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黛玉和凤姐小时候都是被当做男孩养大,为什么她们的性格截然不同?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王熙凤,一个是空灵敏感的绛珠仙草,一个是精明泼辣的泼辣女,她们的童年经历,特别是“被当男孩养”这一点,常常被人们拿来比较。然而,即便都有相似的成长背景,她们的性情却犹如南北极,截然不同。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养法”两个字就能概括,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小说里说她们“被当做男孩养大”,更多的是一种文学上的烘托,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完全性别颠覆。这其中包含了几层含义:

家庭环境与长辈期望:
黛玉: 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国子监祭酒,饱读诗书,家学渊源。虽然他疼爱女儿,但作为知识分子,他对女儿的教育,更多的是寄希望于女儿能够“继承家学”,或是成为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这“有才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往往意味着要博览群书,通晓经史,能够与父亲谈经论道,而非完全模仿男孩的顽劣。因此,说黛玉“从小不许齐全”,更像是父母希望她不要像其他寻常女子那样,只知道闺阁琐事,而是要培养她的“雅致”和“风骨”。她从小接触的是书籍、诗词,是在一种较为清雅、略带忧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她的“男孩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独立与才情培养。
凤姐: 凤姐出身于赫赫扬扬的王家,是宁国府和荣国府的联姻,家族势力庞大。她的父亲王成,是荣国府王夫人的哥哥,虽然不是贾府嫡系,但在姻亲关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王家本身就崇尚“能干”、“治家”,而凤姐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且又是长女,其父王成自然希望她能够挑起家族重担,甚至在她年幼时就对其耳提面命,灌输“持家理事”的道理。这种“男孩养”,是为了让她能早早地承担起管理家族事务的责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储君”式的培养,让她学习男性主导的政治和经济运作。

性格的内在驱动与环境的塑造:
黛玉: 黛玉的敏感和多愁善感,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以及从小体弱多病。这种“男孩养”,在她身上,反而激发了她对自我独立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她不屑于与那些只会玩弄脂粉的庸俗女子为伍,更愿意沉浸在诗词书画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她的才情,她的孤傲,都是在这样一种环境和自身体质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她内心的世界是丰富而细腻的,对情感有着极高的要求,这让她在面对贾宝玉时,能够产生深刻的共鸣,同时也让她更容易因为误解和不安而伤怀。
凤姐: 凤姐的泼辣和精明,则是在她“男孩养”的培养过程中,与家族的期望相辅相成。她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是家族的规矩、人情世故以及如何“当家作主”。她被鼓励去学习管账、与下人打交道、处理家族中的各种事务。这种经历,让她在很早就认识到权力和金钱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她敢于争取、善于算计的性格。她的“男孩养”,让她直接接触了现实世界的生存法则,学会了如何运用智慧和手腕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她的性格是外放的,是充满攻击性的,是为了在复杂的大家族中生存和巩固自己的地位。

接触的人群与学习的对象:
黛玉: 黛玉在贾府,虽然是客人,但与贾宝玉之间的“木石前盟”,让她更多地是在精神层面进行交流。她也与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贾母有接触,但这些长辈的态度,以及贾府内部的氛围,并未能将她引向“治家理事”的道路。她更多的是观察、思考,并将情感投射到诗词和人际关系中。
凤姐: 凤姐嫁入贾府后,直接承担了王熙凤的管家之责。她学习的对象是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贾府的王嬷嬷,以及那些经验丰富的婆子和管家。她要学的不是诗词歌赋,而是如何“管人”、“管钱”、“管事”。她必须学会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从那些精明的下人那里学到生存之道。这种环境,直接塑造了她果断、泼辣、善于笼络和压制人心的特质。

核心的追求与价值观:
黛玉: 黛玉的精神核心是对纯粹感情的追求,对自由灵魂的向往。她渴望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平等和理解,与宝玉的感情,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她不太关心物质和权力,更在意的是内心的契合。
凤姐: 凤姐的核心追求是巩固和发展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以及掌控家族的权力。她将家族的兴衰、个人的荣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认为“经济”和“权势”是生存的根本,而“情感”更多的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所以,尽管都有“男孩养”的经历,但她们所“养”的内容、所处的环境、所受到的引导、以及她们自身的内在特质,都使得她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黛玉的“男孩养”是精神层面的独立与才情,是对自身才华和情感世界的开发;而凤姐的“男孩养”则是事务层面的操练与世俗的锻炼,是对权力和生存的磨砺。她们的性格差异,正是对这两种不同“养育”方式的生动回应,也正是《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的绝妙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黛玉的性格和王熙凤其实很像。

