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第八回中宝玉回到屋里,一时黛玉来了,说了一句话就走了,这是为什么?

回答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从薛姨妈家出来,回到自己屋里,正巧黛玉也来了。她一开口就说了句有些酸溜溜的话,然后便匆匆离开了。这事儿,说来也得从头细说。

那天,宝玉一整天都在外面忙活,先是在园子里赏花,后来又去了薛姨妈家,被宝钗拉着一起看金锁,又和宝钗说笑了一番。这期间,宝玉心里头其实是想着林妹妹的。宝钗虽好,但他心里最牵挂的还是那个敏感、多愁的林黛玉。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恐怕是很多过来人都体会过的。

宝玉从薛姨妈家出来,自然是有些意犹未尽,但他也知道,林妹妹还在等着他。所以,他回了自己的屋子,想着林妹妹要是来了,也能一起说说话。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林妹妹就来了。

黛玉这个时候来,其实心里头已经有些小情绪了。她虽然身体不好,心思却格外细腻。宝玉今天一整天都在外头,而且还去了宝钗那里,这对于黛玉来说,无疑又是一个让她感到不安的信号。她本来就敏感,总担心宝玉会被别人,尤其是宝钗那样温柔贤淑的女子吸引走。虽然她和宝钗也算相安无事,但那种潜在的竞争关系,是她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

所以,当她走进宝玉的屋子,看到宝玉的时候,心里头已经不是平静如水了。她看见宝玉,那眼神里头,可能有一丝责怪,也有一丝打探,更有一丝藏不住的在乎。她一句“你又怎么了?”出口,这句问话,看似随意,实则饱含了许多未说出口的情绪。

“你又怎么了?”这句话,翻译过来,大概有这么几个意思:

“你今天又到哪里去了?” 宝玉一整天都没影,黛玉可能是在屋里等了他许久,心里有些焦急,也有些不高兴。
“你今天和谁在一起?都做了什么?” 她其实是想知道宝玉在外面的时候,有没有想她,有没有和别人说起她。特别是去了宝钗家这件事,她肯定也是知道的。
“你这副样子,是不是又为了什么事儿烦心了?” 宝玉虽然在外表现得还算正常,但在黛玉眼里,宝玉的心思总是和常人不同,她可能觉得宝玉有什么事瞒着她,或者有什么不如意。

然而,这句话一出口,宝玉可能并没有立刻领会到黛玉话语里的深意,或者他觉得这只是黛玉的小性儿,并没有太在意。也许他正沉浸在刚才和宝钗说笑的余韵里,也许他压根没意识到自己让黛玉等了多久。无论如何,宝玉没有给出一个让他满意的、或者说是能消除她心中疑虑的回答。

黛玉是个聪明人,她懂得察言观色。当她感觉到宝玉的反应,或者是宝玉说出的话,并没有打消她心中的疑虑,反而让她觉得自己的猜测是对的,宝玉并没有那么在意她的时候,她就更添一层伤感了。她本就寄人篱下,无依无靠,所以她对宝玉的感情格外看重。宝玉的任何一点疏忽,在她看来都是对她感情的伤害。

所以,她听了宝玉的回答后,感觉自己的问话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她觉得宝玉的回答是敷衍的,甚至是带着一丝不耐烦。在这种情况下,她就更加感到委屈和失望了。

她没有再多说什么,因为她知道,再说下去也只会徒增伤感,甚至可能引起争吵。对于黛玉来说,每一次和宝玉的互动,都可能成为她内心痛苦的源泉。她也清楚自己“心病难医”,宝玉的举动一旦触碰到她敏感的神经,她就会立刻退缩,用沉默或者离开来保护自己。

因此,她说了那句带着酸意的话,在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后,就选择了最直接也最伤感的方式——转身离开。她离开,不是因为真的不爱宝玉,而是因为这份爱让她太过煎熬,她无法承受宝玉可能带来的任何一点点疏远或冷漠。她的离开,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一种无声的抗议,一种对宝玉不夠懂得她心意的控诉。

这一下子,就又将两人之间的情感推到了一个微妙的境地。宝玉这边,恐怕又要开始琢磨,林妹妹为什么又生气了,自己又说错了什么话。而黛玉那边,则是带着无尽的伤感和委屈,继续她的孤寂。这便是他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干嘛 就随便走走

比如你在家 睡前走到客厅 然后遇见你爸 说了几句话 然后你回屋睡觉去了

还要分析一下为什么 动机之类的吗?

