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为什么是从侧门进而不是从正门进?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初进贾府时选择从侧门而入,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和考量,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个情节,用以烘托林黛玉的身世、性格以及她即将面对的贾府环境。

首先,从礼仪和身份的角度来看,黛玉初来乍到,虽然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是薛家之后,但毕竟是寄人篱下,身份上存在着一层微妙的差异。贾府作为国公府,礼仪森严,规矩繁多。正门通常是主人、贵客或者在重大场合才会使用的。黛玉作为一个年幼的孤女,直接从正门进入,可能会显得有些过于张扬,或者说,不符合她当时那种需要小心翼翼融入新环境的身份定位。选择侧门,则是一种更为低调、谦逊的姿态,显示出她对贾府规矩的尊重,以及一种内敛的性格特质。

其次,这与林黛玉的性格气质高度契合。黛玉天生敏感多疑,加上年幼丧母,心中本就带着几分惶恐和不安。贾府是什么地方?是王侯将相的府邸,人多势杂,规矩森严,亲戚关系复杂。她对这个即将生活的地方充满了未知和隐忧。从侧门进入,避开了正门的喧嚣和可能的瞩目,让她能在一个相对安静、不那么受人关注的环境下,慢慢观察和适应贾府的气息。这就像她常常一个人独自凭栏、临风而立,她的内心世界总是倾向于避开人群,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和思考。

再者,从作者叙事的角度来看,从侧门进入,也为曹雪芹提供了绝佳的叙事切入点,让读者以黛玉的视角,慢慢去领略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贾府。当她从侧门进入,沿着曲折的游廊、花木掩映的小径前行时,读者仿佛也跟着她一同穿越了层层庭院,感受着贾府的深宅大院,窥见了其精致而又隐秘的一面。这种“曲径通幽”的描写,也预示着黛玉在贾府的经历,不会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隐喻。

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贾府的侧门,往往是连接内外院,或者通往各个院落的重要通道。从侧门进入,黛玉不会直接面对贾府最核心的会客区域,而是先进入一个相对生活化的区域,比如她的姑妈王夫人的住处,或者她未来的居所。这符合一个初来乍到、需要安顿的年轻女孩的行程安排。她不是来拜访、观光的,而是来居住的,所以从生活化的通道进入,更为合理。

对比一下宝玉初进贾府时的情景(虽然宝玉是自带一份特殊的“正门”通行证),黛玉的进入方式就显得更加谨慎和有距离感。即使她之后在贾府中备受宠爱,但从一开始的入府方式,就奠定了她一种疏离感和独立性,这种感觉贯穿了她的一生。

总而言之,林黛玉初进贾府从侧门进,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是对贾府礼仪的尊重,也符合她敏感、内敛的性格,更是作者为了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而进行的巧妙安排。这一细节,如同黛玉初见宝玉时那一眼,便注定了她与贾府、与宝玉之间,一段注满诗情画意,又潜藏着命运悲凉的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林黛玉咖位不够、时机不对。如果是皇后、皇妃、太子妃之类的就差不多可以开正门迎接了。当然,如果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也是可以从正门进来的。

user avatar

林黛玉进贾府竟是只有西角门最合理。

林黛玉走西角门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要分析下为什么走角门,针对的是什么呢?盛传的大门和仪门两种说法。

一、林黛玉不走大门

大爱kindle!有了kindle,我这种有强迫症的就不用扒开书本一一标注了。《红楼梦》一书中,“大门”字样出现了29字,“正门”字样出现了11次。多数时候是作为国公府的门第相争出现在对于贾府的描述中。



那么作为出入用之的时候,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府的大门书中开了几次呢?

1、红楼梦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凤姐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府。大门上门灯朗挂,两边一色戳灯,照如白昼,白汪汪穿孝仆从两边侍立。请车至正门上,小厮等退去,众媳妇上来揭起车帘。凤姐下了车,一手扶着丰儿,两个媳妇执着手把灯罩,簇拥着凤姐进来。宁府诸媳妇迎来请安接待。……

这是因为什么事情呢?秦可卿的葬礼。还能看出什么呢?“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府”。这句话绝对不是多余,之前帮助王熙凤帮助宁国府主持丧礼各项事宜的时候,来来回回走的可都是角门。这次怎么就是正门了?开路明角灯上还写着“荣国府”三个大字,还要款款来至,一举一动都跟平时不同,为什么呢?凤姐哭灵代表的是这个荣国府,贾蓉辈分太低,荣国府中相同辈分的只有贾兰和巧姐,两人年纪太小,能代表荣国府去参加葬礼的也只有王熙凤。所以进宁国府大门的不是凤姐,而是荣国府。

