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行为?如何看待小红书贴自爆孩子非老公亲生?

回答
如何看待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行为?

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信任危机、生育焦虑、家庭责任、法律权益等诸多因素。理解这一行为的关键在于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此的普遍看法。

一、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可能动机:

1. 信任危机与疑虑: 这是最常见的动机。当男方对妻子的忠诚度产生怀疑,例如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如妻子行为反常、出现私密通讯记录、或者有其他可疑信息),他可能会通过亲子鉴定来寻求心理上的慰藉或确凿的证据。这种疑虑可能源于过去的经历、不安全感,或是外部传言。

2. 生育焦虑与基因传承: 有些男性非常看重血脉的延续,担心孩子的基因并非自己的,这会影响他对孩子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连接。尤其是在家庭中,当孩子的长相、性格与自己差异较大时,这种焦虑可能会被放大。

3. 法律权益与责任划分: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亲子鉴定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男方对孩子的抚养权、财产继承权等有担忧,或者在离婚时可能涉及子女的抚养费问题,他可能会考虑通过亲子鉴定来明确亲子关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对婚姻关系的不确定性: 如果男方对婚姻关系本身感到不安,或者预感到婚姻可能出现问题,他可能会提前采取一些措施来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5. 外部压力或建议: 有时,男方也可能受到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压力,或者听取了朋友的建议,认为有必要在孩子出生后做亲子鉴定。

6. 个人性格因素: 一些男性可能本身就比较谨慎、多疑,或者有控制欲,这也会促使他们倾向于通过科学手段来验证事实。

二、如何看待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行为?

这需要区分情况和角度:

1. 从男方角度看:

追求真相的权利: 如果男方确实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亲子关系,并且这种怀疑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和对婚姻的信任,那么要求进行亲子鉴定可以被视为他寻求真相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方式。
潜在的伤害: 然而,即使动机合理,这种要求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审判”意味,会对妻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和情感创伤,被视为不被信任。

2. 从妻子角度看:

被质疑和侮辱: 对于妻子来说,被要求做亲子鉴定无疑是对她个人品德和婚姻忠诚度的极大侮辱。这种行为会让她感到极度不被尊重和信任,甚至可能因为这种怀疑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对婚姻的否定: 这也可能被妻子视为男方对他们感情和婚姻基础的否定,对未来关系的信任也产生动摇。

3. 从婚姻关系和家庭伦理角度看:

信任是基石: 健康的婚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要求亲子鉴定,尤其是频繁或无端的要求,是对这种信任的严重破坏。
负面影响: 即使鉴定结果是亲生的,怀疑本身已经对婚姻造成了伤害,可能难以修复。如果结果不是,则意味着婚姻的彻底破裂。
对孩子的潜在影响: 如果孩子在懂事后得知了亲子鉴定的事情,尤其是在知道父母之间因此产生的矛盾,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沟通方式: 提出亲子鉴定的方式也很重要。是通过心平气和的沟通,还是强硬的要求,甚至是以此作为威胁,都会有不同的结果。

4. 从法律和医学角度看:

合法性与隐私: 亲子鉴定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未经当事人同意进行鉴定可能涉及隐私权问题。
科学的准确性: 现代亲子鉴定技术非常成熟,准确率极高,可以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综合来看,如何看待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有合理的怀疑依据? “空穴来风”的怀疑与基于某些事实的怀疑,性质不同。
沟通的方式和态度。 是出于解决问题的意愿,还是恶意中伤或控制欲?
对婚姻信任的破坏程度。 即使是出于“好意”,其对信任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是否考虑了对妻子和孩子心理的伤害?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双方能够通过良好的沟通,解决疑虑,建立信任,并且对婚姻的承诺和责任有共同的认知,那么亲子鉴定这种极端的方式可以避免。 如果实在无法避免,那么选择正规的鉴定机构,并在此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彼此的伤害,是比较理性的做法。

如何看待小红书贴自爆孩子非老公亲生?

