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逻辑是这样的。
自己喜欢的东西肯定所有人都喜欢,所以如果别人拿到了。肯定是别人耍心机。。。
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单纯看角色不爽想骂,还有一部分是死活搞不明白宝钗黛玉和小红的身份差异到底有多大,更别指望理解宝钗要脱身的动机了。
宝钗真的“害怕”小红知道自己听见了什么吗?根本就不是,小红是个丫鬟,甚至不是有牌面的大丫鬟,她们卖身进来(小红还是个仆二代家生子),就根本没有什么隐私之说,主子不想查你就算了,想查你说抄就抄你。
抄大观园的时候,即使发现一些无伤大雅的东西也要训斥惩罚,为什么?因为你是下人,未经主子允许,你甚至不能拥有主子不知道的东西。主子们人好给你自由度,和你真正拥有这种自由,完全是两回事。
小红和贾芸私相授受,换了王熙凤路过,恐怕不仅要上去听,听到了还一脚给你从亭子里踹出来直接往死里打呢!丫鬟还敢喊什么“你侵犯我隐私权”不成?赵姨娘在自己屋里说话,凤姐不仅外面听,听完还公然扬声就骂,你看赵姨娘敢不敢出来说“好你个王熙凤居然敢偷听我墙角”?王夫人清理怡红院,有多少借口来自私下的言行?你看哪个丫鬟但敢说“我私下说的话是隐私你管不着我”?
宝钗要脱身,是因为她不是贾府里面的本家小姐,而是个客居的亲戚,贾府好心邀请亲戚家小姐来自己家里长住,结果亲戚家小姐在自己家抓到了自己管家的女儿私相授受,小红如何不重要,关键是贾府的脸可就丢尽了。宝钗担心生事,指的是这个事,不是小红敢怎么着她。
这种“为了不生事低调处理”的思路,红楼梦里有的是。鸳鸯撞见了司棋和潘又安,鸳鸯没有说,可司棋吓得直接病倒。最后鸳鸯不得不过来赌天发誓才让司棋放心。如果司棋当时一冲动,直接来个撞墙自尽了,这事生了,能怪着鸳鸯什么?
坠儿偷金子,按理直接抓了撵出也不是贾府的过错,为什么平儿要压下来,而且为什么点名了要瞒着晴雯?是因为怡红院没权利撵走小偷吗?是因为闹开了,大家都知道“宝玉的丫鬟居然偷凤姐家的东西”,丢人的是宝玉和怡红院,这才是平儿不想生的事,可不是平儿害怕坠儿。
贾府抄大观园,为什么不抄宝钗?是因为宝钗的丫鬟就完全没问题吗?那是因为宝钗的身份是亲戚,你家遭贼了你抄亲戚,丢不丢人?宝钗事后搬出大观园,是因为宝钗的丫鬟肯定有绣春囊吗?也不是,那是因为“自己不搬走,贾府下人以后可以推锅给薛家,而贾府又不方便抄薛家,薛家无法自证清白”。
客居的薛宝钗,发现了贾府丫鬟私相授受,如果不找个理由装没听见,离得这么近,小红必然认定宝钗100%听见,极有可能现场就给你寻死觅活,抱大腿痛哭求饶,不答应就就近跳池子,这就很难看。
届时薛宝钗不是正主,替贾府纵容下人包庇小红是不合适的,不包庇的话就免不了要贾府丢人,会给贾府难看。
所以首要任务是稳住小红,让她觉得宝钗没听见,而其他人是否听见了不好确认。
只有这样小红才能有侥幸心理,不至于立刻干出些什么难看的事来。
让小红能因为侥幸心理谨慎做事,从而隐瞒这件事的存在,至少不让贾府在薛家面前丢人,这才是宝钗的目的。这个目的和黛玉一点关系都没有,何来栽赃嫁祸之说?