2、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走的是带着圣旨的夏守忠,贾府摆香案大开中门迎接,宣旨太监出来进去都代表的是皇上。

3、红楼梦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

……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

这是因为什么事情开门?贾元春省亲。贾元春此时又代表什么呢?且看后文。

贾妃……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

贾母等俱跪拜,贾政句句称臣,所以,贾元春省亲代表的是皇上。

4、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然后引入宗祠。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

尤氏等闪过屏风,小厮们才领轿夫,请了轿出大门。尤氏亦随邢夫人等同至荣府。

这里轿出大门,这一条街上,西一边合面设列着荣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屏退不从此过。一时来至荣府,也是大门正厅直开到底。……

这是什么时候呢?除夕。为了什么事情?祭祀。一路正门大开,开往都是走的正门。

5、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临日,贾母带着蓉妻坐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了众家丁护卫。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鬟等坐,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是日薛姨妈尤氏率领诸人直送至大门外方回。贾琏恐路上不便,一面打发了他父母起身赶上贾母王夫人驮轿,自己也随后带领家丁押后跟来。

这是第五十八回里老太妃薨后,“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结果贾母及邢、王二夫人乃至尤氏、许氏(贾蓉续弦)等每天都要入朝随祭,后来这位老太妃到离京来回需十来日的陵寝安灵,不仅贾母等女眷需去参与守灵,贾珍、贾琏、贾蓉等老少爷们也都随去,很长时间不在家里,贾府为了好歹留个主子照应家里,便报了个“尤氏产育”,协理宁、荣两府事体。

走大门的是什么人?全体有爵有诰命的主子。第64回他们送灵回来走的也是大门。

6、《红楼梦》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到起更的时候,贾母说:“黑了,过去罢。”尤氏方告辞出来。走至大门前上了车,银蝶坐在车沿上。众媳妇放下帘子来,便带着小丫头们先直走过那边大门口等着去了。因二府之门相隔没有一箭之路,每日家常来往不必定要周备,况天黑夜晚之间回来的遭数更多,所以老嬷嬷带着小丫头,只几步便走了过来。两边大门上的人都到东西街口,早把行人断住。

走的是谁呢?尤氏。一品将军夫人,宁国府当家人,现任贾家宗妇,族长夫人。是宁国府和荣国府之间的走动。

7、《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到了晌午,打听的人尚未回来。门上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呢。”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贾赦贾政迎至二门外,先请了娘娘的安,一面同着进来,走至厅上让了坐。老公道:“前日这里贵妃娘娘有些欠安。昨日奉过旨意,宣召亲丁四人进里头探问。许各带丫头一人,余皆不用。亲丁男人只许在宫门外递个职名,请安听信,不得擅入。准于明日辰巳时进去,申酉时出来。”贾政贾赦等站着听了旨意,复又坐下,让老公吃茶毕,老公辞了出去。贾赦贾政送出大门,回来先禀贾母。……

走的是谁呢?老内相,为什么而来?昨日奉过旨意。可见代表的是皇上或者皇后。

8、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一时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新人蒙着盖头,喜娘披着红扶着。

走的是薛宝钗,为的是结婚姻。古代最大的两件事就是婚丧嫁娶。贾府尚未分家,所以贾宝玉结婚,就是府里的大事。

9、第110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于是贾政等在外一边跪著,邢夫人等在内一边跪著,一齐举起哀来。外面家人各样预备齐全,只听里头信儿一传出来,从荣府大门起至内宅门扇扇大开,一色净白纸糊了,孝棚高起,大门前的牌楼立时竖起,上下人等登时成服。贾政报了丁忧。

是为贾母去世。

看看贾府的大门为何开,祭祀、接旨、省亲、丧事、喜事。林黛玉要走正门,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二、林黛玉不走仪门

仪门是啥?

仪门的名字,来源于《周易正义》中的“有仪可象”一句,是坐轿、骑马的起止点。汉代又名桓门。宋代为了避钦讳,才改为仪门,即礼仪之门。明清衙署第二重门通称仪门,是主事官员迎送宾客的地方。可见于《江宁府志建置官署》:“其制大门之内为仪门,仪门内为莅事堂。”

仪门主要用在官署之中,住宅中用得少。只有超品的邸宅大门内才有,是第二重正门,平时也不开。

说林黛玉入府应该走仪门的人首先就搞错了一件事,仪门是第二重大门,而不是侧门,让林黛玉直接进仪门,难道用飞的?