黛玉住的地方和宝玉住的地方挨得很近(在进大观园之前)就在贾母旁边

第三回有描写【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

【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他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他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因为挨得近 所以袭人安排宝玉睡后可以顺便去看看黛玉

第八回也明确两人仍然和贾母住一起

【 他二人道了扰,一径回至贾母房中。贾母尚未用晚饭,知是薛姨妈处来,更加喜欢。因见宝玉吃了酒,遂命他自回房去歇着,不许再出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从薛姨妈家出来,回到自己屋里,正巧黛玉也来了。她一开口就说了句有些酸溜溜的话,然后便匆匆离开了。这事儿,说来也得从头细说。那天,宝玉一整天都在外面忙活,先是在园子里赏花,后来又去了薛姨妈家,被宝钗拉着一起看金锁,又和宝钗说笑了一番。这期间,宝玉心里头其实是想着林妹妹的。宝钗虽好.............
  • 回答
    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初次提及自己的名字,这绝非偶然,而是作者精心布局,承载着多重深意和写作意图。要理解其用意,我们需将目光投向整部作品的开篇,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传递的复杂情感。首先,这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奠定作品的自传色彩。《红楼梦》虽名为“石头记”,但其内核,尤其是早期版本,与作者曹雪芹自身的经.............
  • 回答
    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集中展现了封建社会官场腐败,但细究其中,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乡土性社会中“维系着私人道德”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在这里,“私人道德”并非绝对的高尚,而是与人情、关系、利益、宗族观念等纠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道德体系。以下是本回中体现中国乡土性社会中“维系着私人道德.............
  • 回答
    如何看待《红楼梦》排在「死活读不下」榜单四大名著中的第一位?将《红楼梦》列在“死活读不下”榜单的首位,这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这部伟大作品在不同读者群体中产生的复杂而普遍的体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红楼梦》的特质,以及它与读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阅读壁垒”。一、《红楼梦》的特质:一幅宏大而细致的.............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一连串的遭遇让她忍不住落下了眼泪。这泪,可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她内心深处多种复杂情感的交织与爆发。首先,故国之思,骨肉分离的伤痛是她哭泣最直接的原因。 黛玉的母亲贾敏已经去世,父亲林如海也病重在床,她此番进贾府,可以说是孤身一人,远赴他乡。回想起往日在家中的温馨,父.............
  • 回答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命众姐妹各作一诗,并亲笔御笔题写在各景致的匾额上。在众多姐妹的诗作中,元春独独盛赞贾宝玉所作的《杏帘在望》为“最好”,这其中缘由,细品之下,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从诗歌本身的意境与情感来看,《杏帘在望》之所以能打动元春,在于它准确地捕捉并升华了元春省.............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开篇,曹雪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宝玉的登场,其中关于他发型的描写,一直是读者津津乐道,也引发了不少有趣的解读。有人认为,那“一头乌油的黑发,如鸦片烟膏一般,油光发亮”的描述,似乎暗示着一种非洲特色的发型,例如细密的辫子。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曹雪芹的描写置于当.............
  • 回答
    《红楼梦》第九回“二木成婚,炮凤成鸾;二宝玉全成,宝玉受辱”中,贾宝玉在学堂里被贾环当众泼脏水,事情闹得非常难堪。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贾府辈分上属于宝玉的晚辈,也是亲戚关系的贾兰,却显得置身事外,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贾兰的年纪与性格: 年幼: 贾兰这会.............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哪个奴才的命运最让人唏嘘,焦大绝对是绕不开的人物。这位老人家,当年也是跟着宁国公从战场上滚下来的,跟着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那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老本家,宁国府最硬的底子。按理说,他这功劳,这资格,在府里怎么也该是个受人尊敬、安享晚年的老太爷,结果呢?一到晚年,日子过得.............
