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袭人和金钏都是大丫头,都与宝玉搞了暧昧,为什么两人的结果不同?

回答
《红楼梦》中,袭人和金钏同为宝玉身边的大丫头,论理上二人都是伺候宝玉的体己人,也都有着与宝玉之间或明或暗的“不清不楚”之处。然而,她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飞黄腾达,成为宝玉的准姨娘;另一个则香消玉殒,悲惨收场。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仅仅是运气好坏,而是她们各自的“道行”和处境所决定的。

咱们先聊聊金钏儿。

金钏儿,是王夫人身边的二等丫头,后来才调到宝玉房里当差。金钏儿长得颇有几分姿色,性情也温柔和顺,加上在宝玉身边伺候,两人自然少不了亲近。书中写的明明白白,金钏儿“生的模样又齐整”,宝玉“也曾有些私情”。这种“私情”在那个年代,对于丫头来说,是极其危险的。金钏儿的错,在于她“私下里和宝玉调笑”,并且“偷了宝玉的香皂去洗澡”。这点小事,按理说不算什么大罪,但在王夫人这样的人物眼中,这便足以让她颜面扫地,更何况王夫人本就对宝玉的“淫邪”行为颇为忌惮,对身边伺候的丫头也多有防范。

金钏儿的悲剧在于她情商不够,且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和处境。她和宝玉的“私情”,在她自己看来,或许是一种情窦初开的互相吸引,但对于王夫人来说,这简直就是牝鸡司晨,败坏家风的铁证。她没有收敛,反而被宝玉的“轻浪”挑逗得有些得意忘形,甚至在王夫人撞破的时候,还“不自在的脸红了”。这种青涩的羞怯在旁人看来,却是“勾搭宝玉”的罪证。

王夫人之所以对金钏儿下手如此狠辣,除了金钏儿本身的“失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王夫人对宝玉的过度保护和管教。王夫人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希望宝玉是个正经的读书人,将来能够光宗耀祖。而宝玉的“混账”行为,尤其是与丫头们不清不楚,是她最为头疼的事情。金钏儿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她“杀鸡儆猴”的对象。她不能当着宝玉的面责打宝玉的“女人”,但可以借着丫头的失礼,将这个“媒介”剔除出去,以此来警示宝玉。金钏儿的“失德”行为,刚好给了王夫人一个绝佳的理由。

而且,金钏儿的背景也相对单薄。她的哥哥是负责外事事务的,在贾府的地位并不高。她也并没有什么显赫的亲戚作为靠山。因此,一旦被王夫人看中,她的结局就注定了是悲惨的。她最后的投井自尽,也是因为觉得无颜面对,又被宝玉无意识的一句“金钏儿,你好好的死了”给刺痛了,最终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这说明她虽然与宝玉有情,但终究是把宝玉看得太重,无法承受宝玉的“不在乎”。

再来看看袭人。

袭人原是贾母的丫头,后来分给了宝玉。袭人与金钏儿一样,也与宝玉“厮混”。书中说她“也和宝玉私昵”,并且“和宝玉窃窃私昵,似有无限情意”。但袭人却比金钏儿高明得多,她的“道行”远在金钏儿之上。

首先,袭人深谙“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道理,更懂得如何在大观园这个复杂环境中生存并谋取利益。她与宝玉的“私昵”,并没有表现得像金钏儿那样“公开化”或“招摇”。她知道宝玉的性情,也知道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什么样的人。她会“时常劝解宝玉”,也会“规劝他读书上进”。这些表面上的乖巧和贤淑,恰恰是收买王夫人的关键。

袭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那就是“善于揣摩上意”。她知道王夫人最在意什么,最害怕什么。当王夫人为宝玉的“不务正业”操心时,袭人就会适时地展现出自己的“懂事”和“贤良”。她会打着“为宝玉好”的旗号,向王夫人“告状”,指出宝玉身边丫头的种种“不良影响”。比如,她会“劝”宝玉不要和黛玉走得太近,会告发晴雯的“不敬”,这些表面上的“忠心”和“尽责”,其实都是在为自己扫清障碍,为自己争取“上位”的机会。

更为关键的是,袭人有一个强大的“后台”——她的干娘是王夫人身边的李嬷嬷的女儿。这层关系,使得袭人在王夫人面前至少有几分“熟络”和“面子”。当王夫人需要一个可靠的、能管束宝玉的人时,袭人就成了不二人选。她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体贴”和“乖顺”来迎合王夫人,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贤惠”的、能够帮助宝玉“改邪归正”的女人。

