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红楼梦》中的邢岫烟?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邢岫烟,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受。她不像林黛玉那样惊才绝艳,也不像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更不像王熙凤那样泼辣精明,但她身上却有一种别样的清冷和隐忍,像是大观园里一株不引人注目却又坚韧生长的草,风吹雨打,却总能挺直了腰板。

初见邢岫烟,是在元春省亲的点翠头上,她作为邢夫人的侄女,和薛姨妈的女儿薛宝琴一同被提及,都是来贾府“添人”,为省亲增加体面。但她一出场,就带着一股子“冷”劲儿。别的女孩,无论出身如何,多少会有些小心思,有些争奇斗艳,但邢岫烟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曹公对她的描写也是寥寥几笔,说她“生的身材苗条,风流婉转,颜色不输于黛玉,比宝钗也不逊色”,这无疑是很高的评价了,但接下来的笔墨却着重于她的“清冷”和“避嫌”。

尤其是在惜春那边,她“初时皆不十分理会,后来亦渐渐有了情意”。这种“不十分理会”和“渐渐有了情意”,就足以看出她的性格了。她不是那种会主动伸出手去拉拢关系的人,而是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姿态融入,又保持着一份恰到好处的距离。这让她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里,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显得格外独立和清醒。

邢岫烟的出身,也为她的性格塑造做了铺垫。她是邢夫人的娘家侄女,邢夫人在贾府的地位并不高,而且为人似乎也不是特别精明能干。岫烟作为一个寄居在贾府的女孩,手里没有多少实权,更没有像宝玉那样的宠爱,她的生存之道,只能是靠自己的小心谨慎和聪明。她懂得“明哲保身”,也懂得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我尤其欣赏她在处理人情世故上的那份“分寸感”。比如她和宝玉之间,虽然也称得上是相识,但并没有多少亲近的描写。她和黛玉宝钗也只是点点头,说几句客套话。这种疏离,在贾府这样一个八面玲珑才是王道的环境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种格格不入,让她显得与众不同。她不巴结王夫人,也不依附薛宝钗,有自己的节奏和判断。

再比如她和史湘云之间,虽然两人都是亲戚,但湘云大大咧咧,岫烟则内敛许多。两人在诗社里都有参与,但岫烟的诗作,我印象中好像也比较少,或者说她的存在感不像湘云那样强。这并不是说她不优秀,而是她的优秀更像是一种内敛的锋芒,不会外露。

邢岫烟身上最让人动容的,可能就是她的“隐忍”和“命运的无奈”。她不像黛玉那样有心上人,也没有宝钗那样明确的目标,她的未来,似乎就像她这个人一样,平淡无奇,但又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苍凉。当她最终被安排给“挑肥拣瘦”的薛蝌做妻子时,很多人都会觉得为她可惜,甚至觉得她命运不济。

想想看,能住进大观园,能见到林黛玉、薛宝钗这些绝世的女子,能参与到那些风花雪月的吟诗作对中,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经历。但对于岫烟来说,这些仿佛都只是她生命中的一段插曲,并未在她心中留下太深的印记,或者说,她懂得如何把这些印记深埋。她没有像黛玉那样在爱情里沉沦,也没有像宝钗那样在现实中经营,她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观察着这一切,然后默默地接受自己的命运。

她嫁给薛蝌,这个在书中出场不多,但似乎有些不成器的人物,可以说是她命运的一个缩影。她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波澜壮阔的经历,只是像大多数普通女子一样,嫁人生子,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然而,也正是这种“普通”,让她的身上多了一份真实和可信。她没有被大观园里的繁华冲昏头脑,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姿色而心生傲慢,她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和淡然,这在那个锦衣玉食却又危机四伏的贾府,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有人会说邢岫烟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她没有得到美好的爱情,也没有在贾府获得太高的地位。但我反而觉得,她是一种“韧性”的象征。她不像黛玉那样敏感脆弱,容易被外界伤害;她也不像宝钗那样,凡事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她有一种温和的力量,可以不动声色地承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她的“清冷”不是孤傲,而是她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她的“隐忍”不是软弱,而是她应对现实的智慧。

