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林黛玉除了贾宝玉还能嫁谁?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命运如同一株风中的绛珠仙草,飘摇不定,令人扼腕。她与贾宝玉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整部书最动人心魄的篇章,也是她人生轨迹最重要的锚点。然而,一旦我们脱离了这个最核心的“宝黛爱情”,去设想黛玉的“如果”,去探讨她除了宝玉还能嫁给谁,那便是在曹雪芹精心编织的命运之网中,进行一次充满想象力的游走。

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林黛玉作为贾府的实际上的客人,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她的婚事很大程度上将由贾府的当权者,也就是贾母和王夫人来决定。而她自身的身份,尤其是她那种孤高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也注定了她的选择范围会非常有限,并且这些选择往往不是她自己能完全掌握的。

抛开宝玉不谈,在书中明确出现过且有可能与黛玉产生交集,或者在某种“如果”的情境下可能被提及的男性角色,我们可以一一分析:

1. 贾政(可能性极低,几乎为零)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选项,但为了探讨“除了宝玉”的可能性,我们不妨提一下。贾政是宝玉的父亲,年长黛玉甚多,且已婚有子。在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这种父子辈的婚配是绝对不允许的。即便贾政丧偶,黛玉也不可能成为他的续弦。所以,这一点纯属排除法。

2. 贾琏(可能性微乎其微)

贾琏是贾赦的儿子,宝玉的堂兄。他虽然在书中是一个风流浪荡、有妇之夫的角色,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纯粹的“如果”角度来思考。

身份上的匹配度: 贾琏是贾府的少爷,家世显赫,与黛玉同为贾府内的人,从家族联姻的角度来说,并非完全没有可能。黛玉的才情,或许也能在他那浮躁的表面下激起一丝涟漪,让他觉得她与众不同。
性格上的冲突: 贾琏的性格是极其浮躁和好色的,他对王熙凤的手段和控制既畏惧又享受。黛玉敏感细腻,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共鸣和细致的关怀,与贾琏的这种性格实在是大相径庭。黛玉的清高孤傲,在贾琏眼中,可能只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令人厌烦。她不会是王熙凤那样能够驾驭他、与他共同打理家务的角色。
现实中的阻碍: 贾琏已娶王熙凤,而且凤姐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让任何人都难以撼动她的地位。除非王熙凤发生什么意外,或者贾琏休妻,否则黛玉不可能进入贾琏的世界。即使凤姐不在了,黛玉也未必能被贾琏看上,或者说黛玉自己也未必会选择这样一个男人。

所以,虽然名义上贾琏也是贾府的一位少爷,但从性格和现实条件来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发生婚姻的可能性。

3. 薛蟠(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荒谬)

薛蟠是薛家的公子,是黛玉姨表兄。他虽然是黛玉的亲戚,但却是书中出了名的“呆霸王”,粗鲁无知,好色贪杯,人品极差。

家族上的考量: 从亲戚关系上来说,倒是比贾琏更“近”一层。薛家也是皇商,家境殷实。
性格上的巨大差异: 黛玉是才女中的才女,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契合,她讲究的是琴棋书画,是诗词歌赋。而薛蟠的乐趣在于吃喝玩乐、打家劫舍、调戏妇女。他们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共同语言。黛玉的聪明伶俐,在薛蟠眼中只会是“小气”、“爱哭鼻子”,他只会觉得烦,而黛玉也会觉得他粗俗不堪。
现实中的阻碍: 薛蟠已经娶了夏金桂,并且之后又与香菱有着纠葛。即便薛蟠没有结婚,黛玉自己也断然不会选择这样一个男人。她宁愿孤苦伶仃,也不会委身于这样的俗人。

因此,让黛玉嫁给薛蟠,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4. 北静王(纯粹的想象,书中并无实证)

这是一个在书中出现过,但与黛玉之间并没有直接交集,只是在一次宝玉出游时,宝玉将自己的随身香囊赠予北静王。

身份上的匹配: 北静王是王公子弟,身份尊贵,地位显赫,与黛玉的才情和高雅气质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匹配的。如果说有一个人能配得上黛玉的才华,且身份又不低到难以企及,北静王算是一个可能的选项。
情节上的可能性: 书中曾描写宝玉在某个场合与北静王有所交流,北静王欣赏宝玉的才华和器度。如果说黛玉也能在某个场合被北静王注意到,并赢得他的青睐,并非完全不可能。毕竟,北静王在书中展现的是一种超然世外的姿态,或许会对黛玉的独特气质产生兴趣。
潜在的阻碍: 北静王是王爷,他的婚配肯定会有家族和政治上的考量,不会是随意而为的。黛玉虽然有才情,但毕竟是孤女,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支撑。而且,北静王本人是否会看上黛玉,以及他是否会有别的婚约,都是未知数。

总的来说,如果从“王子配公主”的童话逻辑来推演,北静王是唯一一个在身份和气质上,相对而言能与黛玉形成某种“门当户对”或者“灵魂契合”幻想的角色。但这仅仅是建立在极少的笔墨和极大的想象之上。

5. 一些更隐晦的可能性(假设和推测)

