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红楼梦》里的晴雯?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晴雯,这绝对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因为晴雯这个角色,用现在的话说,太“扎眼”了,太不走寻常路了,太有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了。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尖锐”,像是藏在棉布里的一根刺,不小心碰着了,就会疼一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刺扎得有道理。

首先,咱们得说晴雯这个人,她就是一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浑然天成,或者说,就是一副“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的劲头。在《红楼梦》这个大观园里,人人都像精心雕琢过的玉器,温良恭俭让,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人设”,可晴雯呢?她就像是一株野生的蔷薇,开得热烈,带着刺,但那份生机和色彩,却是任何人工培育的都比不上的。

她的“美”,那是真真的美。曹公的笔下,她“眉眼又有些像林黛玉”,这句就不得了了。林黛玉是谁?那是仙气飘飘,风流婉转的代表。晴雯得了这份相似,就说明她不只是个长得好看的丫头,她的美里有种灵气,一种不落俗套的清傲。再说了,她手里那双“水葱般的手”,能做什么?能补好那件“雀金裘”,那是何等精细的活计,需要的是巧手,更是耐心和专注。这种手艺,配上她那副“水葱”似的纤细,简直就是一幅画。

但晴雯最让人难以忽视的,还是她的“性子”。她绝对不是那种“任凭尊便,随您怎样”的老好人。她有主意,有脾气,甚至可以说,有“傲骨”。当宝玉因为她“失手打坏了扇子”而责备她时,她会委屈,会难过,但她不会无声无息地忍着。她会争辩,会说出自己的道理,虽然有时候听起来是顶撞,但细品一下,那份“顶撞”背后,是对自己清白的维护,是对宝玉信任的珍视。她不是不服管教,她只是不甘心被冤枉,不甘心被当成不懂事的孩子。

这种“性子”,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对于一个丫头来说,简直就是“惊世骇俗”。你看袭人,她是“温顺敦厚”的典范,善于揣摩人心,懂得怎么才能讨好主子,为自己谋划。而晴雯呢?她似乎不太懂得这些“生存法则”。她对宝玉,是一种近乎“平等”的对待,是把宝玉当成真心相待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主子。她会因为宝玉的宠爱而得意,也会因为宝玉的误会而心伤。这种坦率,这种“不设防”,放在那个充满了小心机和大观园,简直就是一种“异类”。

她的“直”,也体现在她对别人的态度上。对那些她看不上的人,比如那个“下贱”的坠儿,她会毫不留情地揭露,会把自己的厌恶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在外人看来,可能是“尖酸刻薄”,是“没有涵养”,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干净”。她不屑于虚伪,不屑于假惺惺地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她活得太“真实”了,真实到不容许丝毫的污浊。

当然,晴雯最令人心疼的,还是她的“悲剧”。她的美,她的灵气,她的坦率,在那个环境下,反而成了她致命的弱点。在王夫人眼中,她“心比天高,身子也不随本分”,她的“貌美”和“伶牙俐齿”,都成了她“不安分”的证据。贾宝玉病了,她去宝玉房里,那“狐媚子”三个字,是王夫人给她最沉重的打击,也是她人生无法摆脱的污名。

你看她被撵出大观园,那份“委屈”,那份“不甘”,那份“凄凉”,简直就是一声长叹。她到死,都没能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忠诚和真心,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她身上最闪光的地方,恰恰成了别人攻击她的理由。她拒绝了多姑娘的“勾搭”,她没学那些谄媚的手段,她一心想着“干净”,可最后,却被扣上了“不安分”的帽子。

但是,正因为她的“不幸”,更衬托出她的“宝贵”。她死后,宝玉为她写的《芙蓉女儿诔》,那份深情,那份赞美,简直就是为她正名。他称她为“水为之,玉为之”,说她是“绛芸轩里的一段奇缘”,说她是“有情有义的女儿”。这篇诔文,写出了晴雯身上最美好的品质,也写出了宝玉对她的真正理解和珍视。