所以,看待邢岫烟,我不会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评价,而是觉得她是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存在。她是大观园里的一抹淡彩,虽然不浓烈,却能让人在品味之后,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余韵。她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些轰轰烈烈的人物背后,也存在着这样一群人,她们安静地生活,安静地观察,安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却也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风骨。她就像一首写在角落里的诗,初读平淡无奇,再读却发现其中深藏的意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篇文章里有详细的解读,通过与薛宝琴的对比,可以看出邢岫烟的处境和性格。

邢岫烟,就是生活中那个我们熟悉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儿。


第一次读《红楼梦》看到这个名字时的那种心神荡漾的感觉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婉约轻柔,如梦似幻,仿佛真有一朵隽云出岫,轻烟拂至心头。

可如今却恍悟,这等清新脱俗的闺名岂是家业贫寒、“偏是酒糟透之人,于女儿分中平常”的邢忠夫妇能取出来的?

转念一想,这个名字也是曹公对这位大观园里出身寒素的清贫女子的一份怜惜和眷顾吧。


她的出场,是从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才珊珊来迟,并且是在另外几位绝色精华灵秀女儿的光环下黯然露面。这一回里,大观园里来了好几位远亲访客,都是些钟灵毓秀“水葱儿”似的姑娘,实在谓琉璃世界。

其中绝对的主角光环非宝琴莫属,在对宝琴才华、相貌等大篇幅的渲染下,岫烟的处境显得尤为尴尬。


同为走访贾府的客人,薛宝琴是随着哥哥薛蝌进京发嫁梅家,而岫烟是随着父母来投奔邢夫人以求为家里“治房舍、帮盘缠”的,也就是来抱大腿的。

宝琴,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仅一众丫鬟姐妹都簇拥仰慕,连贾母也都喜欢得爱不释手并让王夫人认作干女儿,甚至把连宝玉都舍不得给的珍贵野鸭毛斗篷给了她,还把宝琴亲自留在身边与她同住,这等风头福气堪比当年黛玉入府,还让宝钗都笑作吃醋打趣。


而岫烟如何?邢夫人对她也只是出于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故把她交于王熙凤安顿,而王熙凤默默筹算后把她安置到了懦弱不担事的“二木头”迎春房里,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庇护优待,反而要倒贴使银子给嬷嬷丫头们以求好脸色……


大家芦雪庵联诗时,冰天雪地中,众人不是羊皮小褂就是狐狸鹤氅,不是羽毛斗篷就是貂毛大褂……唯有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到后来为求生计还得悄悄典当旧棉衣。


薛宝琴,是“年轻心热、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身穿凫靥裘立身雪中红梅,比画上的《双艳图》还明艳动人,“父亲是个好乐的,她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着父亲四山五岳都走遍了,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才华出众,将所经之处见过的名胜古迹编成了十首怀古诗谜语,备受推崇,众人围着团团转。


邢岫烟,却是另一番光景:家贫命苦、端庄稳重、钗荆裙布、温厚可疼……知书达礼,虽有女儿身分,还不是那种佯羞诈愧一味轻薄造作之辈,且为人雅重……倒是王熙凤和宝钗私下暗暗相济疼惜。才华也并不出众,唯有一首《咏红梅花》,却也败在宝琴之下。


可以说邢岫烟在阅历丰富才貌双全的旅游达人——薛宝琴的对比下,她是完全黯淡无光的。

岫烟和宝琴的对比,其实和很多人的童年、青春期的成长历程中很相似,可能很多有人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惺惺相惜,如黛玉所感叹的“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现实大多数时候就是如此,有些与生俱来的卑微与渺小,多少人无法抗拒、无法改写。


放到现实环境中,试想,一个是出身寒门毫无背景、木讷寡言、沉稳内向的小家碧玉,一个是富贵之家从小富养游历四方、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的“白富美”,谁更引人注目招人喜爱?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多的是像邢岫烟这样平凡的女孩,像极了我们成长岁月里最普通最不起眼的那一类少女。