1,林黛玉和王熙凤仪态上都比较豪放。林黛玉曾经蹬门槛子咬手绢,王熙凤曾经蹬着门槛子剔牙。检索一下电子书就能发现,前八十回和王熙凤一样蹬过门槛的只有林黛玉一个。

2,林黛玉和王熙凤都会骂脏话。林黛玉直接说“放屁”,王熙凤就骂得更脏一些。检索电子书,前八十回除了林黛玉,没有小姐会这么骂人的,哪怕是豪放的探春,被扯衣襟也是说“你是什么东西”。

3,林黛玉和王熙凤对于管理和账目都非常清楚。前八十回里有一段,说王熙凤叫贾宝玉过来写个物品数目的帖子,贾宝玉问怎么个写法,王熙凤就说你就按我说的写,横竖她自己知道。王熙凤的账目不是她找人算的,而是靠心算。在协理宁国府的时候,王熙凤只是看到帖子上的数目,立刻就说数目不对,把帖子打了回去。

林黛玉也是一样的。探春改革的时候,林黛玉曾经跟贾宝玉说,自己闲的时候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不省的话必致后手不接。要知道贾家给林黛玉的生活供给是最高规格,跟贾宝玉一个级别,就在这种富足的环境里,林黛玉依旧能算出准确的贾家情况。

