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学家与红楼梦读者对薛宝钗的评价变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薛宝钗的评价是一直都不高吗?

回答
关于薛宝钗的评价,这是一个在红学研究和红楼梦读者群体中持续了很久的议题,并非铁板钉钉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变差。实际上,对宝钗的评价,从早期读者的朦胧感到后来的红学纷争,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渐变的过程。

宝钗的评价并非“一直都不高”,而是有着复杂的变化轨迹。

一开始,或者说在《红楼梦》早期流传的脂砚斋评本中,以及晚清时期一些对小说持传统道德观念的读者看来,薛宝钗的形象其实是相对正面的。

早期读者和评点家的看法(清代中期至晚清):
温良恭俭让的典范: 在那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宝钗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淡极始知花更艳”、“宝钗无才便是德”等评价,都是被视为美德的。她八面玲珑,待人接物圆融周到,极少得罪人,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族中,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难能可贵。
符合封建礼教的大家闺秀: 宝钗的言谈举止,无论是“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世故,还是劝黛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显示出她对封建社会规则的深刻理解和遵循。她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锋芒,也懂得如何去迎合和适应环境。
“冷美人”的欣赏: 一部分读者欣赏宝钗的“稳重”、“端庄”、“贤淑”,认为她不像黛玉那样敏感多疑,而是更加“识大体”、“有涵养”。甚至有人认为她才是能“持家”的正室人选。
脂砚斋评点的微妙之处: 即使是脂砚斋,虽然也提到了宝钗的“才”、“德”,但其评点也暗含了对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某种警醒。比如,脂批提到“‘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正是宝钗之心”,这既是肯定她对宝玉的专一,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某种算计和执着。

评价开始出现明显分化,并逐渐走向“变差”的趋势,大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红学研究的深入。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0世纪初):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新文化运动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旗帜,对以宝钗为代表的、符合封建礼教的女性形象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传统的“贤妻良母”被视为压迫女性的工具。
对黛玉形象的重塑: 与此同时,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始大力宣扬林黛玉的“真性情”,将她视为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在这种“反封建”的大背景下,与黛玉形成鲜明对比的宝钗,自然就更容易成为批判的对象。
“宝黛爱情”的强化: 随着“为人生而艺术”的思潮,将《红楼梦》解读为一部伟大的爱情小说成为主流。宝黛之间纯粹、深刻、超越世俗的爱情,与宝钗的“金玉良缘”形成鲜明对照,使得宝钗的“功利性”和“世俗性”更加突出。

红学研究的分野与深化(20世纪中期至今):
“钗黑”与“黛黑”的论战: 随着红学研究的深入,对人物评价的争论也愈发激烈。以“红学家”为代表的评论家们,往往会从更深的文化、哲学、社会层面去剖析人物。
“钗黑”观点的兴起和强化: 许多评论家开始深入挖掘宝钗“冷”的一面,认为她“世故”、“城府深”、“劝宝玉仕途经济”、“八面玲珑的虚伪”、“虚伪的圆滑”等。
“劝宝玉仕途经济” 被认为是宝钗扼杀宝玉精神自由、将他拉回世俗仕途的关键。
“冷”和“藏” 被解读为缺乏真情实感,是一种精明的自我保护和利益算计。
“金玉良缘” 被视为一种封建的包办婚姻,宝钗作为其中的一方,也被赋予了“工具人”甚至“帮凶”的色彩。
“金锁”和“通灵宝玉” 的象征意义,也被解读为是封建礼教对自由爱情的束缚,而宝钗是这种束缚的代表。
“钗粉”的反驳与辩护: 当然,也有不少红学家和读者对宝钗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她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她的“随分从时”是生存智慧,她的“劝学”是对宝玉的负责。他们认为不应以现代人的标准去苛责古代人物,也不应将宝钗妖魔化。

总结来说,薛宝钗的评价变差,或者说从“相对正面”走向“争议巨大、负面评价增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主要节点和原因包括:

1. 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对封建礼教的彻底批判,为宝钗的负面解读提供了思想基础。
2. “宝黛爱情”叙事的强化: 将宝黛之恋作为全书的重心,使得与此相对的宝钗形象容易被边缘化或负面化。
3. 红学研究的深入和分歧: 不同的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导致对人物的解读出现巨大差异。
4. 网络时代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不同观点能够快速传播和发酵,对人物的“标签化”和“妖魔化”现象也更加普遍。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宝钗的评价“变差”是从某个具体的时间点开始的。可以说,随着时代思潮的变化和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对宝钗的评价越来越复杂,并且负面解读的声音在公众讨论中变得越来越响亮和显著,尤其是在20世纪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宝钗的形象,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贤良淑德”就能概括,她是一个充满争议、值得反复解读的复杂个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无论是《红楼梦》还是薛宝钗,从走向读者到成为名著再到走向大众的这二百多年来,已经不简简单单的只是一本书与一个人了。

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传入我国的那天起,这逐渐成了一个追求个性与自由的时代,于是流行着“黛玉只应天上有,人间处处是宝钗”。

从《红楼梦》这本书走向普罗大众起,要领悟它的文学与思想终究是需要门槛,但是一场天降胜过竹马,相爱不能相守的悲剧却能传播得家喻户晓。好比“林黛玉的棺材与薛宝钗的花轿擦肩而过”如此俗不可耐依旧有上千的点赞。这也使得解读薛宝钗一切好与坏的动机都是为了“宝二奶奶”这个位置的争取。

从《红楼梦》因为时代需要被当成一部反封建作品起,就要有一个封建卫道士,并论证她身上的“不堪”进行批判。

所以你是什么人重要吗?先给你扣上帽子,一切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再加上不看书的网络云读者过多,小朋友极爱陷入饭圈思维,对人物的评价也特别的双标。

薛宝钗入贾府得人心,多说黛玉不及——城府深沉,收买人心

林黛玉给老妈子赏钱——大气白富美,不在意钱财

薛宝钗开玩笑将黛玉嫁她哥——心思歹毒

林黛玉对贾母说薛宝钗不检点专盯着男人身上的东西——揭露薛宝钗恶毒嘴脸活该

史湘云喜欢薛宝钗——愚蠢眼瞎一丘之貉

史湘云和林黛玉一起过中秋联诗——真心才有真朋友,灵魂知己

薛宝钗替袭人绣肚兜——不要脸不自重

林黛玉和贾宝玉躺同一张床上——青梅竹马思无邪

莺儿说宝钗金锁上的字——耍心机虚伪有其主必有其仆

紫鹃不离开故地所以试玉——小天使

薛宝钗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功利心女夫子恶臭

林黛玉写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才华横溢

薛宝钗写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绝对不是骂贪官,她追求世俗富贵,是女夫子,是封建卫道士

