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何选秀没有成功?

回答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选秀之路可以说是充满了扑朔迷离的色彩。虽然她的家族显赫,本人更是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待人接物也无可挑剔,为何最终却未能如愿进入宫廷,成为皇帝的嫔妃?这个问题,历来是读者们津津乐道,也是各有解读的焦点。

首先,我们得从“选秀”这个制度本身说起。在清朝,选秀女的目的是为了充实后宫,挑选那些品德兼优、容貌出众的大家闺秀。选秀的程序其实相当严格,从初选到复选,再到最终入宫,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这其中,除了个人的资质,更重要的是对家族背景、政治立场、甚至是个人性格都有着 subtle 的考量。

从宝钗的出身来看,她出身于皇商家庭,虽然富贵,但毕竟“商人重利轻别离”,商人的身份在当时仍然是受到一定的歧视的,尤其是在选秀这种需要体现皇室尊贵的场合。虽然薛家曾经也有做官的,但长久以来,商业才是他们的根基。与那些世代簪缨、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官宦世家相比,薛家在政治上的根基和影响力要逊色不少。在选秀的层层筛选中,家族的显赫程度和政治资本,往往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再者,宝钗本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得极为“随分从时”,八面玲珑,深得人心。她总是懂得如何收敛自己的锋芒,迎合他人的喜好,很少有失礼之处。在黛玉眼中,宝钗的这种圆融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一种“藏愚守拙”的智慧。然而,在选秀这样的场合,过分的“圆滑”和“世故”,反而可能被解读为缺乏真性情,或者说,在那些更高明的政治家眼中,她或许显得过于“好拿捏”,缺乏一些能够震慑后宫的“真性情”或“霸气”。选秀更看重的,可能不仅仅是完美,而是一种能在一个复杂环境中站稳脚跟的独特气质。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皇帝的个人喜好。虽然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但我们可以推测,皇帝在挑选嫔妃时,必然会考虑到政治联姻的因素,以及是否能为后宫增添新的势力和平衡。宝钗的家族并没有能够直接与皇权形成直接的政治联盟,她的到来,并不能为皇室带来新的政治利益,甚至可能因为其商人的身份而带来一些潜在的“不洁”之感。

更重要的是,宝钗的性格中,有一种“任人摆布”的痕迹。她似乎总是顺从着母亲和哥哥的安排,缺少一种主动性和独立性。虽然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但在关键的决策上,却更多地表现出被动的接受。在选秀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她的个人意愿和家族的利益之间存在微妙的冲突,她很可能因为不愿惹是生非而选择退让,或者在面对压力时,无法像黛玉那样坚守自己的“真”。

此外,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在那个时代,家族的联姻往往是政治考量的重点,而宝钗的出现,可能已经触动了某些既有的政治利益或者平衡。她的家族虽然富贵,但与皇室的直接联系,可能还没有达到能够让她“顺理成章”进入后宫的程度。在权力场上,一丝一毫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最终的失败。

还有一种解读认为,宝钗的“冷”也是她未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她的“冷”体现在她对情感的压抑,对世俗规矩的遵从,以及她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虽然这种“冷”让她在复杂的大家族中生存得如鱼得水,但对于皇帝而言,后宫需要的是能够温润如玉,亦或是热情似火的女人,而宝钗的“冷”可能无法引起皇帝的特别关注和留恋。

当然,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令人唏嘘的原因,或许就是她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纠葛。虽然书中并没有明确说她是因为宝玉而选秀失败,但她的出现,已经让宝玉对她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情感。如果她真的入宫,那么宝玉的人生轨迹又将如何?而宝钗自己,是否真的心甘情愿地离开宝玉,进入那个更冰冷、更复杂的皇宫?

