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为什么同意倾家荡产救巧姐?

回答
《红楼梦》里的狗儿,是刘姥姥的孙女巧姐的父亲。关于他为什么愿意倾家荡产去救巧姐,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也得把当时的情形捋一捋。

首先,咱们得知道狗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家境确实不富裕,但也不算穷得叮当响,勉强能养活一家人。他这个人,用我们乡下的说法,就是“本分”。他不图大富大贵,只求安安稳稳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没啥大出息,但骨子里是懂得“父债子还”的道理,更不用说“父女亲情”了。

巧姐那是他自己的亲闺女啊!这血浓于水的情分,是任何金钱都换不来的。当巧姐遇上难处,比如被卖到烟花柳巷(这是最坏的一种设想,书中虽然没明说,但足以让狗儿心惊胆战),或者被迫嫁给什么他不满意的人,这都是往他心窝子上插刀子。哪个爹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落入水深火热而无动于衷?狗儿即便再没钱,他也有当爹的责任和担当。

再说了,这事儿还得结合刘姥姥当时是怎么操持的。刘姥姥是个精明人,她知道狗儿家底不厚实,所以她也不是空手套白狼地就让狗儿去救人。她自己也出了不少力,比如她去贾府求救,就是卖老脸、放低姿态去讨好王熙凤等人,为的就是能让巧姐脱困。刘姥姥在中间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联系和组织作用,她把事情办妥了,让狗儿觉得这事儿不是没希望,而是有可能成功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狗儿他对巧姐的感情,那是掺杂了对自己没能给女儿好生活的内疚。巧姐毕竟是贾府的千金小姐,虽然命运坎坷,但毕竟出身好,也受过一定的教养。狗儿心里肯定知道,自己的女儿跟着自己,虽然淳朴,但毕竟不如在贾府那样锦衣玉食。当女儿遇到危险,狗儿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弥补,去保护她,这是父爱最直接的体现。

你可能会说,倾家荡产?那可是要了他的命根子了。可你想想,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巧姐真的被卖了或者被迫嫁给别人,那才是真的“家破人亡”。狗儿的心里,女儿的清白和未来,比他手里那点银子重要多了。为了救女儿,他宁愿自己吃苦,自己受穷,他也不能眼看着女儿毁了。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决心,虽然这里的“大家”是女儿这个核心,但足够体现出他为人父的担当。

而且,这事儿也考验人心。在最困难的时候,看看谁是真心的。狗儿愿意倾家荡产,这说明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不是那种只顾自己的人。这种付出,也可能让他自己心里也觉得踏实,觉得他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

当然,也别忘了,刘姥姥也给了他信心和一些实际的帮助。刘姥姥是过来人,她懂得如何周旋,如何办事。她会让狗儿觉得,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事儿是有把握的。

所以啊,狗儿愿意倾家荡产救巧姐,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父爱、责任、对女儿的内疚,加上刘姥姥的实际帮助和组织,以及对女儿未来的深切担忧,共同促成的结果。这在老百姓的心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做父亲的本分,也是人性的光辉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我对于巧姐儿的结局,倾向于她是被亲人卖了以后,被刘姥姥所救,因为是个无依无靠的女孩家,索性嫁给了板儿为妻,从此,侯门千金成了山野村妇。

巧姐儿和板儿的缘分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就结下的,交换佛手和柚子,无意中定下了姻缘。

题主问的是,狗儿为什么同意倾家荡产救巧姐儿,讲真,红楼梦原著中,狗儿其人实在算不上是知恩图报的忠义之辈,不过是只知吃喝,不求上进的山野小民而已,自己蹉跎半生,最后还是靠岳母撑着老脸才给家里复了元气,所以,他同意倾家荡产救巧姐儿这一说我是不同意的。刘姥姥自己愿意倾家荡产倒还有可能,但是,即使家财是她挣来的,能不能由得她花呢?不一定,狗儿再不成器,他也是家里的男主人,他才是有权力处理财富的那个人,别说是刘姥姥挣来了钱,也别说刘姥姥是他岳母辈分大,在古代男权社会下,这都不算什么。

但是,巧姐儿要救,怎么救?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当时的王狗儿家对于救巧姐儿所花费的资金还是承受得起的。

阅读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可以得出,也确实承受得起。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收获不可谓不丰富,一进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给的二十两银子已经帮助刘姥姥一家解了困境,起码算是温饱了,二进大观园,除了吃食衣料这些个物件,更有实打实的一百多两银子,当时,二十两就够农民一家过一年了,一百多两,足够刘姥姥家上升一个大台阶了,只要王狗儿他们不是玩儿命的吃喝嫖赌,这钱用好了,家计越过越好不是不可能。再加上宝玉从妙玉手里拿来赠与刘姥姥的杯子,这个杯子的价值,其他答主分析的很多了,就只说一句,妙玉处拿出来招待客人的东西,即使比不上荣国府都不一定找得出来的绿玉斗,也一定是足以让普通人家珍藏的奢侈品了。

