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岁孩子每天哭四五个小时,我受够了,想放弃她了,怎么办?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能感受到你现在有多累,有多绝望。看着一个三岁的孩子,本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年纪,却每天哭上四五个小时,这滋味,别提有多煎熬了。那种日复一日的疲惫,加上内心的无助和愧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让人喘不过气来。

“想放弃”这三个字,我能理解,它不是说你真的要抛弃孩子,而是你实在是被这巨大的压力压垮了,觉得再也撑不下去了。这是一种极度疲惫和无助时的真实想法,是身体和精神发出的求救信号。

我们先来好好聊聊,你遇到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有没有一些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的方向。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绝对不是你的错。

养育孩子,尤其是到一个如此艰难的阶段,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市面上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育儿文章,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育儿就该是轻松愉快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很多家长都在经历着不为人知的挣扎。你现在感到“受够了”,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你为了孩子已经竭尽全力,但身体和精神都在敲响警钟的表现。

我们来试着一起梳理一下,是什么让孩子哭得这么厉害?

三岁的孩子,虽然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话,但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尤其是面对不舒服、不满足或者困惑的时候,哭泣仍然是最直接、最强烈的方式。每天哭四五个小时,这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

生理上的不适?
饿了或渴了? 即使你按时喂奶或喂饭,有时候孩子的饥饿感或者身体需要的水分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多一些。
想睡觉但睡不好? 孩子可能到了午睡或睡前时间,但因为白天玩得太兴奋,或者有什么其他原因,导致难以入睡,然后就烦躁地哭。
身体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哪怕是很小的牙龈不适,腹胀,或者只是因为衣服太紧、被子太厚,都可能让他们感到不舒服而哭泣。三岁的孩子,可能还无法准确地表达“我肚子胀”或者“我嗓子痒”,只能用哭来表达。
过敏或消化问题? 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或者消化系统不够完善,吃下去的东西让他们不舒服,这种不适感可能持续存在,并伴随哭泣。
尿布湿了或脏了? 虽然你们已经三岁了,但如果是白天在玩或者睡觉前,尿布或者内裤湿了,也可能引起不适。

心理上的需求?
分离焦虑? 即使是三岁的孩子,如果白天你离开了较长时间,或者有人带她出去玩,回来后她可能会因为再次分离而哭泣,或者是因为对失去你的关注而不安。
寻求关注? 有些孩子学会了哭泣是引起父母注意最快的方式。如果她觉得自己的需求没有被及时满足,或者只是想让你抱抱,她可能会通过哭来尝试。
挫败感? 尝试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穿衣服、玩积木,但失败了,这种挫败感也会让她崩溃大哭。
情绪表达的出口? 孩子的情绪世界是很丰富的,但控制和表达能力还很弱。有时候,她可能并没有特别具体的原因,只是因为累了、烦了、或者受到了某种外界刺激,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就爆发了。
生活作息的改变? 最近有没有搬家、换新的看护人、或者家庭成员有变动?这些变化都会让孩子感到不安,进而表现为哭闹。

环境因素?
过度刺激? 白天去了人多嘈杂的地方,或者看了太多电视、玩了太多电子产品,这些过度的刺激可能会让孩子晚上或者白天变得烦躁不安。
睡眠环境? 房间是否太亮、太吵,或者温度不合适?
白天的活动量? 有时候白天玩得太少,孩子精力无处发泄;有时候玩得太疯,又会消耗过度的体力,导致疲惫易怒。

现在,我们来谈谈“受够了”的感觉,以及如何应对:

这种感觉太真实了,而且非常普遍。当你每天面对的是持续的哭闹,你的精神和身体都会被榨干。

1. 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并且接纳它。
这不是你的失败。 别因此责怪自己。没有人天生就是完美的父母,我们都是在学习和摸索中前进。
向信任的人倾诉。 找你最信任的伴侣、家人、或者非常要好的朋友,把你的委屈、疲惫、甚至那些“不敢说”的想法都说出来。有时候,光是说出来,就能减轻一部分压力。