总而言之,宝钗选秀未成,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的出身、性格、家族的政治影响力,以及皇室的政治考量和皇帝的个人喜好,都可能成为她未能如愿的根源。这或许也是曹雪芹在写她时,有意为之的一种安排,为这个看似完美的女性,留下了一丝现实的遗憾和无力,也使得她的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她最终的命运,也因此更加引人深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题,一直不明白为何宝钗珠圆玉润,长相应也不逊于天仙黛玉。抛去情节需要,为何宝钗没在宫内选秀被选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选秀之路可以说是充满了扑朔迷离的色彩。虽然她的家族显赫,本人更是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待人接物也无可挑剔,为何最终却未能如愿进入宫廷,成为皇帝的嫔妃?这个问题,历来是读者们津津乐道,也是各有解读的焦点。首先,我们得从“选秀”这个制度本身说起。在清朝,选秀女的目的是为了充.............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宝钗称呼林黛玉为“颦儿”,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细节。为什么宝钗这么叫,而其他亲近黛玉的人却不这样称呼她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知道“颦儿”这个名字的由来。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梦说飞田馆》中,有明确的交代:“宝钗看罢.............
  • 回答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才情,在我看来,确实是读者心中难分轩轾的“双璧”。然而,翻阅那册“薄命司”里的判词,却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有趣的侧重:林黛玉的才华被浓墨重彩地描摹,而薛宝钗的闪光点则更多地聚焦在她的“德”上。这绝非作者曹雪芹的疏忽或偏爱,而是他以极其精妙的笔触,在塑造人物、暗示命运时,所布.............
  • 回答
    《红楼梦》中,人们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称呼,确实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却蕴含着人物性格、大家庭的等级观念以及不同人际关系的微妙体现。 为什么林黛玉常被称为“林姑娘”,而薛宝钗多被唤作“宝姑娘”呢?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解读。首先,从名字本身来看,“林黛玉”的姓氏是“林”,名字是“.............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房间布置堪称一绝,人称“雪洞”,其简洁、素雅,与她本人“随分从时”、“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气质相得益彰。这并非简单的审美偏好,而是宝钗深谙世事人情,通过这种“雪洞”般的布置,折射出她深层的思想、性格以及生存策略。首先,我们从宝钗的个人性格来解读。宝钗为人端方持重,心思缜密,不喜张.............
  • 回答
    谈到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进步性思想”,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句“有”或“没有”来概括,而是需要结合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她的成长环境以及她在书中的具体言行来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承认,宝钗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而且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大家族里。她从小就被教导要遵循“女子无才.............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说来话长,也怪不得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毕竟这《红楼梦》里的情分事儿,哪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至于薛宝钗对林黛玉是不是真心好,我这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看着人情冷暖,觉得这话得从几个层面来说。表面上的“好”:体贴入微,情同姐妹你要说宝钗对黛玉一点儿真心都没有,那也太绝对了。你看,宝钗刚进.............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送毒燕窝的说法,这确实是红学界和读者中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话题。我个人认为,将其定性为“送毒燕窝”或许过于绝对和片面,更恰当的理解应该是对宝钗性格、行为动机以及曹雪芹创作意图的多角度解读。首先,我们得回到情节本身。在第三十八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有这样.............
  • 回答
    《红楼梦》里,要说薛宝钗有没有“交心朋友”,这事儿还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很多读者都会有这么个感觉,宝钗好像总是隔着一层纱,让人觉得亲近不起来,更别提什么推心置腹了。这事儿吧,你说完全是因为她性格“有问题”,也太武断了。但说她性格确实是造成这局面很重要的原因,那绝对是靠谱的。咱们就得从宝钗的出身和她所.............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
  • 回答
    大众对《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围绕着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和误解,甚至可以说,这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已经构建了一个“薛宝钗”的符号化形象,与曹雪芹笔下的那个复杂多面的女性渐行渐远。今天就来掰扯掰扯,究竟有哪些“罪名”强加在了宝钗身上,又为何会有这些错位。首先,最普遍也是最深入人心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拉到了一起,也触及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经典化和接受度的问题。要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何没能像貂蝉那样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定位、形象塑造,以及“四大美人”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咱们得先捋清.............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是否就是薛宝钗,这是一个在读者中流传甚广、也极富争议的话题。在曹雪芹的原著里,并没有明确指出神瑛侍者就是薛宝钗。但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测,并且在红学研究中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文本线索和读者解读。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神瑛侍者的身份和故事背景。在《红楼梦》的开篇,作.............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是两个最令人瞩目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才情,尤其是诗词创作,更是被读者津津乐道,并常常引发“谁的诗作更胜一筹”的讨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关乎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人生态度以及作者曹雪芹寄寓的深意。若要细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
  • 回答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女主角的喜爱程度,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要说究竟是喜欢黛玉的读者多,还是宝钗的读者多,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情感投射都是独特的。但如果我们抛开个人喜好,从大众的普遍反应和文学评论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在“大众读者”.............
  • 回答
    《红楼梦》中,查抄大观园这一情节,确实是曹雪芹笔下至关重要的一笔,它预示着贾府走向衰败的必然命运。而在这次抄家中,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何单单“林妹妹”林黛玉的住处(潇湘馆)被搜查,而“宝姐姐”薛宝钗的住处(蘅芜苑)却似乎未受波及,或者至少没有像潇湘馆那样被详细描写?这背后隐藏着作者的深意,并非.............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女性更偏爱林黛玉,而男性则更倾向于薛宝钗的这种说法,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真实”或者“不真实”。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了太多立体饱满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魅力和吸引力,不同读者群体因为自身阅历、性格、审美取向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偏好。不过,要说“大多女性喜欢林黛玉,男性喜欢.............
  • 回答
    在《红楼梦》的众多续书中,贾母在宝玉娶亲的问题上,倾向于宝钗而非黛玉,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远非简单的个人喜好所能概括。究其根本,是家族的利益、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孙子未来幸福的深层担忧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从家族的利益和现实考量来看,薛宝钗无疑是更符合当时社会对大家族联姻的期望的人选。 薛.............
  • 回答
    薛姨妈对宝黛姻缘的态度,在《红楼梦》的脂砚斋评语和文本细节中,其实透露出一些微妙之处,并非一味地乐见其成,也夹杂着她自身家族的考量和现实的算计。首先,从表面上看,薛姨妈似乎是宝黛姻缘的“顺水推舟”者。她真心疼爱宝玉,将宝玉视如己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可能将宝玉视为自己女儿宝钗的理想夫婿。原因有几点.............
  • 回答
    说到薛姨妈一家对林黛玉的好,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你得明白,这薛家,尤其是薛姨妈,对黛玉,那是真心的怜惜。你想想,黛玉是个什么出身?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承受了丧亲之痛,飘零无依。薛姨妈自己是个做母亲的,自己也有孩子,她能体会到那种心疼。所以,别看她平时爱热闹,爱说笑,但对着自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