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三岁男宝宝脾气特别大,我吃他喜欢的食物就会啪啪打我,而且会把玩具摔在地上,这样的孩子怎样教育?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太阳”。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情绪表达能力不足: 三岁的孩子语言能力还在发展中,很多时候他们内心的小波澜,比如不高兴、不满足、生气,还不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摔东西、打人,是他能够想到的最快、最直接的发泄方式。
自我中心是很正常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事物都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的。他觉得你吃他喜欢的食物,就是“我的东西被你吃了”,不公平。他想要某种玩具,但你没满足他,他就会觉得世界都和他作对。
测试规则和界限: 孩子也是在不断试探父母的底线。如果他摔东西、打人之后,父母的反应很大,或者有时被制止了,有时又没被完全制止,他就会觉得这些行为“有时可以发生”。
情绪的传染: 大人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传递了负面情绪。如果家里大人经常有急躁、抱怨的情绪,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身体不适或疲劳: 有时候,孩子可能只是因为没睡好、饿了、或者身体有点不舒服,这些都会让他们的情绪变得不稳定。
好,明白了原因,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治”和“养”:
第一招:接纳孩子的情绪,但拒绝不当行为——这是核心!
“我知道你现在很不开心。” 当他因为你吃他喜欢的东西而打你时,你要先用平静但坚定的语气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不开心,因为妈妈吃了你喜欢吃的点心。” 这样做,是告诉他,我理解你的感受,而不是否定你的感受。
“但是,打人是不对的。” 在接纳他情绪的同时,要明确地告诉他行为的界限:“但是,打人会让我疼,而且这样做是不可以的。”
转移注意力,提供替代方案。 如果是因为点心,你可以说:“等下我们再吃一些好不好?现在妈妈肚子有点饿。” 或者直接把点心收起来:“这个点心现在要收起来了,我们晚点再一起分享。” 如果是玩具,可以引导:“这个玩具摔坏了会很可惜的,你想生气,我们可以去抱抱枕头,或者我们一起把玩具放回盒子里。”
第二招:冷静,冷静,再冷静!你的情绪决定孩子行为的走向。
别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他发脾气,你比他更激动,那只会火上浇油。他摔东西,你大声呵斥,他会觉得“哇,我也能让大人这样”。所以,深呼吸,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是第一步。
“冷处理”也是一种方法。 如果孩子已经开始摔东西,不要立刻去抢夺,以免变成拉锯战。你可以先走开几步,保持安全距离,但一定要看着他,让他知道你在关注,但你不会容忍他这样做。等他情绪稍微缓和一些,再去和他沟通。
事后沟通比当场吼叫有效。 等他情绪平复下来,比如睡完午觉,或者玩了一会儿平静下来的玩具,你可以找个时间和他说:“刚才你摔玩具的时候,妈妈很担心,也觉得有点伤心。你那么生气,是因为什么呢?” 通过温和的语言,引导他复述当时的感受。
第三招:建立清晰、一致的规则,并坚持执行。
“我们不打人,不摔东西。” 在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就可以和他“约法三章”。比如,在玩耍前,你可以和他一起说:“我们玩玩具,要轻轻地,不摔,不扔,好不好?如果生气了,我们可以抱抱,或者和爸爸妈妈说。”
坚持是关键。 就算你这次制止了,下次他又重复了,你还是要坚持同样的原则。孩子是在不断重复中学习和内化的。如果规则一会儿松一会儿紧,孩子反而会感到困惑。
后果要具体且合理。 如果孩子摔了玩具,你可以说:“你把玩具摔坏了,那这个玩具暂时要收起来了,等它修好了或者我们买新的再玩。” 后果要和他行为相关联,并且是他能理解的。
第四招:教他正确的表达方式,给他“工具”。
示范“我”的句式。 当他生气时,你可以帮助他组织语言:“你是不是很生气?是不是想说‘我不喜欢你吃我的点心’?” 或者是“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 帮助他用语言说出来,而不是用身体发泄。
教他拥抱、挠挠(力度要轻)。 当他想打人的时候,你可以抓住他的手,然后引导说:“你想表达生气,可以像这样用力抱抱我,或者这样轻轻挠挠我的胳膊,可以吗?”
