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林黛玉爸爸的巡盐御史放现在算什么级别?

回答
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担任的是巡盐御史一职。要理解这个官职放在现代的级别,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巡盐御史”在清朝的职责和地位,然后才能进行类比。

“巡盐御史”的职责与地位:

巡盐御史,顾名思义,是负责巡查、监督盐业的官员。盐在古代,特别是清朝,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实行的是国家专营制度(两淮、两浙、长芦等地区都是重要的产盐区)。因此,管理盐政的官员权力相当大,责任也很重。

具体来说,巡盐御史的主要职责包括:

监督盐的生产和贩卖: 确保盐政法规得到遵守,防止走私、偷税漏税等行为。
查处盐务中的贪污腐败: 盐务利润丰厚,往往是官员贪污的重要场所,御史的职责就是“纠察不法”。
管理盐税的征收: 确保国家财政收入不受损失。
处理盐务纠纷: 协调产盐区和销盐区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巡盐御史是一个专门负责某项重要经济事务的监察和管理机构的最高负责人。他的权力非常大,因为他不仅要“御”,即监督和管理,还要有实际的执法权,可以查办案件。而且,他负责的“盐政”是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命脉的行业。

放到现代是什么级别?

要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现代官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古代的官制和现代的行政体制差异很大。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尝试类比:

1. 职权范围和重要性: 林如海负责的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盐税。这就像是现代负责某个国家级重要经济领域的监管机构的最高领导者。
财政部下属的税务总局局长(具体某个重要税种的负责人): 如果将盐税类比为某个国家级的重要税种,那么巡盐御史的地位可能类似于负责这个税种的最高征管和监管负责人。但御史更强调的是“监察”和“纠察”,所以直接比作税务总局局长可能还不够全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或国家发改委某个副主任(负责能源或粮食等重要民生商品的管理): 盐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其生产、流通和价格受到政府严格控制。因此,负责盐政的官员,其职能与现代负责重要民生商品监管的部门领导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市场监管”和“价格管理”方面。
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或特定审计领域的负责人: 御史的“纠察不法”职能,使其带有很强的监察和审计色彩。如果将其职责限定在监督盐务的合法合规和财政收入,那么与审计领域的最高负责人也有一定关联。

2. 行政级别与官阶:
清朝的官员品级制度非常复杂。巡盐御史通常是从二品或正三品的官员。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级别,仅次于最高决策层和京官中的极少数。
在现代行政体系中,从二品或正三品大致可以对应到副部级干部或者一个中央部委下属副部级单位的“正职”一把手。比如:
国务院各部委的副部长: 这是比较常见的类比。但要注意,副部长往往分管某一个或几个司局,而巡盐御史是独立负责一个大区(如两淮)的盐政,权力可能更为集中和独立。
一个国家局的局长: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等。这些部门都是副部级单位,其正职领导就是副部级干部。

3. “御史”的特殊性: “御史”这个头衔本身就带有监察、弹劾的意味,是皇帝直接管辖的,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和权力,可以巡察各地官员,纠劾不法。这种监察性质是现代很多行政职务所不具备的。
因此,如果将“御史”的监察职能放大,他可能相当于中央巡视组的组长(正部级),或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某个副书记(副部级)兼某专项小组的组长。巡视组组长和纪委领导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深入地方,检查各级官员。

综合考量,最贴切的类比可能是:

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一职,放在现代,最接近于一个国家部委下属的、负责全国某一重要行业(如能源、通信、金融等)监管和管理的国家级局的“正职”局长,并且这个局的领导级别是副部级。

同时,由于“御史”自带的监察和纠察职能,如果强调这方面,也可以类比为负责国家重大经济领域监督检查的最高负责人之一,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执法权。 比如,可以想象成负责某项国计民生、财政收入大头(比如石油、天然气、通信、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国家局一把手,而且他的权力不仅仅在于管理,更在于“纠察”,可以直接问责地方官员,权力非常集中和强势。

