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红楼梦》里王熙凤喜欢林黛玉比薛宝钗更甚,明明薛宝钗才是她的亲表妹啊?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微妙之处。很多人确实会有疑问,王熙凤对林黛玉似乎比对亲表妹薛宝钗更显亲近,甚至可以说,她对林黛玉的态度,比对宝钗来得更复杂、也更“用心”。这里面原因可不止一条,我来给您细细道来。

首先,咱们得明白,王熙凤这个人,她是个极聪明、极精明、极务实的人。她的核心是“管家”二字,是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她做任何事,都要权衡利弊,看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能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性格,直接影响了她对待黛玉和宝钗的态度。

一、 利益驱动下的亲近:黛玉的“价值”

黛玉的背景和地位: 林黛玉是什么身份?她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是林家唯一的血脉,虽然父母双亡,但她代表的是北静王等大家族的势力,她与贾府的联姻,对于贾府来说,在政治和社交层面是有潜在价值的。更重要的是,贾母对黛玉的偏爱是众所周知的,谁能讨好贾母,谁就能在贾府立足。王熙凤作为实际的管家,她非常清楚这一点。讨好贾母,就意味着要对贾母最疼爱的孙女好。
黛玉的“孤女”身份: 黛玉孤身一人,寄人篱下,虽然有贾母疼爱,但在贾府内部,她是没有强大娘家依靠的。这种“孤女”的身份,反而让王熙凤觉得,自己可以相对容易地“控制”和“影响”她。而且,黛玉心性高,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这在凤姐看来,反而是件好事。不像宝钗,有王夫人支持,有薛家做后盾,本身又圆滑世故,让凤姐反而会觉得多一层顾忌。

二、 性格契合和互相欣赏的成分:

两人都聪慧敏锐: 别看黛玉有时候尖酸刻薄,但她的聪明才智是毋庸置疑的。王熙凤是什么人?她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没本事”“只会吃闲饭”的人。黛玉的诗才、口才,以及她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其实是和凤姐有几分相似的。两人都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能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
“惺惺相惜”的迹象: 虽说宝钗也有她的聪明之处,但宝钗那种“藏拙”“守拙”的风格,在凤姐看来,有时候会显得过于圆滑,甚至有些“俗气”。而黛玉的真性情,虽然有时候让人生气,但她的才情和骨气,倒是让凤姐觉得有点意思。她们之间有时会有些“斗嘴”,但这种“斗嘴”里也藏着几分戏谑和默契。比如,凤姐有时候会拿黛玉的病情开玩笑,但这种玩笑往往带有几分疼惜,而不是真正的恶意。
共同的“叛逆”气质(某种程度上): 黛玉虽然柔弱,但她内心有自己的坚持,不肯轻易随波逐流。王熙凤更是打破了传统女性的角色,在男权社会里挑起了家族的重担。她们身上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在这一点上,她们或许能找到一点共鸣。

三、 对比宝钗的态度:

宝钗的“世故”让凤姐感到“警惕”: 薛宝钗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典范。她为人处世圆融周到,八面玲珑,谁都不得罪,谁都不得罪她。这种“高情商”对于王熙凤来说,有时候反而是一种威胁。宝钗深得王夫人的喜爱,而王夫人是凤姐的姑妈,也是荣国府的另一位实权人物。宝钗的存在,尤其是她未来可能与宝玉成婚的趋势,对凤姐的长远利益构成了潜在的挑战。
宝钗的“贤德”是凤姐的“对立面”: 宝钗被塑造成封建社会理想女性的代表,端庄、稳重、贤淑。而王熙凤则是个精于算计、手段强硬的女性。她们走的路线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对立”。凤姐虽然也需要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但她骨子里是霸道的,而宝钗那种无懈可击的“贤德”,反而让凤姐觉得少了点“人味”,甚至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攻击。
“不接地气”的反差: 凤姐是个“实在人”,她做事情讲究的是效率和结果。而黛玉虽然体弱多病,但她与宝玉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她们谈论的往往是诗词、情感,是超越物质层面的东西。这反而让凤姐觉得,黛玉身上有种自己欣赏的“雅”和“灵气”,是宝钗身上比较缺乏的。

四、 家族利益的考量:

