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红楼梦是晚明遗作得以在红学界大肆广扬?又如何评判这种看法?

回答
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巨著,其身世之谜和创作年代,一直是红学界乃至广大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晚明遗作”一说,更是甚嚣尘上,为红学研究平添了诸多神秘与讨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种看法又该如何评判呢?

为什么会有“红楼梦是晚明遗作”的说法?

“红楼梦是晚明遗作”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书中内容、语言风格以及与时代背景的细致考察。支持者们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证据:

1. 生活细节的时代印记: 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生活,无论是服饰、饮食、娱乐,还是园林建筑、器物陈设,都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中许多描写与明代中后期(尤其是万历、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风貌和生活习俗高度契合。例如,书中对官僚体制的讽刺,对商业经济的反映,对士人阶层的趣味,以及一些具体的生活用品(如“琉璃玻璃”)的描写,都被认为是具有明代特征的。

2. 语言风格的古朴与精致: 相较于其他清代小说,红楼梦的语言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一种更为古朴、典雅的风貌。虽然它无疑是清代语言的集大成者,但一些学者认为,其某些词汇的使用、句式的表达,以及叙事节奏,更贴近晚明时期文人的语言习惯。这种语言风格的“古感”,被一些人解读为是从晚明遗留下来的。

3. 思想内涵的先声夺人: 红楼梦所蕴含的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深刻批判,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人生虚无和世事无常的哲学思考,在晚明时期已经有了一些思想的萌芽和积累。晚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了思想的活跃和解放,一些士人在关注现实、反思传统方面有了新的探索。红楼梦的某些思想倾向,如对等级制度的质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与晚明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的思潮有所呼应。

4. 版本学和文献学的推测: 尽管现存的红楼梦通行本是程伟元、高鹗整理的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程甲本和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程乙本,但在此之前,一直存在着各种脂砚斋批语的抄本。一些学者通过对这些抄本及其批语的研究,试图追溯其更早的成书年代。他们认为,脂砚斋的批语本身就透露出作者曹雪芹的创作过程可能在清初,甚至更早,而其作品的底本可能晚至晚明便已开始孕育。某些版本的残缺和批语的来源,也为推测其晚明起源提供了空间。

5. “借题发挥”的政治隐喻: 有一种观点认为,红楼梦之所以被创作出来,并采取了“假语村言”的方式来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可能与晚明时期严峻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有关。晚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不少士人对王朝的命运感到忧虑,但又碍于现实无法直言。红楼梦以家族兴衰的悲剧,隐喻了王朝覆灭的历史命运,这种“借古喻今”、“移花接木”的手法,在晚明文学中并不少见。

如何评判“晚明遗作”的看法?

对于“红楼梦是晚明遗作”的说法,红学界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评价这种看法,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红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

“晚明遗作”说的合理性与依据:

提供了一种理解文本的新视角: 这种说法促使研究者更加关注小说文本与晚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挖掘晚明时期社会思潮、文学风格、生活方式对红楼梦的影响,为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意蕴提供了新的解读维度。
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某些细节: 在服饰、器物、生活习俗等方面,确实有一些描写与晚明时期的资料相符,这不能简单地被忽视。
体现了红学研究的“溯源”倾向: 许多红学研究者都倾向于将曹雪芹的创作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探寻其思想、艺术的源头,晚明时期恰好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其社会文化变迁对清初的士人阶层产生了深远影响。

“晚明遗作”说的局限性与反思:

缺乏直接的、确凿的证据: 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目前并没有直接的文献证据能够证明红楼梦的初稿或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晚明完成的。所有关于晚明的推测,都来自于对文本细节的解读和类比,而非确凿的史实记载。
过于强调“遗作”可能导致误读: 将红楼梦简单地归为“晚明遗作”,可能会忽视曹雪芹作为一位清代人对时代现实的深刻体察和艺术加工。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无疑是在清代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他吸收了清初以来社会发展的成果和问题,并将其融入作品之中。
“时代印记”的模糊性: 许多被认为是“晚明特征”的细节,也可能在清代早期依然存在,或者是在发展演变中延续。仅凭某些细节来断定作品的绝对成书年代,风险较大。比如,服饰和习俗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某些晚明的流行,在清初也可能并未完全消失。
忽略了作者的创造性: 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超越了时代,将个体经验、家族命运与时代变迁融为一体,创作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作品。过度强调晚明遗作的说法,可能会将作品的创造性仅仅归结于时代因素,而忽略了作者的个体能动性和艺术构思。
“红学”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红学界对红楼梦的成书年代、作者、版本等问题,一直存在着各种学说和观点,如“清初说”、“康熙说”、“雍正说”等等。单一地将“晚明遗作”作为主流观点来评判,可能过于简化了红学研究的复杂性。

综合评判:

