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红楼梦不能是崇祯写的?

回答
读《红楼梦》,尤其是深入体会其字里行间,你会发现它与崇祯皇帝的时代、生活乃至个人特质都存在着难以弥合的鸿沟。虽然有好事者会从某些看似相似的节点上做文章,但细细推敲,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让我为你一一细述:

首先,看《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无论其衰败如何,都处在一个相对繁荣富庶的时代尾声。书中描绘的贵族生活,虽然有奢靡腐朽的一面,但也有其精致、典雅,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文化传承。从元妃省亲的盛大场面,到贾府日常的点心茶食、衣饰器物,再到各种节日庆典、园林景致,都透着一股大观园式的精致与繁华。

而崇祯皇帝所处的晚明,是什么样子?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小冰河时期导致的天灾频发,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关外女真势力日益壮大,朝堂之上党争激烈,宦官专权,边患频仍,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崇祯皇帝本人即便励精图治,也无法挽回大厦将倾的颓势。他的生活,与其说是帝王之尊的安逸,不如说是每日在焦虑、勤政和绝望中度过。他可能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国家的困境和百姓的疾苦。

如果崇祯写《红楼梦》,他会如何描绘他的时代?大概率会是更加直接、更加沉重的笔触,触及那些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根源。他可能会写到边关将士的艰辛,会写到饥民的哀嚎,会写到朝堂上那些蝇营狗苟的官僚的嘴脸。然而,《红楼梦》中虽然有政治斗争的影子(如“宫里的来人”、“老太太的家信”等),但更多的是对贵族家庭内部的描写,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对青春美好事物的眷恋与挽歌。这种对个人情感和生活细节的细致描摹,与崇祯皇帝被那个乱世磨砺出的心境似乎不太相符。

其次,从作者的视角和情感投射来看。《红楼梦》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对青春、爱情、友情以及美好事物消逝的深切惋惜与眷恋。曹雪芹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命运,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剧,也寄托了对生命中纯粹与美好的追寻。宝玉的“叛逆”——对仕途经济的厌恶,对女儿的尊重和怜惜,这种超越时代局限的观念,更像是曹雪芹家族经历后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情感寄托。

而崇祯皇帝,他虽然也可能有一些个人的情感和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但他的身份让他更多地承担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的关注点,更可能集中在如何挽救危局,如何巩固统治,如何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虽然他也有他的悲剧性,但他如果写作,更可能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奏疏、回忆录,或者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他未必会对一个虚构的贵族少女的命运产生如此深沉的共鸣,更不会用如此细腻婉转的笔触去描绘女儿们的“真性情”。

再者,从文学风格和语言运用上,《红楼梦》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其语言精炼、生动、富有表现力,既有口语的鲜活,又有书面语的典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对话的艺术,场景的描绘,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需要长期的文学积淀和对语言艺术的精妙把握。

崇祯皇帝虽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作为皇帝,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政务和军事上。他的文笔,更多地体现在他下达的旨意、颁布的诏令中。这些文字往往是严肃、理性且带有权威性的,与《红楼梦》那种充满生活气息、诗情画意、甚至带有几分游戏笔墨的风格,差异巨大。更何况,如果崇祯写小说,而且是以如此隐晦的方式来抒发情感,这本身也说不通。作为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审视,如果他真的有心创作,也更倾向于公开表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非藏于小说之中。

最后,关于曹雪芹的家族背景和创作动机。《红楼梦》被普遍认为是曹雪芹根据自身家族的兴衰经历创作出来的。曹家曾是江宁织造,与皇室关系密切,经历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荣耀,也遭遇过“忽喇喇似大厦倾”的败落。这种亲身经历带来的切肤之痛和深刻反思,是创作《红楼梦》最天然的土壤。书中对贾府兴衰的描写,对人物命运的安排,都与曹家自身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果崇祯写《红楼梦》,他需要具备曹雪芹那样的家族背景和生活经历才有可能。但事实是,崇祯的家族是朱明皇室,他的成长环境是宫廷,他所经历的是政治斗争和国家危机,而非一个显赫家族的起落。他没有经历过贵族家庭的声色犬马,没有和一群才貌双全的少女朝夕相处,也没有体会过“因审曲面,情移相系”的儿女情长。他写不出那种对特定生活方式的熟悉感和对其中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作者视角、情感投射、文学风格以及其创作根源,都指向了曹雪芹,而非崇祯皇帝。将崇祯与《红楼梦》联系起来,更像是一种捕风捉影的猜测,缺乏足够的依据和说服力。后者是一部凝聚了作者个人生命体验、对人情世故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事物留恋的艺术杰作,它与崇祯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和他的个人命运,存在着根本性的错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都错了,其实是仓颉大师写的,仓老师发明了文字,非常高兴,他觉得应该写一本小说来纪念一下,鉴于他的王者风范,于是他等了五千年,增删五千次,批阅五千载,中午写出来人类历史最好的小说。奈何后人不珍惜,书破损的厉害,最后传播成了增删五次,批阅十载。