黛玉是宝玉的“精神伴侣”: 凤姐虽然不是真心喜欢黛玉,但她也清楚,黛玉和宝玉之间是“木石前盟”,是精神上的契合。虽然从家族利益来看,宝钗是更好的选择(门当户对,性格稳重),但凤姐也看得出,宝玉心里爱的是黛玉。她对黛玉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和宝玉之间维持一种“平衡”和“默契”。她对黛玉的好,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在贾母面前“刷好感度”的策略,而这种策略也恰好迎合了宝玉的喜好。

总结一下来说, 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喜欢”或者说“亲近”,并非全然出自姐妹情深,更多的是一种利益计算、性格契合、以及对宝钗“威胁”的警惕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她看到了黛玉的价值、黛玉身上的灵气,也看到了宝钗的“圆滑”和潜在的竞争。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王熙凤内心深处对黛玉身上那种“真性情”的某种欣赏。毕竟,她自己也是个聪明人,能够辨别出谁是真心实意,谁又是虚情假意。虽然她自己的做法也未必光明磊落,但她对黛玉的态度,比对宝钗来得更复杂,也更有层次。她对黛玉是“拉拢”,对宝钗更多的是一种“观望”和“戒备”。

所以,这就像你看待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解读。王熙凤对黛玉的“偏爱”,其实是她精明头脑下的“最优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红楼梦,王熙凤,薛宝钗,林黛玉
user avatar
红楼梦,王熙凤,薛宝钗,林黛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微妙之处。很多人确实会有疑问,王熙凤对林黛玉似乎比对亲表妹薛宝钗更显亲近,甚至可以说,她对林黛玉的态度,比对宝钗来得更复杂、也更“用心”。这里面原因可不止一条,我来给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王熙凤这个人,她是个极聪明、极精明、极.............
  • 回答
    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这位雍容华贵的国公府夫人,在《红楼梦》的众位女性形象中,扮演着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对于林黛玉,她的态度确实不像对薛宝钗那样热情有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疏远和不喜。这其中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自身的性格和价值观来分析。王夫人是.............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和王熙凤这两位在贾府地位举足轻重、掌管内宅大小事务的女性,她们不识字这一情节,其实并非作者曹雪芹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映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古代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教育:在曹雪芹所处的清代,尤其是在贵族阶层,对女性的教育主要围绕着她们.............
  • 回答
    说到王夫人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说她结婚前后判若两人,这话真不是夸张。咱们仔细说说,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先得说说王夫人是哪家姑娘。她可是大家族出身,娘家是当朝的“皇亲国戚”,琅琊王氏。你想想,能跟皇室攀上关系的,那是何等荣耀?所以,王夫人从小也是在锦衣玉食、万千宠爱里长大的。她的成长环境,决.............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让贾宝玉和王熙凤遭受病痛折磨的马道婆,其身份的确切描述,书中并没有用一个单一、明确的词语来概括。然而,通过文本的细节我们可以抽丝剥茧,拼凑出她大概的“职业”和“路数”。首先,从她的名字“马道婆”来看,“道婆”这个称谓本身就指向了一个与道教有关的女性修行者或从业者。在中国传统.............
  • 回答
    《红楼梦》中,王熙凤与邢夫人的婆媳关系为何成为叙事重心,而非邢夫人与王夫人之间的妯娌争端,这并非简单地忽略了后者,而是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以及主题表达上的深邃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几位女性在贾府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以及她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首先,从“戏份”和.............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其精明强干、八面玲珑的性格,让她在众多人物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她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木石前盟”情愫的洞察与撮合,甚至几次三番地拿来打趣,这其中自有其深意,并非简单地因为她偏爱黛玉或厌恶宝钗。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细细掰扯王熙凤的出身、处.............
  • 回答
    谈到《红楼梦》中王熙凤和平儿的关系,那可真是一笔复杂的账。按理说,王熙凤心狠手辣,手段高明,偌大一个贾府,多少人被她拿捏得死死的,怎么就独独对平儿,不曾下过狠手,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包容呢?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主仆情深”就能概括的,这里面藏着更深的东西。首先,得说平儿这姑娘,她就像一块温润的玉,.............
  • 回答