现在薛宝钗就站在滴翠亭门口呢,滴翠亭在水上,两边有游廊,中间是亭子,此时此刻离小红开窗就1秒钟了,薛宝钗不能掉头走,因为滴翠亭就一条路,那样只能证明她刚刚就在亭子前,小红很聪明会立刻判断她听到了。
所以宝钗只能装作“我刚走过来”的样子反而往前跑,装作是刚过来的样子,这样小红就会推断“刚刚说话时,宝钗离自己还有距离”。
但是宝钗如果没有个理由的话,一个人悄无声息的往滴翠亭跑什么呢?所以还得有个理由让她会这样出现在滴翠亭——那就是她是在这儿跟人玩呢。
那个当借口的人必须是个主子,因为小红不敢招惹主子,而宝钗也不可能追赶丫鬟。这人不能是宝玉,因为宝钗不会跟宝玉追闹。剩下的选择就是迎春、惜春、探春、黛玉了。
至于为什么薛宝钗选择了黛玉做借口,愿意简单理解的话,那无非就是顺嘴随机选择的,如果把宝钗想成高智商,那应该就是这样:
此时此刻,三春都在园里固定位置玩,小红稍微和丫鬟打听一下就知道真假。宝钗也幸亏是选择了黛玉当借口,因为马上迎春探春的丫鬟就出现了。小红随便玩笑两句就能套出矛盾信息。
二人正说着,只见香菱、臻儿、司棋、侍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玩笑。
而离滴翠亭最近的,可能和宝钗玩儿的,又不用担心转眼就撞上的,就是黛玉。因为宝钗就是因为来找黛玉才会路过滴翠亭的。
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我找林姑娘去就来。”说着,逶迤往潇湘馆来。……想毕,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黛玉没和其他人在园里玩,住所又在滴翠亭附近,然后她恰好是一个介于客人和主人之间的角色,用来做借口最合适。
黛玉不是薛式客居,属于贾府半个自家人,至少抄大观园的时候潇湘馆被算在内了。所以黛玉比起宝钗,更具有“我抓到你了但是我可以选择放过你”的资本。贾府也不至于认为“在林家面前丢了脸”,反正林家人不在这儿也不和贾府来往。
同时黛玉又不是纯粹的贾府小姐,如果是探春发现了,是有概率来治一治小红的,惜春更可能第一时间为了不连累自己而上报,也就迎春有概率不说话。黛玉素来不参与这些,又和怡红院关系好,“即使听到了也懒得干涉”是合理的。
而小红对黛玉的担心,原文是这么写的:
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
注意这个“倘或走露了”,这话意思是“万一她说漏嘴了”!
也就是说小红即便认为黛玉听见了,也不会去揭发她,只是担心黛玉会不会哪天和人打趣时说出来。
黛玉也不是没干过类似的事情,彩云偷东西被宝玉包庇的事情,黛玉就曾一时失言当众说出来,小红怕黛玉不小心抖出来不是没道理的:
“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盗窃的官司。”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黛玉自悔失言,原是趣宝玉的,就忘了趣着彩云,自悔不及。
但不管怎么样,黛玉不是贾府正主自然没有整治丫鬟的积极性,又不是纯客不必陷在“到底管不管”的尴尬中,她究竟听没听见,说到底小红也无从判断,即使听到了,人家也不是偷听,而是玩水的时候听到的,怪只能怪小红自己乱说话。这种局面,小红就不会马上丧失理智,就能凭着侥幸心理忍一忍观察一下再说。
自然她观察半天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她要么认为黛玉根本没听到,要么认为黛玉有意保护自己,要么反应过来是宝钗不想说出去,反正此事翻篇了。
宝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了这么多,才会被称为“机变”。她当然有心计,没心计的话她就不会知道小红是谁,也不会想到去听亭子里的人说什么。宝钗对大观园的信息掌握的很全面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她有周全的心计了。
你可以说“我就希望红楼梦的每个角色都没有城府”,也可以说,宝钗在亲戚家探听闲事的行为你不喜欢。
但不能因此说宝钗的行动目的是“为了避免自己利益受损而危害黛玉”。
因为“主子发现奴才的过错会导致主子受到利益伤害”的前提就是不成立的。
“一个主子在奴才面前嫁祸其他主子”更无法称之为“害人计谋”,这和说打算用纸吸管把人捅死一样离奇。
顺便一说,宝玉、凤姐拿黛玉做借口的剧情没有和宝钗这件事相提并论的意义,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场景,紧急性也完全不一样。你真把宝玉、黛玉放到滴翠亭前面让在1秒钟内想出个法子既不至于闹大也不至于尴尬,他们搞不好会用同样的办法脱身。反之,但凡宝钗能有足够时间离开,肯定只会自己离开,不必找借口。而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薛家,宝钗更不必找借口,直接就进去管了也说不定。
如果非要说的话,我倒觉得凤姐在邢夫人面前抱怨黛玉“没事儿老找平儿”更容易给黛玉招话柄,因为这话仿佛带着一丝不满,别人可能听了觉得凤姐对黛玉有什么意见,或者黛玉不懂事老给凤姐添麻烦,还给邢夫人耽误事。邢夫人是主子,她也就是和黛玉离得远又犯不上和小孩子记仇,不然真要是说挑拨,邢夫人不满黛玉的严重性可比小红大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