她们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没有争奇斗艳的心计谋算,没有讨人卖乖的伶俐机敏,没有那么懂得软言巧语讨人喜欢……她们就像人群中的背景板,站在人群中间毫不起眼,不张扬不招摇也不引人注目,在众星捧月光彩夺目的富家千金的衬托下骤然失色。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邢岫烟并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也没有心有不甘生怨妒。

她虽沉默少语,却并非胸无一物,她能结交红楼第一高冷女神——妙玉,与她是“贫贱之交、半师之分”。

最后,也因自身的雅重沉静配得如意郎君——薛蝌,共守平凡岁月里细水长流的真情,在那个时空里,安守了清苦,保全了自己,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


守得住贫素初心,才能看见长远风景。

命运给的不公和坎坷,也许都是另一种经历和珍贵的礼物,相信总有云开见月明。


正如邢岫烟诗云——

看来岂是寻常色,

浓淡由他冰雪中。

user avatar

岫烟是贫穷版宝钗。


看宝钗和岫烟的对手戏,施恩一方不轻慢,受恩一方不忸怩,指点一方有分寸,受教一方有礼节,两个宽厚豁达的人说着她们互相能懂的话,这种沟通真是让人赞叹。


宝玉是个把女儿看得比男儿高贵一百倍的人,而他认为薛蝌像是宝钗的亲弟弟,可以想象薛蝌的风采。这么好的薛蝌,在薛姨妈眼中和岫烟是一对,岫烟的人品无疑是钗黛一流的人物。在小说情节中,岫烟除了在正式场合以客人身份与二李享受同等待遇外,在大观园自由活动时,她常常与宝钗、黛玉、宝琴一起玩,偶尔还去拜访妙玉——能入妙玉眼的人,全大观园有几个?


薛姨妈认为邢岫烟【端雅稳重】,宝钗认为邢岫烟【雅重】,这完全一样的评价显然出自母女俩在家的月旦。红楼女儿中第一雅重之人是谁?不是别人正是宝钗自己。岫烟被宝钗钦点为雅重,就像被关羽钦点为武艺高强的张辽一样,即使不如,恐怕也相差不远。所以两人性情相投,宝钗喜欢岫烟,岫烟也喜欢宝钗,甚至是冲着宝钗才愿意嫁给薛蝌。


所有姑娘都叫宝钗宝姐姐,但对哪些人来说宝钗真正是自家姐姐?堂妹宝琴,义妹黛玉,还有就是弟媳岫烟。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可耻的高赞答案说前八十回中凤姐宝钗没说过话,虽然这句不符事实哗众取宠的话可耻,但凤姐与宝钗之间确有距离,奇怪的是,凤姐倒是对和宝钗相像的邢岫烟觉得温厚可疼、多加照顾,那么聪明有分寸的平儿,都敢自作主张把凤姐的衣服送给邢岫烟,如果不是凤姐真心疼爱岫烟,平儿焉能如此?


为什么这些人都善待岫烟?因为她虽然贫穷,却并未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与整天在屋里下棋的迎春不同,岫烟经常出门找黛玉、妙玉说话,在订婚前就已与宝钗、宝琴交好,那么心高志大、对赵姨娘贾环避之唯恐不及的探春,主动送她首饰。上述提到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老好人,难道岫烟因为自己穷就能得到妙玉、凤姐这种目高于顶的人的善待,开什么玩笑?岫烟人缘好是因为她的魅力。


岫烟能融入大观园姐妹们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有才学。芦雪庵联句的时候,趁湘云喝茶她能抢到一句,当时战场上是宝琴、宝钗、黛玉三英战吕布,吕布喝茶,三英可没休息,能在这个修罗场中抢到一句,岫烟不简单,当时不止李氏姐妹,连宝玉都哑了火,连探春都早就放弃了啊!


