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王熙凤不明确拒绝贾瑞,而是设计害死贾瑞,原因是什么?

回答
贾瑞之死,说到底,是王熙凤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维护荣国府的体面和利益,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一时气愤或恶作剧,而是深藏着对贾府规矩、自身地位以及未来命运的复杂考量。

首先,我们得明白王熙凤是什么人。她是大观园实际上的“总管家”,聪明、精明、泼辣,一手遮天,权倾一时。但她也深知自己的地位并非稳固,她需要用绝对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同时又要小心翼翼地处理各种关系,避免惹火上身。她对贾瑞的态度,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整个局势的判断。

贾瑞这个人,我们不能小看他。虽然他出身没落的枝叶,但他是贾代儒的孙子,沾着“清贵”的边。更重要的是,他看上了王熙凤,而且是那种带着色欲的、不加掩饰的觊觎。这种觊觎,在贾府这样讲究“人情礼数”的地方,如果传出去,对于王熙凤来说,可不是什么小事。

为什么王熙凤不明确拒绝?你想想,贾瑞毕竟是贾代儒的孙子。贾代儒是荣国府的“老学究”,德高望重,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在名声上,是很重要的。王熙凤即使再强势,也不能轻易得罪这样的人物,更不能让贾府因为她的“不近人情”而落下口舌。如果她直接冷言冷语或者严厉训斥,难保贾瑞不会怀恨在心,或者更糟,贾代儒会因此对王熙凤不满,进而影响到她在贾府的地位。

所以,王熙凤选择了一种更“高明”但却更狠辣的方式:顺水推舟,借力打力。

她先是“应承”了贾瑞,给了他一个虚假的希望,让他以为自己有机会。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既满足了贾瑞的“面子”,又让他心存幻想,为后续的设计铺平了道路。你想,如果她一开始就拒人于千里之外,贾瑞可能会就此罢休,或者恼羞成怒,说出些不体面的话来。但她给了他一个“钩子”,让他自己往里钻。

她的设计,就是利用贾瑞的“色胆包天”和“愚蠢无知”。她知道贾瑞贪恋她的美色,而且为了见到她,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于是,她便“巧施援手”,派了两个人去“接”贾瑞,并且“嘱咐”他:“好好的,明儿有人来请你,你就来,好好的听我的话,才许见我。” 这个“嘱咐”,看似是关照,实则是一种圈套。

她的目的非常明确:

1. 让贾瑞“吃瘪”,让他颜面扫地,同时又不敢声张。 她让下人假借她的名义,让贾瑞在寒夜里苦等,然后又冷言冷语地“训斥”他,说他“轻薄”,甚至“给了他一顿好骂”。这一下,贾瑞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会觉得自己在王熙凤面前抬不起头来。但因为他做了“丑事”(想勾引凤姐),又不敢把这件事闹大,更不敢找人评理。

2. 将贾瑞置于一个对他极度不利的境地。 在王熙凤“好心”介绍他去“张金哥那里”时,她已经知道那是一个“寡妇”,并且是个“泼妇”。她明知道贾瑞是个“年轻血旺”的小伙子,而张金哥的女儿又是个“有几分姿色”的人。她设计让贾瑞去“招惹”那家,是让他陷入一个“强奸未遂”的泥潭。这种事一旦败露,轻则被痛打一顿,重则可能要命。而且,这种事情,贾府是绝对不允许张扬出去的。

3. 彻底摧毁贾瑞的“念想”,让他知难而退,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第一次的羞辱,让贾瑞颜面尽失,但并没有完全打断他的念想。他病倒后,仍然“日夜思念”。所以,王熙凤第二次的设计,是要用更绝的方式。她假托“贾蓉”之名,让贾瑞再次去见她,实际上是让他去“王通”家。王通这个人,我们知道,是专门看风水的,而且他“风月宝鉴”的名头,本身就暗示着男女之事。而“王通”的儿子叫“王止”,名字就带有一种“止步”的意味。王熙凤让贾瑞去见“王通”和“王止”,并暗示他“可着眼”。更关键的是,她给了贾瑞两个“镜子”,一边是“警惕”的,一边是“得意”的。一边是“美色”,一边是“疾病”。

王熙凤深知贾瑞好色,也知道贾瑞的身体状况(他已经病得不轻)。她让贾瑞对着“风月宝鉴”中的美色看,其实是在加剧他的病情,让他“精尽人亡”。她所谓的“留着他”,就是让他为自己的“鬼迷心窍”付出代价,而且是以一种极其痛苦和屈辱的方式。

你想,当贾瑞看到镜子里王熙凤的影子,他只会更加痴迷。而这个痴迷,恰恰是王熙凤想要的。她要让他彻底沉沦,用他自己的欲望来杀死他自己。

最后,王熙凤让“贾蓉”再带话给贾瑞,说“二舅舅病了,你快来,我这会子倒好些了”。这又是最后一击,让贾瑞心存最后的希望,踉踉跄跄地去,结果却是“吃了二两好药,又开了几副药”,结果“咽不下”,就“断了气”。