如果说进门之后不该走垂花门而是该走仪门的话,能想象出来距离有多远吗?走那么远再折回荣禧堂,也真是醉了……

我们先看看仪门在贾府内是在什么位置,看得最清楚的莫过于红楼梦第53回中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宁国府和荣国府都是官造的,都是一样的规制。

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可以看到文中提到的几道门是一条中轴线,要不怎么说一路正门打开。仪门在正门的后面,而且有内外仪门之分。

红楼梦中出现几次仪门,我们看看都是谁走仪门,走的哪个仪门:

1.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邢夫人……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

林黛玉初进贾府,去贾赦那里,看看怎么走的。出了西角门,也就是出了荣国府;往东经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这个门显见得是东角门,至仪门前方下来,看明白了吗?林黛玉从西角门出了荣国府,然后一直往东走,经过了正门,到了东角门,从东角门进去,这个仪门一看就是内仪门,到了内仪门下来。

2.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次日凤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毕,方来辞贾母。宝玉听了,也要跟了逛去。凤姐只得答应,立等着换了衣服,姐儿两个坐了车,一时进入宁府。早有贾珍之妻尤氏与贾蓉之妻秦氏婆媳两个,引了多少姬妾丫鬟媳妇等接出仪门。

看尤氏的排场,带着姬妾丫鬟媳妇儿接出仪门,可见还是在内院,出的是内仪门。

3.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那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听如此信至,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

众多小姐太太聚在一起,可见进的是内仪门。赖大能进内仪门的原因也很清楚,内心不安,要求有消息飞马来报。

4.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的情节不重复了,明显是入大门、走仪门才一路进府,走的确实是外仪门。

5.第四十八回情人情误思游艺慕 雅女雅集苦吟诗

至十三日,薛蟠先去辞了他舅舅,然后过来辞了贾宅诸人。贾珍等未免又有饯行之说,也不必细述。至十四日一早,薛姨妈宝钗等直同薛蟠出了仪门,母女两个四只泪眼看他去了,方回来。

为薛蟠饯行,宝钗送出仪门,显见得送的也是内仪门。

7.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贾环听了,不免又愧又急,又不敢去,只摔手说道:“你这么会说,你又不敢去,指使了我去闹。倘或往学里告去捱了打,你敢自不疼呢?遭遭儿调唆了我闹去,闹出了事来,我捱了打骂,你一般也低了头。这会子又调唆我和毛丫头们去闹。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伏你。”只这一句话,便戳了他娘的肺,便喊说:“我肠子爬出来的,我再怕不成!这屋里越发有得说了。”一面说,一面拿了那包子,便飞也似往园中去。彩云死劝不住,只得躲入别房。贾环便也躲出仪门,自去顽耍。

赵姨娘狠骂贾环,要进园中闹事,贾环躲出仪门,可进是出了内仪门,进了外院,赵姨娘去不了便不用挨骂了。

8.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先是那女客一起一起行礼,后方是男客行礼。贾母歪在榻上,只命人说“免了罢”,早已都行完了。然后赖大等带领众人,从仪门直跪至大厅上,磕头礼毕,又是众家下媳妇,然后各房的丫鬟,足闹了两三顿饭时。然后又抬了许多雀笼来,在当院中放了生。

这个仪门只是作为地标性质,从仪门直跪到大厅上,形容拜寿人数之多,此处应该指的是内仪门。

可以看到,除了元春走了外仪门,宁国府祭祀大开外仪门外,其他的仪门都指的是内仪门,这些足以证明外仪门平时也是不开的。那么黛玉进府该走仪门的说法从何而来?

三、黛玉走西角门

综合上面两篇文章,黛玉进府于礼仪上应该有的就是角门。解决了门,还应该解决西角门的事情。

有人说东为尊,黛玉进贾府,为表示尊重,应该走东角门才对。有的人说走西角门是因为西角门近,还画出一张东南西北的图。

1、进贾府哪个门近

首先必须声明一点,我是女生,我是路痴,画地图画东南西北的,完全看不明白。所擅长的唯有图书,敏感的只有语言。好好看文。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黛玉是由东往西走,所以先经过宁国府,后经过荣国府。两府大门都不开,只开东西角门,那么理论上经过几个门的顺序就是:宁国府东角门——宁国府正门——宁国府西角门——荣国府东角门——荣国府正门——荣国府西角门。

再文字佐证一下。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林黛玉是经过了荣国府正门的,为什么是经过,而不是远远看到呢?荣国府占地极广,出入都是要坐车坐轿的,如果先到的西角门,从西角门入府的话,林黛玉根本就看不到那一样的三间大门,只怕正门在哪里都看不到。

再还有一句,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为什么是却不进正门呢?进府的路都是黛玉的眼之所见心之所想,应该是看到大门没进,黛玉疑问了一下。有爵人家和无爵人家的门规制不同,不进大门,却是让黛玉产生疑问了。

所以,林黛玉确实是先经过的东角门,那里更近。

2、为什么走西角门

既然东角门那么近,为什么要从西角门入府呢?