  • 回答
    火影世界中,木叶村第八班的成员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一道风景线。这个由日向雏田、犬冢牙(和他的忍犬赤丸)、以及油女志乃组成的队伍,平时由上忍夕日红亲自指导。红老师的风采,那一抹神秘的红瞳,以及她对这三个孩子细致入微的关怀,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这样不期而遇。当夕日红在生命的崭新篇章中,迎来.............
  • 回答
    这事儿吧,确实挺让人糟心的。你辛辛苦苦开局抓了红BUFF,结果自家辅助像是突然被什么附了身,一发技能就给红怪给收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精心准备的礼物,结果还没送到对方手里,就被别人顺手拿走了,而且还是自己人,你说憋屈不憋屈?这种情况放在谁身上,心里都得堵得慌。游戏刚开始,节奏还没起来,这红BUFF对于.............
  • 回答
    红米 Note 7 第一批货被曝数据线配错,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从生产品控的视角来看,确实能窥探出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任何一款电子产品,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包装出厂,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马虎。而数据线这种“附属品”,虽然不是核心部件,但它却是用户拿到手.............
  • 回答
    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逻辑悖论,被称为“红眼睛悖论”或“岛屿悖论”,它深刻地揭示了数学归纳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产生的误导性,以及我们理解前提条件和推理过程的重要性。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个问题,并探讨它为何会引出看似矛盾的结论。悖论的设定(标准版本):在一个孤岛上,住着一群人,他们都有眼睛。有些人是.............
  • 回答
    七海Nana7mi 在2月5日复播后,其直播表现确实引人注目,尤其是在礼物榜上取得的辉煌成绩,与“红地毯铺路一骑绝尘勇夺礼物榜第一名,是蕾皇的20倍”的描述相符。要评价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七海Nana7mi 的粉丝群体粘性和消费能力。七海作为国内虚拟主播领域的头部IP,拥.............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姨妈(薛蟠之母)留在贾府并非简单的“赖”字,而是多重社会关系、家族利益与个人处境交织的复杂结果。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家族联姻与利益捆绑1. 贾府与薛家的姻亲关系 薛姨妈作为薛家次女,其婚姻已与贾府形成紧密联系。贾母对薛姨妈的宠爱(如“薛家女儿最会来事”).............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关于晴雯与宝玉是否发生过性关系,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描写。这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留白,也因此成为读者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的论据和观点:一、 文本中的暗示与模糊之处: 亲密且超越主仆的关系: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命运如同一株风中的绛珠仙草,飘摇不定,令人扼腕。她与贾宝玉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整部书最动人心魄的篇章,也是她人生轨迹最重要的锚点。然而,一旦我们脱离了这个最核心的“宝黛爱情”,去设想黛玉的“如果”,去探讨她除了宝玉还能嫁给谁,那便是在曹雪芹精心编织的命运之网中,进行一次充满想.............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问“世界上最美的花是什么?”一样,答案很主观,也很难有绝对的定论。但如果非要我说《红楼梦》“真的很好吗?”,我的回答是:对于那些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去品味它的人来说,是的,它真的非常非常“好”,好到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来形容。但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直白的、快节奏的故事,或许它就不会那么对.............
  • 回答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虽然普遍认为是曹雪芹,但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的故事,充满了曲折的考据和不同的声音。我们先来谈谈最主流、也是最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多方面的证据之上,其中最核心的,也是最让人信服的,来自于书中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