袭人与宝玉的“私昵”,她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一种“投资”。她知道宝玉是个富贵闲人,他身边的女人,要么是陪他玩乐,要么就有可能成为他的“填房”。袭人显然是将自己定位在后者。她不像金钏儿那样,把感情看得比一切都重。她懂得在情感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甚至将情感的表达也化为一种经营,一种手段。她会主动去“照顾”宝玉,去“安慰”宝玉,但这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养成”和“预设”的未来。

最终,袭人不仅没有被宝玉的“放浪”牵连,反而因为她的“聪明”和“手段”,在宝玉被打压的时候,还能巧妙地周旋,甚至在宝玉被误解的时候,还能替他辩解(当然,这种辩解也包含了她自己的私心)。她最终能够被王夫人许诺为宝玉的姨娘,是她自己“经营”的结果,是她懂得如何在复杂的环境里,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铺就一条“光明大道”的体现。

总而言之,金钏儿的悲剧在于她的天真、无知和情商的短板,她无法在高压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好自己。而袭人之所以能“飞黄腾达”,则是因为她洞悉人性、深谙世故、懂得审时度势、并且具备出色的“危机处理”和“自我营销”能力。简单来说,一个是真心实意的“付出”,一个是有所图的“经营”。在那个等级森严、人情复杂的贾府,后者的成功率自然更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古代的自由人来说,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奴隶的婚姻,或者是和谁上床是主人决定的。袭人是签了死契卖到贾家的。

古代开妓院的,通常是老鸨有女孩子的卖身契所以可以命令他们接客。

而仆人的婚姻也是主人做主。所以袭人和谁上床是宝玉说了算的。

举个例子,宝玉可以命令袭人或者晴雯嫁给茗烟。

所以古代很多男性仆人的思想就是好好干活,以后主人给配个丫头。

而这些人结婚后生育的孩子,也是主人的财产,也就是所谓的家生丫头。主人可以任意买卖这些人。

所以宝玉命令袭人和他上床是不违理的。

而金钏儿不是宝玉的仆人而是王夫人的仆人,所以宝玉才和金钏儿说“我和太太讨了你,咱们俩在一处吧。”

而王夫人赶金钏儿根本就不完全是因为和宝玉搞暧昧。

三十回

       谁知目今盛暑之际,又当早饭已过,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宝玉背 着手,到一处,一处鸦雀无声。从贾母这里出来往西,走过了穿堂便是凤姐的院落。 到他院门前,只见院门掩着,知道凤姐素日的规矩,每到天热,午间要歇一个时辰 的,进去不便。遂进角门,来到王夫人上房里。只见几个丫头手里拿着针线,却打 盹儿。王夫人在里间凉床上睡着,金钏儿坐在傍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宝玉轻 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朵上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眼,见是宝玉,宝玉便悄悄的笑 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儿一笑,摆手叫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 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 润津丹掏了一丸出来,向金钏儿嘴里一送,金钏儿也不睁眼,只管噙了。宝玉上来, 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和太太讨了你,咱们在一处吧?”金钏儿不答。宝玉 又道:“等太太醒了,我就说。”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 ‘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俗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告诉 你个巧方儿:你往东小院儿里头拿环哥儿和彩云去。”宝玉笑道:“谁管他的事呢! 咱们只说咱们的。”   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 儿!好好儿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跑了。这里 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 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见,忙跪下哭道:“我 再不敢了!太太要打要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 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 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子,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所以气忿不 过,打了一下子,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也不肯收留,到底叫了金钏儿的母亲白 老媳妇儿领出去了。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话下。     

金钏儿和宝玉说话的时候,王夫人应该是全程都醒着的。

宝玉说要讨金钏儿的时候,王夫人应该是因为觉得如果她这个时候醒过来,就必须对宝玉调戏丫头和金钏儿行为不庄重做出处罚。

她不想因为这个事情处罚这两人,就装睡当不知道。

但是后来金钏儿说,你往东小院儿里头拿环哥儿和彩云去。

对王夫人来说,这是金钏儿因为和彩云有矛盾,所以挑拨宝玉和贾环两个人内斗,来达到驱赶彩云的目的。

宝玉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宝玉的母亲是贾政的正妻王夫人,而贾环的母亲赵姨娘是贾政的妾。

两兄弟的母亲本来就不一样,而且理论上来说还是情敌。如果再让别人挑拨,两个兄弟不能齐心协力的话,对整个家族和宝玉本身都是不好的。

所以这时候她才忍不住跳起来的。

王夫人对贾环是比较容忍的,她就算知道贾环和彩云的事情,貌似也没有处置彩云。

而且贾环故意把灯油泼在宝玉眼睛上时,她也没有想到贾环是故意的。

赵姨娘找马道婆害宝玉的时候,她也没想到是有人害宝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