非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林黛玉读过书,比王熙凤格局大很多。王熙凤不识字,而林黛玉从小读的是四书五经。这种书在古代只有考科举的人才会看。林黛玉从小接受的教育其实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那一套,所以肯定比王熙凤想得看得长远。王熙凤只盯着眼前这件事没钱了,那个礼没钱了,林黛玉就在想和探春一样,如何利用大观园挣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王熙凤,一个是空灵敏感的绛珠仙草,一个是精明泼辣的泼辣女,她们的童年经历,特别是“被当男孩养”这一点,常常被人们拿来比较。然而,即便都有相似的成长背景,她们的性情却犹如南北极,截然不同。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养法”两个字就能概括,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 回答
    《红楼梦》电视剧里,林黛玉和紫鹃、王熙凤和平儿同床而眠的情节,确实是大家比较熟悉和关注的细节。这让不少观众好奇,古代小姐和丫鬟是否真的普遍是同床而眠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和等级制度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来看,在古代,尤其是清朝时期,《红楼梦》故事.............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好,很多人读完《红楼梦》,尤其是随着阅历的增长,真的会有“娶妻当娶薛宝钗”的念头,同时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结合,会觉得不那么“圆满”,甚至有些可惜。这背后其实是读者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在故事中的投射,也是曹雪芹高明之处,他塑造的人物太立体,太真实,能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思考。让我试着把这个感受.............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群芳争艳的文学宝库里,林黛玉的诗才无疑是最为璀璨耀眼的一颗明星。她的诗,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高人一筹,绝非偶然,而是她独特的人生经历、细腻的性情以及非凡的文学禀赋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要细细道来,黛玉的诗好在以下几个方面,且细细品味:一、情感的真挚与深邃,触及灵魂的痛楚与敏感这是黛玉诗歌最.............
  • 回答
    宝玉初见黛玉时的摔玉之举,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反应,其中蕴含着宝玉独特的性情、黛玉的非凡气质以及他们之间命中注定的联系。首先,要理解宝玉为何摔玉,就必须先了解他这个人的根性。贾宝玉衔玉而生,那块玉便是他的命根子,是他身上最宝贵、最独特的东西。从小到大,这块玉被视为家中珍宝,众星捧月.............
  • 回答
    《红楼梦》里关于那癞头和尚,他为何要对黛玉说出那番“木石前盟”的预言,又为何会将那金锁给了宝钗,书中虽未明说,但细细品味,却能从中咂出一些意味深长的道理来。这与其说是和尚的“神力”,不如说是作者曹雪芹借他之口,点破了人生诸事,尤其是那情与缘的虚幻与无奈。首先说那癞头和尚对黛玉的“出家”之语。这得从黛.............
  • 回答
    谈及《红楼梦》中的贾琏,其“好色”的名声在外,但要说他对黛玉不动心,这恐怕得细细斟酌一番,甚至可以说,其中自有微妙之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贾琏的“好色”等同于见到任何姿色过人的女性都毫无原则地扑上去。他的好色,更多的是一种生理上的冲动和对情欲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也并非没有门槛,或者说,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 回答
    说到薛姨妈一家对林黛玉的好,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你得明白,这薛家,尤其是薛姨妈,对黛玉,那是真心的怜惜。你想想,黛玉是个什么出身?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承受了丧亲之痛,飘零无依。薛姨妈自己是个做母亲的,自己也有孩子,她能体会到那种心疼。所以,别看她平时爱热闹,爱说笑,但对着自家.............
  • 回答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从薛姨妈家出来,回到自己屋里,正巧黛玉也来了。她一开口就说了句有些酸溜溜的话,然后便匆匆离开了。这事儿,说来也得从头细说。那天,宝玉一整天都在外面忙活,先是在园子里赏花,后来又去了薛姨妈家,被宝钗拉着一起看金锁,又和宝钗说笑了一番。这期间,宝玉心里头其实是想着林妹妹的。宝钗虽好.............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元宵夜,贾府上下好不热闹。宝玉和黛玉正在一处赏灯,玩得高兴。黛玉兴致来了,就想跟宝玉喝一杯。她盛了酒,递给宝玉,还带点小女儿的娇嗔,让宝玉喝她的酒。宝玉自然是依着妹妹的,正准备接过来,这会儿王熙凤正好过来。凤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眼尖着呢。她一看到宝玉要喝酒,就赶紧拦住,对宝玉说:“二爷,.............
  • 回答
    要说这抄检大观园的事儿,那真是《红楼梦》里一桩震动人心的“大事件”。为什么同样住在园子里,林黛玉、探春、宝钗三个人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应?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地“爱挑理”或“不爱挑理”能概括的,而是她们各自的性格、身世、处境以及对家族命运的理解,在那一刻集中地爆发出来。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咱.............
  • 回答
    《红楼梦》里,探春对宝钗和黛玉的感情,与其说是一种“更喜欢”的明确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基于性格、价值观和实际交往的复杂体认。要详尽地分析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探春自身的特点,以及她与宝钗、黛玉之间的互动细节。探春的性格与价值观:理性、有担当、重体面探春身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她的“精明”和“有才”。在贾府这.............
  • 回答
    这情节,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叫晴雯去给林黛玉送旧绢子。初看之下,似乎只是个寻常的差事,可细细琢磨,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可以说是宝黛之间一段深藏不露的“心里话”。首先,得说说这“旧绢子”的来历。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的帕子,它是宝玉挨打之前,林黛玉亲手为他做的那条旧绢子,上面还绣着他自己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一块石头有没有灵魂,总是叫人唏嘘不已,也正是我这把老骨头,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对着半卷的稿纸,反复琢磨的。你说曹公他要是写完了,宝黛这俩苦命的鸳鸯,会有个好结局吗?我得说,光凭我这有限的几卷残稿,以及我多年来观察人情世故的经验,想要给个准话,实在难!但若一定要我揣测,那么,我想说,一个.............
  • 回答
    在我看来,贾母作为贾府地位最尊崇、最疼爱宝玉的老太太,她没有在自己健在时为宝玉和黛玉“张罗婚事”,这其中自有其复杂而深远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不作为。深入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黛玉的身体状况是贾母心中一道过不去的坎。这一点恐怕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原因。贾母疼爱黛玉,视若珍宝,这一点书中随.............
  • 回答
    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有意思!我也是读《红楼梦》的忠实读者,也曾有过跟你一样的疑惑。你说宝黛跟你印象中完全不一样,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原因,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这“印象”是怎么来的。咱们现在对宝黛的印象,大多不是直接从原著里一点点咀嚼出来的,而是通过各种解读、影视改编、甚至是网络段子一点.............
  • 回答
    说到87版《红楼梦》有没有“扬黛抑钗”的说法,这确实是许多观众,特别是原著爱好者津津乐道,也常常引发讨论的一个话题。要详细地说,咱们得先明白什么是“扬黛抑钗”。这简而言之,就是指这部电视剧在改编过程中,是否厚此薄彼,倾向于突出林黛玉,而相对削弱了薛宝钗的魅力和重要性。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自问世以来,引发了无数的解读与评论,其中关于其深层意义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在众多的解读流派中,“宝黛爱情”、“反清悼明”以及栖霞客的“淫奢败家,内讧毁国”这三种观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展现了红楼梦截然不同的思想光芒,其中意义的深远程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宝黛爱情:.............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对“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代表,她们之间的情谊,若要用“甜”字来概括,未免过于单薄。那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羁绊,混合着欣赏、试探、疏离与默契,更像是一种在脂粉堆里磨砺出来的,带着几分酸涩的醇厚。初见时的碰撞,就注定了她们日后纠缠不清的关系。黛玉初进贾府,敏感多疑,她看.............
  • 回答
    《红楼梦》中宝黛之间大量的误会情节,绝非偶然的笔墨堆砌,而是曹雪芹为了深刻揭示人物命运、展现封建社会背景下的爱情悲剧、以及凸显人物性格复杂性而精心设计的关键环节。它们就像一颗颗嵌在两人爱情线索上的钻石,虽有棱角,却折射出最真实的光芒。一、性格的尖锐碰撞与深情试探:宝玉和黛玉,都是极富才情、情感细腻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