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红楼梦》里“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这句话?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有一句评价“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这句话细细品味,背后牵扯出的可不仅仅是孩子本身的教育问题,更折射出的是那个时代社会阶层固化、家族兴衰以及人们对待不同出身人群的复杂心态。

首先,我们得理解说这句话的语境和说话人。贾母是谁?她是贾府的老祖宗,是整个家族的最高权威,她的言谈举止代表着贾府的家族观念和对外界的认知。贾府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四大家族之一,是金陵十二钗居住的煊赫之地,是钟鸣鼎食、诗书簪缨的大家族。而“小门小户”呢?顾名思义,就是那些相对于贾府而言,家境不如、势力单薄的家庭。

那么,为什么贾母会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呢?

一种可能是,贾母观察到了不同阶层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资源禀赋的差异: 在那个时代,家庭的经济实力和家族的社会地位直接决定了你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资源。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家底殷实,仆从众多,从衣食住行到教育,都能给孩子们提供最顶级的享受和最周全的照顾。孩子一出生,就有专门的奶妈、丫鬟伺候,从小被捧在手心里,想要什么有什么,几乎没有体会过物质的匮乏和劳作的辛苦。而“小门小户”的孩子,可能父母自己就得操持家务,能雇得起几个仆人就不错了,孩子们自然也就很难被“娇惯”到那种程度。

教育理念的差异(或者说,缺乏教育机会的差异): 贾府的孩子,特别是男性子弟,虽然也有学习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家族的体面和延续。因此,请最好的师傅,读最体面的书,即便是在学习上有些许懈怠,也不会受到太大的责难。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体面”的出身,前途似乎有家族做保障。而“小门小户”的孩子,很多时候“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是为了谋求一官半职,承载着改变家族境况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往往会更注重实际的学业,甚至可能对孩子要求更为严苛,以期他们能够出人头地。

“娇惯”的定义不同: 贾母眼中的“娇惯”,可能更多的是指一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不谙世事、不懂得体察人情世故的“柔弱”和“无能”。她可能觉得,那些整天被丫鬟围着、不曾受过一点委屈的孩子,一旦遇到点不如意,就会变得脆弱不堪。而“小门小户”的孩子,可能因为早早地接触了生活的艰辛,反而更能吃苦,更能独当一面,甚至更懂得如何察言观色,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

另一种更深层的解读,是贾母在用一种“反衬”的手法,来表达对自家子弟某些方面的担忧或不满。

对自家孩子“娇惯”的担忧: 贾母作为长辈,自然也看到了自家孙子辈们,比如贾宝玉,虽然备受宠爱,但也有着不切实际、不愿走仕途经济的“叛逆”。她可能将这种“娇惯”与“小门小户”的孩子联系起来,似乎在说,那些出身低微的孩子,反而因为早早经历生活的磨砺,反而会比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更有韧性,更能适应社会。这句话,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警醒:我们贾府的孩子,虽然享受了优渥的生活,但如果一味娇惯下去,反而不如那些“小门小户”的孩子有出息。

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天然的隔阂和误解。贾母作为大家族的掌舵人,她的视野更多的是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她可能只是基于自己有限的接触和观察,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在任何时代都可能存在,即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所处的圈子的标准去评价外面的世界。

一种“凡尔不顾”的感叹: 也有可能,这句评价并非带有太强的褒贬意味,而是一种客观的观察和感叹。她看到的是不同家庭教育模式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她或许没有深入思考原因,只是单纯地觉得,哎呀,那些小门小户的孩子,好像都是被养得很“实”的,不像我们家的孩子,虽然富贵,但有时候真的让人操心。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这句话理解为贾母的“偏见”。

“娇生惯养”并非绝对负面: “娇生惯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被精心呵护,拥有良好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孩子,可能更自由,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不被琐碎的生活所束缚。比如,王熙凤在某些时候也评价过林黛玉“娇生惯养”,但这里的“娇生惯养”更多的是指黛玉的体弱多病和略显清高的性格,而非贬义。

