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薛宝钗?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

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分从时”,把自己的居处安顿得井井有条,待人接物也总是合乎规矩,不落下乘。特别是她对待贾府的长辈,如贾母、王夫人,她拿出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尊敬,不多不少,既显示了她的礼貌,又不会显得过于谄媚。她对史湘云,虽然两人背景有些差异,但宝钗也能亲热地和她一起玩闹,还时常为湘云的出言不慎遮掩一番,这份体贴入微,确实让人赞赏。

但宝钗的“妥帖”有时候又显得有点过了。她那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姿态,体现在她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利用上。她能记住贾府里每个人的喜好,知道谁该说什么话,谁不该说什么话。比如,她会劝宝玉读书考功名,这在那个时代是正经事,但结合宝玉本身的心性,这番话的背后,是不是也藏着一份对家族前途的考量,以及对宝玉婚姻的期待?她懂得用金锁上的字来暗示她和宝玉的“金玉良缘”,这手笔,既是顺应时代,也显得有些过于世故。

宝钗的“冷”也是一个常被提及的特点。在黛玉葬花、与宝玉情意缠绵的时候,宝钗往往是站在一旁,似乎与这一切无关。她不像黛玉那样会用诗词来宣泄内心的情感,而是将一切情绪都压抑在心里。甚至连她自己生日那天,面对众人的热闹,她也显得有些疏离。有人说这是她的虚伪,有人说这是她的城府,但我总觉得,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的本能。在贾府这样的大家庭里,尤其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女子,锋芒毕露只会招来嫉恨和麻烦。她选择了一种更安全、更稳妥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在这复杂的环境中获得一丝安宁。

宝钗的博学多才也是她身上一个很闪光的点。她不仅熟悉诗词歌赋,还能引经据典,对戏曲、医药等也有涉猎。在一次宴会上,她随口说出的“山中高士晶莹雪”,就得到了众人的夸赞,展现了她的才华。这种学问并非为了炫耀,而是融于她的言谈举止之中,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她对《西厢记》的评价,也显示了她对男女情爱的某种程度的理解,虽然她自己并不轻易表露。

然而,正是宝钗的这种“贤淑”“稳重”“博学”和“周到”,让她在贾府的生存之道上显得如鱼得水,也让她成为了王夫人心目中的理想儿媳妇。她的出现,就像是为贾府这艘即将倾覆的巨轮,提供了一个更稳固的“压舱石”。她能够将宝玉“拉回正轨”,能够处理好贾府内外的各种关系,这都是她能够为家族带来安定和荣耀的资本。

对比黛玉的“真性情”,宝钗的“藏拙”显得更加高明。她不会像黛玉那样,因为一点小事就伤心欲绝,也不会因为感情的起伏而影响到自己的行为。她的情绪管理能力极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她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懂得将个人情感与家族利益相平衡。

但是,这种“平衡”和“克制”,也让她身上蒙上了一层“封建女性”的色彩。她被教导要“安分守己”,要以夫为贵,要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只为了适应那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她的“劝学”,她的“安分”,既是她个人的选择,也是时代对她的塑造。她并非没有情感,只是她更懂得如何处理情感,如何让情感服务于她的生存和家族的利益。

当黛玉泪尽而逝,宝钗最终嫁给了宝玉时,她赢得的是一个“宝二奶奶”的头衔,但她赢得的这份婚姻,是否真的如她所愿?宝玉心中真正爱的是黛玉,而宝钗,即便她再贤良淑德,也无法填补宝玉心中的那份失落。她的“冷”最终也未能完全融化宝玉那颗炽热而敏感的心。

所以,评价薛宝钗,我总觉得是复杂的。她身上有优点,也有局限。她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有能力的人,但她的聪明和能力,都必须在这种社会框架下进行。她就像一个精致的瓷器,外表光鲜亮丽,但你无法想象它在烧制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挤压和高温。她的人生,或许就是那个时代对女性最极致的一种要求和塑造,她做到了最好的妥协,也承受了最大的无奈。她不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她只是一个在特定环境下,以自己方式努力生存着的女性。她的悲剧,或许不在于她失去了什么,而在于她得到了那些她并不真正想要的,却又不得不去承受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黛玉稍微忧心贾府入不敷出的时候,宝玉还在说“反正短不了我们两个的”。

宝钗身上已经无半点富丽闲妆,屋子有如雪洞了。


有些人说是宝钗空,静,还有人笑话她没品味,还要老太太给她拾掇屋子。

她跟岫烟说“这种东西(玉佩)收拾收拾倒还有一箱子”。

是她没有吗?

