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岁多孩子故意往床上尿,尿完还会很开心地告诉妈妈,打也不管用,还可以怎么教育孩子?

回答
听到你家宝宝三岁多,出现这种故意往床上尿,还很开心的反应,确实挺让人头疼的。打也不管用,说明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不听话”,而是孩子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一些他自己都未必清晰的想法,或者是在试探界限。咱们得像个侦探一样,找出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而且得耐心点,因为孩子的发展阶段就是这样,需要我们一点点引导。

首先,咱们得放平心态。别觉得孩子是故意跟你作对,他可能只是在探索,或者是在寻求关注,甚至是觉得这个行为“好玩”。他的大脑还在发育,对因果关系、对“对错”的理解还比较初步。

第一步:成为孩子的“破案”伙伴,找到“为什么”

咱们得先侦查一下,这行为背后的“动机”。

是不是“没憋住”的升级版? 有时候,孩子是真的憋不住,但又不想告诉你,或者表达不清,然后就在床上“解决了”。但你说的“故意”和“开心”,感觉又不太一样。
是寻求关注吗? 孩子会发现,他这么一做,妈妈的反应特别大,虽然是负面的,但也是“关注”。他可能觉得,平时不这样做,妈妈没这么“看”他。尤其是家里如果最近有了弟弟妹妹,或者你忙于工作,这种可能性更大。
是试探底线吗? 三岁多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会想知道,什么是我能做的,什么是我不能做的,以及“做”了之后,大人的反应是什么。他可能就是在测试,“我尿床了,妈妈会怎么办?” 看到你的反应(哪怕是打),他可能觉得“我成功引起了妈妈的注意”。
是玩“水”的乐趣? 有些孩子对水的流动性、温度、湿润感很着迷,尤其是在他不知道什么是“脏”和“规矩”的时候,他可能只是觉得这个行为有意思。
是不是有其他压力或变化? 比如,搬家、换幼儿园、家庭关系的小摩擦,这些都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安,然后通过行为来表达。

怎么侦查呢?

观察时机: 孩子通常在什么时候会这样做?是睡醒后?午睡时?还是白天?是不是在某个特殊事件发生后?
观察情绪: 除了开心,他有没有其他情绪?比如,做完之后有些害怕,然后用“开心”来掩饰?
跟孩子聊(用他的语言):
“宝宝,你刚才在床上尿尿了,妈妈看到了。你能不能告诉妈妈,为什么要在床上尿尿呀?”
“是不是肚肚里有便便或者尿尿,你还没来得及去卫生间呢?”
“你尿完之后,为什么觉得很开心呀?是因为你觉得床变湿了很有趣吗?”
“你这样做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是在妈妈的床上呢?”

第二步:建立“湿漉漉”与“不开心”的联系,但不是直接惩罚

打,孩子已经知道没用了,而且打会伤害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我们要用其他方法,让他理解这个行为带来的“不方便”和“不愉快”。

直接的后果体验(但不是惩罚):
一起清理: 当他尿了之后,温柔但坚定地告诉他:“宝宝,床湿了,湿了的床睡觉会不舒服,也会让衣服湿湿的,也不好。我们一起来把床弄干净好不好?”
参与过程: 让他帮忙拿抹布、帮忙把湿床单放进洗衣机、帮忙把干床单铺上。即使他帮不上太多忙,让他参与其中,他会感受到“因为我尿了,所以才需要这样做”。
暂时不便: 如果是白天,尿了就让他坐着玩,但不能坐床上了,因为床需要晾干。让他体验一下“因为这个行为,我不能再在这里玩了”。
换掉湿衣服: 让他自己脱掉湿裤子、湿内裤,然后告诉他:“宝宝,湿衣服穿在身上会很不舒服,也会让身体着凉,所以我们要赶快换掉。”

温和的沟通,强调“床”和“尿尿”的关系:
“宝宝,床是用来睡觉的,睡觉的时候,尿尿要去卫生间哦。卫生间里有小马桶,可以舒服地把尿尿送走。”
“如果尿尿在床上,床就会湿湿的,湿湿的就不舒服,妈妈还要费力去洗。”