所以,评价晴雯,不能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她不是一个合格的“丫鬟”,她不符合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要求,她甚至可以说是个“反叛者”。但她却是一个“有灵魂”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她身上那种不屈服于命运,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让她在《红楼梦》这座璀璨的群芳园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记。

她就像一朵开在悬崖边的芙蓉,孤傲,美丽,但最终被风雨摧折。她的结局让人扼腕,但她的精神,却是一种永恒的闪光。她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压抑的环境里,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活得真实,活得热烈,活得像一团火焰,虽然短暂,但足够耀眼。晴雯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是一个让人心疼,但更让人敬佩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一,晴雯是个懒婆娘。咱先不说心性,就只说在干活多少这件事上,相比于其他三个一等丫头麝月、秋纹、袭人,除了一笔挑亮色的病补裘,几乎就不见她干活的描写。反倒是找她贪玩懒惰的描写,一找一片,手指甲留了三寸长。三寸长呐我勒个神!而以下这段描写,更是把晴雯的懒劲儿跃然纸上:

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净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之后宝玉半夜要吃茶,晴雯明明醒了,却只把麝月弄醒,让麝月去打茶,麝月打了茶回来,她干脆还要蹭着也喝上一口。

在第六十二回,袭人更是把晴雯只在主人面前勤快献殷勤的形象说了出来:

“我烦你做个什么,把你懒的‘横针不拈,竖线不动’。一般也不是我的私活烦你,横竖都是他的,你就都不肯做。什么我去了几天,你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这又是什么原故?”

其二,晴雯是个泼妇。整本书中晴雯登场,半数以上是在骂人的。

对上,宝玉一言相冲,她竟骂得连宝玉都起了把她撵出去的心,而她见要被撵出去了,一句我要死在园里——以死相要挟,活脱脱一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形象。最后直到宝玉各种赔笑脸,拿了一堆扇子给她撕,她才开心了——就这样,也不想着回头给人道个歉。任性到这等地步,真是黛玉都要自叹不如。

对平级,谁干活比她勤快,对上级态度比她好,就少不得要被她嘲笑辱骂,袭人好端端地劝解她,都能被她扯出最脏的话来骂到哭。她自己素日里不干活,只顾到处疯玩,看到宝玉给贤惠地自觉留守的麝月篦头,醋意大发,冷嘲热讽。真是恨不得大家都跟她一样是个懒婆娘才好。

对下级,都说秋纹、碧痕等人作威作福,晴雯作的威福怕倒是少了?生病时,身边一时没人看着,就撒开了嘴破口大骂:

晴雯又骂,小丫头子们:“哪里攒沙去了!瞅着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个的才揭了你们的皮!”

见到偷东西的坠儿进来,竟下得起狠手,去拿簪子冲着小姑娘的手乱戳!即使是后面急了眼的婆子打戏子、赵姨娘打芳官都没见得下这么狠的毒手啊!

其三,晴雯何尝不想上位?只不过是她敝帚自珍,在确定偷到鸡之前不愿意白白蚀了一把米罢了!她的第一次特写登场,就是急匆匆跑到门口告诉宝玉,你写的字可是我贴的嘞!我知道别人都贴不好,就我能贴得好,于是亲自搬了梯子来爬那~!~!~!么高去给你贴字,手都冻僵了!你看你看!我伟大不伟大快表扬我快奖赏我快让我当正房!