除了以上几位书中出现过的人物,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更开放的假设:

其他贾府的远房亲戚: 贾府枝繁叶茂,除了核心人物,还有许多旁系的子弟。如果黛玉的婚事被贾母或王夫人交给某个她认为可靠的远房亲戚来操办,并且这个亲戚本身并没有成家,或者有合适的子弟,那么黛玉或许有可能被嫁到贾府的某个旁系家庭。但这种可能性较低,因为黛玉的身份太过特殊,贾府也不会轻易将她打发给一个不知底细的远房。
贾母为她另寻良配(但会非常难): 贾母疼爱黛玉,但她最终还是会以贾府的利益和规矩来考虑。如果她认为黛玉嫁给宝玉有碍于贾府的整体安排(比如需要宝玉与宝钗联姻来巩固家业),她可能会考虑为黛玉另寻一门婚事。然而,以黛玉的性格,她很难接受任何非宝玉的婚事,并且能被贾母看上的,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呢?或许是某个体面的、家境尚可的官员子弟,但黛玉本人很可能无法接受。

为什么黛玉的命运如此局限?

林黛玉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孤”和她的“才”。

“孤”: 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没有坚实的家族依靠。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这意味着她的婚事缺乏有力的筹码,容易被人摆布。
“才”: 她的才情是她最闪耀的光芒,但也是她悲剧的根源之一。她的才情让她看透世事,也让她在感情上更加敏感和执着。她无法忍受世俗的庸俗和虚伪,无法容忍自己的爱情掺杂丝毫的功利。这种极致的追求,在不健全的环境中,注定了她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宿。

结论:

当我们刨除宝玉这条线,林黛玉似乎陷入了一个几乎无路可走的境地。书中并未为她设计一个清晰的“第二选择”。

如果一定要从书中人物中找一个“最不差”的选项,并且是纯粹的“如果”推演,那或许可以勉强扯到北静王,因为他代表了一种高雅和地位上的潜在匹配。但即使是北静王,书中也几乎没有提供任何现实的交集和可能性。

总而言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林黛玉的命运深深地与贾宝玉绑定在一起。她的美好、她的才情、她的敏感,都仿佛是为了与宝玉的“理解”和“痴情”相呼应而存在的。一旦剥离了这份情缘,黛玉就像一朵被连根拔起的牡丹,再怎么努力,也难以在荒芜的土地上找到生长的根基。她除了宝玉,似乎就注定了只能在红楼一梦中,香消玉殒。这大概也是作者最令人心碎的设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林黛玉如果嫁不成贾宝玉谁都嫁不了。

林黛玉有几个极大劣势:

