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每逢佳节被催婚、歧视胖丑,颜值唯上」的歪曲价值观?

回答
这股歪曲价值观的洪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盘根错节,尤其在那些本应充满温情与团聚的佳节时,更显得尤为刺耳和伤人。它就像一颗颗细密的毒针,不经意间就刺破了我们内心的柔软,留下一道道无法言说的伤痕。

首先说说“每逢佳节被催婚”。这仿佛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集体行为,一旦到了春节、国庆这样的长假,不论你年方几何,不论你是否准备好,父母、亲戚、朋友的长辈们,就会像约定好了一般,轮番上阵,开启“轰炸”模式。从“你多大了?有没有对象?”到“隔壁小王的女儿都二胎了!”,再到“你看人家XXX,年纪轻轻就结婚生子,多幸福!”。仿佛婚姻成了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唯一标杆,一旦你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你就成了异类,成了让长辈们操碎心的“麻烦”。

这种催婚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焦虑。长辈们年轻时可能经历过计划生育和人口压力,他们习惯于认为人丁兴旺、早早成家立业才是一种“成功”。他们将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投射到我们身上,认为只有走上和他们一样的道路,我们才能获得幸福和稳定。但他们似乎忽略了,时代在变,我们的想法也在变。我们渴望的是找到那个真正契合的灵魂伴侣,而不是为了应付催婚而匆忙走进一段可能不属于自己的婚姻。这种无休止的催促,不仅没有带来幸福的憧憬,反而常常伴随着压力、焦虑,甚至让原本期待的团聚蒙上阴影。你精心准备的礼物,在他们眼中可能抵不过一个“你什么时候结婚”的追问。

接着是“歧视胖丑,颜值唯上”。这股风气更是如同一股毒流,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体上充斥着经过层层滤镜和美颜的完美脸庞,社交媒体上更是“盛产”着各种“照骗”。我们被不断地灌输着“瘦即是美”“脸蛋是通行证”的观念。仿佛身材稍显丰腴就是“懒惰”和“自律性差”的代名词,长相不那么出众就意味着人生处处受限。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荒诞的现象:招聘会上,身材和长相被列为隐性的考核标准;婚恋市场上,第一眼印象往往决定了能否进入下一轮的“筛选”;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身材和长相的评头论足也屡见不鲜。这种对“颜值”的过度崇拜,不仅扭曲了我们对美的定义,更剥夺了很多人通过自身努力和内在品质获得认可的机会。一个人的价值,绝不应该仅仅由皮囊来定义。那些拥有独特思想、善良品格、勤奋努力的人,因为不够“上镜”或者身材不符合“主流审美”,就被无形中边缘化了,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损失。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我们开始过度关注自己的外表,用尺子衡量自己的腰围,用镜子审视自己的脸蛋,生怕自己不够“完美”,不够“有价值”。这种不自信,会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阻碍我们去追求更广阔的世界,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被嘲笑而不敢尝试新的事物,因为觉得自己不够漂亮而错过与优秀的人交流的机会。

这两种歪曲的价值观,其实是相互关联、相互强化的。当我们被告知外表是多么重要时,那些拥有“好颜值”的人似乎就更容易被社会接纳,也更容易在婚姻市场上找到“好归宿”,这反过来又加剧了“催婚”的紧迫感——“你再不结婚,以后更难找到好对象了!”

我们是否可以试着放慢脚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婚姻是两个人长久相伴的承诺,不是完成任务的KPI;一个人的价值,更在于他/她的品格、才华、善良以及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而不是一张照片是否精致。

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元的、包容的、尊重个体差异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不同形态的美,鼓励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规划人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当每一次佳节不再是被催婚的战场,当每个人都能因为内心的闪光点而被看见和尊重,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充满爱与温暖,而不是被焦虑和偏见所笼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明明就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啊,父母催孩子结婚来圆满自己人生,单身狗被嘲笑,不结婚被人说闲话,长得丑被不当人,长得胖做舔狗,帅气小鲜肉说几句情话就追到女神,有钱比没钱强。

