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红楼梦》中林如海未亡,他的官位有可能上升吗?有可能再被封侯吗?

回答
林如海未亡,其官位能否上升,甚至再被封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官制、林如海自身的条件以及其家族的背景来细致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林如海的官职和地位。他在《红楼梦》中担任的是巡盐御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掌管一方盐政,俸禄丰厚,权力不小,且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钦差”性质的官职。虽然他没有明确的实权派系背景,但因为他是前科探花出身,又有贾母的娘家撑腰,以及皇帝的器重(否则也不会派他去扬州这样重要的地方),可以说他的仕途本身是顺畅且有潜力的。

那么,如果他健在,官位有没有可能上升呢?

官位上升的可能性:

从巡盐御史到更高的御史或方面大员: 巡盐御史已经是一个油水足、有一定实权的职位,但其官阶并非最高。在清朝官制中,御史分为都察院御史,职责更广,权力也更大。如果林如海表现出色,尤其是在盐政改革或肃清弊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被皇帝注意到并进一步赏识,是有可能被调任至都察院,成为京官,甚至是升迁至更重要的部门。例如,像他这样有才干、又得皇帝信任的人,理论上可以进入吏部、户部等关键部门,甚至成为一方总督、巡抚。要知道,总督、巡抚是封疆大吏,其权势远超一般的御史。
皇帝的器重是关键: 林如海最宝贵的资本在于皇帝的“器重”。“多年以来,皆系皇帝亲信之人”这句话非常关键。皇帝的信任是他仕途上最重要的“通行证”。只要他能持续保持这种信任,并用政绩来回报,他的晋升之路就不会断绝。想象一下,如果他能成功治理好扬州的盐政,解决困扰多年的弊病,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功劳,足以让他获得更高的赏识和职位。
贾母的娘家支持: 虽然贾母一家后来的衰败是历史进程,但在林如海尚在时,贾家仍是显赫的国公府,尤其是在皇权面前,贾母的娘家身份依然能够为林如海提供政治上的支持和背书,尤其是在需要人脉牵线搭桥,或者在关键时刻有人保举时,这份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文化与才学的作用: 林如海是探花出身,饱读诗书,才学出众。在那个时代,虽然权谋和门第很重要,但皇帝也看重官员的文化素养。如果他能在政务之余,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或治学能力,例如在文化领域有什么贡献,甚至被皇帝召为翰林,那就更进一步了。

再被封侯的可能性: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更需要仔细权衡了。在清朝,特别是早期,封侯(特别是开国功臣之后的爵位继承)是比较难得的。即使是后来皇帝偶尔赏赐,也多是虚封或低级爵位。林如海的家族是书香门第,并非军功起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被封侯的可能性。

传统封侯的门槛: 封侯的最高形式通常是对开国功臣的追封,或者是在重大战役中立下军功的将领才能获得。林如海是文官,主要在地方任职,虽然有权力但并非军权。除非他能指挥一场重要的战役并取得胜利,否则直接被封为侯爵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爵位的概念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清朝的爵位体系与前朝有所不同。最高的是亲王、郡王,然后是公、侯、伯、子、男。其中,“侯”的地位是比较高的。获得这样的爵位,通常需要有非常突出的功勋,尤其是军功。
“封侯”的广义理解: 有时,“封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极高的荣誉或恩赏,不一定是实体的爵位。比如皇帝可能会赐予某种特权,或者比普通的官职更显赫的荣誉称号。但即便如此,对于林如海这样的文官来说,获得军功式的“封侯”也是非常困难的。
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并非完全为零(理论上): 如果林如海身处边疆,并且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指挥军队成功抵御外敌,并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获得封侯的可能就大大增加了。但这与他作为巡盐御史的身份和职责不符,也与《红楼梦》中所描绘的他的生活环境和性格不符。

结合《红楼梦》的背景分析:

林如海的去世对贾府和林黛玉而言是巨大的打击,也暗示了林家后继无人的隐忧。如果他健在,林家的地位自然稳固,黛玉在贾府的地位也会更加坚实。然而,《红楼梦》本身带有一定的“末世”色彩,即便是显赫的家族,也难逃盛极而衰的命运。林如海的过早离世,或许也象征着一种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和凸显黛玉的孤苦无依。

总结来说:

如果林如海未亡,他的官位上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相当大。凭借皇帝的器重、自身的才干和贾母娘家的支持,他有潜力成为一方总督、巡抚,甚至进入中央核心部门。

至于再被封侯,以他文官的身份和职责来看,可能性非常非常低,几乎可以视为不可能。封侯更多的是针对军功而言。除非他能够戏剧性地转为军事将领并立下赫赫战功,否则这个“侯”字几乎与他无缘。他的仕途更可能是在文官体系内达到顶峰,而非通过军功获得封爵。

思考林如海的未来,更像是看到了一个官员在那个时代上升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没有过早被命运终结的可能。他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寿命和对他的信任能持续多久,以及他能否在关键时刻做出“名垂青史”的政绩。但这终究只是一个“如果”,在《红楼梦》的世界里,他终究是随着对林家,对黛玉命运的铺陈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升官是肯定的,封侯可能性不大

但是林如海未来的官运也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好,林如海出场的官职是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这个职位意味着他基本上不可能进入中枢了。

明清两代的进士,前途最好的是进翰林院,然后沿着修撰、侍读、侍讲的道路一直升到翰林学士,然后进入六部任侍郎,最后入阁拜相,这条路也被称为宰相之路。

其次由翰林院转入六科,熬资历升至六科给事中,然后或进入六部办实差,或外放历练一两任,累积功勋直至六部侍郎,接着才有可能进入内阁,

再次就是由翰林转入督察院,累积资历至左右佥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都御史。想从督察院系统直接入阁是不可能的,阁臣基本上都是从翰林或者六部出来的,而林如海就是走在这条路上。