总而言之,林如海的职位,绝非普通司局级或厅局级干部可比,他身居要职,掌管国家命脉行业的重要经济命脉,同时又拥有监察权,在地方上也是呼风唤雨,权力极大。放在现代,绝对是属于中央部委的副部级领导干部,并且是负责某一关键经济领域的最高管理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江苏省盐务局纪委监察科科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担任的是巡盐御史一职。要理解这个官职放在现代的级别,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巡盐御史”在清朝的职责和地位,然后才能进行类比。“巡盐御史”的职责与地位:巡盐御史,顾名思义,是负责巡查、监督盐业的官员。盐在古代,特别是清朝,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实行的是国家专营制度(两.............
  • 回答
    关于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和睡眠质量,《红楼梦》中的描写是相当细致且充满艺术性的,绝非简单的“好”或“不好”可以概括。曹雪芹用极其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病弱却又聪慧绝顶的少女形象,她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相互影响,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身体状况:风刀霜剑,体弱多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林黛玉的身体确实是“不好.............
  • 回答
    林黛玉的《杏帘在望》这首诗,之所以会让人觉得“有何不妥”,并非是说它本身有多么糟糕,而是因为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林黛玉的性情、身世以及《红楼梦》整体的基调似乎有些出入,才会引起一些读者朋友的“不适感”或者说“疑惑”。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是为啥。首先,咱们得把这诗和林黛玉这个人对上号。林黛玉是.............
  • 回答
    《红楼梦》里,要说林黛玉“小气”,这说法真是有意思,也挺容易让人误会。要是把“小气”简单理解成“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那林妹妹可真不是。但如果把“小气”看作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敏感、对情感的极度珍视,以及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的某种得失感,那倒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首先,得承认,林黛玉确实不像薛宝钗那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拉到了一起,也触及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经典化和接受度的问题。要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何没能像貂蝉那样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定位、形象塑造,以及“四大美人”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咱们得先捋清.............
  • 回答
    说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是否贫穷,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她确实不像贾府里的那些老爷奶奶们那样,坐拥万贯家财,但她也不是我们一般理解中的那种嗷嗷待哺、食不果腹的穷人。我们得先看看她“不穷”的一面。首先,黛玉是荣国公林如海的独生女。林如海是谁?他是前科的探花郎,官至巡盐御.............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是两个最令人瞩目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才情,尤其是诗词创作,更是被读者津津乐道,并常常引发“谁的诗作更胜一筹”的讨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关乎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人生态度以及作者曹雪芹寄寓的深意。若要细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确实成了不少人心中的“挡箭牌”,用来掩饰自己的私心、推卸责任,甚至挑拨离间。但要说为什么只有宝钗因此被骂得最凶,甚至被贴上“小心眼”、“虚伪”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挡箭牌”理论就能完全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挡箭牌”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预设的负面色.............
  • 回答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女主角的喜爱程度,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要说究竟是喜欢黛玉的读者多,还是宝钗的读者多,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情感投射都是独特的。但如果我们抛开个人喜好,从大众的普遍反应和文学评论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在“大众读者”.............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林黛玉生活在今日的中国,她会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这无疑是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因为她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对美的极致追求,以及那份敏感易碎的情感,在现代社会的土壤里,或许会以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方式绽放。首先,她的外在形象和生活方式会很不一样,但内在的“林黛玉”精神内核却可能依然鲜明.............
  • 回答
    在解读林黛玉的病症时,我们不妨跳脱出单纯的文学想象,尝试用现代医学的视角去审视这位绛珠仙草转世的奇女子。当然,鉴于时代的限制,我们无法为她进行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诊断”,但可以结合书中细致入微的描写,推测她可能罹患的疾病谱系,以及这些疾病如何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首先,最为人熟知且贯穿黛玉一生的是她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说来话长,也怪不得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毕竟这《红楼梦》里的情分事儿,哪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至于薛宝钗对林黛玉是不是真心好,我这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看着人情冷暖,觉得这话得从几个层面来说。表面上的“好”:体贴入微,情同姐妹你要说宝钗对黛玉一点儿真心都没有,那也太绝对了。你看,宝钗刚进.............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首次正式“到”了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并在此梳洗了一番。这件事原本似乎是宝玉对黛玉好感和亲近的表现,但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一向温顺体贴的袭人却为此事而有些不悦,甚至在之后对宝玉发了些小脾气。这其中缘由,细细想来,并非仅仅是表面的梳洗一事,而是牵涉到几层更深的意思。首先,也是.............
  • 回答
    薛姨妈对宝黛姻缘的态度,在《红楼梦》的脂砚斋评语和文本细节中,其实透露出一些微妙之处,并非一味地乐见其成,也夹杂着她自身家族的考量和现实的算计。首先,从表面上看,薛姨妈似乎是宝黛姻缘的“顺水推舟”者。她真心疼爱宝玉,将宝玉视如己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可能将宝玉视为自己女儿宝钗的理想夫婿。原因有几点.............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宝钗称呼林黛玉为“颦儿”,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细节。为什么宝钗这么叫,而其他亲近黛玉的人却不这样称呼她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知道“颦儿”这个名字的由来。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梦说飞田馆》中,有明确的交代:“宝钗看罢.............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女性更偏爱林黛玉,而男性则更倾向于薛宝钗的这种说法,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真实”或者“不真实”。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了太多立体饱满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魅力和吸引力,不同读者群体因为自身阅历、性格、审美取向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偏好。不过,要说“大多女性喜欢林黛玉,男性喜欢.............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宏伟的巨著中,曹雪芹对人物的称谓可谓细致入微,其中对林黛玉的称呼方式尤其值得玩味。放眼全书,当作者直接介入叙述,或在某些关键时刻强调人物身份时,他常常会不厌其烦地使用“林黛玉”这三个字。这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蕴含着多重深意,折射出作者对黛玉这个角色及其命运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洞察。首先,.............
  • 回答
    “玉带林中挂”这句出自《红楼梦》通行本第一百零八回《反招亲凤姐设奇谋》,通常被认为是曹雪芹对林黛玉最终结局的一个隐晦暗示。很多人在解读这句话的时候,会将其与林黛玉的悲剧命运联系起来,进而推测她是自缢而亡。要深入探讨这个说法,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首先,这句话本身是极其精炼,而且充满了象征意味。拆开来看.............
  • 回答
    在《红楼梦》的众多续书中,贾母在宝玉娶亲的问题上,倾向于宝钗而非黛玉,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远非简单的个人喜好所能概括。究其根本,是家族的利益、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孙子未来幸福的深层担忧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从家族的利益和现实考量来看,薛宝钗无疑是更符合当时社会对大家族联姻的期望的人选。 薛.............
  • 回答
    林如海未亡,其官位能否上升,甚至再被封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官制、林如海自身的条件以及其家族的背景来细致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林如海的官职和地位。他在《红楼梦》中担任的是巡盐御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掌管一方盐政,俸禄丰厚,权力不小,且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