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薛姨妈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姻缘持什么态度?

回答
薛姨妈对宝黛姻缘的态度,在《红楼梦》的脂砚斋评语和文本细节中,其实透露出一些微妙之处,并非一味地乐见其成,也夹杂着她自身家族的考量和现实的算计。

首先,从表面上看,薛姨妈似乎是宝黛姻缘的“顺水推舟”者。她真心疼爱宝玉,将宝玉视如己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可能将宝玉视为自己女儿宝钗的理想夫婿。原因有几点:

长远利益的考量: 薛家虽然曾经是皇商,显赫一时,但到了薛姨妈这一代,家业已经不如从前,况且薛蟠是个不成器的。宝钗能够嫁给贾宝玉,进入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对于薛家来说,无疑是一条绝佳的“向上”之路。贾府的权势和地位,能为宝钗提供稳定的靠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薛家式微的颓势。宝玉的“读书人”身份,虽然不如宝钗那样胸有城府,但也是名门之后,有家世背景,这比嫁给寻常人家要好得多。
“金玉良缘”的宣传配合: 薛姨妈更是“金玉良缘”这一说法的积极传播者。宝钗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宝玉,被她反复提起,强调它们的契合,这无疑是在为宝钗争取名分和舆论优势。她深知,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这种“天赐良缘”的说辞,对于促成婚事是极有帮助的。她乐于看到宝钗和宝玉之间这种宿命般的联系,这能让她觉得自己的女儿的未来更加光明。
对黛玉的潜在担忧: 虽然薛姨妈对黛玉表面上客客气气,但内心深处,她可能并没有将黛玉视为宝钗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原因在于黛玉身体病弱,似乎难以担当“当家主母”的重任。她更看重的是,谁能让宝玉“安稳”下来,谁能帮助宝玉“立业”,而黛玉似乎并不符合她对“贤妻”的标准。更何况,黛玉孤女的身份,在当时讲究门当户对的社会中,也可能让她觉得不如宝钗有优势。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薛姨妈态度中的一些现实和功利的一面:

对宝玉“扶正”的期望: 薛姨妈虽然疼爱宝玉,但她更看重的是宝玉“能有个好归宿”。她对宝玉的“顽劣”和不务正业,其实是看在眼里的。她希望通过宝钗的“规劝”和“贤良”,能让宝玉走上正途,有一个安定的家庭。这份期望,也促使她倾向于选择一个被她认为更能“管束”和“引导”宝玉的妻子,而黛玉的孤高和多愁善感,在她看来可能是不利于宝玉“安分守己”的。
对“金玉良缘”的“推动”: 薛姨妈并非仅仅是顺其自然,而是有意识地在“推动”金玉良缘。她会在宝钗和宝玉在一起时,有意无意地提及金玉之说,制造话题和氛围。这种积极的推动,显示出她并非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这场情感博弈中的一个参与者,并且是站在宝钗一边。
规避风险的态度: 如果事情发展到宝玉非黛玉不娶的地步,以薛姨妈的性格,她很可能会采取一种“静观其变”或者“稍作阻挠”的态度,但不会硬碰硬。她毕竟是一个需要依附贾府的商人家庭出身的女性,直接与贾府的决策者(如贾母)对抗,对她来说风险太大。所以,她更倾向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将宝钗推到最合适的位置,而非去破坏宝黛的感情,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薛姨妈对宝黛姻缘的态度,可以用一个“有利可图,且不失情分”来概括。她真心喜爱宝玉,但这种喜爱更多是基于对女儿前途的规划和对家族利益的考量。她乐见宝钗嫁给宝玉,并积极利用“金玉良缘”的说法来促进此事,同时,她也可能对黛玉的身体和性格有所顾虑,认为宝钗更适合宝玉的妻子人选。她的态度是一种精明的现实主义,掺杂着女性的温情和家族的责任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薛姨妈虚情假意,口口声声说要跟贾母提宝黛婚事却压根没兑现”这个论点,就很荒谬,不说预设立场,起码看书不细。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发生在57回,而第58回开篇就交代了为什么薛姨妈一直没落实这事——老太妃薨逝,国丧来了。书里明写“庶民三月不得婚嫁”,对贾府这种勋爵人家来说这个婚嫁限制更长,一年里连音乐筵宴都不许,更不要说嫁娶。

于是接下来大观园里一系列鸡飞狗跳的事情都发生在贾母王夫人等去皇陵期间。第63回,贾敬也死了,贾敬论辈分是贾宝玉的伯父,更是族长也就是宁国府一脉辈分最高的男丁,他的死对贾家一脉来说是大事,于是家孝也来了。

贾琏偷纳尤二姐当个二房,都涉嫌国孝家孝两重孝期纳妾不合礼法,贾母连圆房都不让,更不要说给贾宝玉定婚事。薛姨妈是正经名门闺秀出身,难道会在这个时期犯忌讳去提宝黛的婚事吗?

