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凤姐为什么不直接拒绝贾瑞,而要故意整他?

回答
《红楼梦》里,凤姐之所以不直接拒绝贾瑞,反而选择“故意整他”,这背后隐藏着她复杂的心思和当时的生存环境。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凤姐的“恶趣味”,里面门道可多了。

首先,咱们得明白凤姐这人是什么性子。她是什么人?是贾府“治家”的一把好手,人精一个,心思玲珑剔透,口才更是跟开了闸子似的,说出来的话跟刀子似的能杀人,也能哄人。她手里管着偌大的贾府,事无巨细都要操心,还得跟各方势力打交道,所以她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有就是,非常清楚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分寸。

贾瑞呢?说白了,就是个没落的远房亲戚,在贾府里头算是没根基、没分量的小角色。他家里也是勉强维持,自己更是个不成器的。他喜欢上凤姐,这事儿本身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点自不量力。

那么,为什么凤姐不直接说“不”呢?

第一,身份和面子问题。 凤姐虽然精明能干,但她毕竟嫁进了贾府,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媳妇,是名正言顺的当家人之一。直接对一个亲戚家的晚辈、而且是个小辈说“不”或者“你别痴心妄想了”,虽然合情合理,但对于凤姐来说,未免有点失了风度,显得不够大方。她需要维持自己在家族中的体面,尤其是对那些远亲。直接拒绝,万一贾瑞回家哭诉什么的,虽然不至于闹出多大乱子,但也会让人觉得凤姐不够体面,没有大家风范。所以,委婉的“含糊其辞”,再找机会“出手”,更符合她惯常的处理方式。

第二,利用贾瑞满足自己的掌控欲和优越感。 凤姐是何等人物?她身居高位,享受着别人羡慕的目光和权力。而贾瑞呢?在他自己眼里,他是个读书人,自诩风流,但实际上不过是个好色之徒,是个废物。凤姐看透了贾瑞的德行,也知道他对自己的那点心思是多么可笑和卑微。她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女王,看着一个卑微的臣子对自己献媚,心里是一种满足感。她把贾瑞当成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玩物,通过吊着他、戏弄他,来宣泄她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某种压抑,或者仅仅是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控制力。这种心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掌控欲”和“戏谑感”。她觉得贾瑞这样的货色,就该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才能体现出她的厉害。

第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敲打。 贾瑞这种人,如果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可能还以为有机会,会继续纠缠不休。凤姐虽然不把贾瑞放在眼里,但也不能容忍一个这样的小人物来打扰自己的生活,影响自己的声誉。直接拒绝一次两次,如果贾瑞还不死心,那之后可能就得动真格的了。而她这种“故意整他”的方式,既达到了让贾瑞知难而退的目的,又避免了直接冲突,还顺带教训了他一顿,让他明白什么叫“差距”。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处理方法,既达到了目的,又显得不那么粗鲁,更能体现她的“手段”。

第四,潜在的防范心理。 贾瑞对凤姐的心思,说起来也算是一点“非分之想”。虽然贾瑞人微言轻,但凤姐在贾府复杂的环境里,时刻都需要提防各种潜在的危险。尤其是在处理男女关系上,她更加小心谨慎。贾瑞这种对已婚妇女的“觊觎”,本身就是一种不妥当的行为。凤姐通过这种方式,既是警告贾瑞,也是给自己划清界限,表明自己是绝对不会逾越雷池一步的,而且,她有能力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逾越行为。

具体到贾瑞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凤姐是怎么做的。她先是假意允诺,让他到荣国府去找她,而且还约好时间。这一下,贾瑞就以为自己有了机会,乐颠颠地去了。结果呢?凤姐根本没见他,派小丫头把他打发走了,还让他吃了个闭门羹。接着,她又利用贾瑞的痴心,让旺儿媳妇去勾引他,把他带到她的院子外头,让他“望梅止渴”,让他受冻。最后,贾瑞病重,她还假惺惺地派了个人送些药去,其实就是掺了毒药的东西,让他彻底断了念想。

你看,这一系列操作,都不是直接的拒绝。她先给了贾瑞希望,让他自己往坑里跳,然后又用更阴损的手段,让他彻底绝望。这中间的过程,充满了凤姐的算计和玩弄。她享受的是这个过程本身,是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快感。

总而言之,凤姐不直接拒绝贾瑞,而是故意整他,是她聪明、老辣、甚至有些残酷的生存智慧的体现。她既要维护自己的身份和面子,又要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要防范潜在的麻烦,并给对方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种做法,正是她作为“凤辣子”的鲜明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王熙凤本人就是那种“谁敢惹我我就往死里整他”的性子,她本来就不缺手腕,又因身份高贵,早就习惯了用智谋去对付敌人,纵观全书,凤姐最擅长的就是“杀人不见血”的那一套,看她后来如何对付尤二姐和秋桐就知道了,而对于贾瑞也是一样,她自忖有足够的暗箭可以将他撂倒,还让人挑不出毛病,既然如此也就犯不着明着去起冲突,万一落人口实呢?

