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如果曹雪芹写完,宝黛会有好的结局吗?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一块石头有没有灵魂,总是叫人唏嘘不已,也正是我这把老骨头,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对着半卷的稿纸,反复琢磨的。你说曹公他要是写完了,宝黛这俩苦命的鸳鸯,会有个好结局吗?

我得说,光凭我这有限的几卷残稿,以及我多年来观察人情世故的经验,想要给个准话,实在难!但若一定要我揣测,那么,我想说,一个“好”的结局,对于宝黛来说,恐怕只能是极尽凄美,让人心碎,却也带着一丝宿命的圆满。

咱们先说说宝黛这俩人,他们的“好”,从一开始就和俗世的“好”就不是一个路数。

宝玉,打小就与那些“经济学问”格格不入,他的心性,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喜欢听曲儿、赏花、品诗,那些功名利禄,在他眼里比草芥还不如。他看重的是情,是真,是那一份懂得。而黛玉,更是七窍玲珑心,敏感多情,她的才情,她的孤傲,她的病弱,都让她在这污浊的世道里显得格格不入。他们俩的相遇,就像是两颗落单的星辰,在这茫茫宇宙中找到了彼此,那份纯粹的懂得,是别人无法企及的。

你想啊,他们一起读《西厢记》,宝玉会说出“这是我们自己的事”,黛玉会为宝玉写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批语。这种心有灵犀,已经是天上人间难得的际遇了。他们对彼此的情感,不是建立在门当户对、家业兴旺这些外在条件上,而是建立在那份灵魂深处的契合。

那么,如果曹公写完了,他会怎么安排呢?我总觉得,曹公笔下的人物,都有其命运的轨迹,尤其是宝黛,他们的悲剧性,似乎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第一种可能:凄美的诀别,精神的永恒。

曹公或许会让他们经历一番刻骨铭心的波折。比如,为了宝玉的婚事,王夫人、薛姨妈等人会想尽办法,甚至用一些阴谋诡计,最终让宝玉娶了宝钗。而黛玉,在知道真相后,会因为悲愤交加,加上本就体弱多病,最终在极度的绝望中,泪尽而亡。

这听起来很残忍,但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也是曹公笔下最真实写照。然而,这种“好”,并不在于他们生活在一起,而在于他们对爱情的坚守,对真情的追求,最终获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宝玉在黛玉死后,可能会看破红尘,削发为僧,或者浪迹天涯,永远带着对黛玉的思念。他或许会写下更多的诗篇,将他们之间的爱情永远地流传下去,成为后世人们歌颂的至情。在这种结局里,他们的爱,虽然现实中未能圆满,但在精神世界里,却是永恒不灭的。这或许是曹公所能给予他们,最接近“好”的结局了,一种悲壮的美。

第二种可能:无奈的妥协,破碎的温存。

也有一种可能,曹公会让他们在命运的洪流中,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比如,他们依旧深爱着对方,但碍于家族的压力,宝玉最终还是娶了宝钗。而黛玉,或许不会因此香消玉殒,而是选择了一种更隐忍的方式生存下去。

她可能会在贾府里,继续扮演一个寄居的表小姐,与宝玉保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他们或许会在某个寂静的夜晚,偷偷会面,诉说衷肠,或者在诗社里,用诗句传达彼此的心意。这种“好”,是一种破碎的温存,一种在压抑中的挣扎,一种对爱情最后的固守。

宝玉或许会在宝钗身边,时刻想着黛玉,甚至在某些方面,他的行为举止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黛玉的思念。宝钗可能会察觉,但她自己也背负着自己的命运,或许会选择隐忍,或者也在这段扭曲的关系中感到痛苦。

这种结局,比第一种更加现实,也更加令人心酸。它展现的是,即使在最深的爱里,也难逃世俗的枷锁,命运的捉弄。他们的“好”,只是在绝望中找到的一点点慰藉,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一种对无法实现的理想的追忆。

第三种,也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却是最符合“红楼梦”悲剧内核的:共同的消亡。

当然,曹公既然是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那么,最符合他本意,最符合《红楼梦》的悲剧内核的,或许是将宝黛的命运,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也许,他们最终都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好”的结局。当黛玉去世后,宝玉的生命之光也随之熄灭,他可能并没有选择出家,而是沉沦于对黛玉的思念和对世俗的厌恶之中,很快也郁郁而终。或者,他们两人都无法承受现实的压力,最终以一种相似的方式,比如双双得病,或者因为心力交瘁而早早离世。