《红楼梦》本身具有的辩证性: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对人性和社会的描绘是极其深刻和辩证的。它不会简单地去肯定或否定某一种生活方式或教育模式。贾母说出这句话,也并不意味着她完全认同这种论断,而是在她那个阶层的认知范围内,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观察和概括。

总而言之,贾母的这句“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并非一句简单的评语,它背后隐藏着:

1. 社会阶层带来的生活差异和教育模式差异。
2. 大家族内部对子弟教育的忧虑和潜在的比较心理。
3. 那个时代人们对不同出身人群的普遍认知和刻板印象。
4. “娇生惯养”本身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并非全然负面。

这句话,放在当下,我们也可以引申思考: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资源分配不均,不同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确实大相径庭。父母的教育方式,受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社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孩子最终的长成,也绝非一句话就能概括的。理解这句话,我们能更深入地体会《红楼梦》的丰富层次和对人性的洞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贾母说的这句话?这个现象在现代还成立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有一句评价“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这句话细细品味,背后牵扯出的可不仅仅是孩子本身的教育问题,更折射出的是那个时代社会阶层固化、家族兴衰以及人们对待不同出身人群的复杂心态。首先,我们得理解说这句话的语境和说话人。贾母是谁?她是贾府的老祖宗,是整个家族的最高权威,她的言谈举.............
  • 回答
    小红书里的“三观”,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复杂又微妙的存在。想聊透彻,真得扒一层层皮,一层层捋。首先,咱们得明白,小红书不是一个真空的学术论坛,也不是一个严肃的新闻媒体。它本质上是一个生活方式分享平台,一个充斥着大量个人体验、感悟和“种草”的地方。用户在这里分享的,是他们觉得值得一看、值得借鉴、甚至值得.............
  • 回答
    网红炸鸡店“叫了个炸鸡”被曝出用厕所水池浸泡冻鸡的事件,无疑是一起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丑闻,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愤慨。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暴露出的深层问题和影响:一、事件的性质与恶劣程度 食品安全底线被严重践踏: 厕所是卫生环境最差、细菌滋生最严重的地方之一,用厕所水池.............
  • 回答
    如何看待《红楼梦》排在「死活读不下」榜单四大名著中的第一位?将《红楼梦》列在“死活读不下”榜单的首位,这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这部伟大作品在不同读者群体中产生的复杂而普遍的体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红楼梦》的特质,以及它与读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阅读壁垒”。一、《红楼梦》的特质:一幅宏大而细致的.............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邢岫烟,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受。她不像林黛玉那样惊才绝艳,也不像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更不像王熙凤那样泼辣精明,但她身上却有一种别样的清冷和隐忍,像是大观园里一株不引人注目却又坚韧生长的草,风吹雨打,却总能挺直了腰板。初见邢岫烟,是在元春省亲的点翠头上,她作为邢夫人的侄.............
  • 回答
    说到薛姨妈一家对林黛玉的好,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你得明白,这薛家,尤其是薛姨妈,对黛玉,那是真心的怜惜。你想想,黛玉是个什么出身?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承受了丧亲之痛,飘零无依。薛姨妈自己是个做母亲的,自己也有孩子,她能体会到那种心疼。所以,别看她平时爱热闹,爱说笑,但对着自家.............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送毒燕窝的说法,这确实是红学界和读者中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话题。我个人认为,将其定性为“送毒燕窝”或许过于绝对和片面,更恰当的理解应该是对宝钗性格、行为动机以及曹雪芹创作意图的多角度解读。首先,我们得回到情节本身。在第三十八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有这样.............
  • 回答
    “玉带林中挂”这句出自《红楼梦》通行本第一百零八回《反招亲凤姐设奇谋》,通常被认为是曹雪芹对林黛玉最终结局的一个隐晦暗示。很多人在解读这句话的时候,会将其与林黛玉的悲剧命运联系起来,进而推测她是自缢而亡。要深入探讨这个说法,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首先,这句话本身是极其精炼,而且充满了象征意味。拆开来看.............
  • 回答