晴雯先接出来,笑说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的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完这些墨才罢!”宝玉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贴在这门斗上,这回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宝玉听了,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渥着。”说着便伸手携了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门斗上新书的三个字。



其四,许多人总喜欢说袭人阴险,凤姐儿恶毒,但她们对所有人都阴险、都恶毒吗?她们对自己爱的人好、对对自己有好处的人好;对自己恨的人阴险,对对自己有害处的人恶毒。这是人之常情。当然,我不是说她们做的全都是对的,但确还有可体谅之处。

又有人说晴雯性子直,她性子直吗?性子真的直的,那是金钏儿。宝玉想泡金钏儿,金钏儿心里没有个不愿意,也就不加拦阻,说是你的就是你的。而金钏儿被撵出荣府,想寻死,也不多说话,闷闷声儿地就投井死去了。虽然傻,但确实憨直,确实可怜。而晴雯呢?她不想和宝玉好么?想啊,想得很。但却天天好吃懒做,真的做了点儿事情了,就得要大大地邀一回功,不得了夸赞奖赏是不罢休的。她哭着闹着说要我出去,不如让我死在这里,到了真要赶出去的时候,她去死了吗?没有。

其五,说晴雯耿直的可以休矣。

《脂砚斋重评红楼梦·第十九回》:“快别动!那是说了给袭人留着的,【庚辰双行夹批:过下无痕。】回来又惹气了。【庚辰双行夹批:照应茜雪枫露茶前案。】你老人家自己承认,别带累我们受气。”【庚辰双行夹批:这等话语声口,必是晴雯无疑。】

《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点头叹道:“这又不知是那里的帐,只拣软的排揎。昨儿又不知是那个姑娘得罪了,上在他帐上。”一句未了,晴雯在旁笑道:“谁又不疯了,得罪他作什么。便得罪了他,就有本事承任,不犯带累别人!”

啧啧。瞧瞧这背后使绊子翻脸不认账的嘴脸。

话说回来,

@夏知了

不愧是个 中文系。生生地把旁的人称赞中的晴雯给一棒子打死了。

旁的人称赞的晴雯的特点是什么?有自我,没奴性。好的嘛,一个为了夫君连三观都不要了的女人,夫君做贼我做女贼的女人,哪里来的自我

为爱闯天涯就是自我?不过是拿爱情代替钱权填补了你们灵魂里的那个窟窿!

=====================================================================

许多看晴雯好的,其实只不过是热眼看的,自幼受那些夸赞晴雯的学究影响,故尔晴雯有错在先,却依然和宝玉顶撞时,不轻易让宝玉睡自己时,宝玉的身份是主子;晴雯的行为是没奴性的象征,哪怕宝玉十恶不赦,晴雯也不会劝谏,只会生死相随的时候,宝玉的身份是个男人,晴雯是追求爱情的象征;发现问题了吗?

若是冷眼相看,宝玉是同一个宝玉,晴雯只不过是把宝玉的“不好”,分成了“对自己不好”和“对别人不好”罢了。与自己相关的是非,睚眦必较,你拿不得主子的身份来压我;与别人相关的是非,黑白不分,只要我的情郎对我好便可。

这不是一个自由女性的形象,而活脱脱是一个明明想上位却活活把自己作到死的小三形象。

竟有人说她当了家能像熙凤,像探春?让她被明媒正娶过门了,最像的莫不是赵姨娘!

user avatar

贾府内院,实是个吃人的的地方。

要回答题主这个问题,就要先回答三个问题:

王夫人为何一定要将晴雯撵出府去?

袭人在晴雯被撵事件中,究竟有没有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晴雯被赶出贾府,为何贾宝玉却没有求情,而是眼睁睁看着悲剧的发生?

先谈第一个问题吧。

七十四回原文: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王善保家的小报告打的很有水平,几乎句句戳着王夫人的痛处。

王夫人的痛处在哪?很多人会说是林黛玉,王夫人不喜黛玉,这是众人皆知的,如果因晴雯类黛玉因痛下杀手,就有些过了,毕竟晴雯原本也是老太太房里的,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

王夫人真正的痛处是,赵姨娘。

请诸位去看看原文我标黑的字体,这哪是在说晴雯,这句句都是在说赵姨娘啊。

“模样比别人标致些”,赵姨娘长的真就比王夫人好看些,王夫人第一痛;