情绪词汇的积累。 平时多和他聊聊各种情绪,比如看到小动物开心,看到下雨不开心等等,让他知道“开心”“难过”“生气”“委屈”是什么感觉。
第五招: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并满足合理的部分。
为什么他这么在意你吃他的食物?
物权意识建立。 三岁的孩子开始建立物权意识,他觉得那是“我的”,别人不该随便动。这其实是件好事,说明他开始有自己的界限。
渴望分享和关注。 有时候,他可能是想和你分享,或者觉得你吃他的东西,是他被关注的一种方式。
不安全感。 如果他觉得自己的东西容易被拿走,可能会产生不安全感,所以会更“护食”。
如何处理?
分享和轮流玩。 平时可以多教他分享的概念,以及“轮流”玩玩具的规则。
征得同意。 在吃他的食物前,一定要征求他的同意,比如“妈妈可以尝一小口你的饼干吗?” 如果他说不行,你就不要吃。
强调分享的快乐。 偶尔主动和他分享你的食物,让他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让他感觉被尊重。 当他表示不愿意你吃他的食物时,要尊重他的意愿,即使你心里很想尝。
第六招: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和高质量的陪伴。
安抚与连接。 孩子闹脾气时,最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你的安抚和连接。当他情绪平复后,多抱抱他,亲亲他,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从未离开。
高质量的陪伴。 每天花一些时间,放下手机,全身心地陪伴孩子玩耍,听他说话。让他觉得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是被重视的。这种满足感能大大减少他通过破坏性行为来寻求关注的可能性。
“我爱你”是最好的特效药。 即使他做了让你生气的事情,也要让他知道,你爱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好行为”。
给妈妈的特别提示:
别太自责。 孩子脾气大,不是你的错。你做的够好了,只是还在学习如何引导。
寻求支持。 如果觉得压力太大,可以和家人、朋友聊聊,或者找专业的育儿老师咨询。
给自己留点空间。 照顾孩子很辛苦,别忘了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偶尔让自己放松一下,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
举个具体的例子场景模拟:
场景:你正在吃一块美味的饼干,而宝宝看到了,眼巴巴地盯着。
1. 宝宝的反应: 他扑过来,伸出小手啪地打在你胳膊上,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
2. 你的第一反应: 心里一紧,可能会有点疼,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没礼貌!”。
3. 你的应对:
(深呼吸,稳住情绪) 尽量用平静但略带严肃的语气说:“宝贝,你打妈妈了,打妈妈会疼的。妈妈知道你很想要这个饼干,对不对?” (先接纳情绪,说出他的可能想法)
(温和但坚定地挡开他的手) “但是,我们不能打人。”
(转移注意力或提供替代)
如果他一直盯着饼干: “这个饼干妈妈要吃完了,等下我们一起去厨房做你喜欢的巧克力曲奇好不好?这次我让你放很多巧克力豆。” 或者“你想要吃饼干,我可以给你另一块你喜欢的饼干。” (如果手边有)
如果他已经情绪很激动,开始要摔玩具: 你可以先看着他,等他情绪稍微缓和(比如摔了几下,或者开始自己抱着头),然后再过去抱他:“你好生气啊,来,妈妈抱抱。” 等他冷静一些了再说:“你刚才摔玩具,把玩具都弄坏了。我们说过不摔玩具的。你很生气,下次我们可以说‘我很生气’,或者来抱抱妈妈。”
4. 事后沟通: 等他吃完饭,玩了一会儿,你再和他聊:“刚才妈妈吃饼干的时候,你是不是很想吃?下次你想吃,可以告诉妈妈‘妈妈,我想吃’,或者‘妈妈,给我留一点’,好不好?我们不可以打人。”
记住,三岁的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是他的画师。用爱和耐心去引导,用坚定的规则去守护,孩子会慢慢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成为一个有情绪管理能力,也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这个过程可能会有反复,但你一定能做到!加油!
网友意见
新妈妈们都希望自家的宝宝能胃口好些,吃的多些,长的快些,个头高些,但有些时候往往事与愿违,自家的宝宝好像对食物不是那么感兴趣,吃的很少,让父母们倍感着急上火
类似的话题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