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什么不加害平儿?

回答
谈到《红楼梦》中王熙凤和平儿的关系,那可真是一笔复杂的账。按理说,王熙凤心狠手辣,手段高明,偌大一个贾府,多少人被她拿捏得死死的,怎么就独独对平儿,不曾下过狠手,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包容呢?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主仆情深”就能概括的,这里面藏着更深的东西。

首先,得说平儿这姑娘,她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普通,却有着难以磨灭的光泽。她怎么会出现在凤姐身边?一来是王夫人的意思,二来也是贾琏的意愿。平儿是王夫人的陪房丫头,自然带了点“娘家人”的底色。但她跟着凤姐,更多的是因为凤姐看中了她。为什么看中?她身上有凤姐最需要也最欣赏的特质:聪明、机灵、又能办事,关键是,她懂得分寸,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事该做。凤姐是何等人物?她心思多,脑子转得快,需要的是一个能跟得上她思路,并且能替她分担一些繁琐事物的人。平儿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你想啊,凤姐每天要操持贾府上下几十号人的吃穿用度,还要应付各种人情往来,处理那些明枪暗箭。她自己一个人,哪里顾得过来?平儿就成了她的得力助手。凤姐去应酬,平儿就能把家里的事打点得井井有条;凤姐在外面发号施令,平儿就能心领神会地去执行,而且还做得滴水不漏。这种默契,是凤姐用了很多年才培养出来的。她又不是傻子,知道哪个丫头是靠谱的,哪个丫头是能让她放心的。平儿在她手里,就像凤姐手里的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是那种不会叛变,反而能让她更省力的工具。

再者,平儿的身份也挺特别的。她不仅仅是凤姐的陪房丫头,更是贾琏的通房丫头。这层关系,是凤姐心里的一根刺,也是她最忌讳的。贾琏在外面的风流韵事,凤姐心里明镜似的,但她又无可奈何。偏偏这个平儿,是贾琏唯一一个不敢太过分的丫头,甚至对她还有几分尊重和怜惜。为什么?因为平儿是个有骨气的人,她不像那些妖妖娆娆的丫头,知道什么叫界限。她虽然是贾琏的通房,但她内心深处还是忠于凤姐的,她懂得伺机而动,知道什么时候该听凤姐的,什么时候该维护自己。

凤姐也不是傻子,她知道平儿和贾琏之间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如果她真想对付平儿,手段多的是。可以把平儿随意发卖,可以找个借口把她打死,甚至可以像对待其他丫头一样,随便塞给哪个男人糟蹋。但她没有。为什么?因为平儿在某种程度上,是她制衡贾琏的一个微妙的“平衡点”。贾琏对平儿的“特殊”,让凤姐觉得平儿至少不会像其他女人一样,轻易地勾引贾琏,至少她还能掌握点主动权。而且,平儿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她不会去挑战凤姐的权威,更不会去和凤姐争夺什么。她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在这份位置上做得尽善尽美。

还有一点,平儿虽然身份尴尬,但她本性善良,为人处世也够圆滑。在凤姐面前,她总是小心翼翼,但又不失体面。她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懂得适时地给凤姐一些安慰和建议。比如,贾赦想给鸳鸯,凤姐和贾琏之间闹得不可开交,平儿就能在中间说几句软话,化解一下气氛。她不是那种只会拍马屁的奴才,她有自己的判断力,并且能让凤姐觉得她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凤姐的心机是很深的,她也很懂得“用人”之道。平儿对她来说,就像是她最锋利的武器,也是她最忠实的仆人。她需要平儿帮她打理家务,需要平儿替她处理一些不方便自己出面的事情。如果平儿倒了,她就得重新找一个能替她分担的人,而且这个人的忠诚度和能力都得重新考察。这对于一个像凤姐这样凡事都追求效率和控制的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说到底,王熙凤不加害平儿,是因为平儿对她有利用价值,并且她也看得出平儿的忠诚和能力。平儿就像凤姐身边的一面镜子,照出了凤姐的精明强干,也映出了凤姐内心深处的孤独和不安。凤姐需要的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欺压的下属,而是一个能够分担她重担,并且能和她并肩作战的伙伴。平儿,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能在凤姐面前做到“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并且在关键时刻能让凤姐感到“安心”。这种“安心感”,对于常年生活在尔虞我诈中的凤姐来说,是极其珍贵的。