黛玉入府要先去见谁?当然是贾母。贾母住在哪里?荣禧堂。离哪个门近?西角门。

黛玉进府的第一站离西角门近。那为什么不从东角门进府,从府内穿行呢?

从东角门进府势必经过哪里?贾赦那里,但贾赦是子,贾母是母,从贾府的尊卑来说,是应该先见贾母的。如果过其门而不入,未免双方都尴尬,于黛玉是不尊老,于贾赦是不爱幼;如果入了贾赦门的话,于贾赦是不敬母,于黛玉是不懂礼。

就算东西角门间可以通行,为了双方不尴尬,还是从大街上绕路西角门更合适。

再佐证一下。

见完贾母,林黛玉需要去见大舅舅,邢夫人带她怎么走的?

邢夫人……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

林黛玉初进贾府,去贾赦那里,看看怎么走的。出了西角门,也就是出了荣国府;往东经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这个门显见得是东角门,至仪门前方下来,看明白了吗?林黛玉从西角门出了荣国府,然后一直往东走,经过了正门,到了东角门,从东角门进去,这个仪门一看就是内仪门,到了内仪门下来。

邢夫人也是先出贾府,从街上绕路,可见两地要么很远,要么不通。

所以林黛玉进贾府竟是只有西角门最合理。只能世家大族的奴才自有其进退规矩。真是该好好写篇文章说说贾府奴才的规矩和不规矩之处还有他们的处世准则。



作者:夏目青青
链接:jianshu.com/p/992dfa066
來源:简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初进贾府时选择从侧门而入,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和考量,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个情节,用以烘托林黛玉的身世、性格以及她即将面对的贾府环境。首先,从礼仪和身份的角度来看,黛玉初来乍到,虽然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是薛家之后,但毕竟是寄人篱下,身份上存在着一层微妙的差异。贾府作为.............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微妙之处。很多人确实会有疑问,王熙凤对林黛玉似乎比对亲表妹薛宝钗更显亲近,甚至可以说,她对林黛玉的态度,比对宝钗来得更复杂、也更“用心”。这里面原因可不止一条,我来给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王熙凤这个人,她是个极聪明、极精明、极.............
  • 回答
    《红楼梦》中,人们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称呼,确实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却蕴含着人物性格、大家庭的等级观念以及不同人际关系的微妙体现。 为什么林黛玉常被称为“林姑娘”,而薛宝钗多被唤作“宝姑娘”呢?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解读。首先,从名字本身来看,“林黛玉”的姓氏是“林”,名字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里最引人深思的感情线之一。要说贾母是否“喜欢”林黛玉,这事儿可不能简单地用“喜欢”或“不喜欢”来一概而论。贾母是老祖宗,她的心思深沉着呢,尤其是在对孙辈的疼爱上,那可不是年轻人那点小心思能比的。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首先,从血缘和情感上讲,贾母.............
  • 回答
    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这位雍容华贵的国公府夫人,在《红楼梦》的众位女性形象中,扮演着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对于林黛玉,她的态度确实不像对薛宝钗那样热情有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疏远和不喜。这其中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自身的性格和价值观来分析。王夫人是.............
  • 回答
    这周瑞家的送宫花这事儿,说起来可真够曲折的,为啥偏偏最后才轮到林妹妹?这背后,可不仅仅是送东西的顺序问题,那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和心思呢。咱们得先明白,周瑞家的这趟差事,可不是平白无故跑一趟的。那是贾府老太太、王夫人那边,专门给府里几位年轻姑娘们准备的应景物件,这宫花啊,是过节时候才能有的体面东西,显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拉到了一起,也触及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经典化和接受度的问题。要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何没能像貂蝉那样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定位、形象塑造,以及“四大美人”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咱们得先捋清.............
  • 回答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才情,在我看来,确实是读者心中难分轩轾的“双璧”。然而,翻阅那册“薄命司”里的判词,却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有趣的侧重:林黛玉的才华被浓墨重彩地描摹,而薛宝钗的闪光点则更多地聚焦在她的“德”上。这绝非作者曹雪芹的疏忽或偏爱,而是他以极其精妙的笔触,在塑造人物、暗示命运时,所布.............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命运如同一株风中的绛珠仙草,飘摇不定,令人扼腕。她与贾宝玉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整部书最动人心魄的篇章,也是她人生轨迹最重要的锚点。然而,一旦我们脱离了这个最核心的“宝黛爱情”,去设想黛玉的“如果”,去探讨她除了宝玉还能嫁给谁,那便是在曹雪芹精心编织的命运之网中,进行一次充满想.............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一连串的遭遇让她忍不住落下了眼泪。这泪,可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她内心深处多种复杂情感的交织与爆发。首先,故国之思,骨肉分离的伤痛是她哭泣最直接的原因。 黛玉的母亲贾敏已经去世,父亲林如海也病重在床,她此番进贾府,可以说是孤身一人,远赴他乡。回想起往日在家中的温馨,父.............