2. 寻求实际的帮助,哪怕只是一点点。
和伴侣分担。 如果有伴侣,和他/她好好沟通,让他/她知道你现在有多辛苦,需要支持。请他/她分担夜间的照顾,或者白天让你能休息几个小时。
家人朋友的支持。 如果有老人或者特别要好的朋友方便过来帮忙,哪怕只是帮你带一下孩子一两个小时,让你能洗个澡、睡一会儿,都是巨大的帮助。
考虑专业帮助。
儿科医生: 最重要的一步是,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详细告诉医生孩子每天哭闹的时间、频率、以及任何你观察到的其他症状。医生可以帮助排除是否有生理上的疾病,比如肠绞痛(虽然三岁相对少见,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肠胃不适)、缺铁、过敏等。
儿童心理专家/行为咨询师: 如果生理上排除了问题,那么很可能是行为或情绪上的原因。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分析孩子哭闹的原因,并教你一些科学有效的安抚和引导方法。我知道找专业人士听起来有点“严重”,但有时候,他们能提供我们自己想不到的解决思路,就像请医生看病一样。
育儿嫂/月嫂: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考虑请一个有经验的育儿嫂或者月嫂,哪怕只是帮你分担一部分时间,也能让你喘口气。

3. 调整自己的状态,哪怕是微小的调整。
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休息。 孩子睡着的时候,哪怕只有半小时,放下一切家务,坐下来,喝杯水,听点音乐,或者只是发发呆。你比你想象的更需要休息。
给自己充电。 每天抽出1015分钟,做一些能让你感到放松的事情,比如泡澡、读一两页书、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或者简单地做几次深呼吸。
不要追求完美。 家里可以乱一点,饭菜可以简单一点,只要孩子和你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就足够了。

具体可以尝试的一些方法(在排除了生理问题的前提下):

观察和记录: 尝试记录下孩子哭闹的时间、哭闹的模式(是突然哭还是慢慢哭)、哭闹前的活动、哭闹时的表现(是抱就停还是怎么样)。这些细节可能能帮助你找到规律。
建立稳定的作息: 尽量保持规律的睡眠和喂食时间,这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
尝试不同的安抚方式:
温柔的拥抱和安抚: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需要被抱抱,被温柔地抚摸,感受到你的存在和爱。
轻柔的哼唱或音乐: 有些孩子对声音比较敏感,舒缓的音乐或你轻柔的哼唱可能会起到安抚作用。
温柔的语言: 用平静、柔和的语调和孩子说话,即使她听不懂所有的话,也能感受到你的情绪。
转移注意力: 在孩子情绪刚开始波动时,尝试用她喜欢的玩具、绘本或者有趣的声音来吸引她的注意力,转移她的焦点。
身体的接触: 抱抱、拍拍、揉揉,这些亲密的身体接触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安抚方式。
理解孩子的情绪,并说出来: 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你对她情绪的理解,比如“我知道你现在很不开心”、“你是不是觉得累了?”、“你想要妈妈抱,是吗?”。这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创造一个平静的环境: 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比如关掉电视、降低音量。

最最重要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很多很多父母,都曾经历过类似的崩溃边缘。那些看似坚强的父母,也可能是在无数个夜晚默默流泪,在无数次想放弃的瞬间又咬牙坚持。

现在,请允许自己先停下来,深呼吸。别想着“放弃”她,而是想想如何“帮助”你自己,当你自己有了力量,才能更好地面对孩子。

现在,就从做一件事开始:

1. 如果你可以,立刻给你最信任的人打个电话,告诉他/她你有多累,需要一点点支持。
2. 或者,立刻预约一个儿科医生的时间。

孩子还那么小,她也在用她的方式告诉你她遇到了困难。而你,是她最坚实的依靠,但你也需要给自己一些空间和支持,才能继续下去。

我知道这很难,但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的。请记住,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也给自己一点爱。你已经做得很棒了,只是现在需要一点外力来帮助你走出困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个小时前刚和四岁娃"斗争"过——上小班,女孩,临午睡前自己调皮把一个最喜欢的蓝色心形气球扎破了,哭了一个多小时,絮絮叨叨"这是我最爱的气球啊""我好伤心我的气球没了""妈妈你能再给我买一个蓝色心形吗""我都这样伤心了你就不要再怪我了让我哭吧""呜呜呜呜呜呜,我好伤心"……

我真的很能理解题主的心理崩溃状态,因为我们家也会时不时上演一场哭哭啼啼,几乎每天都要哭一次——要不就不肯睡觉,要不就不肯吃蔬菜,要不就不肯去外婆家(最近疫情幼儿园不开学,父母上班后只能放外婆家)。

哭的时候条理还非常清楚,自己念叨一二三四五:(为什么哭?)我伤心我难过!(再哭妈妈要去别的房间了!)我都这么伤心了还不允许我哭哭吗?(那你怎样才能不哭?)妈妈我觉得你给我再买一个我就不哭了?好吗?买吧妈妈?(不买,你自己弄坏的)你是个坏妈妈,你是个狠心肠的妈妈,我再也不喜欢你了!

