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红楼梦》里的丫鬟都想做姨娘,比如赵姨娘过的也不怎么样,感觉很憋屈?

回答
《红楼梦》中丫鬟们普遍渴望成为姨娘,即使像赵姨娘那样过得并不如意,甚至常常感到憋屈,这种想法依然普遍存在。要详细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的普遍困境与丫鬟的特殊处境

社会结构的压迫: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没有男性依靠的情况下。她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男性手中。
丫鬟的最低层地位: 丫鬟是家中地位最低的群体之一,她们是主子的奴婢,没有自由,也没有个人尊严。她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主子的施舍和庇护。她们的劳动是无偿的,生活条件也最差。
缺乏上升通道: 对于普通的丫鬟来说,除了嫁人生子(但她们的婚事通常也由主子决定,且往往是给地位更低的男性,比如小厮或者管事)或者被卖掉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上升的可能。

二、 姨娘身份的相对优越性:为何是丫鬟们心中的“成功”

虽然赵姨娘的遭遇令人同情,但与绝大多数丫鬟相比,姨娘的身份仍然具备显著的吸引力。

1. 脱离奴籍,获得“主子”身份的晋升:
法律地位的改变: 从奴婢转变为主子的妾室,意味着法律地位的根本性改变。她们不再是毫无尊严的财产,而是家庭的一份子,虽然仍是较低层级,但已非奴隶。
身份认同的转变: 成为姨娘,意味着摆脱了“丫鬟”这个低贱的称呼,获得了“姨娘”的头衔。这在主观上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提升,从被役使者变成了役使者的一部分。

2. 获得一定的经济和物质保障:
独立的房间和资源: 姨娘通常有自己的房间,虽然可能不如正妻,但也比丫鬟们挤在一起的集体宿舍要好得多。她们会获得一部分私人的月钱、衣服和零用钱,虽然数额不高,但足以满足基本生活,并有少量储蓄的可能性。
生活条件的改善: 姨娘的饮食和起居也会有所改善,不再是与丫鬟们一同用餐,她们的衣着也会更体面一些。

3. 获得男性的“宠爱”和情感寄托(尽管可能短暂):
性关系的合法化与家庭成员化: 姨娘是男性纳的小妾,与男性有稳定的性关系。即使不是正妻,这种关系也比普通丫鬟与男性的短暂“瓜葛”更具“合法性”和“稳定性”。
情感依靠和心理慰藉: 在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环境中,能够得到主子的一些“宠爱”,哪怕是片刻的关注,对于这些年轻的、被压抑的女性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情感寄托和心理慰藉。

4. 生育后代的可能性,带来更大的保障:
“母凭子贵”的期望: 如果能为老爷生下儿子,姨娘的地位会大大提升,甚至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儿子长大后,她就能成为“老太太”,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尊重。这是许多丫鬟心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为自己争取未来的筹码: 即使是女儿,也能为她们提供一定的依靠。女儿嫁得好,也能给姨娘带来荣耀和帮助。

5. 相对更好的生活圈子和话语权:
有机会接触家族事务: 姨娘有机会了解和参与一些家族事务,虽然不能主导,但也比丫鬟只能在底层忙碌要强。
在丫鬟中的优越感: 姨娘在丫鬟面前拥有一定的优越感,可以对她们发号施令,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她们被压抑的控制欲。

三、 赵姨娘的憋屈与不作为:并非“姨娘”就等于“幸福”

赵姨娘的例子恰恰说明了“姨娘”身份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1. 贾政的“冷暴力”与不重视: 赵姨娘虽然是姨娘,但不受贾政的宠爱,更像是被“半遗忘”的存在。贾政对她的态度冷淡,让她在家中没有什么地位和话语权。
2. 正妻王夫人的压制: 王夫人是贾府实际的当家主母,她对赵姨娘充满了戒备和敌意。赵姨娘经常受到王夫人的呵斥、训斥和压制,生活处处受限,没有自由。
3. 子女的不成器与缺乏依靠: 贾环是出了名的不成器,口齿不清、行为粗鄙,也同样不受贾政重视。探春虽然有能力,但毕竟是女儿,而且与赵姨娘关系并不亲近,甚至对她感到嫌弃。子女的平庸,让赵姨娘更加失去了依靠。
4. 经济上的拮据: 赵姨娘的月钱和资源也并不充裕,她常常需要向外借钱,或者为了点小钱计较,显示出她经济上的窘迫。
5. 性格上的缺陷与不懂变通: 赵姨娘性格粗鄙,缺乏智慧和远见,不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不懂得如何体面地生活,反而常常因为言行不当而招致更多的麻烦和嘲讽。她也缺乏像探春那样出色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6. 丫鬟们的轻视: 即使是赵姨娘,在很多丫鬟眼中,也并非真正值得尊重的主子,甚至被她们视为笑柄。

