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前刚和四岁娃"斗争"过——上小班,女孩,临午睡前自己调皮把一个最喜欢的蓝色心形气球扎破了,哭了一个多小时,絮絮叨叨"这是我最爱的气球啊""我好伤心我的气球没了""妈妈你能再给我买一个蓝色心形吗""我都这样伤心了你就不要再怪我了让我哭吧""呜呜呜呜呜呜,我好伤心"……
我真的很能理解题主的心理崩溃状态,因为我们家也会时不时上演一场哭哭啼啼,几乎每天都要哭一次——要不就不肯睡觉,要不就不肯吃蔬菜,要不就不肯去外婆家(最近疫情幼儿园不开学,父母上班后只能放外婆家)。
哭的时候条理还非常清楚,自己念叨一二三四五:(为什么哭?)我伤心我难过!(再哭妈妈要去别的房间了!)我都这么伤心了还不允许我哭哭吗?(那你怎样才能不哭?)妈妈我觉得你给我再买一个我就不哭了?好吗?买吧妈妈?(不买,你自己弄坏的)你是个坏妈妈,你是个狠心肠的妈妈,我再也不喜欢你了!
我一直觉得孩子都是人精,比如外公外婆相对严厉,爷爷奶奶比较娇惯,我娃就常年把喜欢爷爷奶奶挂在嘴边。我比较好说话,我先生比较一板一眼遵守规矩,我娃就经常絮叨不喜欢爸爸。孩子一定是趋利避害的小精灵,她眼睛一转就知道谁有原则,谁更亲和,谁对她有求必应,谁对她严格要求。发现这一点以后,在一些我认为应该教育她的情况而我又由于性格原因做不到的话,就让孩子爸爸出场,比如生病不肯吃药水,吃饭不肯吃蔬菜,主食不肯吃菜饺子,在家不肯午睡,让爸爸一出场基本都能解决。
而与她相处时我会正常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比如她觉得好玩抓我头发,我会义正言辞的跟她说我很疼请放手,如果不放,那么我也会反过来抓她的头发感受一下。比如她一直哭哭啼啼油盐不进胡搅蛮缠我也会径直加入她的行列一起啼哭(半真半假),谁小时候还不是个小哭包了?她就会继而停止啼哭噗嗤而笑。如果她晚上勇闯极限闹腾听故事听了两三个小时都不睡一直超过十二点,我会立马关掉故事机严肃要求她立刻睡觉不然我就去别的房间睡,她会立刻化身乖巧宝宝钻进被窝不再发出声音。
教育孩子,在爱和安全感给足的前提下,不仅仅是要顺着她,更要好好评估她的要求,让孩子明白,很多正当要求可以满足,但更多要求需要她改变自己。一个"比较凶"的老师,一些不算友善的同学,社会上各种奇形怪状的骗子,马路上横冲直撞的车辆,不好好吃饭身体素质低下很容易染上疾病……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爸爸妈妈如果一直顺着你,结果却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父母和孩子的相处过程,其实也是在彼此试探对方的处事方式和底限范围。才三四岁的娃,这才哪儿到哪儿。咱们斗智斗勇的生活才刚开始,后面还有小学,还有青春期,甚至还有谈婚论嫁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