总结一下,王熙凤不明确拒绝,而是设计害死贾瑞,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维护自身名节和地位: 贾瑞对她的觊觎,如果被外界知晓,对她身为当家奶奶的形象和威严有损。
扫除潜在的麻烦: 贾瑞虽然是个不成器的人物,但他的纠缠,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给王熙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报复和警告: 贾瑞的轻浮无礼,让王熙凤觉得是一种冒犯。通过这种方式,她既可以“惩罚”贾瑞,又可以警告其他人,不要打她的主意。
巩固权力: 在贾府,权力往往意味着冷酷和算计。王熙凤需要用这样的手段来震慑宵小,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
“顺水推舟”的便利: 贾瑞的痴迷和好色,本身就为王熙凤提供了下手的机会。她只需稍加引导,就能让贾瑞自食其果。

王熙凤的手段,可谓是“借刀杀人”,而且是让贾瑞“自杀”。她没有直接动手,而是利用了贾瑞自身的弱点,以及整个贾府的“规矩”和“人情”,将他推向死亡的深渊。这其中,既有她的狠辣,也有她的“聪明”,而最终,都是为了她自己,为了她在这个复杂的大家族里能够继续“得心应手”地生活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代对女人是很残酷的,但对男人是很宽容的,

这是习惯,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

以流传很广的牛郎织女的传说来比方,

牛郎没有什么能力才干,但他只要把织女的衣服收起来,

织女就没法子了,只能嫁给他!

这故事流传千年大家都认为牛郎织女是恩爱夫妻,

没有听谁认为牛郎是个流氓,织女嫁给他是不情愿的,织女的意愿不重要,牛郎有福,得娶仙女。

王熙凤不用明确拒绝贾瑞,贾瑞不明白名声对一个女人的重要吗?

贾瑞是读圣贤书的,不知道王熙凤是有丈夫的吗?

在古代纠缠一个有夫之妇难道他不知道是对人家最大的恶意吗?

他不知道这是很无耻的事吗?

他知道!但他知道他会付出的代价很小,最多被打一顿,而王熙凤会更怕,被发现她就得去死!

所以他大不了纠缠不成罢了,家丑不可外扬,王熙凤不敢说出去的。

勾引也好,纠缠也好,不过是自己被美色所迷,想占便宜。

王熙凤在宁府最早是用言语应付过去,没收拾他,

然后他趁贾琏不在家,天天去找王熙凤,难道不知道这对王熙凤名声不好吗?