四、 丫鬟们“想做姨娘”的心理根源:绝望中的理性选择

综合来看,丫鬟们想做姨娘,是在极其有限的生存环境中,做出的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

“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姨娘,和继续做一辈子低贱的丫鬟之间,她们会选择前者。即使姨娘的生活充满挑战和屈辱,但也比做一辈子的奴婢要有尊严和希望。
对未知未来的恐惧: 很多丫鬟年纪轻轻就进入贾府,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技能,她们对未来的恐惧感很强。成为姨娘至少能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和生活保障。
模仿与学习: 她们看着府里的姨娘们,虽然也看到了一些不顺遂的,但更看到了她们比丫鬟们更高的地位和生活品质,这种“模仿”效应会加强她们的愿望。

结论:

丫鬟们想做姨娘,并非她们有多么“贪婪”或者“不识好歹”,而是基于她们在封建社会底层的生存困境,对“姨娘”这个身份所代表的相对优越性的一种追求。姨娘身份至少意味着她们可以摆脱奴籍,获得一些物质保障、情感寄托,以及最重要的——生育后代的可能性,从而为自己的命运争取一丝改变。赵姨娘的例子,只是姨娘身份并非万能,并且生活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典型案例,但即便如此,与丫鬟的底层生活相比,姨娘仍然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理想”。她们的愿望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地位的悲剧性,以及在绝境中对生存和尊严的朴素渴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丫鬟不是打工仔,丫鬟不是打工仔,丫鬟不是打工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丫鬟是主子的物品。主子有权利决定你的命运归宿。我们来以主子身份做个题:

你的一堆丫鬟里有个长的不错,脾气性格你也比较喜欢的女孩,你欲念萌动,现在你可以决定:

1 要不要睡了她?

A 睡。跳转2。

B 不睡。跳转3。

2 你已经睡了她,想不想留她在身边睡一辈子?

A 想。给个名分,比如通房丫头、姨娘等。

B 不想。跳转3。

3 她年纪大了,你决定:

A 就让她一直做丫头,母胎孤寡直到老死。

B 把她卖给有钱人家当小妾,换点钱花。

C 在自家奴才里随便找个适龄的,把她嫁给奴才。跳转4

D 把她的卖身契还给她家人,让她不再当奴才,让她父母给她找个普通穷人嫁了做正房。跳转5

4 她生了孩子,长到八九岁,你决定:

A 让孩子继续干活伺候你们一家人。是个女孩并且长得好看的话,请回到问题1。

B 最近有点穷,把她孩子卖了换钱。

5 管家儿子看上了她,想娶她,但是管家儿子长得很丑,还喜欢喝酒赌博,这个丫头父母拒绝了。管家来求你做主,你决定:

A 对管家说,强扭的瓜不甜,算了吧。

B 对丫头父母说,给我个面子,把她嫁了吧。

(完结)

你要是这个丫头,你会希望主子怎么选择呢?不管你怎么期待,你的期待一定是对你自己最有利的。

如果你的主子长得很帅,年轻英俊,脾气又好,他想让你当他的妾,一辈子跟他在一起,你愿意吗?愿意你就是袭人。

如果你的主子是孙绍组或贾赦,就爱乱睡女人,睡了还不负责,不是脾气差爱打人,就是身体不行还爱搞,你愿意被他睡吗?愿意给他当妾吗?不愿意你就是鸳鸯。

丫头做的选择,换成你你也会那么选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你是贾赦房里的丫头,被睡了,反正已经被糟践了,姨娘太多自己也当不上,为什么不勾搭贾琏这个年轻少爷来爽一下?为什么不找二门的小厮调个情,有机会就约P?