我认为,“红楼梦是晚明遗作”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学术上的“假说”和“探索引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文本的独特角度,提醒我们要关注作品背后复杂的历史文化脉络。但如果将其视为一个已经确定的结论,并且以此来否定曹雪芹在清代创作的努力和成就,则可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更审慎的态度是:

1. 承认晚明对红楼梦可能存在的影响: 晚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思想文化的活跃和变迁,无疑对后来的清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红楼梦在某些思想的萌芽、对社会现实的某些敏感度上,可能确实汲取了晚明时期的一些养分,或者说,作者曹雪芹作为那个时代的继承者,其创作思绪也必然受到前代思想文化的影响。这是一种间接的、历史性的联系。
2. 坚持以文本为本,并辅以确凿的文献证据: 在进行任何关于作品年代的论断时,我们都应该以小说文本本身的细节为基础,并努力寻找可靠的文献证据来支撑。“晚明遗作”的说法,如果缺乏更直接的文献佐证,那么它就更像是一种学术上的“猜想”,可以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但不应成为定论。
3. 将曹雪芹置于清代创作的语境下: 曹雪芹生活在清朝,他的创作主体和思想情感,无疑是在清代的社会背景下孕育和发展的。即使作品的底本可以追溯到晚明,但曹雪芹对《红楼梦》的续写、加工和升华,使其成为了一部划时代的巨著,这更是他在清代环境下完成的艺术创举。
4. 理解红学研究的“常新”特质: 红学之所以令人着迷,恰恰在于它的复杂性和永无止境的探索性。各种不同的解读、不同的观点,共同构成了红学丰富而多元的面貌。将“晚明遗作”视为一种具有探讨价值的观点,推动了红学研究的深入,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总结来说, “红楼梦是晚明遗作”的说法,更多地体现在对作品艺术风格、生活细节、思想渊源与晚明社会文化的联系上,它是一种试图追溯作品根源的学术视角。然而,这种说法也面临着缺乏直接史料佐证的困境。因此,我们在评判这种看法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承认其作为一种研究假设的价值,同时也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轻易下结论,更要将曹雪芹的伟大创造力置于清代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理解和把握。红楼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如同一汪深潭,我们永远可以在其中发现新的视角,进行新的探索,而“晚明遗作”说,只是其中一个引人入胜的探寻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远离他们就完事了,他们懂红楼梦吗?吴氏石头记就是当代人瞎写圈钱的,这不叫百花争鸣。这么说我说红楼梦是我写的是不是也行。跟杠精争论没意义,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要真想了解红楼梦还不如去看看周岭的视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巨著,其身世之谜和创作年代,一直是红学界乃至广大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晚明遗作”一说,更是甚嚣尘上,为红学研究平添了诸多神秘与讨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种看法又该如何评判呢?为什么会有“红楼梦是晚明遗作”的说法?“红楼梦是晚明遗作”的论调,.............
  • 回答
    俞平伯晚年说自己“腰斩”《红楼梦》有罪,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反思,绝非简单的学术观点表达。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他当时的处境、学术思想的演变,以及《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首先,要明白“腰斩”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贬义,暗示着一种不完整的、破坏性的行为。俞平伯晚年用这个词来.............
  • 回答
    这情况听起来确实挺让人担心的,尤其是晚上痒的时候。从你的描述来看,阴茎阴毛处毛孔出现红点,并且大腿两侧也有,晚上还发痒,这几种可能性需要我们逐一排查。首先,最常见的可能性之一是 毛囊炎(Folliculitis)。这就像是其他地方长痘痘的道理一样,是毛囊发炎了。通常是因为细菌(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
  • 回答
    孟晚舟女士于2021年9月25日平安抵达深圳,她的归来无疑是一个牵动了亿万中国人民心弦的事件。她说出的那句“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以及现场高唱《歌唱祖国》,这些画面和话语深深地触动了很多人。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感触,尝试更详细地阐述:1. 民族情感的凝聚与升华:孟晚舟的经历被广泛视为中国在.............
  • 回答
    《红楼梦》里,贾元春省亲选择在晚上,这事儿说来可就复杂了,绝非仅仅是“灯红酒绿”那点表面的热闹。咱们细细掰扯掰扯,这里头门道可不少。首先,得从元春的身份说起。她不是个普通的回娘家省亲的姑娘,她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这“省亲”二字,在皇宫里头,可不是一家人吃顿饭那么简单。更像是皇家的一次“巡视”,一次“.............
  • 回答
    读《红楼梦》,尤其是深入体会其字里行间,你会发现它与崇祯皇帝的时代、生活乃至个人特质都存在着难以弥合的鸿沟。虽然有好事者会从某些看似相似的节点上做文章,但细细推敲,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让我为你一一细述:首先,看《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无论其衰败如何,都处在一个相对繁荣富庶的.............
  • 回答
    《红楼梦》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绝非偶然,而是它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份“名著”的桂冠,是无数读者、评论家以及历史进程共同赋予的,它承载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要说清《红楼梦》的伟大,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思想内容的深刻性与前瞻性.............