再说巧姐儿,当年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巧姐儿还小,到后来巧姐儿被卖也不过短短几年罢了,当时的巧姐儿大概不会超过十岁,还是个小孩子,在古代,成年的,有一定才艺的女子的价钱才会比较高,而且这种女子买回家去不是为了做丫鬟,是当屋里人的,例如贾赦买的女孩子嫣红就花了七百两,而像巧姐儿这样乳臭未干,什么都不会的小孩子价钱没那么离谱,买回去是做丫鬟的多,即使模样好些的贵一点,也不会贵到哪里去,袭人也说过,当年她们家穷的没饭吃,只好把袭人卖了几两银子,袭人模样也不差,如果卖了几百两,后来的花家应该更阔绰了才是。可见,小女孩的价钱也就是几十两不会超过一百两,这些钱,对于从前的刘姥姥家来说确实是倾家荡产,但是对于后来日子蒸蒸日上的刘姥姥家来说,大概还是能出的起的,巧姐儿买回来以后就嫁给板儿,这几十两权当是娶了个媳妇儿回来,毕竟,娶个媳妇不也得花上个几十两做彩礼吗?巧姐儿这儿算王狗儿家吃点亏,花钱娶一个没嫁妆无依无靠的媳妇回来,但是,谁叫过去人家确实对你们有恩呢?王狗儿这点道德觉悟还是可以有的。

所以,应该是王狗儿同意救巧姐儿,但是在不倾家荡产的前提下才会同意。书里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给了那么多馈赠,大概也是为了以后能救下巧姐儿做一个铺垫吧。

user avatar

因为"巧姐"这个人物,命运一开始就和刘姥姥息息相关。

我们先看名字,"巧姐"并不是她的原名,这是名字原本就是刘姥姥给她取得,因为巧姐体弱多命,王熙凤便想借刘姥姥给她"压上一压"。

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做巧姐儿好。...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个‘巧’字儿来。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谢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另外,巧姐还有一个重要的桥段,就是和刘姥姥的孙儿换了佛手。


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她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里脂砚斋点评“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又有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