所以,与其说凤姐不害平儿是出于什么“好心”,不如说是她看透了平儿的价值,并且懂得如何利用这份价值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平儿在凤姐那里,就像是一个被小心呵护的棋子,但这个棋子却能让她感受到一丝不易得的温暖和支持。这大概就是“聪明人之间的默契”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兴儿道:“不是小的吃了酒放肆胡说,奶奶便有礼让,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他怎肯干休善罢?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 眼,他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虽然平姑娘在屋里,大约一年二年之间两个有一次到一处,他还要口里掂十个过子呢,气的平姑娘性子发了,哭闹一阵,说:`又 不是我自己寻来的,你又浪着劝我,我原不依,你反说我反了,这会子又这样.他一般的也罢了,倒央告平姑娘。”尤二姐笑道:“可是扯谎?这样一个夜叉,怎么 反怕屋里的人呢?"兴儿道:“这就是俗语说的`天下逃不过一个理字去'了.这平儿是他自幼的丫头,陪了过来一共四个,嫁人的嫁人,死的死了,只剩了这个心 腹.他原为收了屋里,一则显他贤良名儿,二则又叫拴爷的心,好不外头走邪的.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 二爷原有两个,谁知他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别人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那平姑娘又是个正经人,从不 把这一件事放在心上,也不会挑妻窝夫的,倒一味忠心赤胆伏侍他,才容下了。”