  • 回答
    你对《红楼梦》主角三观的看法,其实触及到了这部巨著最深刻、最引人入胜的方面之一。很多人初读《红楼梦》,尤其是被誉为“脂砚斋”的早期读者和评论家们,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或“批判”。这恰恰说明了《红楼梦》的复杂性和超越时代的光辉。为什么你会觉得红楼梦主角三观不正?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剥开.............
  • 回答
    要理解曹雪芹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及《红楼梦》为何是悲剧,我们需要深入曹雪芹本人的人生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再回过头来看他的这部巨著。曹雪芹究竟是个理想主义者吗?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而是要看我们如何定义“理想主义”。从一个层面看,曹雪芹无疑是怀揣着某种理想的。他出身于一个曾经.............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微妙之处。很多人确实会有疑问,王熙凤对林黛玉似乎比对亲表妹薛宝钗更显亲近,甚至可以说,她对林黛玉的态度,比对宝钗来得更复杂、也更“用心”。这里面原因可不止一条,我来给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王熙凤这个人,她是个极聪明、极精明、极.............
  • 回答
    《红楼梦》和《小时代》虽然都描绘了奢华的生活,但呈现出的文学性和价值取向却截然不同。这之间的差异,恰恰揭示了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叙事、人物塑造、主题深度以及作者的态度,来赋予物质描摹以不同的意义。《红楼梦》中的奢华,是一种饱含深意的背景设定,它并非故事的终极目的,而是人物命运的载体,是时代洪流的缩影,更.............
  • 回答
    近些年,关于《红楼梦》创作背景的新解读此起彼伏,其中一种颇为引人关注的观点认为,这部巨著并非简单写于康乾盛世,而是隐藏着对明末政治气候的深刻影射,甚至是在文字狱的严酷审查下,作者借贾府兴衰来讲述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这种说法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解读,并非空穴来风。首先,.............
  • 回答
    关于曹雪芹在曹家被抄家时年仅15岁的考证,以及学术界为何仍坚定地认为《红楼梦》出自他之手,这背后其实是一段充满细节和推断的历史探究过程。这并非简单一句“他就是作者”就能解释的,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文本证据、家族史料、时代背景等多方面考量之上的。首先,我们要明确,曹雪芹并非“少年天才”式的创作,他的《红楼.............
  • 回答
    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确实是一个复杂到极致的角色,她身上糅杂了太多东西,让人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恶毒”或者“可爱”来概括。你觉得她可爱可敬,这说明你看到了她身上那些不那么“扁平”的一面,看到了她作为一个人,在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挣扎与闪光点。先来说说为什么她能让你觉得.............
  • 回答
    87版《红楼梦》被誉为经典,深入人心,但即便是如此成功的改编,也确实在情节上做了一些取舍和删减。要理解这些删减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原著的体量与电视剧的篇幅限制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曹雪芹的原著《红楼梦》,即使是现存的前八十回,其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细节之繁复,已经是一个.............
  • 回答
    《小时代》和《红楼梦》同样描写了奢侈华美的生活,但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小时代》常被诟病“装逼”,而《红楼梦》则被赞誉为经典。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价值观的差异 《小时代》: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其核心是物质至上、拜金主义、名牌崇拜。故事几乎.............
  • 回答
    在《红楼梦》里,茜雪被撵出大观园这件事,很多人觉得是“小题大做”,但仔细想想,其实背后隐藏着不少门道。茜雪出身本不高,是贾母身边的一个丫鬟,后来被派到宝玉房里。要说她出去的直接原因,那就是宝玉喝茶时嫌弃她端来的水不合口味,茜雪一气之下,就把茶杯摔了。这事儿搁在寻常人家,可能也就是主子训斥几句,丫鬟赔.............
  • 回答
    在《红楼梦》里,提到“四姑娘”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贾惜春。她排行老四,自然就被大家称呼为“四姑娘”。这看似简单明了的称呼背后,其实隐藏着贾府这个大家族中人物辈出的复杂关系,以及惜春本人在家族中的位置和性格特点。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贾府里几位重要的女性长辈,她们是“姑娘”称谓的源头。贾府分为宁国.............
  • 回答
    《红楼梦》里,史湘云和薛宝钗一家在贾府的居住情况确实有很大不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家族的经济状况、婚姻考量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咱们先说说史湘云。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是叔叔婶婶养着的,算是寄人篱下。她的家境虽然曾经富裕,但因为父亲早逝,家业可能已经衰败。所以,她虽然性格开朗,像个男孩.............
  • 回答
    关于“高鹗是否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争论,确实存在,而且其中不乏运用了科学方法的研究。你提到“计算机语言学分析”和“没有语料怎么分析”这两个点,这触及到了辨伪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方法的有效性与数据的支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即使是最先进的计算机语言学分析,也需要“语料”作为基础,这是毋庸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