他是用名声来绑架逼迫王熙凤,王熙凤这才动了杀心,

先是把他约到冷僻小巷,冻了一夜,他这时如果放弃肮脏的心思也就没事了,

但他还不自知,继续去找王熙凤,同样的当再上一次,这次加上被泼粪水写借条,结果就病重了。

他不是王熙凤害死的,是他在重病将死的情况下还不忘对王熙凤的意淫,然后精尽而亡的,他是被自己害死的。

贾瑞是猥琐的,他的下场凄惨,所以有人同情,

也有人认为他是真爱上王熙凤,被辜负了,

但事实上他是去勾引族嫂,不是爱上,是看见一美女,利用自己是亲戚的身份,

想用名声胁迫对方。无耻无德,死不足惜,省得既害人子弟、又害族里的妇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贾瑞之死,说到底,是王熙凤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维护荣国府的体面和利益,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一时气愤或恶作剧,而是深藏着对贾府规矩、自身地位以及未来命运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王熙凤是什么人。她是大观园实际上的“总管家”,聪明、精明、泼辣,一手遮天,权倾一时。但她也深知自己的地位.............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微妙之处。很多人确实会有疑问,王熙凤对林黛玉似乎比对亲表妹薛宝钗更显亲近,甚至可以说,她对林黛玉的态度,比对宝钗来得更复杂、也更“用心”。这里面原因可不止一条,我来给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王熙凤这个人,她是个极聪明、极精明、极.............
  • 回答
    谈到《红楼梦》中王熙凤和平儿的关系,那可真是一笔复杂的账。按理说,王熙凤心狠手辣,手段高明,偌大一个贾府,多少人被她拿捏得死死的,怎么就独独对平儿,不曾下过狠手,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包容呢?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主仆情深”就能概括的,这里面藏着更深的东西。首先,得说平儿这姑娘,她就像一块温润的玉,.............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和王熙凤这两位在贾府地位举足轻重、掌管内宅大小事务的女性,她们不识字这一情节,其实并非作者曹雪芹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映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古代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教育:在曹雪芹所处的清代,尤其是在贵族阶层,对女性的教育主要围绕着她们.............
  • 回答
    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这位雍容华贵的国公府夫人,在《红楼梦》的众位女性形象中,扮演着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对于林黛玉,她的态度确实不像对薛宝钗那样热情有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疏远和不喜。这其中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自身的性格和价值观来分析。王夫人是.............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那张巧舌如簧、洞察人心的嘴,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戳中人事的要害。当她对李纨说出“吃的穿的仍旧是大官中的”这句话时,绝非随口一说,而是饱含着她对李纨现状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种掺杂着嘲讽、同情与警醒的复杂情感。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李纨的身份和处境: 身份背景.............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恢弘巨著中,王熙凤死后谁被贾琏“扶正”的问题,涉及到书中几个重要女性角色的命运走向和贾府的家族规矩。然而,根据曹雪芹的原著内容来看,贾琏在王熙凤死后并未按规矩“扶正”任何人,但确实与书中两位女性有过明确的续弦或纳妾关系,而这两位女性分别是秋桐和平儿。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她.............
  • 回答
    王熙凤对姑妈王夫人的态度,那是一个极度复杂又充满算计的微妙关系,用“知道姑妈不是真心待她”来简单概括,未免有些失之偏颇。更准确地说,她懂得王夫人的“真心”在于利益,在于她的女儿黛玉和儿子宝玉的安稳,而她自己,则是王夫人用来巩固家族地位、处理事务的得力工具。凤姐是什么人?她是个极有眼力见儿的,而且极度.............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其精明强干、八面玲珑的性格,让她在众多人物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她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木石前盟”情愫的洞察与撮合,甚至几次三番地拿来打趣,这其中自有其深意,并非简单地因为她偏爱黛玉或厌恶宝钗。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细细掰扯王熙凤的出身、处.............
  • 回答
    要评价王熙凤这个角色,可真是件费劲又有趣的事。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纸片人,而是浑身上下都写满了故事,让人又爱又恨,又怜又怕。咱们先从她最显眼的几个特质说起:1. 泼辣能干,管家的一把好手:这是王熙凤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她最能被世人记住的特质。贾府这么大,人又那么多,王熙凤往那一站,就跟个总司令似.............
  • 回答
    《红楼梦》中,王熙凤与邢夫人的婆媳关系为何成为叙事重心,而非邢夫人与王夫人之间的妯娌争端,这并非简单地忽略了后者,而是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以及主题表达上的深邃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几位女性在贾府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以及她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首先,从“戏份”和.............
  • 回答
    说到《红楼梦》中的女子,王熙凤的名头之响亮,几乎无人不知。她泼辣、精明、八面玲珑,是贾府实际的掌权者,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的张扬跋扈,也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她的机关算尽。与之相比,薛宝钗作为书中被普遍认为是“女二号”的人物,她的存在感似乎就显得有些“低调”了。那么,是不是说宝钗就是个“有名无实”的二号.............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让贾宝玉和王熙凤遭受病痛折磨的马道婆,其身份的确切描述,书中并没有用一个单一、明确的词语来概括。然而,通过文本的细节我们可以抽丝剥茧,拼凑出她大概的“职业”和“路数”。首先,从她的名字“马道婆”来看,“道婆”这个称谓本身就指向了一个与道教有关的女性修行者或从业者。在中国传统.............
  • 回答
    “红颜祸水”这顶帽子,扣在王熙凤头上,用来解释贾瑞的病,总觉得有些苍白无力,也太便宜了贾瑞自己。要我说,贾瑞的病,与其说是王熙凤的“祸水”,不如说是他自己那点儿没能管住的心思,以及贾府这个大染缸里,缺乏正确引导的悲哀。咱们先说说贾瑞这个人。他虽然姓贾,在宁国府里算是有个不错的出身,可他这人吧,实在是.............
  • 回答
    《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去世的消息传来,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反应,看似简单直接,实则暗流涌动,各自的言行举止背后,都透露出不同层次的意味。这其中,不仅仅是丧亲之痛的哀悼,更是家族权力格局微妙变化下的个人考量与情感流露。王熙凤: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下的精明算计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触动当昭儿带着林如海的死讯回.............
  • 回答
    《红楼梦》里的贾家,说起来也是个簪缨世家,论理,同宗同族的,到了艰难的时候,理当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可您瞧,同样是贾家的子孙,贾芸去找王熙凤求帮的时候,怎么就显得那么孤零零,没人搭把手呢?这事儿,细究起来,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其中有几个道道,值得咱们掰开了说说。首先得说,贾府这大家子,虽然表面上.............
  • 回答
    王思聪的选择,无疑是大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关于他为何似乎更青睐网红而非门当户对的女性,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太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喜好”两个字来概括。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品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门当户对”这四个字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在传统观念里,门当户对意味着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
  • 回答
    王冰冰和丁真之所以在爆红后引发了不同的社会反应,并非仅仅是个人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出现的 语境、代表的价值、公众的期待以及传播的模式 的差异,这些差异共同塑造了大众对他们的接受度。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阐述:一、 王冰冰的爆红: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惊喜,契合主流期待 契合主流的价值输出和形.............
  • 回答
    北大王昱在红网发表文章称“陷入裸贷陷阱的女学生不值得可怜”,这一言论无疑是极其刺耳且引发巨大争议的。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绪化的层面,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存在的出发点,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昱的言论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女性的困境、消费主.............
  • 回答
    关于王夫人如何得知薛宝钗搬出大观园回家的事儿,红楼梦里其实并没有直接描绘一个王夫人接到汇报、或者亲眼所见的具体场景。这事儿在小说中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以一种“众人皆知”的方式呈现出来,咱们得从几个细微之处去推敲,才能把这个过程捋得更清楚些。首先,得想想宝钗回家的动因和时机。宝钗住在园子里,其实是寄居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