我一直觉得孩子都是人精,比如外公外婆相对严厉,爷爷奶奶比较娇惯,我娃就常年把喜欢爷爷奶奶挂在嘴边。我比较好说话,我先生比较一板一眼遵守规矩,我娃就经常絮叨不喜欢爸爸。孩子一定是趋利避害的小精灵,她眼睛一转就知道谁有原则,谁更亲和,谁对她有求必应,谁对她严格要求。发现这一点以后,在一些我认为应该教育她的情况而我又由于性格原因做不到的话,就让孩子爸爸出场,比如生病不肯吃药水,吃饭不肯吃蔬菜,主食不肯吃菜饺子,在家不肯午睡,让爸爸一出场基本都能解决。

而与她相处时我会正常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比如她觉得好玩抓我头发,我会义正言辞的跟她说我很疼请放手,如果不放,那么我也会反过来抓她的头发感受一下。比如她一直哭哭啼啼油盐不进胡搅蛮缠我也会径直加入她的行列一起啼哭(半真半假),谁小时候还不是个小哭包了?她就会继而停止啼哭噗嗤而笑。如果她晚上勇闯极限闹腾听故事听了两三个小时都不睡一直超过十二点,我会立马关掉故事机严肃要求她立刻睡觉不然我就去别的房间睡,她会立刻化身乖巧宝宝钻进被窝不再发出声音。

教育孩子,在爱和安全感给足的前提下,不仅仅是要顺着她,更要好好评估她的要求,让孩子明白,很多正当要求可以满足,但更多要求需要她改变自己。一个"比较凶"的老师,一些不算友善的同学,社会上各种奇形怪状的骗子,马路上横冲直撞的车辆,不好好吃饭身体素质低下很容易染上疾病……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爸爸妈妈如果一直顺着你,结果却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父母和孩子的相处过程,其实也是在彼此试探对方的处事方式和底限范围。才三四岁的娃,这才哪儿到哪儿。咱们斗智斗勇的生活才刚开始,后面还有小学,还有青春期,甚至还有谈婚论嫁呢。