  • 回答
    探讨《红楼梦》中,如果没有林黛玉下凡还泪这个设定,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能否有一个“好结局”,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首先要明确的是,曹雪芹的原著中“还泪”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设定,它赋予了林黛玉这个角色独一无二的宿命感和悲剧性,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宝黛之间的情感联系。如果抛开这个设定,我们看到的“宝.............
  • 回答
    关于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和睡眠质量,《红楼梦》中的描写是相当细致且充满艺术性的,绝非简单的“好”或“不好”可以概括。曹雪芹用极其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病弱却又聪慧绝顶的少女形象,她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相互影响,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身体状况:风刀霜剑,体弱多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林黛玉的身体确实是“不好.............
  • 回答
    林黛玉的《杏帘在望》这首诗,之所以会让人觉得“有何不妥”,并非是说它本身有多么糟糕,而是因为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林黛玉的性情、身世以及《红楼梦》整体的基调似乎有些出入,才会引起一些读者朋友的“不适感”或者说“疑惑”。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是为啥。首先,咱们得把这诗和林黛玉这个人对上号。林黛玉是.............
  • 回答
    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担任的是巡盐御史一职。要理解这个官职放在现代的级别,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巡盐御史”在清朝的职责和地位,然后才能进行类比。“巡盐御史”的职责与地位:巡盐御史,顾名思义,是负责巡查、监督盐业的官员。盐在古代,特别是清朝,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实行的是国家专营制度(两.............
  • 回答
    《红楼梦》里,要说林黛玉“小气”,这说法真是有意思,也挺容易让人误会。要是把“小气”简单理解成“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那林妹妹可真不是。但如果把“小气”看作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敏感、对情感的极度珍视,以及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的某种得失感,那倒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首先,得承认,林黛玉确实不像薛宝钗那样.............
  • 回答
    说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是否贫穷,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她确实不像贾府里的那些老爷奶奶们那样,坐拥万贯家财,但她也不是我们一般理解中的那种嗷嗷待哺、食不果腹的穷人。我们得先看看她“不穷”的一面。首先,黛玉是荣国公林如海的独生女。林如海是谁?他是前科的探花郎,官至巡盐御.............
  • 回答
    说起林黛玉在《红楼梦》里的人缘,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因为她这个人太特别了。她不是那种一味讨好别人,见谁都笑嘻嘻的姑娘,她有自己的小性子,有自己的骄傲,也有一份敏感和忧郁。所以,你不能简单地说她人缘“好”或者“不好”,这得看跟谁比,也得看在什么情境下。总的来说,林黛玉在贾府这个大观园里,人缘算是.............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是两个最令人瞩目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才情,尤其是诗词创作,更是被读者津津乐道,并常常引发“谁的诗作更胜一筹”的讨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关乎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人生态度以及作者曹雪芹寄寓的深意。若要细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确实成了不少人心中的“挡箭牌”,用来掩饰自己的私心、推卸责任,甚至挑拨离间。但要说为什么只有宝钗因此被骂得最凶,甚至被贴上“小心眼”、“虚伪”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挡箭牌”理论就能完全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挡箭牌”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预设的负面色.............
  • 回答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女主角的喜爱程度,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要说究竟是喜欢黛玉的读者多,还是宝钗的读者多,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情感投射都是独特的。但如果我们抛开个人喜好,从大众的普遍反应和文学评论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在“大众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