第二,凤姐在贾瑞出现之前跟他接触很少,也不了解他的性格,万一她直接拒绝伤了贾瑞的玻璃心,导致他狗急跳墙反攻倒算怎么办?万一他是个暴力分子,恼羞成怒直接扑上来对凤姐动手咋办?到时候吃亏的不还是凤姐吗?而以凤姐一贯的缜密,她是不会允许自己打无准备之仗的,与其去冒险拒绝,还不如先拿言语稳住了他,慢慢再做打算,让敌人看不清她的底牌,始终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上上之策~

第二,贾瑞虽然在贾府地位不高,但好歹也是正经的贾家子孙,跟凤姐也是亲戚关系,所以即便他惦记嫂子的行径是赤果果的乱伦,但既然有这层亲戚关系在,凤姐也就不好跟他明着撕破脸,毕竟贾瑞不是丫头小厮,不是她琏二奶奶想打就能打、想骂就能骂、想撵就能撵的,所以凤姐对他也得投鼠忌器,即便有气也得玩阴的。

第四,书中的那个时代背景注定了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看看书中有类似遭遇的女性都是什么待遇吧:秦可卿和贾珍的事一个巴掌拍得响吗?可是为啥最后忧虑过度把命都搭进去的只有秦可卿,贾珍却依旧吃嘛嘛香?金钏儿和宝玉的那番对话是谁先挑起来的?又是谁先对金钏儿动手动脚的?可为啥王夫人明明听见了却还一口咬定是金钏儿勾引少爷,还大发雷霆之怒对她又打又撵,却不骂自己儿子,生生让金钏儿到死都背负了狐狸精骂名(这一点上包括晴雯也是)?试想即使凤姐在被贾瑞第一次骚扰的时候真的严词拒绝,二人起了冲突或是贾瑞怀恨在心,回头再散播点谣言,周围的舆论就真的会明辨是非,一致谴责贾瑞么?谁敢保证不会有人借机对凤姐也指指点点,说她也不是啥好东西,肯定也勾引了瑞哥儿?到时凤姐说得清么?一旦真出了这种事,她琏二奶奶还怎么管家,还如何让众人信服?她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她和贾琏的夫妻关系会不会受到影响?冲着这一点凤姐也不敢和贾瑞明着翻脸,既然他色心不死,她就得把他弄死,让他彻底闭嘴,免得让他这颗老鼠屎影响到自己的清誉,毁了自己的一切。即便在这件事里她才是最初的受害者,却也把自己反过来变成了一个害人者,其实细论他们两个,又有谁不是既可怜又可恨的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里,凤姐之所以不直接拒绝贾瑞,反而选择“故意整他”,这背后隐藏着她复杂的心思和当时的生存环境。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凤姐的“恶趣味”,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凤姐这人是什么性子。她是什么人?是贾府“治家”的一把好手,人精一个,心思玲珑剔透,口才更是跟开了闸子似的,说出来的话跟刀子似.............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王熙凤,一个是空灵敏感的绛珠仙草,一个是精明泼辣的泼辣女,她们的童年经历,特别是“被当男孩养”这一点,常常被人们拿来比较。然而,即便都有相似的成长背景,她们的性情却犹如南北极,截然不同。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养法”两个字就能概括,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 回答
    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确实是一个复杂到极致的角色,她身上糅杂了太多东西,让人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恶毒”或者“可爱”来概括。你觉得她可爱可敬,这说明你看到了她身上那些不那么“扁平”的一面,看到了她作为一个人,在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挣扎与闪光点。先来说说为什么她能让你觉得.............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元宵夜,贾府上下好不热闹。宝玉和黛玉正在一处赏灯,玩得高兴。黛玉兴致来了,就想跟宝玉喝一杯。她盛了酒,递给宝玉,还带点小女儿的娇嗔,让宝玉喝她的酒。宝玉自然是依着妹妹的,正准备接过来,这会儿王熙凤正好过来。凤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眼尖着呢。她一看到宝玉要喝酒,就赶紧拦住,对宝玉说:“二爷,.............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红楼梦》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也是不少刚接触这部书的朋友会感到困惑的地方。咱们细细聊聊,就能把这个“琏二爷”和“二奶奶”的由来弄明白了。首先得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咱们古代讲究的“嫡庶有别”和“宗族排序”。贾琏他是贾赦的长子,这没错。贾赦是荣国府老一辈的少爷里,地位比较高的。在古代的.............
  • 回答
    《红楼梦》电视剧里,林黛玉和紫鹃、王熙凤和平儿同床而眠的情节,确实是大家比较熟悉和关注的细节。这让不少观众好奇,古代小姐和丫鬟是否真的普遍是同床而眠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和等级制度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来看,在古代,尤其是清朝时期,《红楼梦》故事.............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姨妈(薛蟠之母)留在贾府并非简单的“赖”字,而是多重社会关系、家族利益与个人处境交织的复杂结果。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家族联姻与利益捆绑1. 贾府与薛家的姻亲关系 薛姨妈作为薛家次女,其婚姻已与贾府形成紧密联系。贾母对薛姨妈的宠爱(如“薛家女儿最会来事”).............
  • 回答
    说到《红楼梦》里的冷香丸,这可真是一味奇妙的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药方的本身,更像是作者曹雪芹为我们精心调配的一种带有深刻寓意的象征。要说这冷香丸的深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最直观的,冷香丸是用来治病,具体来说,是治薛宝钗的“热毒”。宝钗是什么人?她是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
  • 回答
