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李纨所道:“若论风流别志,自是萧湘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这句话的意思是啥?

回答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贾母一行人从芦雪庵赏雪归来,路上谈笑风生,谈到了作诗的趣事。此时,李纨看着眼前两位最得力的诗社成员——黛玉和宝钗,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若论风流别志,自是萧湘;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

这句话是李纨对黛玉和宝钗诗歌风格的精准概括和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她作为“稻香老农”对这两位才女的喜爱和欣赏。咱们一层层地来拆解,把它讲得更明白一些。

“若论风流别志,自是萧湘”

这句话,我们先看前面的“若论风流别志”。

“风流”:在古代,“风流”不单单指男女之情,它包含着更广阔的含义。它可以指才华出众、风度翩翩,也可以指洒脱不羁、情致高远,甚至带点遗世独立的清高。在诗词语境里,风流更多的是指文采斐然,意境深远,能够触动人心,产生共鸣,而且带有一种灵动和创新的气息。
“别志”:这个词就比较有意思了。如果分开看,“别”有“独特”、“不寻常”、“与众不同”的意思,“志”可以指志向、情志、意趣。合起来,“别志”可以理解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志向和情怀,或者说是一种独特的、不落俗套的风格和品味。在诗词创作上,它更偏向于指那种不拘泥于格套,勇于创新,能表达出内心深处独特情感和见解的风格。

所以,“若论风流别志”就是在说,如果说到那种才情横溢,文采出众,并且风格独特、不落俗套、能够表达内心独特情志的才情,那么——

“自是萧湘”:这里的“萧湘”指的就是林黛玉。萧湘是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的传说之地,她们在舜帝死后,在湘水边哭泣,泪水洒在竹子上,变成了“斑竹”。“湘”字又与“葬”的谐音,带有一种凄美和悲凉的意境。林黛玉的居所是潇湘馆,潇湘二字就暗含了她这种孤高、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以及她诗歌中那种凄婉、哀愁、灵动又富有创新的特点。

黛玉的诗,我们都能看到,比如《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等,无不充满了她孤寂的身世、敏感的心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她的诗歌辞藻华美,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而浓烈,常常以景写情,以物喻情,充满了灵气和感染力。她的才情是那种天生的、不加雕饰的,带着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韵味。她的诗风是清雅绝俗,又带着几分孤高冷艳,她的情感表达也是直抒胸臆,却又极其细腻婉转。这恰恰就是“风流别志”的体现——她才华横溢,而且她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不与人同,而且饱含着她内心深处不被世俗理解的孤高情志。

“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

接下来是后半句:“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

“含蓄”:这个词很好理解,就是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委婉的比喻、暗示来表达意思。在诗词中,含蓄是重要的艺术手法,它能让诗歌意蕴更丰富,留有想象空间,引人回味。
“浑厚”:这个词则更强调一种内在的积淀和力量。它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华丽,而是经过沉淀、酝酿,带有一种圆融、厚重、成熟的韵味。在诗词中,“浑厚”可以指意境深远,情感饱满,结构稳健,用词精炼而有力,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稳重和力量感。它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体现。

所以,“若论含蓄浑厚”就是在说,如果说到那种不露声色,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容蕴含其中,并且给人一种圆融、厚重、有力量感的那种风格,那么——

“终让蘅芜”:这里的“蘅芜”指的就是薛宝钗。蘅芜君是宝钗的号,她的居所就是蘅芜苑,院子里种满了各种香草,比如蘅芜花(杜若)。“蘅芜”本身就带有清雅、芬芳、内敛的意象。薛宝钗的诗歌,比如《咏白海棠》、《临江仙·柳絮》等,虽然不像黛玉那样常常“横空出世”,但她的诗却显得更加沉稳、大气,而且注重格律,用词也更加考究。她善于从更宏大的视角来观察事物,表达的是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思考,而且她的情感表达往往是克制而内敛的。

宝钗的诗,她的风格是温厚、雍容,带着一种世故的智慧。她的诗歌很少有黛玉那种激烈的个人情感宣泄,而是更注重整体的意境和哲理。比如《咏白海棠》,她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已经写得很好了,但贾母觉得不如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金刚不坏玉栏绕,不是凡花别样春”,认为宝钗写的是“雍容”,而且“自有大方”。这种“雍容”和“大方”,正是“含蓄浑厚”的体现。她的诗歌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稳重而大气,她的才华如同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是一种内在的、沉静的力量。她对待事情,也常常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种处世哲学也与她的诗歌风格相得益彰。

总结一下李纨的意思:

李纨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黛玉和宝钗诗歌风格的“双峰并峙”和“各擅胜场”的高度评价。

她认为,如果说到那种才情洋溢、意境独特、情感奔放,而且不拘一格、独具创新的风格,那么林黛玉(萧湘)是无可匹敌的。 黛玉的诗,是天赋的灵气,是才情的喷薄,是个人情志的独特表达。
而如果说到那种不露锋芒、意蕴深远,情感内敛但饱含力量,风格圆融、厚重且有格局的境界,那么薛宝钗(蘅芜)则更胜一筹。 宝钗的诗,是积淀的智慧,是成熟的韵味,是内敛的才华。

李纨作为一位曾经也是才女,但因为婚姻不幸而早早守寡,只能将自己的才情寄托在诗社和教子身上的人物,她能够如此精准地欣赏和评价黛玉和宝钗的诗歌,并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概括出来,实在令人佩服。她看到的是两位姑娘在才情上的不同侧面,也看到了她们各自不同的个性和人生境界。

这句话,也暗含了曹雪芹对这两位女性角色性格和才情的深刻洞察,将她们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她们不同魅力的一个绝佳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林黛玉:看我露一手写个好诗

薛宝钗:看我用写诗讲个道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