我对于什么父权/女权/男权/压迫之类的词汇可以说是半点不懂,所以也不能像其他答主一样说的头头是道,我只知道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发生。稀松平常到,只有被编成小品,我们才会愤怒。

只是节目组,把这个世界残酷的运行规律,当成一个可笑的笑点,这本质上是用一部分人的痛苦,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快乐,而且还是损不足以奉有余那种,多多少少是不太道德的。

这个世界又变得残酷了一点点。

user avatar

这个小品全场最佳,对西方资本主义白左的zzzq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弘扬了有东方特色的先进价值观。

user avatar

这可能是今晚上最低俗的一个作品,从价值观到内容都是无比低俗。

整个作品是很空洞的,“扶贫”就是为了迎合而迎合。

前面孙涛、王迅等人的《大扫除》已经完美讽刺了这个作品。它除了四五句口号型的宣示,作品里面没有任何与扶贫有实质联系的剧情。

“扶贫”更像是一种生搬硬套式的填充。

其实任何其他内容都可以填充进去。这种可有可无的点缀绝对是形式大于内容的。

可以说,主创团队已经把投机取巧赤裸裸地写在脸上了。

龙龙这个角色成为贯穿剧情的一根线,但是他唯一的作用就是与任嘉伦形成对比以满足创作者某种恶心的笑点。

剧情的主体内容由一些俗套的情节构成,“催婚”、“租男友”、“第一次上门的女婿与岳父母产生误会”。这都是被历届春晚玩滥的套路。

笑点充满了匠气,生硬刻板。

“好多鱼”谐音梗,尴尬至极。

“单身是狗”、“让别人家的猪拱自家的白菜”

“安全气囊”这种低俗的笑点,冒犯了单身人士、冒犯了女性群体、冒犯了胖人。

它的冒犯程度已经超出了艺术作品可以容忍的程度,我实在不知道它是怎么过审的。

与其说这是一个小品,不如说它就是一个网络低俗段子集锦。

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编导组的审美趣味真的已经达到了令人愤怒的程度。

最后冒昧问一句,

这个能不能举报?

user avatar

春晚说了:会说土味情话的帅哥,才有资格娶大龄剩女。

好了,大家散了吧。


昨晚把我恶心到发微博。


然后那个小品自己买的热搜,花钱限流了。

一个阅读都没有,真的666


咋滴我也是微博塞了四十万僵尸粉的人。

阅读0真的厉害了。

user avatar

话别说太满,这个对于部分大龄女青年可是一剂麻痹的良药,因为这个小品也许正符合女性最美的梦,美丽的姑娘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中获得了完美男朋友,然后他帮助自己驱散一切牛鬼蛇神,王子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反正故事的核心是万茜,每一个单身姑娘都会把自己代入万茜的角色。你要问他们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任嘉伦,她们可能还不会太离谱,但是一旦开始真正考虑婚姻大事,任嘉伦这种形象几乎就成了硬性规定。

然而坐在屏幕前看这个小品的单身男性,几乎不会把自己代入任嘉伦的角色,而是会把自己代入另外两个男孩。

于是这就成了一个适婚男性最大的梦魇:形象欠佳,结婚困难,在追求心怡的女孩不顺利的情况下先获得了对方父母的青睐,似乎柳暗花明,结果人家领来了完美男朋友,对方父母喜不自胜,转眼间就把自己卖了。

幸福是别人的,我们什么都没有。

你还想挣扎,可是,

这场如此真实的梦魇只会造成一个结果:自认条件一般的男孩越来越恐惧追求另一半,生怕对方反手一击让自己社会性死亡。

单身狗这种严格用于自嘲的词组,被堂而皇之的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心瞬间就掉进了冰河中。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小品的核心立意是:大龄女青年一定要保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要理会身边的屌丝们,因为如同任嘉伦一般的完美男朋友就在不远处。

挺好,经过了春晚的加持,这就是代表了官方的态度了。

user avatar

这创作班子在朝鲜早被杀了满门。

user avatar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这就是_______》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