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医院每个医生旁边放着一个扫码收钱,而且是做完检查才看症状,大家怎么看?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医疗服务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引发诸多讨论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扫码支付”和“先看病后收费”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引起了大家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咱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又怎么看。

一、 扫码收钱这件事:方便还是冷漠?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扫码收钱”这个方式本身。

从医院和医生的角度看,可能是为了提升效率,减少现金流转的麻烦和风险。 传统收费方式需要排队、找零,容易出错,也可能存在一些监管上的漏洞。扫码支付可以快速完成交易,减少人力成本,也更符合当下社会支付习惯。同时,对于医保支付等流程,扫码支付也可能更便捷地对接系统。
从患者的角度看,有方便的一面。 很多人习惯了手机支付,不用准备现金,也不用找零,确实省事。尤其是在一些紧急情况或者身体不适的时候,能快速完成支付,减少在缴费窗口的等待时间。
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疏离感。 过去,缴费是去收费处,医患之间的交流主要集中在诊室里。现在,医生在诊室里就拿出手机让患者扫码支付,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感觉,尤其是在看病这个本就充满不确定和焦虑的场景下,会让人觉得医生似乎更像一个服务提供者,而非之前那种更强调“医者仁心”的形象。有人会觉得,这让医患关系变得更像商业交易,少了一些人情味和信任感。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太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老年患者来说,这种方式可能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显得不够人性化。

二、 做完检查才看症状这件事:流程的合理性与患者的担忧

“做完检查才看症状”是这个现象的另一个核心点,它涉及到医疗流程的设计和患者的体验。

从医疗流程设计的角度看,这可能是一种“流程优化”或“成本控制”的体现。
提高诊断效率: 有些疾病的初步诊断确实需要借助一些检查结果。如果医生先根据症状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开具检查单,患者去做了检查,再回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和治疗,这在很多情况下是必要的。这种模式可以避免医生凭经验“猜”错而导致不必要的检查,或者说,能够更精准地定位问题。例如,腹泻的症状,可能需要粪便常规检查;咳嗽,可能需要胸片或CT检查。这些检查是诊断的基础。
减少资源浪费: 如果不先进行一些基础检查,医生可能无法准确判断病因,开出不必要的药物或治疗方案,反而浪费了医疗资源。这种做法也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尽量做到“精准医疗”。
规避医保报销的限制: 在很多医保体系下,某些治疗或药物的使用需要有相应的检查报告支持才能报销。所以,先有检查结果再治疗,也是为了符合医保政策的规定。

但这种流程也确实引发了很多患者的担忧和不满:
经济负担加重: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在病情不明确的情况下,患者被要求先做一系列检查,这些检查本身就需要花费不菲的费用。如果最终检查结果并不复杂,或者疾病通过简单的问诊就能初步判断,那么这些检查费就成了患者的额外负担。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家庭,这可能是一个沉重的经济压力。
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 患者带着病痛来到医院,本希望得到快速的诊断和治疗。但现在流程是先检查,再看症状。这意味着患者可能需要经历挂号、候诊、做检查、等待检查结果、再次候诊、医生看结果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等一系列环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一两天的时间,期间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有变化,而且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增加了焦虑感。
感知上的不信任: 有些患者会觉得,医生这种做法是在“创收”,而不是真的在为他们着想。他们会想:“我症状这么明显,为什么不能先给我看看病,开点药?非要我去做一大堆检查才能承认我的病?”这种感觉,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很多检查项目时,会产生一种被“套路”的感觉,损害了对医生的信任。
对“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背离: 很多患者期待的是“先问我哪里不舒服,然后帮我治疗”,而现在这种流程似乎是“先让你花钱做检查,然后我们再决定怎么帮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家对“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解有所偏差。

三、 综合来看,大家是怎么看的?

总体来说,大家对此的看法是复杂且矛盾的,可以概括为:

1. 理性理解但情感上难以接受: 很多人能理解从医疗效率和精准度的角度,检查是必要的。但当这一切和“扫码收钱”这个动作捆绑在一起时,尤其是看到许多不熟悉的检查项目和高昂的费用时,内心总会泛起一丝不舒服。
2. 对“创收”的担忧: 普遍存在一种隐忧,担心医院或医生是否会为了经济利益而过度推销检查项目。尽管许多时候检查是必要的,但这种“先收费后看病”的模式,容易让人产生“商业化过度”的联想。
3. 对便捷化的需求与人情味的失落: 一方面,大家希望医疗服务能像其他服务一样便捷,扫码支付和流程优化是这种便捷化的体现。但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冷冰冰的商业交易,仍然希望在医生那里获得温暖和关怀。
4. 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关注: 很多声音会提到,这种模式对老年人、低收入人群不够友好,呼吁医院在提供便捷支付方式的同时,也要保留传统支付方式,并提供更多的就医指导和帮助。
5. 对信息透明化的要求: 患者希望在接受检查前,医生能更清楚地告知检查的必要性、可能的结果以及费用,让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做出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

总结来说, 这种现象反映了医疗行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在提升效率、控制成本的同时,平衡好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情感需求的问题。扫码支付的普及和以检查为基础的诊疗模式,都是现代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何在执行过程中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更多温暖和尊重,是医院和医务工作者需要持续思考和改进的重要课题。

大家对于这个现象的看法,很多时候是基于自己的切身经历,以及对社会公平、人情冷暖的感受。所以,虽然有理解,但更多的是一种希望看到医疗服务能做得更好,更人性化的呼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那位医生并不是内心真的希望你在诊间扫码付完钱再去检查检验的。

首先,他学的是临床医学或者后续对应的专科,几米高的课本里面和电脑沾边的没记错的话应该就三本……这里面还包括spss和文献检索,如果诊间结算出了问题(支付不成功、电脑死机、重复收费、数据异常之类的),他并不会修理或者说不擅长修理,估计也没办法给你退费之类的,只好打电话给相关技术人员,看着后面的号子内心焦虑起来,头发又掉了几根(老医生此时普遍内心无波无澜,老医生很多自己也不一定搞得懂诊间结算怎么弄索性建议去窗口付,老医生……本就没啥头发好掉。)

此外,除掉诊间结算,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指标完成率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前些天医院做收银的小姐姐肚子疼,给自己挂了个号看病,然后付款的时候被她的几个同事抢了,要求用****结算,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个对应指标 ……

至于说做完检查才看症状这部分,大部分带过我的老师总是反复反复再反复强调查体的重要性,然而有时候忙碌的时候或者遇到一些比较明确的疾病评估轻重程度之类的他们也会先验个血再说,具体得根据病情。结合到楼主的咳嗽情况,我觉得先看血常规炎症指标再判断用药没啥毛病,可能后面突然想起来得看下喉咙或者看到血的某些指标后才觉得得查体下也说不定。但我个人观点还是认为先听一下呼吸音、看一下喉咙再完善检查检验比较符合顺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