“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赵姨娘也是这般,话说一个妾,以色娱人,肯定这化妆穿衣的技术差不了哪里去,王夫人之第二痛;

“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活脱脱赵姨娘的狐狸精形象,王夫人第三痛。

原文中用一句话描述了王夫人的心理活动,“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什么往事?绝不是关于黛玉的往事,而是有关赵姨娘的那些往事!这才是王夫人动了杀机的真正原因。

王夫人是一个和宠妾斗了几十年的正堂夫人,不知吃了多少苦头,对赵姨娘早已是恨之入骨,但赵姨娘有贾政护着,她没奈何,但自家儿子身边这水蛇腰、削肩膀的狐媚子,却是有办法整治的。

王夫人有先入为主之观念,待得叫过晴雯来问话时,就已经决定好要撵人了,绣香囊一事必须有个人承担责任,王夫人所选的杀鸡儆猴之人,便是晴雯。

七十四回原文:王夫人信以为实了,忙说:“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

晴雯的辩解没有任何意义,王夫人信不信也没有意义,就算信了又如何,还是要撵了去。

第二个问题,袭人有没有在晴雯被撵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案件侦查中,从来都有一个“谁受益谁嫌疑最大”的原则。

晴雯被撵出贾府,受益最大的是谁呢,毫无疑问是与宝玉有肌肤之亲的袭人。

贾宝玉也怀疑,并因此而质问袭人。

七十七回原文: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了,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

......可是你说的,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个好带累了!”说毕,复又哭起来。袭人细揣此话,直是宝玉有疑他之意,竟不好再劝。

这段贾宝玉与袭人之间的对话极长,我摘取了一些。

袭人也曾说过:“真真的这话越说越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这段话其实袭人说的很重,也是她的真正的心里话,袭人确实有妒忌晴雯,也怕晴雯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什么呢?

姨娘之位。

这大观园里,数以百计丫鬟仆妇,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么多人,其中稍微有点追求且又适龄的,恐怕都盯着老爷少爷身边那几个姨娘位置,鸳鸯拒绝贾赦,也是因为贾赦实在太差,如果换了贾宝玉,怕就是喜不自胜了。

这是无法抑制的人性,曹公之笔,本就是写实居多。

所以大观园里的大丫鬟们,都是才貌双全之人,能从这么多丫鬟仆妇里脱颖而出,自身努力、深厚背景、甚至于运气无一不是上上之选。

而她们的终极奋斗目标,便是从此翻身做主人的姨娘位子。

贾宝玉身边的姨娘位置,是有数的,这就逼的女儿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

我不觉得这是什么丢人的事,女性追求幸福生活并没有错,何况对方还是年少多金、英俊潇洒的贵公子,对女儿家又如此温柔体贴,真真是《霸道总裁爱上我》中的第一男主,这总裁哥哥,就活生生摆在眼前,岂能不让人遐思。

我就问,换你你心动不?

文中虽对袭人是否有参与此次事件没有明说,但综合上下文,袭人,怕是有推波助澜之大嫌疑。

第二十回庚辰批,此段脂批极其重要: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按当前研究,袭人最终是嫁给了蒋玉菡。而从此批上“好歹留着麝月”,可见袭人是当真不愿离去的,新的问题来了,“初试云雨情”且照顾宝玉如此周到的袭人,为何却被许配与他人了呢?贾宝玉当真如此无情么?

前八十回并未说袭人嫁人的前因后果,但从这段脂批可知,如果以贾宝玉的性情,都对身边人如此无情,只能说明一点,贾宝玉认为是袭人对晴雯做了不光彩之事,才会如此绝情。

第三个问题。为何贾宝玉没去为晴雯求情?