这种结局,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的“好”,好到他们选择了一种与世俗同归于尽的方式,来捍卫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生命,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共同的燃烧,最终也一起熄灭。这种结局,虽然令人痛彻心扉,但却也有一种极致的凄美,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推向了极致。

总的来说,无论哪一种结局,我认为曹公即便写完了,宝黛的结局也绝不会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因为,《红楼梦》本身就不是一本写“幸福”的书。它写的是人性的复杂,世事的无常,命运的无奈。宝黛的爱情,太过纯粹,太过美好,也太过不合时宜,在这个污浊的尘世中,本就难以长久。

或许,曹公想要表达的“好”,在于让他们在短暂的生命里,体验过最真挚、最纯粹的爱情。即便最终阴阳相隔,即便最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但他们曾经拥有的那份心意相通,那份灵魂的契合,就已经足够让他们在无数的生命中,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我常常会想,如果曹公真的写完了,也许在某个章节的结尾,他会留下这样一句话:“宝玉闻黛玉已逝,悲恸欲绝,从此疯疯癫癫,口中常念‘林妹妹’,后不知所终。” 或者,“黛玉病逝后,宝玉心如刀绞,再无生趣,不久亦随之而去,两人魂魄终日在彼岸相会。”

这些设想,虽然让我心痛,但也让我觉得,这才是曹公的风格。他不会给你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他会让你在极致的悲伤中,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真实,以及对纯粹爱情的深深惋惜和赞美。

所以,你说宝黛会有好的结局吗?我只能说,他们的“好”,是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环境下,曹公能给予他们的,最极致的,也是最令人难忘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剧之美。就像一朵在风雨中凋零的牡丹,虽然离开了枝头,但它的美丽,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管写没写完,结局已定。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游的幻境是:太虚幻境