到中秋之时,贾珍尤氏还称自己是孝家。也是中秋过后,贾赦才开始张罗迎春的婚事,也就是说此时才结束该守的丧期。

而此时薛家也开始张罗薛蟠和夏金桂的婚事了。薛家人口少,薛姨妈忙自己儿子的婚事还忙不过来,如果要求薛姨妈在这个时期优先去跟贾母提宝黛的亲事,是不是也有点太苛刻了?何况贾琏的小厮也跟尤二姐尤三姐说过宝玉黛玉都还小,黛玉又总生病,所以还没定亲。而薛蟠年纪比王熙凤都大,又是薛姨妈亲儿子,怎么看都应该优先解决他的婚事吧?

薛家对黛玉好不好,黛玉自己最知道,毕竟她可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明人。她主动认薛姨妈做娘,后面一口一个妈。与宝钗宝琴情同亲姐妹,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

有些读者不知道是不是心疼林黛玉心疼魔怔了,连林黛玉本人的人设都给撕裂了。林黛玉猜忌宝钗的时候就是玲珑剔透,绝顶聪明,能看穿薛家的险恶本质。后来林黛玉跟薛宝钗打开心结成为至交,认薛姨妈做娘,又变成了天真单纯,不谙世事,被薛家蒙蔽。都不知道他们读完书的结论到底是爱林黛玉还是单纯地恨薛宝钗,以至于为了反薛宝钗让林黛玉的人设都反复横跳。

user avatar

薛姨妈和林黛玉说这件事情是五十六回末。

五十七回一开头就说了。

       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 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 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     