我们有不少读者,读红楼时是把现代思维带入进去的,这是错的,红楼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写实书,它的人物设定和情节,是要符合当时时代特征的。

晴雯是王夫人做主赶出去的,贾宝玉身为王夫人亲身儿子,在那个“孝比天大”的年代,是不敢也不能忤逆母亲意志的。

明清两代,母亲处置儿子身边的妻妾或婢女,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就算是贾母,也没有理由推翻王夫人之决定,否则就是贾母不懂三纲五常了,贾母这等做婆婆做的风生水起之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因为贾母她自己在贾府中的权威,本身也就来自于封建礼教。

绝大多数人的行为,都不会去违背自己的阶级和立场,古今中外,俱是如此。

透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去评价晴雯自身的性格、思想、行为等等,其实都不重要,我们可以喜欢晴雯这个人物形象,但却没法去作出准确的评价,因为从头至尾,她的命运就不属于她。

从晴雯她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来看,恐怕是有真实人物原型的。

譬如晴雯死前叫了一整夜的娘,而不是叫了一整夜的宝玉,如果没有真实的案例为参照,是很难写的如此贴近现实而动人心魄的。

虽然我们可以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晴雯这个角色,但她这个人,在书中的结局是宿命式的。统治阶级不喜欢她、周边的人也在递谗言,而她却无力反抗这一切,她的命运走向最终就只能是如书中所写。

正如她判词中“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此生唯一的原罪,仅是因为她“下贱”,所以才走向最终悲惨的命运。