小红书上用户“自爆”孩子非亲生的情况,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反映了社交媒体时代个人信息公开、情感宣泄、寻求共鸣以及网络传播的复杂性。

一、发帖者的动机和目的:

1. 情感宣泄与倾诉: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当一个人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痛苦和委屈时,他们可能需要在公开平台寻求情感的释放。这种“自爆”是一种极端的倾诉方式,希望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煎熬。
2. 寻求共鸣与支持: 发帖者可能希望找到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获得情感上的理解、支持和共鸣。看到有人回复“我懂你”、“我也是这样”,会让他们感到不那么孤单。
3. 制造话题与关注: 不排除一部分发帖者是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获取关注和流量。在社交媒体时代,具有争议性和情感冲击力的内容更容易被传播。
4. 维权或报复: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发帖可能是为了报复丈夫或情人,或者是为了在离婚、财产分割等事件中占据主动权,利用公开信息来施压。
5. 寻求解决方案或建议: 有些人可能在经历这种事情后,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希望通过公开求助,获得网友的建议和指导。
6. 对传统观念的反叛: 对于一些认为“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发帖者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坦诚比掩饰更重要。

二、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1. 从个人角度看:

理解其痛苦: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经历孩子非亲生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发帖者的行为背后往往是深度的痛苦和绝望。
行为的风险: 然而,将如此私密和重大的家庭事件公之于众,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可能会引起网络暴力、隐私泄露、家庭矛盾激化,甚至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心理健康。
隐私界限: 这种行为模糊了个人隐私和公众话题的界限,将本应在家内部解决的婚姻问题,转移到了一个公开的社交平台。

2. 从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环境看:

信息爆炸与猎奇心理: 小红书等平台的信息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碎片化特征,用户倾向于关注刺激、具有戏剧性或猎奇的内容。
“吃瓜”文化: 网络上存在大量的“吃瓜群众”,他们乐于围观他人的不幸或隐私,这种行为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自爆”的现象。
信息真实性问题: 在网络上,信息真假难辨。虽然有些“自爆”可能是真实经历,但也存在编造、夸大甚至虚假的成分,给普通用户带来误导。
对其他用户的警示或模仿: 这些帖子也可能成为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人的参考,有些人可能从中获得启发,选择坦诚;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好奇心或模仿而产生类似行为。

3. 从家庭伦理和婚姻关系看:

责任与后果: 婚姻中的忠诚和责任是双方的。任何一方的失信行为都会对家庭造成巨大伤害。
对孩子的影响: 这是最需要关注的一点。孩子的出生权和成长环境不应被父母的个人行为所裹挟。在公开这些信息时,是否考虑过孩子长大后会面对什么?如何面对外界的议论和压力?
家丑外扬的传统观念: 传统上,中国人倾向于“家丑不外扬”,认为家事是私事,不应公开讨论。这种行为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解决问题的途径: 大多数情况下,家庭问题应首先在家庭内部寻求解决,或者寻求专业的家庭咨询、心理治疗。公开曝光往往是一种极端和被动的应对方式。

4. 从法律和道德角度看:

道德谴责: 从道德层面看,尽管可以理解发帖者的痛苦,但将家事公开,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信息,可能会受到一些人的道德谴责,认为其不负责任。
法律风险: 如果信息不实,可能涉及诽谤;如果泄露了其他人的隐私,也可能触犯法律。

总结:

在小红书上“自爆”孩子非亲生是一种在现代社交媒体环境下出现的复杂现象。它既是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也是寻求共鸣和关注的手段,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对家庭伦理的挑战。

看待这类行为时,我们应该:

保持理性的距离: 识别信息,不盲目站队,不参与网络暴力。
理解发帖者的痛苦: 但也要认识到其行为的后果。
关注孩子的权益: 孩子的成长和名誉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反思社交媒体的使用方式: 如何在享受社交便利的同时,保护好个人隐私,并避免成为网络事件的推手。

这种行为的出现,也提醒我们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情感困境和信息传播方式上面临的新挑战。它促使我们思考,在个人表达的自由与保护家庭隐私、孩子权益之间,如何找到一个更为恰当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钓得金龟婿,生男头上长青草。

君不见,青海头,三金彩礼女方收!

