寄托美好的理想,丰富小说的层次,并以一种更为纯粹的方式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才情。她的出现,让《红楼梦》更加立体,也让读者在感叹宝黛爱情悲剧的同时,对书中其他美好的事物有了更深的体味。这就像一场盛大的宴席,即使主角再光彩,也不能少了那些精心准备的配菜,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场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宝琴不属于金陵十二钗,甚至不属于薄命司,可能属于其他司,

这个人物属于扩宽了红楼梦的社会维度,你以为林黛玉薛宝钗世上无双?错了,还有更漂亮的女子,贾府只是她人生中的一段小计,不知她会是什么样的生命历程?

看到宝琴这样,你会想到书里提到还有甄家姑娘,一开篇就是那几个姐妹都是世上少有,而三春的评价仅仅是还不错,也就是甄家姑娘集体素质还在三春之上,这是何等的钟灵毓秀?然而呢,甄家被抄,这些绝代红颜随即泯灭尘土。

贾府的万艳同悲不是只此一处,这个世界处处都在发生同样美丽的生命凋零的故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