再看岫烟谈笑间破解宝玉回帖难题,轻描淡写,信手拈来,宝玉得了标准答案,连再问黛玉都免了。


再看全书中岫烟唯一做的一首完整的诗: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真是自尊自重,一身骨气,有着「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的骄傲和自矜。贫穷不是我的错,我不是不如人,这个道理好懂,但是在那个「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的势利社会中,不受别人的目光和口舌的影响,勇敢地坚信着自身的价值,能保持这种心态的有几个人?难怪妙玉会对她青眼有加呢,像妙玉这样的身份尴尬的边缘人物,能够从岫烟这样的寒而不微的人身上获得精神力量——虽然妙玉是岫烟的师父,但岫烟其实远远比妙玉健康。


关起门来自我清高是脆弱的,走到社会中用自己的品格和才学让大家认可才叫坚强。岫烟如此,宝钗也是一样。在环境发生巨变后,当宝钗不再有条件「珍重芳姿昼掩门」时,正如岫烟的「浓淡由它冰雪中」一样,宝钗也会「任他随聚随分」,坦然地面对人间的变故,坚强地走她的人生之路。


如果你想知道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时期的宝钗的状态,那就看看岫烟吧。




转载自知友祁达方,有授权,原链接zhihu.com/answer/10553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邢岫烟,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受。她不像林黛玉那样惊才绝艳,也不像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更不像王熙凤那样泼辣精明,但她身上却有一种别样的清冷和隐忍,像是大观园里一株不引人注目却又坚韧生长的草,风吹雨打,却总能挺直了腰板。初见邢岫烟,是在元春省亲的点翠头上,她作为邢夫人的侄.............
  • 回答
    说到薛姨妈一家对林黛玉的好,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你得明白,这薛家,尤其是薛姨妈,对黛玉,那是真心的怜惜。你想想,黛玉是个什么出身?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承受了丧亲之痛,飘零无依。薛姨妈自己是个做母亲的,自己也有孩子,她能体会到那种心疼。所以,别看她平时爱热闹,爱说笑,但对着自家.............
  • 回答
    如何看待《红楼梦》排在「死活读不下」榜单四大名著中的第一位?将《红楼梦》列在“死活读不下”榜单的首位,这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这部伟大作品在不同读者群体中产生的复杂而普遍的体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红楼梦》的特质,以及它与读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阅读壁垒”。一、《红楼梦》的特质:一幅宏大而细致的.............
  • 回答
    “玉带林中挂”这句出自《红楼梦》通行本第一百零八回《反招亲凤姐设奇谋》,通常被认为是曹雪芹对林黛玉最终结局的一个隐晦暗示。很多人在解读这句话的时候,会将其与林黛玉的悲剧命运联系起来,进而推测她是自缢而亡。要深入探讨这个说法,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首先,这句话本身是极其精炼,而且充满了象征意味。拆开来看.............
  • 回答
    日剧《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以二战末期日本女性的视角展开叙事,重点描绘了她们在战争中的经历和情感纠葛。然而,在剧中出现中共军队的高度正面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观众的讨论和解读,也反映了影视作品在历史叙事中可能存在的多元化视角和考量。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并非.............
  • 回答
    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在防疫工作中的表现:一份审视在新冠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作为这座城市防疫指挥的关键人物之一,其在抗疫工作中的表现,自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审视。要全面看待她在防疫工作中的情况,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既要肯定其付出.............
  • 回答
    如何看待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行为?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信任危机、生育焦虑、家庭责任、法律权益等诸多因素。理解这一行为的关键在于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此的普遍看法。一、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可能动机:1..............
  • 回答
    顾客在餐厅吃到网红视频中被咬过的芝士,这事儿一出,立刻就能点燃大家的好奇心和讨论欲。首先,这绝对是一个挺劲爆的八卦,毕竟“网红同款”本身就自带流量,再加上“被咬过”这三个字,瞬间就把普通的美食体验提升到了一个猎奇的高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会有点膈应。咱们花钱来吃饭,是为了享受美.............
  • 回答
    北大王昱在红网发表文章称“陷入裸贷陷阱的女学生不值得可怜”,这一言论无疑是极其刺耳且引发巨大争议的。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绪化的层面,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存在的出发点,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昱的言论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女性的困境、消费主.............