是,也不是。

宝钗父亲死了,她家已经不再是皇商,唯一继承人是哥哥。薛蟠是个怎样的败家子不用介绍了。

她跟母亲住在贾府,何尝不是……寄人篱下。

她是已经意识到了,四大家族,至少自己的家族,就要败落的先兆。

所以她决心,先从物质享受上,不做一个大家小姐。她家里丫头不过香菱莺儿两个。黛玉除了雪雁紫鹃还有不少小丫头。宝玉自然不用说了。

黛玉总共缝过几个荷包,而宝钗晚上,跟莺儿整夜的做针线。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她还送燕窝给黛玉吃。


黛玉之美在于性灵,在于永远未落尘泥,永远没有沾过柴米油盐……家族还没倾败,她就死去了。

而宝钗,是一位真的山中高士,她真是德行合一,随时守分,舍小我全大体,可悲可叹,悲叹之处在于,如此高士,依然抵不过命运洪流,雪夜病逝。(高版后四十回做不得数)

宝钗黛玉都早熟,只是宝钗早熟在了早早感受承担了生活的压力。

黛玉早熟在了早早体会到了人情冷暖。

而宝玉,真是个孩子。

所以黛玉跟宝钗,最后互相了解,互相欣赏,她们成了好朋友,甚至心灵上的知己。所以在书中她们都是合咏的: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宝钗跟黛玉,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里,血肉渐渐丰满起来的女性形象,美好的一体两面。

黛玉之情,不是才子佳人的情,佳人爱的是才子的人物标致,满腹才情,将来可能高中榜首的希望……

但是宝玉这个富贵闲人,混世魔王,貌倒是有,才在姐姐妹妹里还要居末流,更无什么文韬武略,将来能博个封妻荫子。

黛玉爱他,就是因为他是宝玉,她懂他,他也懂他!两个人是两小无猜,也是最好的朋友,心灵的伴侣,还是(情感上)最亲的亲人!

这多么像我们现在追求的爱情啊。

林黛玉,真的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位出现在书里的,有些有肉的女朋友。

黛玉的薄命,在于:当世谁人知爱情为何物?何况她生于大厦将倾之时,她来人世,只能是还泪,有缘,无份。

而宝钗呢?

以前的贞洁烈妇,歌颂的德,都是“女德”。

什么是女德?

就是压抑自己成全一个封建社会要求的道德典范。其实很多人现在都这样看待宝钗。

但是在我眼里,她其实不输男儿。她是一个真正的“山中高士”,以前文学作品里面,谁曾用“山中高士”这样的词语形容过一个女人?

人说,男人要有担当,要有义气,要能屈能伸。

我在宝钗身上,都看到了这些,形容磊落丈夫的美德。

奉养母亲,规劝哥哥,节俭持家,敲打制衡夏金桂。给黛玉送燕窝,面对黛玉所有曾经的猜忌讽刺都在一夜风雨中互吐心迹大度原谅,两人从此亲厚知己。

有人说宝钗有佛性,我以为然。

宝钗的悲剧在于,她有才,有能,有志,有德,然而她是个女孩,她的宿命就是嫁做人妇,还没什么太好的选择。

她只能看空,只能看破,不然聪慧如她,又怎么在这末世,守护着寡母活下去?



而她们谁都不是为了满足俗人的意淫“哪一个更适合当妻子或情人”而生,而活,而死的。

嫁给贾宝玉,尚且是个悲剧。

更别提(若是可能)嫁一个俗之又俗的男人,还要怪她不是个足够让人魂牵梦绕的情人了。

user avatar

一个让人充满敬意的女性。

其实薛宝钗何尝没有自己的个性?只不过她的个性被她的责任感压抑了。和林黛玉孤身一人不同,薛姨妈是个寡妇,薛家唯一的男人薛蟠不成器,宝钗要承担比一般的闺中女儿大得多的负担和压力。

在当时的社会中,这就决定了薛宝钗只能压抑自己。

人世冷暖,薛宝钗和林黛玉看得一样清楚。林黛玉的精神寄托是他和贾宝玉的爱情,为了这爱情她愿意牺牲一切;薛宝钗的精神寄托是自己的母亲、哥哥和家庭的命运,为了自己的责任她愿意牺牲一切。

两个人都是无私的、伟大的、悲剧性的。红楼梦的一大『悲』,就是所有的闺中女儿没有人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都是为了某个外在的存在活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