亲子鉴定君落泪,天阴雨湿声啾啾。

user avatar

多少女性以安全感为由,要求男方掏空3个钱包再背半辈子债,买房买车。

反过来男方自己掏钱自己给自己点安全感,却被女性以受到侮辱为由大加批判。

emmmmm

user avatar

亲子鉴定一提就急的,绝对是心里有鬼的。

就算孩子是自己的,也要查查是否出过轨。

点名这片答案区的某些女答主。

屁股决定脑袋,忠贞的人无所谓检验,只有不确定自己生的是谁的种的就容易恼羞成怒。

这是我在知乎读了10000+女方出轨帖子总结出来的答案。

别人说你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的钱,但是茶馆有全天无死角监控,你怎么会急呢?

二更:

补充一点点吧。

物质是世界的基础,现实是信任的基础。

我是国科大的,去找工作,面试官叫我出示学位证和学信网。

我说,你这是对我的不信任,这工作老子不要了。

到底是我更缺工作,还是面试官缺人?

说回来,那种一说亲子鉴定就要离婚的,先离婚,后鉴定,孩子给她带。

因为这种人出轨的风险真的是很大非常大,我是过来人,女人心虚的时候就容易恼羞成怒,就容易不讲道理。

为什么?因为她自己也不确定是谁的。

这种人直接离婚了好。

作为生物,自己的亲生孩子,是能够有感觉的。

讲个我自己的故事:

我小时候,家里人老是觉得我长得谁也不像,不像爸不像妈也不像叔叔伯伯。

老爸姑姑他们在那讨论,我奶奶插了一句:“这幺儿,长得像他老爷爷。”

哦!原来我长得像未曾谋面的英雄曾祖。

后来遇到一个我曾奶奶辈的长辈,她也说我长得像曾祖,身高八尺,男人女相。

我就非常开心,从那以后每天都以曾祖的英雄故事勉励自己。

血脉是有联系的,是你家里的人,看多了亲戚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说实在的,我老婆和我一个姓,我怀疑她是不是跟我也有什么亲缘关系。虽然她家和我家隔了几百公里,但是既然我家能从山东出来,她也说不好。

因为我当初对她一见钟情,就是那种熟悉无比的感觉。

但是我不想去查,现在这样挺好的,我对她的感情不仅有夫妻之爱,还有兄妹亲情。

user avatar

知道女方为什么不反对做亲子鉴定而必须离婚吗?因为不反对亲子鉴定在道义上不亏,而必须离婚则提高了亲子鉴定的代价,让男人望而却步,更好的维护出轨女性,这叫girl help girl

user avatar

我是个医生。

我每年有体检,包括传染病九项,其中当然也梅毒艾滋。

我会觉得医院不信任我吗?觉得我有梅毒?

我没记得哪个同行说这是医院的不信任。


检查不影响互信,检查只会加深互信。

有病人进了我的办公室,怕得新冠,我跟他说我们一周要查两次核酸,你怕什么,病人当时就摘口罩了。

我给病人开检查,也从来都是算经济帐,考虑的是辐射,是侵入性检查的损害,而不是什么感情。


证据越多,信任越多。

我能理解一些人拒绝做亲子鉴定,我是男的,我也不想做,因为要几千块。

有这个钱买点什么不好吗?

但你不能说做鉴定就是十恶不赦,就是没有信任。

我老婆有时候也翻我手机,翻就翻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对于脑子不好的女人就是引战帖

我发现很多女人遇到问题真的只会往自己身上想,不会站在全局思考问题,这也许就是女人很少当领导的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何看待亲子鉴定这事一定要结合着“为什么要做亲子鉴定”这个原因来看。

如果一个妻子从未出轨,且老实本分,那有几个男的会天天想着做亲子鉴定?