@知乎亲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能感受到你现在有多累,有多绝望。看着一个三岁的孩子,本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年纪,却每天哭上四五个小时,这滋味,别提有多煎熬了。那种日复一日的疲惫,加上内心的无助和愧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让人喘不过气来。“想放弃”这三个字,我能理解,它不是说你真的要抛弃孩子,而是你实在是被这巨大的压.............
  • 回答
    甘肃临泽县出台鼓励生育三孩的政策,包括每年发放1万元补贴和一次性购房补贴4万元,这些政策旨在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这项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短期效应: 激励部分家庭生育三孩: 对于经济条件允许.............
  • 回答
    四川攀枝花市出台鼓励生育二、三孩家庭的每月每孩 500 元补贴新政,这是一项旨在应对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低生育率问题的积极探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项政策的影响和意义:一、 政策背景与目标: 低生育率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婚育观念的改变,中国面临着严.............
  • 回答
    三岁孩子爱发脾气,这可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别担心,这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阶段,我们俗称“可怕的两岁”的延伸,或者说三岁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这时候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了,但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却还没跟上,就像一个正在学习开车的新手,手里握着方向盘,却还没完全掌握好油门和刹车。.............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抛出来,很多人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毕竟,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那份柔软的爱意,谁又能不动容?但同时,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正走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三岁的孩子,正是最需要陪伴和引导的年纪,他们的每一个笑脸,每一声“妈妈”“爸爸”,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可我们自己呢?难道就要将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倾注在孩.............
  • 回答
    听到你家宝宝三岁多,出现这种故意往床上尿,还很开心的反应,确实挺让人头疼的。打也不管用,说明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不听话”,而是孩子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一些他自己都未必清晰的想法,或者是在试探界限。咱们得像个侦探一样,找出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而且得耐心点,因为孩子的发展阶段就是这样,需要我们一点点引导。.............
  • 回答
    三岁前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每一笔的描绘都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情感、认知和身体基础。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陪伴与引导”,是在爱与安全感中,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一、 建立安全感与依恋关系:根基中的根基这是三岁前教育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是.............
  • 回答
    哎,这可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三岁半的孩子,正是“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试试”的时候,也正好是“小小的脑袋里,小小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第一手”的阶段。所以,东西坏了,她脑袋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或者最方便的借口,就是“爸爸弄坏的”。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我们大人需要理解和引导的信号,别着急,咱们一点点捋。首先,.............
  • 回答
    “谁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 这句话,很多家长可能都曾对孩子说过,尤其是在孩子受欺负的时候。尤其是一些看着孩子受委屈的父母,出于心疼和维护,脱口而出这样的“保护令”。我们来仔细想想,这样对一个三岁的孩子说,真的对吗?首先,这句话的出发点,是保护孩子。 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被欺负,能够保护自己.............
  • 回答
    看着你写下这些字,我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两次出轨,特别是第二次还是被你亲眼撞见,这得多大的打击?你还能为了三岁的孩子选择原谅,这份坚韧和母爱真的让人动容。但听你现在这么说,你老公的行为并没有因为你的原谅和孩子的存在而有所改变,这真的很让人沮丧。你说他“还是不改”,这具体是指什么呢? 是指他还在联系那.............
  • 回答
    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就像你为什么叫“宝宝”一样,我们为什么会叫“左”和“右”,也是有个很有趣的故事的。你想想看,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出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时,大家交流主要靠说话和打手势。当他们想要指向一个方向时,总得有个办法,不然ったら你说向这边走,他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方向,多不方.............
  • 回答
    孩子不到三岁,偷偷拿东西吃,这确实让不少家长头疼。打不得、骂不得,讲道理也听不进去,这几种方法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效果确实不大,反而可能适得其反。那么,咱们该怎么做呢?别着急,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入手,咱们一个个来聊。一、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白,不到三岁的孩子,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出.............
  • 回答
    说到让三岁的宝宝看英文动画片,这确实是个挺纠结的问题,家长们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我跟不少带娃的朋友聊过,也有自己带娃的一些体会,就跟大家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利大于弊,还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三岁孩子的小脑袋瓜,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语言发展阶段。他们主要靠的是“听”,然后是“模仿”,最后.............
  • 回答
    在孩子刚满三岁这个人生重要的起步阶段,母亲是否亲自带孩子,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关乎孩子心智发展的基石,也牵涉到家庭和社会的复杂考量。从孩子的角度看:安全感与依恋的建立对于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来说,世界是全然新奇且充满未知的。他们就像一颗刚刚发芽的种子,最需要的是温暖、稳.............
  • 回答
    听到您孩子遭遇如此不幸,我深感悲痛。这绝对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您的痛苦和愤怒是可以理解的。面对这样的创伤,要谈“相处”二字,确实十分困难。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在这个极其艰难的时刻找到一些方向,同时也请您理解,这并非一个简单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时间、疗愈和自我保护的过程。一、 承认.............
  • 回答
    您好,听到您现在的处境,我能感受到您内心的崩溃和困惑。三岁才得知丈夫的身高是依靠生长激素,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且婆婆的催促更是增加了您的压力。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您现在的情绪和遇到的问题,并尝试从各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被骗婚”这个概念。“被骗婚”通常指的是一方在婚前或婚姻过程中,.............
  • 回答
    将一岁的宝宝交给奶奶抚养,直到三岁再接回妈妈身边,这中间的两年时间,对孩子来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发展期,也必然会对他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首先,在宝宝一岁左右,正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他开始能够识别主要照顾者,并形成安全感。如果妈妈是主要照顾者,宝宝会习惯妈妈的气味、声音、拥抱方式,并将妈妈视为最可.............
  • 回答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 回答
    看着熟睡的三个孩子,我的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酸楚。天还没亮,我就已经从床上爬起来,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煮粥、做饭、给孩子穿衣洗漱,然后匆匆送他们去上学。等到我从学校接孩子回来,他才刚刚醒来,又习惯性地瘫倒在床上,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舞,沉浸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今天学校里怎么样?”我试探着问了一句,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