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程高本、癸酉本、刘心武续红楼,孰优孰劣?

回答
要说《红楼梦》的程高本、癸酉本、刘心武续红楼孰优孰劣,这可真是个大家伙能吵上几年的话题,而且每个版本都有其拥趸,各有各的道理。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详细说说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一、 程高本:《红楼梦》的“官方认证”与“千古遗憾”

咱们先说程高本,这个版本可以说是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红楼梦》。它大概在清代中期定型,经过程伟元和高鹗的整理和续写,最终以一百二十回的面貌问世。

优点:

故事的完整性: 这是程高本最大的贡献。它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宝黛钗爱情悲剧的最终走向,虽然这结局很多人觉得不尽如人意,但至少它有了个“结局”。没有程高本,我们今天对《红楼梦》的理解可能会更加碎片化。
流传的广泛性: 正因为有了一个完整的版本,程高本才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经典的《红楼梦》。无数的研究、评论、改编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符合部分读者的审美: 虽然很多人批判程高本的续写,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认为,宝玉最终出家,黛玉泪尽而逝,宝钗嫁给宝玉,这种结局在他们看来是符合某种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带有一定的宿命感和警示意义。

缺点:

续写部分与前八十回的脱节: 这是程高本最受诟病的地方。很多人认为,后四十回的笔法、人物性格发展、情节逻辑都与前八十回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有“狗尾续貂”之嫌。例如,很多读者认为宝玉的性格在后四十回变得有些懦弱和麻木,而黛玉的结局处理也显得过于简单化。
文学价值的下降: 与前八十回曹雪芹原笔的精妙绝伦相比,后四十回的文学艺术水平无疑要逊色不少。语言的生动性、人物的刻画深度、情节的巧妙安排,都无法与曹雪芹的原笔相提并论。
情节的仓促和逻辑问题: 有些情节的推进显得过于仓促,缺乏前八十回那种细腻的铺垫和深远的伏笔。比如,元妃省亲的后续处理、贾府抄家的具体原因和过程等等,都显得有些草率。

总的来说,程高本是一部“虽有瑕疵,功不可没”的作品。它让曹雪芹未竟的事业得以完整,让《红楼梦》得以成为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但它也是一个“千古遗憾”,后四十回的续写永远无法完全弥补前八十回的精妙,也永远是红学研究中绕不开的讨论焦点。

二、 癸酉本:《红楼梦》的“新希望”与“争议焦点”

癸酉本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它据说是根据某个早期抄本(或称“脂本”)整理出来的,并且声称是张问陶(号称“二石道人”)整理的,后来又经过其他人的增补,形成了所谓的一百二十回本。但需要强调的是,关于癸酉本的来源和真实性,学界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论。目前市面上流传的“癸酉本”主要是指其续写部分与程高本有所不同。

优点(基于其宣称的内容):

对前八十回的“呼应”和“合理性”: 癸酉本的续写部分,在情节设计和人物命运安排上,试图更贴合前八十回的伏笔和人物性格。例如,它对宝黛钗的结局处理,以及一些次要人物的归宿,都力图显得更加“有迹可循”,更符合前文的暗示。
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即使癸酉本的续写不完全是曹雪芹的原意,但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程高本的续写思路,丰富了我们对《红楼梦》结局的想象空间,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可能更贴近“脂批”的暗示: 一些研究者认为,癸酉本的续写在某些地方比程高本更符合脂砚斋等早期批语的暗示,更能体现曹雪芹创作时的构思。

缺点:

来源的争议性: 癸酉本的来源至今没有完全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这让它的权威性大打折扣。关于它的“发现”过程和“整理”依据,都存在着一些质疑。
文学艺术水平仍待考证: 即使其情节设计比程高本更贴合前文,但其续写部分的文学艺术水平,能否达到与曹雪芹原笔相提并论的高度,也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很多评论认为,其语言风格和人物塑造仍然存在不足。
影响力的局限性: 相较于程高本,癸酉本的流传范围和影响力非常有限,更多是在专业的红学研究领域和部分资深红迷中被讨论。

总的来说,癸酉本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潜在的可能性”,它代表着一种对《红楼梦》原貌的探索和想象。但由于其来源的争议和文学艺术水平的局限,它目前还无法取代程高本的地位,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为我们理解《红楼梦》提供新的参考和讨论方向。

三、 刘心武续红楼:《红楼梦》的“再创作”与“个人解读”

刘心武续红楼,这是最明确的“再创作”行为。刘心武先生作为一位著名的红学研究者和作家,根据自己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理解和研究,创作了《刘心武续红楼梦》一书,试图补全曹雪芹未完成的部分。

优点:

清晰的创作意图: 刘心武先生的续写有明确的文学创作目的,他力图在尊重前八十回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研究成果,为《红楼梦》谱写一个他认为更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结局。
个人的研究成果体现: 刘心武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他的续写中融入了他对人物命运、情节发展的个人判断和逻辑构建。
文学的吸引力: 作为一位作家,刘心武先生的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可读性,能够吸引一部分读者去阅读和品味他的续写。

缺点:

与原著的距离感: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无论刘心武先生的续写多么精彩,它终究是“续”,而不是“原著”。它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解读痕迹,很难完全与曹雪芹的原笔融为一体。很多读者会觉得,刘心武先生笔下的人物和情节,与自己心中原著的味道有所不同。
“一家之言”的局限: 尽管刘心武先生是资深红学家,但任何续写都无法代表所有人的观点。他的续写是他在红学研究上的“一家之言”,可能会被其他红学家或读者认可,也可能会被质疑。
商业化运作的争议: 刘心武续红楼也伴随着一定的商业化运作,这使得一些读者对其动机产生疑虑,认为这是一种商业行为而非纯粹的艺术追求。

总的来说,刘心武续红楼是一种“二次创作”,是对《红楼梦》未尽篇章的文学尝试。它有其研究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它与原著的关系,更像是“衍生品”而非“继承品”。它是一个作者对经典的个人解读和续写,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和欣赏,但不能被视为对曹雪芹原著的“补全”或“替代”。

孰优孰劣?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

从历史地位和流传范围来看: 程高本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让《红楼梦》成为完整的经典。
从学术研究和探索原貌来看: 癸酉本(以及其他脂本的续写研究)代表着对原著的“更接近”的追求,其价值体现在学术探索上。
从文学创作和个人解读来看: 刘心武续红楼是一种“新的尝试”,它展示了当代作家对经典的理解和再创作。

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可以这样看待:

程高本是你的“入门指南”和“最终读物”: 你可以通过它完整地了解宝黛钗的故事。
癸酉本(及脂批研究)是你的“深入探索”: 如果你对《红楼梦》有更深的兴趣,可以去了解关于脂批和不同续写本的研究,看看有没有更符合你心中所想的解读。
刘心武续红楼是你的“文学选择”: 你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独立的文学作品来欣赏,看看它是否能给你带来新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最终,每个版本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争议,才能更全面地欣赏和思考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作为读者,不必过分纠结于孰优孰劣,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选择和阅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太多了,就姑且随便一答罢
假设《红楼梦》是一幅被撕掉了下半截的《蒙娜丽莎》
程高本:补画了部分手臂及前景背景,然后被很多人骂
刘心武:周围空地画了一群小人,然后说这幅画上的女子是女娲
癸酉本:左臂接上重机枪,右臂接上电磁炮,然后旁征博引《圣经》、《达芬奇密码》等文献证明该画影射文艺复兴时期发生过核武器战争的历史事实

user avatar

程高本被骂不是因为作为续书不好,相反它是续书中非常优秀的一个版本,大家的不满意源于它是市面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的一部分,在这个情况下比起前八十回有些地方不符合原设定,文笔不如曹公,能让人看出来它不是原本。