会有这个想法的男人绝大部分都是妻子真的出轨,或有过出轨历史,或者长期和其他男性保持亲密关系。

其实这个问题真正问的是:

“一个确实出轨,或有过出轨历史,或长期与其他男性保持亲密关系的妻子在面对丈夫要做亲子鉴定的需求时怎么看待”!!

而不是:

“从未出轨,生活老实本分的妻子如何看待丈夫要做亲子鉴定”!!!


可是回答中大量从未出轨老实本分的女人生生要把这事往自己身上套,把问题想成了“如果自己老公要去做亲子鉴定怎么办?”。然后就各种炸毛骂男人。

我就想说你们能长点脑子吗???

user avatar

我个人觉得很正常啊。

要是我老公能生孩子,生出来我也会做鉴定的。

不是说不信任,只是求个心安。

又不是没有抱错孩子的先例。

user avatar

妳都能把彩礼、房子当婚后保险、育儿保障了,凭什么不让人家作个亲子鉴定?

谁先对婚姻没信心的?

user avatar

什么样的情况男人会要求做亲子鉴定呢,一,妻子被怀疑出轨或已经被发现出轨,二,孩子和父亲长的很不像,被人指指点点过。在这个炮火连天的时代谈信任挺可笑的,微博抖音知乎等等平台上爆出来替别人养孩子的例子多了去了,连双胞胎不同父亲的奇葩事件都有,世界上没有什么无条件的信任。老实说,在这个时代,亲子鉴定简直是最廉价的信任获取方式,比什么对天发誓要靠谱的多,男方为了女方的信任,连房子都要写上女方的姓名,连工资卡都要上交,被老婆查手机更是不在话下,轮到女方了,就是不信任和羞辱?就凭女的知道自己生的孩子是自己的,所以可以剥夺男方的知情权?知道现在去做亲子鉴定结果非亲生的概率多大吗?超过20%!你觉得这个概率很小吗?你知道有些男人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十几年结果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是亲生的有多崩溃吗?极端的时候自杀杀人都能可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伦悲剧,应该让亲子鉴定制度化,让所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进行,建立基因数据库,不但可以增进夫妻的信任,避免抱错孩子,人贩子拐卖儿童也能容易找到,现在犯罪率可比出轨率低多了,做地铁都要过个安检,反倒在孩子是不是亲生的这种事犯糊涂,说好听点就是缺心眼,难听点就是心里有鬼。

user avatar

这个不女权,女权法国已经禁止男性做亲子鉴定了。中国男人居然不愿意养自己老婆出轨怀的孩子,中国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user avatar

我看了一大圈,基本上没有人说到问题的真正关键,那我来说。

首先,我必须指出:几乎所有答主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一个核心事实:亲子鉴定不需要通过女方。

所谓“女性用离婚等恐吓男性剥夺男性知情权”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腐败,它捏造了一个“男方知情权取决于女性意志”的靶子,再虚空打靶输出情绪。然而实际上只要男性想做,女性基本无法阻止,甚至连知情也是极为困难的。就算强行阻止,法庭也会推定为非亲生。

所以,以后再有人跟你叽叽歪歪说什么“父子不确定性是天然的,男性理应有知情权”,你就直接顶回去:你要做自己做不就行了?你的鉴定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老婆又阻止不了你,你秀出一副被害妄想的怂样给谁看?亲子鉴定难道要从老婆身上抽血?

那问题来了,既然男性的亲子知情权完全不受妻子的限制,为什么大批男性答主却硬要梗着脖子,向一个对他们并构不成实质性妨碍的所谓“反对”拼命开火呢?