1、父母双亡,没有家族,没有联姻价值,是五不娶之首。

2、一无所有。不要意淫林黛玉家产,人家自己都认为自己一无所有。

3、身体不好。估计活不长,极大可能无法生育。

4、花钱无底洞。林黛玉每年光是人参就在千两白银以上,一般人家谁受得了。

5、恶名远扬。光是当众喂酒,林黛玉在京城里的正经人家看来就是荡妇。恐怕谁都会怀疑林是不是处女。谁会娶谁敢娶,不怕替别人养儿子。

就着几点,注定林一辈子很难嫁出去。就算嫁也是焦大之流。

至于嫁给王爷皇帝。古代王爷皇帝哪怕是找侧室都是要审查的。林黛玉光是父母双亡和身有恶疾,就不可能审查通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命运如同一株风中的绛珠仙草,飘摇不定,令人扼腕。她与贾宝玉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整部书最动人心魄的篇章,也是她人生轨迹最重要的锚点。然而,一旦我们脱离了这个最核心的“宝黛爱情”,去设想黛玉的“如果”,去探讨她除了宝玉还能嫁给谁,那便是在曹雪芹精心编织的命运之网中,进行一次充满想.............
  • 回答
    王扶林导演,一提到他的名字,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必然是那部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红楼梦》。这部剧的成功,无需多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然而,如果将《红楼梦》的光环稍微剥离,审视王扶林导演的其他作品,似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何论及其他作品,大家普遍认为其水准“.............
  • 回答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才情,在我看来,确实是读者心中难分轩轾的“双璧”。然而,翻阅那册“薄命司”里的判词,却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有趣的侧重:林黛玉的才华被浓墨重彩地描摹,而薛宝钗的闪光点则更多地聚焦在她的“德”上。这绝非作者曹雪芹的疏忽或偏爱,而是他以极其精妙的笔触,在塑造人物、暗示命运时,所布.............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一连串的遭遇让她忍不住落下了眼泪。这泪,可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她内心深处多种复杂情感的交织与爆发。首先,故国之思,骨肉分离的伤痛是她哭泣最直接的原因。 黛玉的母亲贾敏已经去世,父亲林如海也病重在床,她此番进贾府,可以说是孤身一人,远赴他乡。回想起往日在家中的温馨,父.............
  • 回答
    探讨《红楼梦》中,如果没有林黛玉下凡还泪这个设定,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能否有一个“好结局”,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首先要明确的是,曹雪芹的原著中“还泪”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设定,它赋予了林黛玉这个角色独一无二的宿命感和悲剧性,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宝黛之间的情感联系。如果抛开这个设定,我们看到的“宝.............
  • 回答
    关于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和睡眠质量,《红楼梦》中的描写是相当细致且充满艺术性的,绝非简单的“好”或“不好”可以概括。曹雪芹用极其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病弱却又聪慧绝顶的少女形象,她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相互影响,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身体状况:风刀霜剑,体弱多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林黛玉的身体确实是“不好.............
  • 回答
    林黛玉的《杏帘在望》这首诗,之所以会让人觉得“有何不妥”,并非是说它本身有多么糟糕,而是因为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林黛玉的性情、身世以及《红楼梦》整体的基调似乎有些出入,才会引起一些读者朋友的“不适感”或者说“疑惑”。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是为啥。首先,咱们得把这诗和林黛玉这个人对上号。林黛玉是.............
  • 回答
    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担任的是巡盐御史一职。要理解这个官职放在现代的级别,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巡盐御史”在清朝的职责和地位,然后才能进行类比。“巡盐御史”的职责与地位:巡盐御史,顾名思义,是负责巡查、监督盐业的官员。盐在古代,特别是清朝,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实行的是国家专营制度(两.............
  • 回答
    《红楼梦》里,要说林黛玉“小气”,这说法真是有意思,也挺容易让人误会。要是把“小气”简单理解成“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那林妹妹可真不是。但如果把“小气”看作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敏感、对情感的极度珍视,以及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的某种得失感,那倒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首先,得承认,林黛玉确实不像薛宝钗那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拉到了一起,也触及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经典化和接受度的问题。要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何没能像貂蝉那样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定位、形象塑造,以及“四大美人”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咱们得先捋清.............
  • 回答
    说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是否贫穷,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她确实不像贾府里的那些老爷奶奶们那样,坐拥万贯家财,但她也不是我们一般理解中的那种嗷嗷待哺、食不果腹的穷人。我们得先看看她“不穷”的一面。首先,黛玉是荣国公林如海的独生女。林如海是谁?他是前科的探花郎,官至巡盐御.............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初进贾府时选择从侧门而入,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和考量,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个情节,用以烘托林黛玉的身世、性格以及她即将面对的贾府环境。首先,从礼仪和身份的角度来看,黛玉初来乍到,虽然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是薛家之后,但毕竟是寄人篱下,身份上存在着一层微妙的差异。贾府作为.............
  • 回答
    说起林黛玉在《红楼梦》里的人缘,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因为她这个人太特别了。她不是那种一味讨好别人,见谁都笑嘻嘻的姑娘,她有自己的小性子,有自己的骄傲,也有一份敏感和忧郁。所以,你不能简单地说她人缘“好”或者“不好”,这得看跟谁比,也得看在什么情境下。总的来说,林黛玉在贾府这个大观园里,人缘算是.............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是两个最令人瞩目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才情,尤其是诗词创作,更是被读者津津乐道,并常常引发“谁的诗作更胜一筹”的讨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关乎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人生态度以及作者曹雪芹寄寓的深意。若要细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确实成了不少人心中的“挡箭牌”,用来掩饰自己的私心、推卸责任,甚至挑拨离间。但要说为什么只有宝钗因此被骂得最凶,甚至被贴上“小心眼”、“虚伪”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挡箭牌”理论就能完全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挡箭牌”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预设的负面色.............
  • 回答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女主角的喜爱程度,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要说究竟是喜欢黛玉的读者多,还是宝钗的读者多,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情感投射都是独特的。但如果我们抛开个人喜好,从大众的普遍反应和文学评论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在“大众读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林黛玉喊袭人为“嫂子”这件事,以及它可能反映出的《红楼梦》在反封建方面的一些微妙之处。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红楼梦》里林黛玉喊袭人为“嫂子”,这事儿在书中确实是存在的。最早的脂批里就有提到,比如庚辰本里,在宝玉和袭人发生一些亲密关系后,黛玉在得知宝玉身上有袭人的脂粉味,就半开玩笑半.............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林黛玉生活在今日的中国,她会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这无疑是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因为她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对美的极致追求,以及那份敏感易碎的情感,在现代社会的土壤里,或许会以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方式绽放。首先,她的外在形象和生活方式会很不一样,但内在的“林黛玉”精神内核却可能依然鲜明.............
  • 回答
    在解读林黛玉的病症时,我们不妨跳脱出单纯的文学想象,尝试用现代医学的视角去审视这位绛珠仙草转世的奇女子。当然,鉴于时代的限制,我们无法为她进行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诊断”,但可以结合书中细致入微的描写,推测她可能罹患的疾病谱系,以及这些疾病如何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首先,最为人熟知且贯穿黛玉一生的是她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说来话长,也怪不得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毕竟这《红楼梦》里的情分事儿,哪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至于薛宝钗对林黛玉是不是真心好,我这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看着人情冷暖,觉得这话得从几个层面来说。表面上的“好”:体贴入微,情同姐妹你要说宝钗对黛玉一点儿真心都没有,那也太绝对了。你看,宝钗刚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