当你生活在底层没什么机会时,你也只想自己爽了算了。跟主子偷Q还能有点好处,主子给买点漂亮昂贵的首饰,给钱花,为什么不干?这个时候的你就是多姑娘。

要脸的有自尊心的丫头,都是被主子抬举过,养得尊贵的丫头。比如金钏,打小在王夫人身边受宠,是一等一的丫头,忽然被贬入底层,心态崩了。比如鸳鸯,打小在贾母身边受宠,那地位一点不比主子差,世界上的好男人千千万,凭啥要嫁龌龊老头子?那肯定宁死不从啊。

经济基础决定了精神高度。没吃过在底层的苦头,就有自己的主见想法,也不太在意钱,在底层受苦,就只会选择最好的生活待遇,脸面是个P。

看看这些,赵姨娘不比丫头幸福吗?贾政不乱搞,王夫人也能容得下自己,不像凤姐夏金桂要把妾室都逼走弄死。要怪就怪赵姨娘自己眼界太低,没什么修养,贪小利,让奴才瞧不起。

——————补充———————

有评论说:“夸张了,你这是完全的奴隶制了,奴隶制已经结束几千年了[撇嘴]。而且宋代以后主人对奴仆的人身权被大大限制了,哪有那么大权利。红楼梦背景应该不会在宋以前。”

这是一篇论文,随便看看吧。

大概意思是:唐代到明代,主子睡婢女都是“临幸”,是不犯法的(不管婢女已婚未婚,都不犯法)。清代时,主子睡已婚婢女才算犯法,睡未婚婢女不犯法,并且早期是针对满人内部,对汉人是不生效的,后期才逐渐演变为对汉人生效,并且慢慢才有婢女的贞操顾虑。此前婢女是没有贞操可守的。

《唐律疏议》:“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很多明清小说也能看出来这一点:主子睡婢女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贾宝玉睡袭人也是天经地义,不过作为没能当家做主的小屁孩,自然要顾虑父母长辈的感受。但金钏是母亲的奴婢,不经母亲同意睡金钏就不可以,是对母亲权利的无视和侮辱。所以“淫辱母婢”是罪名,但睡自己的女仆没罪。薛蟠睡了宝蟾也是一样的,是侵犯了妻子的财物。

这个道理就很简单,把奴婢当做物品,一切就能理解了。

你自己的床你想怎么睡怎么睡,但你跑你爸妈房间用脚丫子踩他们的枕头,被爹妈胖揍一顿那你活该。

user avatar

《红楼梦》的作者描写丫鬟和姨娘的关系时,就是在进行批判,认为这是遗毒。

从阶级斗争上来说,鸳鸯宁死不从,正是一种反抗阶级压迫的精神。

然而从这个问题到回答,人们都很自然地站到了阶级等级制度的设计者角度思考,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

丫鬟到姨娘这就是人格地位上升,改变命运了。

那么,我们换一个说法,

为什么公司里的员工都想做部门经理,比如赵经理过的也不怎么样,感觉很憋屈?

你从资本主义的合理性的角度来理解,这是完全符合逻辑,公司老板也希望人人都有这样的“野心”。

从人类社会的阶级等级制度的设计上来说,对于老爷们最为有利的统治局面,丫鬟最好人人的理想都是如此,拼着命去争取到姨娘的地位。

你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的究竟是什么?

我很遗憾地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进行正面的批判,想到的就是如何去理解,认同,认为丫鬟能够上升成为姨娘,非常不错。

人类社会是要发展的,进步的。

作者将这段历史写出来,并不代表者作者就认同这个东西。

丫鬟不得不接受这个出路,并不代表着她们的理想就是如此。

在很公司里面干部门经理干到最后被HR约谈的也不在少数。

你说这是谁的问题?

“想”法这个东西,原本是可以天马行空的,你就从来没有过拯救人类的伟大理想?

可能很多人没有,但是我知道有那么一两个人有。

能不能实现那是一回事,但能不能这样想?

丫鬟的理想就是这么朴素无华吗?

读《红楼梦》读到最后,就是无奈接受现实?作者是不是写个寂寞?

伟大领袖就是一边读《红楼梦》一边下定决心一定推翻这个吃人的阶级等级制度,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

70多年后,人们觉得能成为姨娘貌似还不错。

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丫鬟可以有不当姨娘的理想,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这样想一想都错吗?

贾府的丫鬟确实阶级地位低下,有家养的,有买来的,有拐来的,有抵债的,有捡来的,有人孝敬的。但是丫鬟也是人,是个人就有想法。

想法和现实相抵触,想法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那么想法就是错的吗?

那你们反抗996干什么?你们为什么不站到资本家的立场去看待问题?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

你们不是一边996一边在心里咒骂,一边幻想着更好的生活吗?

落到自己身上,就想着匹夫不可夺志也。

谈到贾府的丫鬟,姨娘就不错了,你还想咋的?

说别人,阶级等级制度可以的。

说到自己,这就是压迫。

这是不是人格上的撕裂?

当年红军一边走,一边宣传,这支被敌人追着跑的队伍,穿的破破烂烂,但是只要给这些被压迫的人一说这支队伍的理想,这些人转身就加入进来,成为革命战士。

这些丫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命运,但是这不代表着她们没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权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