    “女王泡面”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接地气,甚至有点调侃,但凡接触过《红楼梦》和明末清初历史的读者,听到这个解读,多少会有些好奇。毕竟,《红楼梦》是一部关于一个贵族大家族由盛转衰的文学巨著,而明末清初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王朝更替的动荡时期。这两者之间,到底能扯出什么“关联”来?话说回来,这种解读.............
  • 回答
    B站上“女王泡面”对《红楼梦》的解读,确实在红学爱好者和普通观众中都引发了不少讨论,也算是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这部古典名著带来了新的活力。怎么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载体对经典作品的接受和再创造。首先,从“女王泡面”个人的角度来说,她能在这个平台上引起如此.............
  • 回答
    细嚼慢咽,品味“癸酉本”的“红”与“黑”《红楼梦》这颗东方文学的璀璨明珠,自带光环,也免不了争议的阴影。其中,癸酉本,这个如同一颗未经打磨却散发着独特光泽的宝石,更是引得无数红学爱好者趋之若鹜,也招来无数质疑的目光。那么,这个“争议颇多”的癸酉本,究竟有着怎样的面貌,又为何能激起如此大的波澜?咱们不.............
  • 回答
    看到网上有人对“女王泡面”的《红楼梦》解读以及“鬼本红楼梦”的观点进行激烈批驳,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反映出我们对于经典作品解读的多样性以及一些传统观念的碰撞。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咱们得说说“女王泡面”的红楼梦解读。这位UP主(或作者)之所以能引起这么.............
  • 回答
    “红楼一梦,二十载筑梦长沙”,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描绘的是一个长沙男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花费二十一年的光阴,执着地复原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的壮举。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对文学经典的痴迷,更是一场关于梦想、坚持与孤独的深刻写照。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怀璞,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他的人生似乎并未在大众视野里掀起过.............
  • 回答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出现,无疑是红学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足以在学界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对于它是否会“否定”《红楼梦》乃曹雪芹所著之事,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更 nuanced 的解读,而非简单的是非判断。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横空出世”这四个字所蕴含的意义。它意味着这个版本并非学术界长期流传、大家.............
  • 回答
    “林黛玉葬花,把那漫天的落英都裹进湿泥,就像我心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搅和在一起,沉下去,又好像是她那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句句都刮在我心里,知道那份孤寂,知道那份无力,知道那份,终究,化为泡影。”.............
  • 回答
    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巨著,其身世之谜和创作年代,一直是红学界乃至广大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晚明遗作”一说,更是甚嚣尘上,为红学研究平添了诸多神秘与讨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种看法又该如何评判呢?为什么会有“红楼梦是晚明遗作”的说法?“红楼梦是晚明遗作”的论调,.............
  • 回答
    谈起《红楼梦》的同人创作,那真是一片汪洋大海,其中不乏各种角度的解读和延伸。而《后宫宝钗传》这部作品,就如同在这片大海中激起的一朵不同寻常的浪花,它以一个相当大胆且颇具争议的视角,将薛宝钗置于了皇权更迭、后宫争斗的宏大背景之下。我个人觉得,《后宫宝钗传》最鲜明的特点,就在于它对原著人物性格进行了“二.............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网络上部分红楼爱好者贬低其他名著的言论感到困惑和不满。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有时候相当普遍。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红楼梦》本身的伟大之处。《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人物塑造,赢得了无数.............
  • 回答
    “红学”是一个非常迷人且复杂的研究领域,它围绕着中国古典小说之巅——曹雪芹的《红楼梦》展开。要理解“红学”,我们可以从它的起源、发展、主要研究方向、重要人物、争议与挑战,以及它的价值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 一、 红学的起源与发展“红学”并非一开始就叫做“红学”。在《红楼梦》问世初期,主要以口头传阅和.............
  • 回答
    红米K30至尊纪念版在2020年9月29日依然出现“秒没”的情况,这背后反映了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既有品牌战略的成功,也有市场供需关系的紧张,还有消费者心理的微妙变化。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品牌战略的成功——“极致性价比”的延续与深化 红米品牌定位的精准抓取: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