    王夫人吃斋念佛,对下人冷血无情,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深深植根于她所处的环境、她的性格特质,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要理解这一点,得掰开了揉碎了去瞧。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这个人物本身说起。她生在王家,是皇亲国戚的出身,这让她从小就养成了尊贵和优越感。嫁入贾府,更是成为了荣国府的当家奶奶,地位显赫。但.............
  • 回答
    贾瑞之死,说到底,是王熙凤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维护荣国府的体面和利益,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一时气愤或恶作剧,而是深藏着对贾府规矩、自身地位以及未来命运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王熙凤是什么人。她是大观园实际上的“总管家”,聪明、精明、泼辣,一手遮天,权倾一时。但她也深知自己的地位.............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王夫人和邢夫人作为贾府中的两位重要女性,她们的地位差异,绝不仅仅是因为谁的儿子是嫡出,谁的儿子是庶出那么简单。这其中牵扯到了家族的政治格局、经济实力、个人能力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丈夫。王夫人是贾政的正妻,而邢夫人则是贾赦的正.............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那张巧舌如簧、洞察人心的嘴,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戳中人事的要害。当她对李纨说出“吃的穿的仍旧是大官中的”这句话时,绝非随口一说,而是饱含着她对李纨现状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种掺杂着嘲讽、同情与警醒的复杂情感。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李纨的身份和处境: 身份背景.............
  • 回答
    王扶林导演,一提到他的名字,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必然是那部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红楼梦》。这部剧的成功,无需多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然而,如果将《红楼梦》的光环稍微剥离,审视王扶林导演的其他作品,似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何论及其他作品,大家普遍认为其水准“.............
  • 回答
    87版《红楼梦》中,探春远嫁时对赵姨娘一声“娘”,确实让许多观众感到揪心,甚至不解,觉得似乎与探春平日里在王夫人面前的“得体”形象有所出入。其实,这声“娘”的背后,是复杂的情感交织,是角色性格的深刻体现,更是导演和演员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捕捉。首先,要理解探春的性格。探春是“风流灵巧,不输男子”的探.............
  • 回答
    论及《红楼梦》中王夫人对孙子贾兰的态度,与贾母对贾宝玉的呵护备至相比,确实显得冷淡许多。这其中缘由,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而是错综复杂,涉及家族的现实考量、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贾府内部微妙的权力格局。首先,我们得明白贾兰是谁。贾兰是贾珠与李纨的儿子,而贾珠是王夫人唯一的嫡出长子。从血缘上讲,贾兰是王夫.............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王夫人打金钏那一巴掌,这事儿看似简单,却是林林总总透露出许多文章背后的东西。不仔细咂摸,可能就觉得是老太太教训丫鬟的普通事儿,但细细一想,这一巴掌的轻重,打的可不只是金钏一个人。首先,从事情的起因说。金钏儿,一个在大观园里伺候王夫人的丫鬟,因为被王夫人撞见了她“鬼混”,也就是在白天趁.............
  • 回答
    《红楼梦》中,像刘姥姥这样的穷亲戚在大观园受到贾母的款待,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贾母个人的性格和品味,也有当时社会风气、家族关系的考量,甚至隐藏着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贾母个人的性格和品味: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闲愁”的心理: 贾母年.............
  • 回答
    《红楼梦》中丫鬟们普遍渴望成为姨娘,即使像赵姨娘那样过得并不如意,甚至常常感到憋屈,这种想法依然普遍存在。要详细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的普遍困境与丫鬟的特殊处境 社会结构的压迫: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没有男性依靠的情况下。她.............
  • 回答
    贾元春,作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首,她的人生轨迹,从显赫的荣国府大小姐,到后宫的德妃,再到最终的寂寥而逝,充满了令人唏嘘的色彩。我们常常听到说她不快乐,但具体为何,却需要细细品味书中的蛛丝马迹,才能理解其中缘由。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便是失去了自由,身不由己的宫廷生活。元春并不是主动选择了入宫,她.............
  • 回答
    宝钗收到红麝串就戴手上,这事儿看着寻常,里头门道却深着呢。要说清楚,得先扒一扒这红麝串的来历,再瞧瞧宝钗这人是个什么样的性子,最后结合当时的情境,才能把这事儿给掰扯明白。首先,这红麝串可不是寻常的玩意儿。在《红楼梦》里,它可是出自贾母之手,而且是专门给宝玉做的。贾母疼宝玉那是毋庸置疑的,这串子里面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