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为什么没有交心朋友,是因为性格原因吗?

回答
《红楼梦》里,要说薛宝钗有没有“交心朋友”,这事儿还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很多读者都会有这么个感觉,宝钗好像总是隔着一层纱,让人觉得亲近不起来,更别提什么推心置腹了。这事儿吧,你说完全是因为她性格“有问题”,也太武断了。但说她性格确实是造成这局面很重要的原因,那绝对是靠谱的。

咱们就得从宝钗的出身和她所处的那个环境说起。她家是皇商,虽然是“钟鸣鼎食之家”,但说到底也是“亲戚多,不肖子孙也多”。她爹早逝,家里就靠着她娘薛姨妈和她自己打点着。这种家庭背景下,宝钗从小就得学会察言观色,懂得怎么在这个复杂的人情社会里周全自己。她不是像林黛玉那样,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那种极致的孤独和敏感反而让她更容易倾吐心事。宝钗,她有娘,有家业,有依靠,但这份依靠也让她背负了沉重的责任。她得做个乖女儿,得考虑家族的体面和未来的出路。

再说说她的性格,这才是核心。

一、极度的“藏愚守拙”,凡事留一线

宝钗的性格,可以用“温厚和平”、“随分从时”来形容,但往深里看,这背后藏着的是一种对世事的洞察和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她不像黛玉那样,情绪外露,喜怒形于色。宝钗呢,就像一块温润的玉,光华内敛,不张扬,也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棱角。

她是怎么做的呢?

说话滴水不漏: 宝钗说话总是圆融得体,说出的每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既能顾全别人的面子,又能把自己置于一个不招人恨的位置。比如,她劝黛玉吃燕窝,说“你身体又不好,吃点这个,也好。”这话说得是为黛玉好,但潜台词是“你身子弱,需要调养,我比你懂。” 又比如,她看见黛玉和宝玉在一处,就懂得回避,不打扰,显得既懂事又识大体。这种凡事都“留有余地”的说话方式,让她看起来很完美,但也让人觉得难以捉摸,不容易找到突破口去了解她内心深处的东西。交心嘛,最需要的就是坦诚和偶尔的“不完美”。

情绪管理大师: 宝钗极少有失态的时候,就算心里不痛快,她也能很好的控制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她为了维持自己“贤淑”的形象,毕竟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孩的声誉太重要了。但长期的情绪压抑和掩饰,自然会让她和别人之间隔着一层,不容易显露出真实的自己。你想啊,你能跟一个永远一副“标准答案”表情的人,掏心窝子说点关于嫉妒、关于失落的秘密吗?

二、善于笼络人心,但终究是“面子上的情谊”

宝钗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可谓是老练得很。她懂得如何讨好长辈,如何照顾下人,如何和小姐妹们打成一片。

“拉一派,打一派”的背后: 曹雪芹笔下的宝钗,虽然表面上“事事随分从时”,但她对宝玉的拉拢,对黛玉的“笼络”,甚至是和袭人、晴雯等人的周旋,都显示出她高超的政治手腕。她懂得利用“礼尚往来”来建立关系网,比如送东西给别人,关心别人的生活起居。这些都是“人情世故”的范畴,但它更多的是一种社交礼仪,是一种维持和谐关系的手段,而不是一种基于真情实感的交流。

缺乏真正的“共情”: 宝钗固然会关心人,但她更多的是一种“事理上的关心”,而不是“情感上的共鸣”。她能理解黛玉的才华,但她无法真正理解黛玉那种敏感多疑、对宝玉一往情深的“痴情”。她会劝黛玉要“心放宽些”,要“随分从时”,这话说得没错,但对于一个正被情爱折磨的人来说,这只会显得她不够理解,不够感同身受。她给出的建议,更像是指导,而不是分享。

三、对“风月情事”的警惕和规避

宝钗虽然也和宝玉、黛玉在一起玩,但她对宝玉的“痴病”和对黛玉的“情意”是保持距离的。她认为这些都是“无聊”,是“不正经”的。

“劝学”的立场: 她总是劝宝玉读书上进,走仕途经济的路子。这当然是符合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也是她自己未来能够依靠的。但在宝玉和黛玉眼中,这却是对他们精神世界的一种否定。宝钗并不理解宝玉和黛玉之间那种超越功利的、纯粹的精神契合。她的这种“不理解”,让她和他们之间,尤其是和宝玉之间,始终隔着一层价值观念的鸿沟。

对“真情”的压抑: 宝钗自己内心深处是不是也有渴望?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她表现出来的,是对一切“不清不楚”的情感的警惕和回避。她不会像黛玉那样,为了爱情黯然神伤,也不会像湘云那样,有什么话直说。她的情感,藏得太深了。

四、环境塑造的“自我压抑”

除了性格本身,她所处的环境更是逼迫她不得不如此。

大家庭的规矩: 荣国府、宁国府这样的大家族,规矩森严,勾心斗角。宝钗作为寄居者,更要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做错事,被人抓住把柄。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暴露自己的弱点,否则很容易被别人攻击。

“金玉良缘”的期待: 薛家想要通过“金玉良缘”来巩固家族的地位,宝钗本人也肩负着家族的希望。这种目标感,让她不可能像黛玉那样放任自己的情感,而是要为未来的“正事”做打算。她的人生目标和情感需求似乎被打包在了一起,并且“正事”的优先级远高于“交心”。

那么,她就真的没有朋友吗?