林黛玉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林黛玉眼界宽阔,高洁孤傲

薛宝钗协理大观园——一心当宝二奶奶,俗气

林黛玉帮贾府计算收入——林妹妹管家才能高,敌过探春和宝钗

薛宝钗劝学希望贾宝玉上进——国贼禄鬼

林黛玉不塔理贾宝玉的不思进取——妹妹有远见,妹妹长大了

金钏死了,薛宝钗劝解王夫人——无视生死冷漠无情让人齿冷

晴雯死了,贾宝玉祭拜,黛玉大笑——晴为黛影,再说一个丫鬟死了黛玉不在乎又如何

贾母宠黛玉,三春排在后——黛玉活泼可爱招人喜欢贾母心头肉

周瑞送薛家的宫花按顺路送没第一个给黛玉——狗眼看人低的老妈子可怜林妹妹受欺负

史湘云说戏子长得像林黛玉——汉子biao侮辱黛玉

林黛玉嘲讽刘姥姥是母蝗虫——真性情,贵族小姐看不起穷人正常

元春称赞黛玉的才华——元春钦定的,才华第一

元春赏薛宝钗与贾宝玉的东西一样—— 有其母必有其女,跟她妈一样

晴雯发牢骚说薛宝钗没事就爱来——说的好,晴雯是正派

晴雯发牢骚不给林黛玉开门——这种性格,活该有这样的下场

探春不记得黛玉生日——可怕到连亲妈都不认

黛玉开探春蕉下客名字的玩笑——真性情才思敏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薛宝钗的评价,这是一个在红学研究和红楼梦读者群体中持续了很久的议题,并非铁板钉钉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变差。实际上,对宝钗的评价,从早期读者的朦胧感到后来的红学纷争,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渐变的过程。宝钗的评价并非“一直都不高”,而是有着复杂的变化轨迹。一开始,或者说在《红楼梦》早期流传的脂砚斋评本中,.............
  • 回答
    评价一群靠研究《红楼梦》吃饭的红学家,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这行当,说它是“学问”吧,确实得有真本事,要不怎能在学术界立足,还能以此为生?可你说它是“职业”吧,又带着点文人雅士的味道,不太像我们常说的朝九晚五的营生。首先,我们得明白,“靠研究《红楼梦》吃饭”是个什么概念。 这不是说他们.............
  • 回答
    哪吒和红孩儿,这两个名字,在咱们的民间故事里,那可是响当当的响当当。一提起他们,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些腾云驾雾、降妖伏魔的画面,还有那一句句精彩绝伦的对白。要说这俩谁更厉害,那可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咱们的“风火轮”哪吒。这孩子,生来就不凡。太乙真人收他为徒,赐予他一身宝贝,.............
  • 回答
    要说尖晶石在中国的不为人知,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咱们老祖宗讲起。其实,尖晶石这石头,不是后来才冒出来的,它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个老熟人了,只不过,它的身份一直被“误读”了,以至于在大家心目中,总少了那么点分量。你想啊,宝石这东西,在中国历来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最顶级的,那肯定是玉石,温润细腻,承载着.............
  • 回答
    要区分红孩儿和哪吒,这俩可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响当当的人物,虽然都年轻气盛,神通广大,但细究起来,那可是南辕北辙的两个角色。咱们就一样一样地掰扯清楚,保证你听完心里透亮。首先,出处和出身就差远了。 红孩儿,他是《西游记》里的角色,作者吴承恩。他的老爹是牛魔王,老妈是罗刹女。你想想,牛魔王.............
  • 回答
    .......
  • 回答
    缤纷生活,好物连连,在母婴电商的江湖里,“缤购网”和“红孩子”这两个名字,常常被一同提起,但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可能让不少人感到有些模糊。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二者之间的联系,顺便也聊聊它们在母婴市场上的那些事儿。首先,咱们得搞清楚“缤购网”是个啥。简单来说,缤购网是当年一个非常有.............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 3.5mm 耳机孔和红外功能,在大家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其实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还在随着科技发展而变化。咱们先聊聊 3.5mm 耳机孔。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老朋友”,它存在的时间太长了,而且功能太实在了。 普及度极高: 无论你是听音乐、看视.............
  • 回答
    .......
  • 回答
    雷军这步棋,说实话,我当时看见的时候,心头就“咯噔”一下。 iQOO 的发布会,那可是 vivo 准备已久、倾尽心血的“orderEntry”(入门级)旗舰,主打的就是一个“性能怪兽”的标签,要在高端市场撕开一条口子。 在这种节骨眼上,小米这边突然宣布小米 9 和红米 Note 7 加开周末场,这可.............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1年红孩子和缤购网的销售情况。说实话,想要找到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并且把当时的背景交代得明明白白,这得费点功夫。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一些公开信息和行业动态来推断和描述。先说说红孩子吧。红孩子那时候在国内母婴电商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不像现在很多垂直电商那样细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抖音网红狗子与我不雅视频”的问题,我需要明确几点,以便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首先,我无法直接观看或验证任何视频内容,因此我无法对视频的真实性做出判断。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没有视觉和感知能力。其次,我需要强调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在讨论任何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时,我们都应该保持谨慎和.............
  • 回答
    .......
  • 回答
    “为什么红学家们不合作起来续写《红楼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牵涉到的却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领域最核心、也最复杂的一系列问题。要把这个问题讲透,得从红学的性质、红学家的群体特点、以及《红楼梦》本身的独特性这三个维度来细掰。一、《红楼梦》的独特性:曹雪芹的“未完成”与“不可复制”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辛巴与上海某酒店安保人员的冲突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这事儿说起来,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从媒体报道和网友的爆料来看,事情大致是这样的:网红辛巴在上海某酒店入住,期间似乎与酒店的安保人员发生了口角甚至肢体冲突。具体的起因众说纷纭,有说是辛巴觉得安保人员服务不到位,态度不好,也有说是辛巴的随行人员在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