她这一生用生命所换来的,也就一句“多情公子空牵念”罢了。

文章开头,我便讲了,这贾府,是个吃人的地方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晴雯,这绝对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因为晴雯这个角色,用现在的话说,太“扎眼”了,太不走寻常路了,太有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了。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尖锐”,像是藏在棉布里的一根刺,不小心碰着了,就会疼一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刺扎得有道理。首先,咱们得说晴雯这个人,她就是一副“天.............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群像中,李纨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如同一株被精心栽培却被囿于庭院中的素净栀子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同时也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局限与无奈。要评价李纨,我们需要从她的身世背景、性格特点、在家族中的地位、她的人生选择以及其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身世背景:命.............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人物群像中,雪雁或许不像宝黛钗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王熙凤那样叱咤风云,但她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存在感,成为读者心中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评价雪雁,不能简单地用“丫鬟”二字概括,她更像是一位低调的守护者,一位心思细腻的旁观者,在曹公细腻的笔触下,勾勒出了一个鲜活而富有层次的灵魂。初见雪.............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芳官,得先摆正一个心态:她不是林黛玉,不是薛宝钗,不是王熙凤,甚至也不是袭人晴雯那样在主子身边举足轻重、命运与主人紧密相连的丫鬟。芳官更像是一抹亮丽却也带着一丝孤寂的色彩,点缀在贾府这座庞大而华丽的戏班子里,她的命运,更像是那个时代底层女性普遍命运的一个缩影,只不过她多了一层在戏.............
  • 回答
    最近,关于网红团队和“猫住”想用5000元买下宠物店里所有猫咪的消息,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咱们普通人看了这事儿,心里都是啥滋味。首先,这事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冲击力太大了。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个宠物店.............
  • 回答
    1819赛季英超第17轮的这场双红会,是利物浦在安菲尔德主场以3比1的比分击败曼联的经典战役。这场比赛,不仅是积分榜上的重要较量,更是两支宿敌之间恩怨情仇的又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利物浦的表现:主场龙的统治力与关键先生的爆发利物浦在这场比赛中,展现了他们作为主场龙应有的气势和统治力。从比赛伊始,红军就.............
  • 回答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她的形象是复杂而多面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一位大家族主母的特质,既有维护家族秩序的责任感,也有受时代局限而产生的局限性。一、 作为封建大家族的合格主母:维护秩序与家族利益 稳定家族的支柱: 贾母是最高权威,.............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贾探春,我心里总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她不是林黛玉那样灵气逼人,也不是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可她身上那股子“明辨是非”、“精明果敢”的劲儿,在那个大观园里,简直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又让人暗暗叹息。探春身上最鲜明的底色,我觉得是她的“才干与志气”。她不像宝玉那样,把大.............
  • 回答
    贾珍,作为《红楼梦》中宁国府的当家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要评价他,得从他身上撕扯出几个截然不同的面向,然后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出这么一个荒唐又可悲的封建大家族掌舵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贾珍“顶天立地”地扮演着一个家族的“宗主”角色。他是宁国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承担.............
  • 回答
    贾政这个人物,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而且还是那种特别有意思、能让人品出很多味道来的节点。要评价他,可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个“好人”或者“坏人”,因为他的复杂性,恰恰是曹雪芹艺术功力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贾政身上有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典型烙印。他是个正统的读书人,信奉.............
  • 回答
    《红楼梦》里的焦大,那可真是个奇葩中的奇葩,活脱脱的社会百态缩影。别看他是个老仆人,但在这红楼大观园里,他可不是个简单的“背景板”,而是自带 BGM 的狠角色。首先,咱们得说他那张嘴,简直是浑不吝的典范。平日里,他醉醺醺地在石头上坐着,手里拿着酒壶,张嘴就骂街。这可不是一般小人物的撒泼打滚,他骂的是.............
  • 回答
    作为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红楼梦》87版电视剧的结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它并非简单地照搬原著的悲凉,而是以一种含蓄而富有张力的方式,将那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绝望,渲染得淋漓尽致,也为整部剧画上了一个既忠实于精神内核又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句号。首先,我们要理解87版《红楼梦》的.............
  • 回答
    要评价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梦》续作,这绝对是个绕不开,也值得细细说道的话题。毕竟,原著《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曹雪芹的笔触留下了太多未竟的谜团和想象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部续作,无论写得如何,都会自带光环,也自带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刘心武先生的续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试图.............
  • 回答
    小戏骨栏目翻拍87版《红楼梦》这件事儿,真真是搅得网络上腥风血雨,口碑两极分化,让人一边倒地觉得不过瘾,又一边倒地觉得触目惊心。要说评价,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定性。首先,从“致敬”和“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87版的《红楼梦》在很多人心.............
  • 回答
    李少红导演的2010版《红楼梦》,说实话,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挺复杂的存在。它就像一道摆在你面前的大菜,食材都是顶级的,烹饪手法也算别出心裁,但吃下去的味道,却有人赞不绝口,有人皱眉摇头,甚至还有人觉得寡淡无味。这大概也是这部作品最让人津津乐道,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咱们先从好处说起,因为李少红毕竟是.............
  • 回答
    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一份详细的梳理与探讨“癸酉本”《红楼梦》是近年来在红学界和爱好者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脂砚斋评点本,因其在庚申本、甲戌本等早期抄本之外,提供了更多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评点信息,以及一些前所未见的异文、篇章结构调整等,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要评价癸酉本,需要从多.............
  • 回答
    王蒙先生“中国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是耻辱”的说法,确实触动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论。要评价这句话,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蒙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家、评论家,他对《红楼梦》的推崇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其出发点是高度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他将《红楼梦》视为中国古.............
  • 回答
    评烽火戏诸侯摘抄《红楼梦》描写事物之句说起烽火戏诸侯,这位网络文学界的“大神”,他的作品,尤其是《雪中悍刀行》,以其宏大的格局、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赢得了无数读者,也让他在网文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偶尔在微博等平台,分享自己对《红楼梦》中描写事物句子的摘抄,这一行为,在我看来,颇有趣味.............
  • 回答
    《红楼梦》中贾兰的结局,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死亡”或“功成名就”的落幕,但通过多处细节的暗示和作者的笔调,我们可以勾勒出他最终的人生轨迹。要评价贾兰,则需要将其置于那个时代背景下,审视他的性格、成长经历以及他身上所承载的家族命运。贾兰的结局:在风雨飘摇中寻得一线生机贾兰,作为贾赦之子,贾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