薛姨妈说要收黛玉为义女,然后讨论她和宝玉的婚事。

一年内不得宴席音乐,还办什么收女儿的仪式和婚礼。

贾母和王夫人都是诰命,每天都要上朝随班,按爵守制的。也就是,安照自己父母死了一样守孝的。没机会提婚事和办婚事啊。

所以这个应该只是延迟了,并没有取消。

所以后来林黛玉对薛姨妈和宝钗特别好,除了她和宝钗心结已解之外。就是因为黛玉还等着薛姨妈收她做义女呢。

也因为这样,这个事情之后,宝钗和薛姨妈都经常去潇湘馆看林黛玉。

林黛玉已经做出义女的样子,让她们两人不要忘记收她做义女。

黛玉又不是傻瓜。如果别人随口说说,她也不会和薛家特别亲近。

其实比起宝玉喜不喜欢她,我认为黛玉至少应该同样在乎有没有家人。

哪怕不说宝玉的婚事,她也会希望有个家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薛姨妈对宝黛姻缘的态度,在《红楼梦》的脂砚斋评语和文本细节中,其实透露出一些微妙之处,并非一味地乐见其成,也夹杂着她自身家族的考量和现实的算计。首先,从表面上看,薛姨妈似乎是宝黛姻缘的“顺水推舟”者。她真心疼爱宝玉,将宝玉视如己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可能将宝玉视为自己女儿宝钗的理想夫婿。原因有几点.............
  • 回答
    薛姨妈为宝黛保媒,为何最终不了了之?真假意之间,藏着贾府的复杂人心《红楼梦》中,薛姨妈一句“我倒要给你们做个媒”的话,曾让不少读者为宝黛二人的未来燃起一丝希望。然而,这段看似美好的姻缘,最终却在贾府错综复杂的利益和人情世故中,不了了之。那么,薛姨妈为何会突然提起保媒?她的真心又是几分?这背后又折射出.............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姨妈(薛蟠之母)留在贾府并非简单的“赖”字,而是多重社会关系、家族利益与个人处境交织的复杂结果。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家族联姻与利益捆绑1. 贾府与薛家的姻亲关系 薛姨妈作为薛家次女,其婚姻已与贾府形成紧密联系。贾母对薛姨妈的宠爱(如“薛家女儿最会来事”).............
  • 回答
    说到薛姨妈一家对林黛玉的好,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你得明白,这薛家,尤其是薛姨妈,对黛玉,那是真心的怜惜。你想想,黛玉是个什么出身?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承受了丧亲之痛,飘零无依。薛姨妈自己是个做母亲的,自己也有孩子,她能体会到那种心疼。所以,别看她平时爱热闹,爱说笑,但对着自家.............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说来话长,也怪不得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毕竟这《红楼梦》里的情分事儿,哪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至于薛宝钗对林黛玉是不是真心好,我这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看着人情冷暖,觉得这话得从几个层面来说。表面上的“好”:体贴入微,情同姐妹你要说宝钗对黛玉一点儿真心都没有,那也太绝对了。你看,宝钗刚进.............
  • 回答
    大众对《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围绕着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和误解,甚至可以说,这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已经构建了一个“薛宝钗”的符号化形象,与曹雪芹笔下的那个复杂多面的女性渐行渐远。今天就来掰扯掰扯,究竟有哪些“罪名”强加在了宝钗身上,又为何会有这些错位。首先,最普遍也是最深入人心的.............
  • 回答
    关于薛宝钗的评价,这是一个在红学研究和红楼梦读者群体中持续了很久的议题,并非铁板钉钉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变差。实际上,对宝钗的评价,从早期读者的朦胧感到后来的红学纷争,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渐变的过程。宝钗的评价并非“一直都不高”,而是有着复杂的变化轨迹。一开始,或者说在《红楼梦》早期流传的脂砚斋评本中,.............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房间布置堪称一绝,人称“雪洞”,其简洁、素雅,与她本人“随分从时”、“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气质相得益彰。这并非简单的审美偏好,而是宝钗深谙世事人情,通过这种“雪洞”般的布置,折射出她深层的思想、性格以及生存策略。首先,我们从宝钗的个人性格来解读。宝钗为人端方持重,心思缜密,不喜张.............
  • 回答
    谈到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进步性思想”,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句“有”或“没有”来概括,而是需要结合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她的成长环境以及她在书中的具体言行来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承认,宝钗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而且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大家族里。她从小就被教导要遵循“女子无才.............
  • 回答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选秀之路可以说是充满了扑朔迷离的色彩。虽然她的家族显赫,本人更是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待人接物也无可挑剔,为何最终却未能如愿进入宫廷,成为皇帝的嫔妃?这个问题,历来是读者们津津乐道,也是各有解读的焦点。首先,我们得从“选秀”这个制度本身说起。在清朝,选秀女的目的是为了充.............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宝钗称呼林黛玉为“颦儿”,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细节。为什么宝钗这么叫,而其他亲近黛玉的人却不这样称呼她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知道“颦儿”这个名字的由来。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梦说飞田馆》中,有明确的交代:“宝钗看罢.............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送毒燕窝的说法,这确实是红学界和读者中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话题。我个人认为,将其定性为“送毒燕窝”或许过于绝对和片面,更恰当的理解应该是对宝钗性格、行为动机以及曹雪芹创作意图的多角度解读。首先,我们得回到情节本身。在第三十八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有这样.............
  • 回答
    《红楼梦》里,要说薛宝钗有没有“交心朋友”,这事儿还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很多读者都会有这么个感觉,宝钗好像总是隔着一层纱,让人觉得亲近不起来,更别提什么推心置腹了。这事儿吧,你说完全是因为她性格“有问题”,也太武断了。但说她性格确实是造成这局面很重要的原因,那绝对是靠谱的。咱们就得从宝钗的出身和她所.............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拉到了一起,也触及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经典化和接受度的问题。要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何没能像貂蝉那样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定位、形象塑造,以及“四大美人”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咱们得先捋清.............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是否就是薛宝钗,这是一个在读者中流传甚广、也极富争议的话题。在曹雪芹的原著里,并没有明确指出神瑛侍者就是薛宝钗。但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测,并且在红学研究中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文本线索和读者解读。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神瑛侍者的身份和故事背景。在《红楼梦》的开篇,作.............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是两个最令人瞩目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才情,尤其是诗词创作,更是被读者津津乐道,并常常引发“谁的诗作更胜一筹”的讨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关乎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人生态度以及作者曹雪芹寄寓的深意。若要细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
  • 回答
    《红楼梦》里,史湘云和薛宝钗一家在贾府的居住情况确实有很大不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家族的经济状况、婚姻考量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咱们先说说史湘云。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是叔叔婶婶养着的,算是寄人篱下。她的家境虽然曾经富裕,但因为父亲早逝,家业可能已经衰败。所以,她虽然性格开朗,像个男孩.............
  • 回答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女主角的喜爱程度,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要说究竟是喜欢黛玉的读者多,还是宝钗的读者多,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情感投射都是独特的。但如果我们抛开个人喜好,从大众的普遍反应和文学评论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在“大众读者”.............
  • 回答
    《红楼梦》中,查抄大观园这一情节,确实是曹雪芹笔下至关重要的一笔,它预示着贾府走向衰败的必然命运。而在这次抄家中,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何单单“林妹妹”林黛玉的住处(潇湘馆)被搜查,而“宝姐姐”薛宝钗的住处(蘅芜苑)却似乎未受波及,或者至少没有像潇湘馆那样被详细描写?这背后隐藏着作者的深意,并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