如果兴儿这一段话是事实以及事实的全部,那么我认为凤姐能容忍平儿的最大原因只是因为平儿不愿意跟贾琏。

想想看贾琏的其他女人全部都是郎情妾意的,这么一个看起来并不是多喜欢自己丈夫的女人多么好多么顺眼简直鹤立鸡群看起来最不像情敌了,全是这种人占着名额才好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红楼梦》中王熙凤和平儿的关系,那可真是一笔复杂的账。按理说,王熙凤心狠手辣,手段高明,偌大一个贾府,多少人被她拿捏得死死的,怎么就独独对平儿,不曾下过狠手,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包容呢?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主仆情深”就能概括的,这里面藏着更深的东西。首先,得说平儿这姑娘,她就像一块温润的玉,.............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其精明强干、八面玲珑的性格,让她在众多人物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她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木石前盟”情愫的洞察与撮合,甚至几次三番地拿来打趣,这其中自有其深意,并非简单地因为她偏爱黛玉或厌恶宝钗。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细细掰扯王熙凤的出身、处.............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和王熙凤这两位在贾府地位举足轻重、掌管内宅大小事务的女性,她们不识字这一情节,其实并非作者曹雪芹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映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古代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教育:在曹雪芹所处的清代,尤其是在贵族阶层,对女性的教育主要围绕着她们.............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王夫人和邢夫人作为贾府中的两位重要女性,她们的地位差异,绝不仅仅是因为谁的儿子是嫡出,谁的儿子是庶出那么简单。这其中牵扯到了家族的政治格局、经济实力、个人能力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丈夫。王夫人是贾政的正妻,而邢夫人则是贾赦的正.............
  • 回答
    王夫人吃斋念佛,对下人冷血无情,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深深植根于她所处的环境、她的性格特质,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要理解这一点,得掰开了揉碎了去瞧。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这个人物本身说起。她生在王家,是皇亲国戚的出身,这让她从小就养成了尊贵和优越感。嫁入贾府,更是成为了荣国府的当家奶奶,地位显赫。但.............
  • 回答
    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这位雍容华贵的国公府夫人,在《红楼梦》的众位女性形象中,扮演着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对于林黛玉,她的态度确实不像对薛宝钗那样热情有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疏远和不喜。这其中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自身的性格和价值观来分析。王夫人是.............
  • 回答
    贾瑞之死,说到底,是王熙凤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维护荣国府的体面和利益,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一时气愤或恶作剧,而是深藏着对贾府规矩、自身地位以及未来命运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王熙凤是什么人。她是大观园实际上的“总管家”,聪明、精明、泼辣,一手遮天,权倾一时。但她也深知自己的地位.............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微妙之处。很多人确实会有疑问,王熙凤对林黛玉似乎比对亲表妹薛宝钗更显亲近,甚至可以说,她对林黛玉的态度,比对宝钗来得更复杂、也更“用心”。这里面原因可不止一条,我来给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王熙凤这个人,她是个极聪明、极精明、极.............
  • 回答
    《红楼梦》中,王熙凤与邢夫人的婆媳关系为何成为叙事重心,而非邢夫人与王夫人之间的妯娌争端,这并非简单地忽略了后者,而是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以及主题表达上的深邃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几位女性在贾府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以及她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首先,从“戏份”和.............
  • 回答
    说到王夫人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说她结婚前后判若两人,这话真不是夸张。咱们仔细说说,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先得说说王夫人是哪家姑娘。她可是大家族出身,娘家是当朝的“皇亲国戚”,琅琊王氏。你想想,能跟皇室攀上关系的,那是何等荣耀?所以,王夫人从小也是在锦衣玉食、万千宠爱里长大的。她的成长环境,决.............
  • 回答
    王扶林导演,一提到他的名字,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必然是那部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红楼梦》。这部剧的成功,无需多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然而,如果将《红楼梦》的光环稍微剥离,审视王扶林导演的其他作品,似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何论及其他作品,大家普遍认为其水准“.............
  • 回答
    87版《红楼梦》中,探春远嫁时对赵姨娘一声“娘”,确实让许多观众感到揪心,甚至不解,觉得似乎与探春平日里在王夫人面前的“得体”形象有所出入。其实,这声“娘”的背后,是复杂的情感交织,是角色性格的深刻体现,更是导演和演员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捕捉。首先,要理解探春的性格。探春是“风流灵巧,不输男子”的探.............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那张巧舌如簧、洞察人心的嘴,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戳中人事的要害。当她对李纨说出“吃的穿的仍旧是大官中的”这句话时,绝非随口一说,而是饱含着她对李纨现状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种掺杂着嘲讽、同情与警醒的复杂情感。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李纨的身份和处境: 身份背景.............
  • 回答
    论及《红楼梦》中王夫人对孙子贾兰的态度,与贾母对贾宝玉的呵护备至相比,确实显得冷淡许多。这其中缘由,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而是错综复杂,涉及家族的现实考量、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贾府内部微妙的权力格局。首先,我们得明白贾兰是谁。贾兰是贾珠与李纨的儿子,而贾珠是王夫人唯一的嫡出长子。从血缘上讲,贾兰是王夫.............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让贾宝玉和王熙凤遭受病痛折磨的马道婆,其身份的确切描述,书中并没有用一个单一、明确的词语来概括。然而,通过文本的细节我们可以抽丝剥茧,拼凑出她大概的“职业”和“路数”。首先,从她的名字“马道婆”来看,“道婆”这个称谓本身就指向了一个与道教有关的女性修行者或从业者。在中国传统.............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王夫人打金钏那一巴掌,这事儿看似简单,却是林林总总透露出许多文章背后的东西。不仔细咂摸,可能就觉得是老太太教训丫鬟的普通事儿,但细细一想,这一巴掌的轻重,打的可不只是金钏一个人。首先,从事情的起因说。金钏儿,一个在大观园里伺候王夫人的丫鬟,因为被王夫人撞见了她“鬼混”,也就是在白天趁.............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恢弘巨著中,王熙凤死后谁被贾琏“扶正”的问题,涉及到书中几个重要女性角色的命运走向和贾府的家族规矩。然而,根据曹雪芹的原著内容来看,贾琏在王熙凤死后并未按规矩“扶正”任何人,但确实与书中两位女性有过明确的续弦或纳妾关系,而这两位女性分别是秋桐和平儿。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她.............
  • 回答
    要评价王熙凤这个角色,可真是件费劲又有趣的事。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纸片人,而是浑身上下都写满了故事,让人又爱又恨,又怜又怕。咱们先从她最显眼的几个特质说起:1. 泼辣能干,管家的一把好手:这是王熙凤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她最能被世人记住的特质。贾府这么大,人又那么多,王熙凤往那一站,就跟个总司令似.............
  • 回答
    《红楼梦》里的贾家,说起来也是个簪缨世家,论理,同宗同族的,到了艰难的时候,理当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可您瞧,同样是贾家的子孙,贾芸去找王熙凤求帮的时候,怎么就显得那么孤零零,没人搭把手呢?这事儿,细究起来,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其中有几个道道,值得咱们掰开了说说。首先得说,贾府这大家子,虽然表面上.............
  • 回答
    《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去世的消息传来,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反应,看似简单直接,实则暗流涌动,各自的言行举止背后,都透露出不同层次的意味。这其中,不仅仅是丧亲之痛的哀悼,更是家族权力格局微妙变化下的个人考量与情感流露。王熙凤: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下的精明算计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触动当昭儿带着林如海的死讯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