不能这么说。她和史湘云的关系就挺好,两人一起赏花,一起做诗,也算是情投意合的。但这种好,更像是一种“同好”之间的交流,是志趣相投的伙伴,而不是那种可以分享内心最隐秘角落的“知己”。史湘云的率真也让她和宝钗的性格形成了一种对比,宝钗欣赏湘云的坦荡,但也未必能真正懂得湘云那种“英豪阔大宽宏量”背后的无奈。

说到底,宝钗之所以难以让人觉得她有“交心朋友”,并不是因为她人品不好,或者她刻意孤立别人。而是她极度理性、克制、周全的性格,以及她所处的复杂环境,共同塑造了她“凡事不露声色”、“善于周全”的为人处世方式。这种方式让她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获得了普遍的好感和赞誉,但也让她内心深处的那扇门,始终对大多数人关闭着。她可能更擅长“经营”关系,而不是“建立”深厚的情谊。她的圆融,到最后反而成了她不被真正走进的壁垒。

这种“没有交心朋友”的境遇,反而更加凸显了她作为一个复杂人物的悲剧性:她像一个完美的陀螺,转得又快又稳,赢得了所有人的赞美,但她自己旋转的孤独,又有谁能看见,又能理解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交心朋友?好奇怪好可笑的言论。

如果不交心,史湘云为什么肯和宝钗说在家里做针线太累?

如果不交心,林黛玉为什么肯和宝钗说她担心下人的风言风语而不敢跟贾母要燕窝?

如果不交心,香菱为什么敢大大方方找林黛玉学诗又积极参加大观园诗社活动?

如果不交心,探春怎么肯愿意和宝钗说她的大观园改革方案?

如果不交心,邢岫烟怎么肯老实和宝钗说她在迎春那里看下人脸色不得已当棉衣的事?