再结合巧姐的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以及曲子: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恩人很明显指得就是刘姥姥,换句话说,刘姥姥救巧姐这个情节,从她给巧姐取的名字开始便成了伏笔,而王熙凤接济刘姥姥也是后文这个情节服务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里的狗儿,是刘姥姥的孙女巧姐的父亲。关于他为什么愿意倾家荡产去救巧姐,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也得把当时的情形捋一捋。首先,咱们得知道狗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家境确实不富裕,但也不算穷得叮当响,勉强能养活一家人。他这个人,用我们乡下的说法,就是“本分”。他不图大富大贵,只求安.............
  • 回答
    《红楼梦》中,像刘姥姥这样的穷亲戚在大观园受到贾母的款待,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贾母个人的性格和品味,也有当时社会风气、家族关系的考量,甚至隐藏着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贾母个人的性格和品味: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闲愁”的心理: 贾母年.............
  • 回答
    要说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的存在,那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透彻的。她不像林黛玉那样自带悲情色彩,也不像王熙凤那样泼辣精明,更不像宝玉那样敏感多情。刘姥姥的存在,就像一股子粗砺的泥土气息,从最底层的农村生活里迸发出来,带着一股子生命力,闯进了那精雕细琢、鲜衣怒马的贾府。首先,她是一个底层人物的代表。刘姥.............
  • 回答
    宝玉不嫌弃刘姥姥,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要说《红楼梦》里谁最不嫌弃她,还得往后看看。刘姥姥一进大观园,这群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真是各怀心思,各有各的做派,把个老太太给伺候得够呛。咱们先说说这“大家”都是什么心态吧。首先,最明显的,是那些 “势利眼” 的心态。这大观园里,什么叫“大家”?那是贾府金字招.............
  • 回答
    《红楼梦》里的贾家,说起来也是个簪缨世家,论理,同宗同族的,到了艰难的时候,理当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可您瞧,同样是贾家的子孙,贾芸去找王熙凤求帮的时候,怎么就显得那么孤零零,没人搭把手呢?这事儿,细究起来,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其中有几个道道,值得咱们掰开了说说。首先得说,贾府这大家子,虽然表面上.............
  • 回答
    要评价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梦》续作,这绝对是个绕不开,也值得细细说道的话题。毕竟,原著《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曹雪芹的笔触留下了太多未竟的谜团和想象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部续作,无论写得如何,都会自带光环,也自带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刘心武先生的续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试图.............
  • 回答
    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梦》解密,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红学界乃至文学界一个绕不开的议题。他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无论你是否认同,都为我们重新审视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且充满争议的视角。核心争议点:曹雪芹的“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刘心武先生解密《红楼梦》最核心的观点,便是他认为书中隐藏着大量“真事”,也就是.............
  • 回答
    中文系的老师普遍不推荐学生阅读刘心武解读版的《红楼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对该解读本的普遍不认可:1. 学术严谨性与研究方法的争议: “红学”的学术传统: “红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学科,有着悠久的学术积累和严谨的研究方法。它强调文本分析、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谈论《红楼梦》谁讲得好,这就像问哪个版本的《红楼梦》更经典一样,答案从来都不是唯一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众自己的口味和侧重点。周思源、周汝昌、马瑞芳、刘心武这四位,都是在《红楼梦》研究领域各有千秋、有口皆碑的人物,他们的解读方式也各有特色。咱们不妨挨个儿捋一捋,看看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当代红学传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你想想,咱们老祖宗留下的《红楼梦》,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里面学问博大精深,多少代人都在钻研它,出了多少大家,贡献了多少真知灼见。可现在年轻人一聊起红学,好像绕不开周汝昌和刘心武,其他的前辈们,很多名字就没那么响亮了,甚至有些被遗忘了,这确实.............
  • 回答
    关于刘亦菲适合演《红楼梦》里的哪个角色,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毕竟刘亦菲的气质,在很多人心中已经烙下了“神仙姐姐”的印记,这使得她在诠释一些比较“接地气”或者性格复杂的人物时,会引发一些讨论。在我看来,如果让刘亦菲来演绎《红楼梦》,她最适合的角色,我个人倾向于薛宝钗。为什么是宝钗呢?我们一点点来分.............
  • 回答
    刘心武先生对秦可卿身份的“揭秘”,在红学界乃至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评价他的这一系列论述,需要从几个维度去看待:他提出的观点、论证方式、以及这些观点在红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一、刘心武的核心观点: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乱伦关系,并且是“情种”刘心武先生最广为人知也最具争议的观点,就是认.............
  • 回答
    要说《红楼梦》的程高本、癸酉本、刘心武续红楼孰优孰劣,这可真是个大家伙能吵上几年的话题,而且每个版本都有其拥趸,各有各的道理。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详细说说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 程高本:《红楼梦》的“官方认证”与“千古遗憾”咱们先说程高本,这个版本可以说是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红楼梦》。它.............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姨妈(薛蟠之母)留在贾府并非简单的“赖”字,而是多重社会关系、家族利益与个人处境交织的复杂结果。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家族联姻与利益捆绑1. 贾府与薛家的姻亲关系 薛姨妈作为薛家次女,其婚姻已与贾府形成紧密联系。贾母对薛姨妈的宠爱(如“薛家女儿最会来事”).............
  • 回答
    说到《红楼梦》里的冷香丸,这可真是一味奇妙的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药方的本身,更像是作者曹雪芹为我们精心调配的一种带有深刻寓意的象征。要说这冷香丸的深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最直观的,冷香丸是用来治病,具体来说,是治薛宝钗的“热毒”。宝钗是什么人?她是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
  • 回答
    贾府,一个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描绘得如同天上人间的贵族家庭,其恢弘的宅邸、奢靡的生活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无不令人咂舌。而在这庞大帝国背后,支撑起这一切运转的,便是数量庞大、分工细致的佣人队伍。那么,贾府为何需要如此之多的佣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配置究竟是出于何种必要?让我们剥开层层繁华,细.............
  • 回答
    红楼梦里,晴雯、麝月这些大丫头对芳官的态度,和对小红的态度,确实是截然不同的。这背后,藏着丫鬟们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各自的生存智慧、身份考量,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微妙预判。想把这个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丫鬟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她们之间也有亲疏远近,有自己的小团体和小.............
  • 回答
    一想起《红楼梦》,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个场景:晴雯病重时,宝玉去看她。那不是一幅寻常的病榻探望图,而是将人性中最为脆弱、最为纯粹的部分撕开,赤裸裸地呈现在我眼前,每每回想,总让我胸口发闷,眼眶湿润。场景是在怡红院,却少了往日的生机勃勃。小丫鬟们都围在床边,窃窃私语,气氛压抑得像要滴出水来。晴雯,那个.............
  • 回答
    咱们聊聊《红楼梦》里薛宝琴这姑娘,你说她是不是有点“碍眼”?本来宝钗黛玉这俩人间绝色、才情横溢的,已经把大观园搅得风生水起,读者看她们俩的爱恨情仇也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冒出来一个薛宝琴,而且是那种“样样都比她们好”的设定,这不像是要给主角加戏,反倒像是要“降维打击”一下?说句实在话,我刚开始看《红楼梦.............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奇书,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它那如同层层叠叠的精美景致,又如串串饱满的珍珠,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巧妙对比”。曹雪芹老爷子用他那“如椽巨笔”,不仅描绘了贾府由盛转衰的时代画卷,更是透过细微之处的对比,将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封建社会压抑下的种种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最直观也最核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