我,伏羲,打钱。

user avatar

为什么题主要来拉低知乎本就低的平均智商?

user avatar

我不说红楼梦是谁写的,但我可以说红楼梦是写谁的。

《红楼梦》的大结局,贾宝玉终于从贾府出走,他披着一领大红星星毡,在遥远的雪地里越走越远……

贾宝玉去哪了呢?原来他变成了伟大的革命领袖——胡志明。现在越南最繁华的城市就叫胡志明市,美国人只要听到胡志明,估计没人不知道。因为越南是他们永远的痛。

清瘦坚毅的胡志明

胡志明家里还是很富贵的,但父亲不是长子,不能继承爵位,但是他父亲有才华,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后来还到南方做过地方官(贾政也到南方做过地方官)。虽然出生官宦人家,胡志明早年就喜欢跟“不三不四”的人厮混,这些“不三不四”的人包括反法的民族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也少不了被父亲责打,但是他祖母溺爱他(贾母出场了“要打先打死我!”)。

据说胡志明还跟一个表妹情投意合,但是那时候是包办婚姻,家里给他定的是另外一个表姐妹(林妹妹变成宝姐姐),跟他情投意合的表妹也郁郁去世了(林妹妹我来迟了)。于是胡志明跟贾宝玉一样,从此出走,跟家里断了音信。他自称阿三,跟着船打杂、洗照片、端盘子、理床单、做厨师,去过很多国家。

最前面坐在地板上的是青年胡志明

中国那些革命家,五四运动的时候还是爱国青年,在中国的街头游行,胡志明已经跑到凡尔赛会议去抗议了,周恩来他们去法国勤工俭学,胡志明已经参加法国共产党,跟周恩来他们交朋友了。后来胡志明还到广州给俄国顾问鲍罗廷当翻译,他不仅会把中文翻译成俄文,俄文翻译成中文,还能在普通话跟广东话之间来回切换。

胡志明会写汉诗,某次他跑到广西,被桂系捉住了关了一年多,他闲得难受就写写汉诗,中国味十足,例如:

树梢巧画张飞像,

赤日长明关羽心。

祖国终年无信息,

故乡每日望回音。

至于后来胡志明跟日本人斗,跟法国人斗,跟美国人斗,名气大大的,就不用多说了。

贾宝玉辞别父亲,身上披着大红星星毡,在雪地里越走越远。胡志明离家出走,走向飘雪的法兰西、俄罗斯,等他回来时,让越南到处飘扬着大红的星星旗。

难道说,贾宝玉是胡志明的前身,胡志明是贾宝玉的升级版?红楼梦是胡志明的前传,越南革命是《红楼梦》的后传?