宝钗对人好讲礼貌,凡事做得周全,就成了某些人嘴里的“圆滑”、“收买人心”、“没有真朋友”,我倒是想问问,什么叫不圆滑,什么叫真朋友,敢情某些人是犯贱,觉得被人当面骂到脸上翻白眼,才叫真性情才叫真朋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里,要说薛宝钗有没有“交心朋友”,这事儿还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很多读者都会有这么个感觉,宝钗好像总是隔着一层纱,让人觉得亲近不起来,更别提什么推心置腹了。这事儿吧,你说完全是因为她性格“有问题”,也太武断了。但说她性格确实是造成这局面很重要的原因,那绝对是靠谱的。咱们就得从宝钗的出身和她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拉到了一起,也触及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经典化和接受度的问题。要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何没能像貂蝉那样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定位、形象塑造,以及“四大美人”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咱们得先捋清.............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房间布置堪称一绝,人称“雪洞”,其简洁、素雅,与她本人“随分从时”、“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气质相得益彰。这并非简单的审美偏好,而是宝钗深谙世事人情,通过这种“雪洞”般的布置,折射出她深层的思想、性格以及生存策略。首先,我们从宝钗的个人性格来解读。宝钗为人端方持重,心思缜密,不喜张.............
  • 回答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女主角的喜爱程度,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要说究竟是喜欢黛玉的读者多,还是宝钗的读者多,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情感投射都是独特的。但如果我们抛开个人喜好,从大众的普遍反应和文学评论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在“大众读者”.............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宝钗被描绘成一个冰雪聪明、足智多谋的女子,她待人接物周到得体,处事圆融,深谙世事人情,堪称大家闺秀的典范。然而,面对性格泼辣、刁蛮无理的夏金桂,宝钗却显得束手无策,甚至显得有些“吃亏”。究其原因,并非宝钗的聪明才智有所不及,而是夏金桂这个人物的特殊性,以及宝钗自身性格与处事原则的局限.............
  • 回答
    要说贾宝玉为何最终选择出家,而不愿与薛宝钗共度一生,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不爱”就能概括的缘由。这背后牵扯着贾宝玉骨子里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认知,他对纯粹情感的极致追求,以及他对封建礼教、世俗功名的深深厌恶。而薛宝钗,尽管她浑身是宝,但她所代表的一切,恰恰是贾宝玉想要逃离的。首先,我们得理解贾宝玉的“叛逆.............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微妙之处。很多人确实会有疑问,王熙凤对林黛玉似乎比对亲表妹薛宝钗更显亲近,甚至可以说,她对林黛玉的态度,比对宝钗来得更复杂、也更“用心”。这里面原因可不止一条,我来给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王熙凤这个人,她是个极聪明、极精明、极.............
  • 回答
    咱们聊聊《红楼梦》里薛宝琴这姑娘,你说她是不是有点“碍眼”?本来宝钗黛玉这俩人间绝色、才情横溢的,已经把大观园搅得风生水起,读者看她们俩的爱恨情仇也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冒出来一个薛宝琴,而且是那种“样样都比她们好”的设定,这不像是要给主角加戏,反倒像是要“降维打击”一下?说句实在话,我刚开始看《红楼梦.............
  • 回答
    薛姨妈对宝黛姻缘的态度,在《红楼梦》的脂砚斋评语和文本细节中,其实透露出一些微妙之处,并非一味地乐见其成,也夹杂着她自身家族的考量和现实的算计。首先,从表面上看,薛姨妈似乎是宝黛姻缘的“顺水推舟”者。她真心疼爱宝玉,将宝玉视如己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可能将宝玉视为自己女儿宝钗的理想夫婿。原因有几点.............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姨妈(薛蟠之母)留在贾府并非简单的“赖”字,而是多重社会关系、家族利益与个人处境交织的复杂结果。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家族联姻与利益捆绑1. 贾府与薛家的姻亲关系 薛姨妈作为薛家次女,其婚姻已与贾府形成紧密联系。贾母对薛姨妈的宠爱(如“薛家女儿最会来事”).............
  • 回答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才情,在我看来,确实是读者心中难分轩轾的“双璧”。然而,翻阅那册“薄命司”里的判词,却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有趣的侧重:林黛玉的才华被浓墨重彩地描摹,而薛宝钗的闪光点则更多地聚焦在她的“德”上。这绝非作者曹雪芹的疏忽或偏爱,而是他以极其精妙的笔触,在塑造人物、暗示命运时,所布.............
  • 回答
    “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这话说出来的时候,薛宝钗的心尖儿,怕是没来由地泛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涟漪。那是一种混杂着无奈、不解,甚至带着点儿小小的恼怒的情绪。你想想,当时是什么情境?大约是黛玉又一次因为宝玉对那金锁片儿的痴迷,而感到委屈和不安。她那敏感的性子,加上对宝玉深沉的爱恋,自然是将“金玉.............
  • 回答
    《红楼梦》里,薛蟠抢亲失手打死冯渊,却能安然脱身,但对柳湘莲却只字未提报复,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一句简单的“能力不如”就能概括,它牵扯到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情世故、家族权势以及个人命运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看看薛蟠杀了冯渊这件事是怎么收场的。这事儿发生在葫芦庙。.............
  • 回答
    关于薛宝钗的评价,这是一个在红学研究和红楼梦读者群体中持续了很久的议题,并非铁板钉钉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变差。实际上,对宝钗的评价,从早期读者的朦胧感到后来的红学纷争,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渐变的过程。宝钗的评价并非“一直都不高”,而是有着复杂的变化轨迹。一开始,或者说在《红楼梦》早期流传的脂砚斋评本中,.............
  • 回答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让人忍不住去揣摩那些对宝钗“情有独钟”的人们,除了对这个角色本身的情感投射,背后还隐藏着哪些更深层次的心态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尽量不写得像机器分析那样生硬,就当咱俩闲聊一样哈。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可能就是对“现实”的某种投射和认同。你看,87版《红楼梦》之所.............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
  • 回答
    大众对《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围绕着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和误解,甚至可以说,这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已经构建了一个“薛宝钗”的符号化形象,与曹雪芹笔下的那个复杂多面的女性渐行渐远。今天就来掰扯掰扯,究竟有哪些“罪名”强加在了宝钗身上,又为何会有这些错位。首先,最普遍也是最深入人心的.............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是两个最令人瞩目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才情,尤其是诗词创作,更是被读者津津乐道,并常常引发“谁的诗作更胜一筹”的讨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关乎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人生态度以及作者曹雪芹寄寓的深意。若要细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说来话长,也怪不得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毕竟这《红楼梦》里的情分事儿,哪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至于薛宝钗对林黛玉是不是真心好,我这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看着人情冷暖,觉得这话得从几个层面来说。表面上的“好”:体贴入微,情同姐妹你要说宝钗对黛玉一点儿真心都没有,那也太绝对了。你看,宝钗刚进.............
  • 回答
    说到薛姨妈一家对林黛玉的好,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你得明白,这薛家,尤其是薛姨妈,对黛玉,那是真心的怜惜。你想想,黛玉是个什么出身?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承受了丧亲之痛,飘零无依。薛姨妈自己是个做母亲的,自己也有孩子,她能体会到那种心疼。所以,别看她平时爱热闹,爱说笑,但对着自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