  • 回答
    “限电是一盘大棋”的说法,以及随之而来的“低级红”“高级黑”的讨论,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剖析的现象。它触及了媒体传播的复杂性、公众认知偏差以及特定语境下的政治表达。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展开:一、 “限电是一盘大棋”的说法如何产生?1. 政策解释与“宏大叙事”的诱导: 在面.............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有一句评价“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这句话细细品味,背后牵扯出的可不仅仅是孩子本身的教育问题,更折射出的是那个时代社会阶层固化、家族兴衰以及人们对待不同出身人群的复杂心态。首先,我们得理解说这句话的语境和说话人。贾母是谁?她是贾府的老祖宗,是整个家族的最高权威,她的言谈举.............
  • 回答
    要详细地理解和体会雷军在红米发布会上激动言语的背后原因和表现,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这不仅仅是听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说的,以及他在那个特定时刻的身份和所处的背景。一、 雷军的身份与红米品牌定位:首先,理解雷军在红米发布会上的激动,必须先明白他的身份和红米品牌的特殊性。 小米的灵.............
  • 回答
    B站上“女王泡面”对《红楼梦》的解读,确实在红学爱好者和普通观众中都引发了不少讨论,也算是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这部古典名著带来了新的活力。怎么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载体对经典作品的接受和再创造。首先,从“女王泡面”个人的角度来说,她能在这个平台上引起如此.............
  • 回答
    看到网上有人对“女王泡面”的《红楼梦》解读以及“鬼本红楼梦”的观点进行激烈批驳,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反映出我们对于经典作品解读的多样性以及一些传统观念的碰撞。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咱们得说说“女王泡面”的红楼梦解读。这位UP主(或作者)之所以能引起这么.............
  • 回答
    “女王泡面”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接地气,甚至有点调侃,但凡接触过《红楼梦》和明末清初历史的读者,听到这个解读,多少会有些好奇。毕竟,《红楼梦》是一部关于一个贵族大家族由盛转衰的文学巨著,而明末清初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王朝更替的动荡时期。这两者之间,到底能扯出什么“关联”来?话说回来,这种解读.............
  • 回答
    细嚼慢咽,品味“癸酉本”的“红”与“黑”《红楼梦》这颗东方文学的璀璨明珠,自带光环,也免不了争议的阴影。其中,癸酉本,这个如同一颗未经打磨却散发着独特光泽的宝石,更是引得无数红学爱好者趋之若鹜,也招来无数质疑的目光。那么,这个“争议颇多”的癸酉本,究竟有着怎样的面貌,又为何能激起如此大的波澜?咱们不.............
  • 回答
    “红楼一梦,二十载筑梦长沙”,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描绘的是一个长沙男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花费二十一年的光阴,执着地复原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的壮举。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对文学经典的痴迷,更是一场关于梦想、坚持与孤独的深刻写照。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怀璞,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他的人生似乎并未在大众视野里掀起过.............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送毒燕窝的说法,这确实是红学界和读者中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话题。我个人认为,将其定性为“送毒燕窝”或许过于绝对和片面,更恰当的理解应该是对宝钗性格、行为动机以及曹雪芹创作意图的多角度解读。首先,我们得回到情节本身。在第三十八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有这样.............
  • 回答
    网红“芈十四”在教师编制考试中,本是备受瞩目的“学霸”人设,却最终败给了另一位励志的乡村女教师,落入所谓的“萝卜坑”岗位。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公平、个人努力与社会资源、以及网红经济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反思。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情的脉络。网红“芈十四”拥有高学历、亮眼履历.............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小红书这事儿,尤其是它那10%的抽成和它那个有点意思的社区生态。关于小红书从“种草生意”里抽成 10% 平台服务费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挺正常的,也挺值得分析的。首先,从商业逻辑上看,这 10% 的抽成,是平台经济的典型模式。 就像淘宝、抖音,甚至亚马逊,它们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搭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