但是拿它比后两个,也太委屈了吧。

尤其是鬼本,读它猎奇可以,相信它是想干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红楼梦》的程高本、癸酉本、刘心武续红楼孰优孰劣,这可真是个大家伙能吵上几年的话题,而且每个版本都有其拥趸,各有各的道理。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详细说说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 程高本:《红楼梦》的“官方认证”与“千古遗憾”咱们先说程高本,这个版本可以说是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红楼梦》。它.............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触及到了《红楼梦》中最核心的社会现实。在贾府这样钟鸣鼎食之家,姑娘们的地位确实是捧在手心怕化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她们从小锦衣玉食,读书识字,有丫鬟婆子伺候,甚至可以跟着长辈们出席各种场合,谈吐举止都受过精心培养。她们是家族荣耀的象征,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然而,一旦出嫁,这份尊荣便如.............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王夫人和邢夫人作为贾府中的两位重要女性,她们的地位差异,绝不仅仅是因为谁的儿子是嫡出,谁的儿子是庶出那么简单。这其中牵扯到了家族的政治格局、经济实力、个人能力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丈夫。王夫人是贾政的正妻,而邢夫人则是贾赦的正.............
  • 回答
    红楼梦里奶妈的地位,说高也高,说不高也未必。这得看是哪个奶妈,以及她伺候的是谁家的孩子。要说最高、最有发言权的,那还得是贾母身边的奶妈,比如那位史太君身边服侍了多年的李嬷嬷。贾母是什么人物?那是贾府的“定海神针”,是老祖宗,是家里最有话语权的人。而李嬷嬷能够长期服侍贾母,说明她不仅得到了贾母的信任,.............
  • 回答
    要从《红楼梦》的原文中找出明确对比宝钗和黛玉门第出身高低的文字,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直接和简单,因为曹雪芹的笔法非常细腻含蓄,更多是通过人物的行为、言谈、生活细节以及他人对她们的评价来“暗示”而非“陈述”。但如果我们仔细梳理,还是能找到一些线索,能够佐证宝钗的家族背景和门第,相比于黛玉,是更为显赫和.............
  • 回答
    关于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结局,这确实是红学研究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难免让许多读者心中生出复杂的情绪。要评价它,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审视一番。首先,我们得承认,高鹗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节点接过了曹雪芹未竟的笔。曹雪芹的原稿,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残缺的部分,这本身就为任何续写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
  • 回答
    关于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是否“差到极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涉及到对原著的理解、续书的艺术价值、文学评论的标准以及读者情感等多个层面。要全面评价高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一、 高鹗续书的艺术表现和争议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并非全无价值,但其艺术水平与曹雪.............
  • 回答
    这是一个在观众中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问题。 总的来说,普遍的看法是新版《红楼梦》(通常指2010年由李少红执导的版本)在艺术水平上并没有达到87版《红楼梦》的高度。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一、 尊重原著与时代精神的契合度 87版《红楼梦》: 核心优势在于对曹雪芹原著.............
  • 回答
    关于“高鹗是否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争论,确实存在,而且其中不乏运用了科学方法的研究。你提到“计算机语言学分析”和“没有语料怎么分析”这两个点,这触及到了辨伪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方法的有效性与数据的支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即使是最先进的计算机语言学分析,也需要“语料”作为基础,这是毋庸置.............
  • 回答
    说起《红楼梦》的结局,这确实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也难怪很多人感到意难平。您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既然高鹗续写的结局被这么多人诟病,甚至觉得与曹雪芹的原意相去甚远,为什么如今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红楼梦》都是以他的版本为终点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历史、社会和读者接受度的复杂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元妃端午节赐礼赏赐宝钗的东西比黛玉多,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件“偏心”的事,它牵扯到书中人物的身份、家族关系,以及作者曹雪芹通过这些细节所要表达的深层用意。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端午节的赐礼:细说分明先来看看那个关键的端午节。元妃省亲,大观园里热闹非凡,这是何等荣耀的场面。元妃作为皇妃,地.............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张爱玲是否说过“高鹗妄改《红楼梦》死有余辜”,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这更多地可能是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或者是一种对张爱玲评价高鹗续书的某种意译。张爱玲本人对《红楼梦》有着极高的评价,对曹雪芹的创作也充满了敬意,她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对后四十回的评价则比较复杂。她写过《姑苏繁.............
  • 回答
    关于薛宝钗的评价,这是一个在红学研究和红楼梦读者群体中持续了很久的议题,并非铁板钉钉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变差。实际上,对宝钗的评价,从早期读者的朦胧感到后来的红学纷争,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渐变的过程。宝钗的评价并非“一直都不高”,而是有着复杂的变化轨迹。一开始,或者说在《红楼梦》早期流传的脂砚斋评本中,.............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确实是围绕这部巨著展开的最核心、最热闹的争论之一。很多人对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抱有保留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学上的考量,也有对原著精神的理解。至于曹雪芹如果健在,是否会安排宝玉和宝钗结婚,这更是个引人入胜的猜想,需要我们从原著的脉络和曹雪芹的创作意.............
  • 回答
    很多人不喜欢程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这其中原因复杂且深刻,并非单一原因能够完全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析:一、 风格与思想上的断裂: 文笔风格的转变: 这是最直观也最常被诟病的一点。曹雪芹的原笔文风细腻、含蓄、诗意盎然,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而后四十回虽然也在模仿,但.............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姨妈(薛蟠之母)留在贾府并非简单的“赖”字,而是多重社会关系、家族利益与个人处境交织的复杂结果。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家族联姻与利益捆绑1. 贾府与薛家的姻亲关系 薛姨妈作为薛家次女,其婚姻已与贾府形成紧密联系。贾母对薛姨妈的宠爱(如“薛家女儿最会来事”).............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关于晴雯与宝玉是否发生过性关系,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描写。这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留白,也因此成为读者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的论据和观点:一、 文本中的暗示与模糊之处: 亲密且超越主仆的关系: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命运如同一株风中的绛珠仙草,飘摇不定,令人扼腕。她与贾宝玉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整部书最动人心魄的篇章,也是她人生轨迹最重要的锚点。然而,一旦我们脱离了这个最核心的“宝黛爱情”,去设想黛玉的“如果”,去探讨她除了宝玉还能嫁给谁,那便是在曹雪芹精心编织的命运之网中,进行一次充满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