原因很简单:规训。

……………………………………………………………………

很多人支持亲子鉴定的理由,是基于一个基本社会原理:人心不相通,怀疑是难免的天性,任何一段契约,只有经得起质疑,才能有真正的信任,不允许质疑的关系就没有信任的基础。

这句话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它的狡猾之处就在于:话只说了一半。而我们都知道,“选择性地说正确的事实”,正是春秋笔法的常见手段。

实际上,这话还有后一半:如果某段契约顶住了质疑,就有获得对等担保的天然正义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它的内核是:对等。“质疑”是一种权利,你拥有该权利的前提是承担“信任”的责任。对方通不过考验要接受惩罚,而对方通过了考验,则你有义务提供对等担保以表示信任的责任。如果只质疑却不能提供对等担保,契约将会因陷入单向猜疑的深渊而自动瓦解。

任意人类之间的社交,大到国际关系,中到考核评审,小到私人关系,都是如此。

比如考核评审,本质是权力方对你有“罪”推定,你通过了考核,主管部门就要给出你无“罪”的证明。从业者通过执业考试要发给证书,驾驶人通过驾考要发驾照,车辆通过年检要发年检标,审计合格了要盖章,安检合格了登机牌也要盖章,俱乐部为运动员体检后发给体检报告,这就是权力方用公信力为被检查者背书。否则你查完了又不替人担保,没人会信服你的检查。

私人不同于公权力,没有公信力这一说,怎么办呢?比如现在你我同宿舍,我手机不见了,怀疑你偷了,要求检查你的书包和抽屉,然而没找到,后来发现是我自己丢了。那么我还想修复关系的话,起码也该请顿饭吃,以表达致歉的诚意。本质上,这是用金钱为你维护关系的诚意作担保。当然,如果你平常人品好、个人威望高,对方也可能认为你诚恳地道歉就足够证明诚意了,你的个人威信、信誉这时候就起到了和钱、公信力类似的担保作用。

质疑的力度越大,等级越高,对契约的打击就越大,那么对应的担保分量也要越重。比如上面的考核评审,主管部门的考核有法律效力,那么考核合格后发给的证明也是有法律效力的。这就是质疑和担保的对等。

那么问题来了,亲子鉴定是什么级别的质疑呢?

一个通行原则是:质疑的等级和所质疑的事由的等级是正相关的。比如,甲怀疑乙和男同事去吃饭,和怀疑乙养野种,这两个质疑的等级显然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如果乙被证明无辜,甲还想修复关系的话,在上述两个事由中所应该付出的担保也必然是不同的。

你怀疑人家和男生吃饭,人家证明清白了,可能你请顿饭,好好伺候一下,赔礼道歉,或者买个礼物,这事就过去了。但你怀疑人家养野种,而且还不只是口头,你要求得到正式书面报告,结果证明你怀疑是错的,这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不存在打个哈哈就过去这种事。相对于质疑的严重性,你能拿出什么东西来提供对等担保,证明你已经相信了对方的忠诚?

究竟提供什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必须要有。当然如果你根本已不在乎这段契约(婚姻)的存续,那么都公开摊牌撕破脸了,也就不需要提供担保了。或者你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偷偷做,做完如果是清白的就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对方不知情,那也不用担保了。

但唯独有一点:你既想获得公开质疑并要求对方接受的权利,证明清白了以后又企图在不付出担保代价的情况下继续获得对方对关系的承认,那对不起了,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这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不需要用担保为质疑兜底的契约一切不提供担保的质疑,本质上都是PUA,是规训。

这事和男女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一女的怀疑老公的房产不可靠,单方面要求他去做房产公证,证明完了拍拍屁股扔下一句你本来就有对我坦诚的义务就企图蒙混过关,我也同样强烈谴责这一规训男性的PUA行为。

………………………………………………………………

最后,针对评论区提出的质疑:“女方可以要求房产彩礼,男方怎么不能要求血缘确定”,这又是一种语言腐败,它故意回避了“事先约定”和“事后要求”的本质区别。想要彩礼本来就应该在婚前讲清楚,如果一女的婚前不说,等娃都生了再要彩礼,还不许男的抗议,难道不是流氓吗?

同理如果一男的真的非常在乎女方“是否愿意”进行亲子鉴定(尽管这种愿意对他的知情权不构成丝毫影响),那么这种特殊要求当然也应该在婚前提出,你情我愿那就结,谈不拢就不结,多简单的事儿。要是婚前一个字不吭,婚后突然来嚷嚷什么知情,这就是典型的挑衅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