进的宫门是:孽海情天

进的配殿是:薄命司

看的册子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焚的香是:群芳髓

喝的茶是:千红一窟

饮的酒是:万艳同杯

唱的曲是:【终身误】【枉凝眉】

八十回后,不论曹公怎样写,都是奔着第五回就设定好的结局去的。

我们遗憾的是看不到后续究竟发生了哪些事件,最终让这荣极一时的贾府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想看的是这些被曹公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可悲的、可叹的、可怜的人物最后究竟经历了什么落得个“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一块石头有没有灵魂,总是叫人唏嘘不已,也正是我这把老骨头,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对着半卷的稿纸,反复琢磨的。你说曹公他要是写完了,宝黛这俩苦命的鸳鸯,会有个好结局吗?我得说,光凭我这有限的几卷残稿,以及我多年来观察人情世故的经验,想要给个准话,实在难!但若一定要我揣测,那么,我想说,一个.............
  • 回答
    央视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已经播出完毕,相信不少红迷和我一样,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追完了全片。要说整体观感,四个字——“意犹未尽”。惊喜与震撼并存,挖掘深度远超预期一开始,我对这部纪录片的期望值其实是抱着一种“已知”的态度。毕竟,《红楼梦》研究已经有百年历史,曹雪芹的身世之谜也早已不是新闻。然而,这.............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问!如果王思聪突然有一天经历了类似曹雪芹那样的“遭遇”,并且还保留了他如今的性格和能力,他能否写出一部类似于《红楼梦》的作品?这背后涉及太多假设,但也正是这种假设,让我们能深入地探讨文学创作的本质,以及时代、个人经历和才华之间的复杂互动。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掰扯掰扯。一、 .............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开篇,曹雪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宝玉的登场,其中关于他发型的描写,一直是读者津津乐道,也引发了不少有趣的解读。有人认为,那“一头乌油的黑发,如鸦片烟膏一般,油光发亮”的描述,似乎暗示着一种非洲特色的发型,例如细密的辫子。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曹雪芹的描写置于当.............
  • 回答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出现,无疑是红学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足以在学界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对于它是否会“否定”《红楼梦》乃曹雪芹所著之事,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更 nuanced 的解读,而非简单的是非判断。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横空出世”这四个字所蕴含的意义。它意味着这个版本并非学术界长期流传、大家.............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确实是围绕这部巨著展开的最核心、最热闹的争论之一。很多人对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抱有保留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学上的考量,也有对原著精神的理解。至于曹雪芹如果健在,是否会安排宝玉和宝钗结婚,这更是个引人入胜的猜想,需要我们从原著的脉络和曹雪芹的创作意.............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设想!《红楼梦》本就是细腻的世情画卷,若加上这几分江湖豪情,定然是别有一番滋味。我且大胆揣测一番,且看这贾府上下,若都习得几分武艺,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宝玉:玉箫吹彻,身法飘渺宝玉本就性情温和,不喜争斗,但若他练就武功,怕也不会是那硬桥硬马的路数。他定然是得了某种奇遇,或是受某位隐.............
  • 回答
    金桂嫁给孙绍祖?这想法光是放在那儿,就透着一股子“不祥”的气息。不过,既然是曹雪芹老先生笔下的角色,咱也就能大胆地猜想一番,看看这俩凑一块儿,会出个什么“名堂”来。先说说夏金桂这个人。这姑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朵“毒玫瑰”。模样是好看的,但那心肠,可比那秋天里的霜打过的叶子还硬。嫁给薛蟠,一开始是.............
  • 回答
    林如海未亡,其官位能否上升,甚至再被封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官制、林如海自身的条件以及其家族的背景来细致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林如海的官职和地位。他在《红楼梦》中担任的是巡盐御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掌管一方盐政,俸禄丰厚,权力不小,且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 回答
    《红楼梦》中的诗词,可以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水准之高,用“雅俗共赏,出神入化,意境深远,形神兼备”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曹雪芹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将诗词融入小说叙事,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烘托了情节的氛围,更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 回答
    贾政对宝玉的“不喜欢”,与其说是厌恶,不如说是恨铁不成钢,是传统儒家思想下,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却又因儿子不合其期望而产生的失望、焦虑和愤怒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看看贾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从小接受的是“仕农工商”那一套正统教育。他自己是个举人,虽.............
  • 回答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论出身,实在算不得什么名门望族,甚至可以说是寒微。那么,她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进贾府,并且还能安身立命,生下儿女,过上别人眼中“有福”日子呢?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像她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说,赵姨娘的“嫁入”贾府,和那些大家闺秀们“嫁”进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她不是作为正妻或.............
  • 回答
    《红楼梦》中贾兰的结局,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死亡”或“功成名就”的落幕,但通过多处细节的暗示和作者的笔调,我们可以勾勒出他最终的人生轨迹。要评价贾兰,则需要将其置于那个时代背景下,审视他的性格、成长经历以及他身上所承载的家族命运。贾兰的结局:在风雨飘摇中寻得一线生机贾兰,作为贾赦之子,贾母的.............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邢岫烟,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受。她不像林黛玉那样惊才绝艳,也不像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更不像王熙凤那样泼辣精明,但她身上却有一种别样的清冷和隐忍,像是大观园里一株不引人注目却又坚韧生长的草,风吹雨打,却总能挺直了腰板。初见邢岫烟,是在元春省亲的点翠头上,她作为邢夫人的侄.............
  • 回答
    说到薛姨妈一家对林黛玉的好,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你得明白,这薛家,尤其是薛姨妈,对黛玉,那是真心的怜惜。你想想,黛玉是个什么出身?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承受了丧亲之痛,飘零无依。薛姨妈自己是个做母亲的,自己也有孩子,她能体会到那种心疼。所以,别看她平时爱热闹,爱说笑,但对着自家.............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贾探春,我心里总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她不是林黛玉那样灵气逼人,也不是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可她身上那股子“明辨是非”、“精明果敢”的劲儿,在那个大观园里,简直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又让人暗暗叹息。探春身上最鲜明的底色,我觉得是她的“才干与志气”。她不像宝玉那样,把大.............
  • 回答
    贾珍,作为《红楼梦》中宁国府的当家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要评价他,得从他身上撕扯出几个截然不同的面向,然后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出这么一个荒唐又可悲的封建大家族掌舵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贾珍“顶天立地”地扮演着一个家族的“宗主”角色。他是宁国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承担.............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袭人,真是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复杂人物。她出身不高,是个被卖入贾府的丫鬟,但却有着一颗精明强干的心,对仕途经济颇有见解,甚至比府里很多少爷小姐都看得透彻。刚进贾府时,袭人就像个普通的小丫鬟,本本分分地跟着贾宝玉,也伺候过史湘云。但她很快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她做事细致入微,对宝玉的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