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把宝宝带到一岁以后交由孩子奶奶抚养,等三岁再接回妈妈身边带,对宝宝心理会有什么影响吗?

回答
将一岁的宝宝交给奶奶抚养,直到三岁再接回妈妈身边,这中间的两年时间,对孩子来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发展期,也必然会对他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

首先,在宝宝一岁左右,正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他开始能够识别主要照顾者,并形成安全感。如果妈妈是主要照顾者,宝宝会习惯妈妈的气味、声音、拥抱方式,并将妈妈视为最可靠的港湾。突然与妈妈分离,即使有奶奶这样一个慈爱的长辈在,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剥离。他可能会经历一段分离焦虑期,表现出哭闹、粘人、睡眠不安等反应。奶奶的抚养虽然能提供基本的照料,但毕竟和妈妈在情感上的连接和互动方式会有所不同。奶奶可能更加疼爱,但也可能在育儿理念、与孩子的情绪交流方式上与妈妈有差异。

当宝宝进入两岁到三岁这个阶段,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他会更清楚地认识到妈妈是谁,以及妈妈和他之间的特殊关系。在这个时候,妈妈的突然“回归”,对于宝宝来说,可能是一种新的适应过程,甚至是一种“重新认识”。他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建立与妈妈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他可能会表现出对妈妈的依恋,但也可能因为之前的习惯和对奶奶的熟悉,而出现一些犹豫或是不适应。例如,他可能会在妈妈怀里表现出不自在,或者更依赖奶奶。

这种分离和重聚的过程,对于宝宝的依恋类型也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如果分离的过程处理不好,宝宝可能会发展出一种不安全的依恋,例如焦虑型依恋,他会时刻担心被抛弃,需要不断确认妈妈是否还在身边;或者回避型依恋,他可能因为害怕再次经历分离的痛苦,而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表现得过于独立,疏远妈妈。

此外,这期间宝宝的语言和社交能力也在快速发展。他会学习和模仿身边的人。如果奶奶有比较固定的生活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宝宝可能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奶奶的影响。当回到妈妈身边时,妈妈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理解和引导宝宝,弥合在沟通和认知上的差异。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孩子会记住这段被奶奶带大的经历。他可能会对奶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当然是好事。但同时,他也会经历“失去”妈妈一段时间的感受。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他对“离开”和“回来”有更早的体验,或者让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

最理想的情况是,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能够与奶奶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宝宝在家里的生活状况,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频繁地与宝宝见面、视频通话,甚至短暂地接宝宝回家住几天,以维持情感上的连接。当妈妈接回宝宝时,也需要给予宝宝足够的耐心、理解和高质量的陪伴,帮助他重新适应与妈妈一起生活的节奏,重建亲密的亲密关系。

总而言之,这种安排对宝宝的心理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如与奶奶建立深厚感情),也可能伴随着挑战(如分离焦虑、依恋关系的不确定性、适应期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并最大化积极因素,这需要妈妈在整个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细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对宝宝有没有心理影响,

但是你可能会不再爱他。

如果孩子离开了妈妈,由他人抚养,特别是观念落后的老人抚养,大概率会养成一些习惯。

这个习惯可能无伤大雅,比如说普通话不好,晒黑了,说话声音大,爱吃零食,依恋奶奶,吃饭挑食……

当你的孩子远离你身边两三年,这些无伤大雅的习惯,如果是你自己养成的,你根本不在意,或者说没那么在意。如果这个习惯是别人养成的,那么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特别碍眼,你会想改掉他的某种习惯,但是不是一朝一日能改掉的。

最开始刚到你身边,你可能会含蓄的想改变他的一些习惯,日子久了,你改变不了他,你会从愧疚变成恼怒,变成嫌弃,你会渐渐的不爱他了。

特别是如果你有一个自己带在身边长大的孩子。

如果你和你婆婆有隔阂,可能情况更糟糕。

信不信由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