    贾府,一个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描绘得如同天上人间的贵族家庭,其恢弘的宅邸、奢靡的生活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无不令人咂舌。而在这庞大帝国背后,支撑起这一切运转的,便是数量庞大、分工细致的佣人队伍。那么,贾府为何需要如此之多的佣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配置究竟是出于何种必要?让我们剥开层层繁华,细.............
  • 回答
    红楼梦里,晴雯、麝月这些大丫头对芳官的态度,和对小红的态度,确实是截然不同的。这背后,藏着丫鬟们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各自的生存智慧、身份考量,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微妙预判。想把这个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丫鬟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她们之间也有亲疏远近,有自己的小团体和小.............
  • 回答
    一想起《红楼梦》,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个场景:晴雯病重时,宝玉去看她。那不是一幅寻常的病榻探望图,而是将人性中最为脆弱、最为纯粹的部分撕开,赤裸裸地呈现在我眼前,每每回想,总让我胸口发闷,眼眶湿润。场景是在怡红院,却少了往日的生机勃勃。小丫鬟们都围在床边,窃窃私语,气氛压抑得像要滴出水来。晴雯,那个.............
  • 回答
    咱们聊聊《红楼梦》里薛宝琴这姑娘,你说她是不是有点“碍眼”?本来宝钗黛玉这俩人间绝色、才情横溢的,已经把大观园搅得风生水起,读者看她们俩的爱恨情仇也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冒出来一个薛宝琴,而且是那种“样样都比她们好”的设定,这不像是要给主角加戏,反倒像是要“降维打击”一下?说句实在话,我刚开始看《红楼梦.............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奇书,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它那如同层层叠叠的精美景致,又如串串饱满的珍珠,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巧妙对比”。曹雪芹老爷子用他那“如椽巨笔”,不仅描绘了贾府由盛转衰的时代画卷,更是透过细微之处的对比,将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封建社会压抑下的种种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最直观也最核心的.............
  • 回答
    这周瑞家的送宫花这事儿,说起来可真够曲折的,为啥偏偏最后才轮到林妹妹?这背后,可不仅仅是送东西的顺序问题,那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和心思呢。咱们得先明白,周瑞家的这趟差事,可不是平白无故跑一趟的。那是贾府老太太、王夫人那边,专门给府里几位年轻姑娘们准备的应景物件,这宫花啊,是过节时候才能有的体面东西,显着.............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和王熙凤这两位在贾府地位举足轻重、掌管内宅大小事务的女性,她们不识字这一情节,其实并非作者曹雪芹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映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古代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教育:在曹雪芹所处的清代,尤其是在贵族阶层,对女性的教育主要围绕着她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里最引人深思的感情线之一。要说贾母是否“喜欢”林黛玉,这事儿可不能简单地用“喜欢”或“不喜欢”来一概而论。贾母是老祖宗,她的心思深沉着呢,尤其是在对孙辈的疼爱上,那可不是年轻人那点小心思能比的。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首先,从血缘和情感上讲,贾母.............
  • 回答
    要说贾宝玉为何最终选择出家,而不愿与薛宝钗共度一生,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不爱”就能概括的缘由。这背后牵扯着贾宝玉骨子里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认知,他对纯粹情感的极致追求,以及他对封建礼教、世俗功名的深深厌恶。而薛宝钗,尽管她浑身是宝,但她所代表的一切,恰恰是贾宝玉想要逃离的。首先,我们得理解贾宝玉的“叛逆.............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元妃端午节赐礼赏赐宝钗的东西比黛玉多,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件“偏心”的事,它牵扯到书中人物的身份、家族关系,以及作者曹雪芹通过这些细节所要表达的深层用意。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端午节的赐礼:细说分明先来看看那个关键的端午节。元妃省亲,大观园里热闹非凡,这是何等荣耀的场面。元妃作为皇妃,地.............
  • 回答
    《红楼梦》中,晴雯之死,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之外,又一道令人肝肠寸断的插曲。她临终前一夜呼唤“娘”,却未唤一声宝玉,这细节触动了无数读者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也引发了人们对晴雯命运和她与宝玉关系的种种揣测。为何会是这样?让我们一层层地拨开这迷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晴雯所处的环境和她的性格。晴雯,是贾母身边.............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贾珠,很多人可能觉得他是个边缘人物,甚至有些读者会把他直接忽略掉。毕竟,他在书中实际露面的篇幅少得可怜,早早就领了便当,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字和一段短暂的过往。但即便如此,我总觉得,贾珠这个角色的存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就像一座沉默的基石,支撑着贾府,也影响着许多人的命运,他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