清代巡盐御史只管监察工作,不管实际事物,品级也不过正七品。两淮地区盐政的最高长官是两淮都盐转运使,从三品官,一般都是内务府系统产生的,根本不会用科举官。

当然巡盐御史在整个督察院体系中还是比较重要的,林如海如果不去世,最好的结果就是干两任后回京升任督察院佥都御史(正四品),或者去地方任粮道、参政,提刑按察副使、佥使等等官职。按林如海的年龄推算,大概最后会在布政使的位置上告老,入阁是想到不要想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林如海未亡,其官位能否上升,甚至再被封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官制、林如海自身的条件以及其家族的背景来细致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林如海的官职和地位。他在《红楼梦》中担任的是巡盐御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掌管一方盐政,俸禄丰厚,权力不小,且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 回答
    “玉带林中挂”这句出自《红楼梦》通行本第一百零八回《反招亲凤姐设奇谋》,通常被认为是曹雪芹对林黛玉最终结局的一个隐晦暗示。很多人在解读这句话的时候,会将其与林黛玉的悲剧命运联系起来,进而推测她是自缢而亡。要深入探讨这个说法,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首先,这句话本身是极其精炼,而且充满了象征意味。拆开来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设想!《红楼梦》本就是细腻的世情画卷,若加上这几分江湖豪情,定然是别有一番滋味。我且大胆揣测一番,且看这贾府上下,若都习得几分武艺,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宝玉:玉箫吹彻,身法飘渺宝玉本就性情温和,不喜争斗,但若他练就武功,怕也不会是那硬桥硬马的路数。他定然是得了某种奇遇,或是受某位隐.............
  • 回答
    金桂嫁给孙绍祖?这想法光是放在那儿,就透着一股子“不祥”的气息。不过,既然是曹雪芹老先生笔下的角色,咱也就能大胆地猜想一番,看看这俩凑一块儿,会出个什么“名堂”来。先说说夏金桂这个人。这姑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朵“毒玫瑰”。模样是好看的,但那心肠,可比那秋天里的霜打过的叶子还硬。嫁给薛蟠,一开始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一块石头有没有灵魂,总是叫人唏嘘不已,也正是我这把老骨头,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对着半卷的稿纸,反复琢磨的。你说曹公他要是写完了,宝黛这俩苦命的鸳鸯,会有个好结局吗?我得说,光凭我这有限的几卷残稿,以及我多年来观察人情世故的经验,想要给个准话,实在难!但若一定要我揣测,那么,我想说,一个.............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邢岫烟,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受。她不像林黛玉那样惊才绝艳,也不像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更不像王熙凤那样泼辣精明,但她身上却有一种别样的清冷和隐忍,像是大观园里一株不引人注目却又坚韧生长的草,风吹雨打,却总能挺直了腰板。初见邢岫烟,是在元春省亲的点翠头上,她作为邢夫人的侄.............
  • 回答
    说到薛姨妈一家对林黛玉的好,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你得明白,这薛家,尤其是薛姨妈,对黛玉,那是真心的怜惜。你想想,黛玉是个什么出身?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承受了丧亲之痛,飘零无依。薛姨妈自己是个做母亲的,自己也有孩子,她能体会到那种心疼。所以,别看她平时爱热闹,爱说笑,但对着自家.............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贾探春,我心里总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她不是林黛玉那样灵气逼人,也不是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可她身上那股子“明辨是非”、“精明果敢”的劲儿,在那个大观园里,简直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又让人暗暗叹息。探春身上最鲜明的底色,我觉得是她的“才干与志气”。她不像宝玉那样,把大.............
  • 回答
    贾珍,作为《红楼梦》中宁国府的当家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要评价他,得从他身上撕扯出几个截然不同的面向,然后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出这么一个荒唐又可悲的封建大家族掌舵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贾珍“顶天立地”地扮演着一个家族的“宗主”角色。他是宁国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承担.............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袭人,真是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复杂人物。她出身不高,是个被卖入贾府的丫鬟,但却有着一颗精明强干的心,对仕途经济颇有见解,甚至比府里很多少爷小姐都看得透彻。刚进贾府时,袭人就像个普通的小丫鬟,本本分分地跟着贾宝玉,也伺候过史湘云。但她很快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她做事细致入微,对宝玉的关.............
  • 回答
    贾政这个人物,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而且还是那种特别有意思、能让人品出很多味道来的节点。要评价他,可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个“好人”或者“坏人”,因为他的复杂性,恰恰是曹雪芹艺术功力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贾政身上有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典型烙印。他是个正统的读书人,信奉.............
  • 回答
    《红楼梦》里的焦大,那可真是个奇葩中的奇葩,活脱脱的社会百态缩影。别看他是个老仆人,但在这红楼大观园里,他可不是个简单的“背景板”,而是自带 BGM 的狠角色。首先,咱们得说他那张嘴,简直是浑不吝的典范。平日里,他醉醺醺地在石头上坐着,手里拿着酒壶,张嘴就骂街。这可不是一般小人物的撒泼打滚,他骂的是.............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送毒燕窝的说法,这确实是红学界和读者中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话题。我个人认为,将其定性为“送毒燕窝”或许过于绝对和片面,更恰当的理解应该是对宝钗性格、行为动机以及曹雪芹创作意图的多角度解读。首先,我们得回到情节本身。在第三十八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有这样.............
  • 回答
    要评价王熙凤这个角色,可真是件费劲又有趣的事。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纸片人,而是浑身上下都写满了故事,让人又爱又恨,又怜又怕。咱们先从她最显眼的几个特质说起:1. 泼辣能干,管家的一把好手:这是王熙凤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她最能被世人记住的特质。贾府这么大,人又那么多,王熙凤往那一站,就跟个总司令似.............
  • 回答
    《红楼梦》中的诗词,可以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水准之高,用“雅俗共赏,出神入化,意境深远,形神兼备”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曹雪芹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将诗词融入小说叙事,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烘托了情节的氛围,更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 回答
    贾政对宝玉的“不喜欢”,与其说是厌恶,不如说是恨铁不成钢,是传统儒家思想下,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却又因儿子不合其期望而产生的失望、焦虑和愤怒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看看贾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从小接受的是“仕农工商”那一套正统教育。他自己是个举人,虽.............
  • 回答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论出身,实在算不得什么名门望族,甚至可以说是寒微。那么,她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进贾府,并且还能安身立命,生下儿女,过上别人眼中“有福”日子呢?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像她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说,赵姨娘的“嫁入”贾府,和那些大家闺秀们“嫁”进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她不是作为正妻或.............
  • 回答
    在四大名著中移除一本,变成三大名著,这一选择需要从文学价值、历史地位、文化影响、艺术创新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以下是对四部作品的深度分析,以及移除哪一部最为合理的原因: 一、四大名著的文学地位与特点1. 《水浒传》 题材:英雄传奇,以“官逼民反”为主线,聚焦宋江等108位好汉的反抗与聚义。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