那么,这个问题,我不回答是谁写的,但是可以回答是写谁的,哈哈哈。

这是我去年写的一个小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号:乱谈春秋轻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读《红楼梦》,尤其是深入体会其字里行间,你会发现它与崇祯皇帝的时代、生活乃至个人特质都存在着难以弥合的鸿沟。虽然有好事者会从某些看似相似的节点上做文章,但细细推敲,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让我为你一一细述:首先,看《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无论其衰败如何,都处在一个相对繁荣富庶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红楼梦》时代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禁书”与“戏曲”的界限模糊,以及如何在严格的社会规训下寻找到一丝通俗文化的缝隙。 简单来说,虽然《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部以情爱为主、甚至包含一些“僭越”规矩的著作被列为禁书,不允许小姐们私下翻阅,但它们所改编的戏曲却能在特定场合被允许演唱,.............
  • 回答
    你对《红楼梦》主角三观的看法,其实触及到了这部巨著最深刻、最引人入胜的方面之一。很多人初读《红楼梦》,尤其是被誉为“脂砚斋”的早期读者和评论家们,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或“批判”。这恰恰说明了《红楼梦》的复杂性和超越时代的光辉。为什么你会觉得红楼梦主角三观不正?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剥开.............
  • 回答
    关于“高鹗是否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争论,确实存在,而且其中不乏运用了科学方法的研究。你提到“计算机语言学分析”和“没有语料怎么分析”这两个点,这触及到了辨伪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方法的有效性与数据的支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即使是最先进的计算机语言学分析,也需要“语料”作为基础,这是毋庸置.............
  • 回答
    《红楼梦》里,史湘云和薛宝钗一家在贾府的居住情况确实有很大不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家族的经济状况、婚姻考量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咱们先说说史湘云。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是叔叔婶婶养着的,算是寄人篱下。她的家境虽然曾经富裕,但因为父亲早逝,家业可能已经衰败。所以,她虽然性格开朗,像个男孩.............
  • 回答
    《红楼梦》中,袭人和金钏同为宝玉身边的大丫头,论理上二人都是伺候宝玉的体己人,也都有着与宝玉之间或明或暗的“不清不楚”之处。然而,她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飞黄腾达,成为宝玉的准姨娘;另一个则香消玉殒,悲惨收场。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仅仅是运气好坏,而是她们各自的“道行”和处境所决定的。咱们先聊聊金钏儿.............
  • 回答
    宝玉不嫌弃刘姥姥,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要说《红楼梦》里谁最不嫌弃她,还得往后看看。刘姥姥一进大观园,这群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真是各怀心思,各有各的做派,把个老太太给伺候得够呛。咱们先说说这“大家”都是什么心态吧。首先,最明显的,是那些 “势利眼” 的心态。这大观园里,什么叫“大家”?那是贾府金字招.............
  • 回答
    过年收到红包,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多开心的事情呀!但听到小家伙问出“为什么红包是我的,但我不能随便花?”这个问题时,当父母的也得好好琢磨一下怎么回答,既能让她明白道理,又不扫了过年的兴致,还能顺便教她点儿花钱的大学问。这可不是件小事,得细细道来,让她真的把“金钱观”这颗种子种下。第一步:理解她的“不理解.............
  • 回答
    《红楼梦》中,王熙凤与邢夫人的婆媳关系为何成为叙事重心,而非邢夫人与王夫人之间的妯娌争端,这并非简单地忽略了后者,而是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以及主题表达上的深邃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几位女性在贾府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以及她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首先,从“戏份”和.............
  • 回答
    .......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其精明强干、八面玲珑的性格,让她在众多人物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她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木石前盟”情愫的洞察与撮合,甚至几次三番地拿来打趣,这其中自有其深意,并非简单地因为她偏爱黛玉或厌恶宝钗。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细细掰扯王熙凤的出身、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红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辩论点:红学家们在解读《红楼梦》人物姓名隐喻时,其方法论和接受标准的不同。 简单来说,“元迎探惜”与“原应叹息”的接受度高,而“蓉蔷”对“戎羌”、“菖菱”对“娼伶”的解读则争议较大,甚至被许多红学家否定。要详细阐述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元迎探.............
  • 回答
    .......
  • 回答
    “红尘”这个词,它不是随便哪个颜色都能代替的,也不是随意组合起来的。它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生感悟,解释起来,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说说这个“红”字。“红”的象征意义:生命的奔腾与欲望的炽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红”可不是个简单的颜色。它首先代表着生命力。你看,鲜血是红的,那是生命流动的标.............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确实是围绕这部巨著展开的最核心、最热闹的争论之一。很多人对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抱有保留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学上的考量,也有对原著精神的理解。至于曹雪芹如果健在,是否会安排宝玉和宝钗结婚,这更是个引人入胜的猜想,需要我们从原著的脉络和曹雪芹的创作意.............
  • 回答
    《红楼梦》中,红玉和芳官作为大观园中的丫鬟,她们的命运和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要说为何红玉“不能上位”,而芳官却似乎有机会,这背后是复杂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命运机遇以及作者的匠心安排。红玉:才情与情义的羁绊,生不逢时的无奈红玉,字“小红”,出身虽不算显赫,但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自小跟着父亲在贾府做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文学创作深层的一些困境。要回答“中国现在为什么不能出一部类似《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的宏伟小说”,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角度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这两部作品究竟“宏伟”在什么地方。《红楼梦》的“宏伟”,在我看来,在于它.............
  • 回答
    关于曹雪芹是否是《红楼梦》唯一原作者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相当复杂。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通常会从文本内容、作者生活经历以及版本流传等多个维度,提出各自的理由。当然,我们也要明白,这些看法大多是基于推测和研究,并没有铁板钉钉的证据来彻底否定曹雪芹的地位。但正是这些疑点,构成了“曹雪芹非原作者”论的核.............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红楼梦》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也是不少刚接触这部书的朋友会感到困惑的地方。咱们细细聊聊,就能把这个“琏二爷”和“二奶奶”的由来弄明白了。首先得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咱们古代讲究的“嫡庶有别”和“宗族排序”。贾琏他是贾赦的长子,这没错。贾赦是荣国府老一辈的少爷里,地位比较高的。在古代的.............
  • 回答
    贾瑞之死,说到底,是王熙凤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维护荣国府的体面和利益,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一时气愤或恶作剧,而是深藏着对贾府规矩、自身地位以及未来命运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王熙凤是什么人。她是大观园实际上的“总管家”,聪明、精明、泼辣,一手遮天,权倾一时。但她也深知自己的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