第三步:积极引导,强化“正确”行为

既然孩子喜欢“体验”,那我们就给他体验“正确”行为带来的愉悦。

成为“尿尿小英雄”:
及时鼓励: 只要孩子主动去卫生间尿尿、便便,或者告诉你“我要尿尿”,都要给予非常大的肯定和表扬。“哇!宝宝自己去卫生间尿尿了,真是个棒棒的小男子汉/小公主!你真是太厉害了!”
设立“成功榜”: 可以画一个简单的图,每次他成功去卫生间尿尿或便便,就在上面贴一个小贴纸,或者画个笑脸。累计一定数量后,可以给他一个小奖励(不是物质上的,可以是一个拥抱,或者陪他玩他最喜欢的游戏)。
游戏化引导:
“小鸭子游戏”: “宝宝,我们来玩‘小鸭子去哪里’的游戏,小鸭子想去哪里尿尿呀?对了,去卫生间!”
“便便/尿尿快跑”: “感觉肚子胀胀的,是便便/尿尿要出来了吗?我们快跑去卫生间,看谁先到!”
“水宝宝去旅行”: 借用绘本,讲讲身体里的水宝宝是怎么通过尿尿这个过程出去的,以及这个过程应该发生在卫生间。

建立“如厕仪式感”:
睡前提醒: 睡前或午睡前,都要温柔地提醒:“宝宝,睡觉前要去卫生间把尿尿送走,这样晚上睡觉的时候,床就不会湿了,睡得也更舒服。”
醒后检查: 醒来后,先问一句:“宝宝,有没有尿尿呀?要不要去卫生间看一下?”
建立“尿床”的负面联想(但不是直接批评): 可以偶尔(真的很少很少,不要频繁)在他尿了之后,指着湿床单说:“宝宝看,床湿了,这样睡起来肯定不舒服,妈妈也很辛苦才把它弄干。” 让他把“尿床”和“不舒服”、“麻烦”联系起来。

第四步:排除身体原因,以及调整家庭互动

观察是否有尿路感染等情况: 虽然你说是“故意”,但万一有隐匿的尿路感染,也会导致尿频、尿不尽,孩子可能就懒得跑去卫生间了。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并且伴有其他不适,可以咨询一下医生。
审视亲子互动:
关注时机: 孩子尿床发生在你们互动最少的时候吗?是不是他想引起你注意?
是否有足够的肯定? 平时他对你说“我尿尿了”或者主动上厕所,你会给予怎样的反应?确保他对“正确行为”的正面反馈是足够的。
你对“尿床”的反应: 你的反应是否过于激烈?太多的批评、指责,反而会让他觉得“反正我都被骂了,不如就随便尿尿吧”,或者产生逆反心理。

具体操作上,举个例子:

假设今天早上,你发现宝宝在床上尿尿了,他一脸得意地告诉你。

1. 收住你想发火的念头。 深呼吸。
2. 平静地说: “哦,宝宝,床湿了呀。宝宝,你刚才是在床上尿尿了,对不对?”(让他正面回答)
3. 温和地继续: “宝宝,床是用来睡觉的,睡在湿湿的床可不舒服了,也会让我们的衣服湿湿的。宝宝,你知道为什么要在床上尿尿吗?是因为你觉得好玩,还是没有及时去卫生间呢?”(尝试理解原因)
4. 行动起来: “我们一起来清理床好不好?宝宝可以帮妈妈拿抹布,把床擦干净。”(让他参与清理,体验后果)
5. 穿上干净衣服: “衣服也湿了,我们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才会舒服。”
6. 表扬正确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果宝宝主动去卫生间尿尿,一定要给予热情的表扬:“哇!宝宝自己去卫生间尿尿了!太棒了!你是妈妈的小英雄!”

关键在于:

耐心和一致性: 这种行为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你持续的耐心和家人的步调一致。
情绪管理: 尽量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用积极、引导的方式去处理。
正面强化: 大力表扬和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让他知道什么才是“值得开心”的。
理解和沟通: 努力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用孩子能懂的方式与他沟通。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在学习很多规则和能力,包括如厕。偶尔的“犯规”是探索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从“因为好玩/为了得到关注”转变为“因为这是对的,而且我很棒”。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家的兔子,刚来时经常在厕所外拉屎,然后我就把它的屎捡起来放它面前,吼了它几句,并且克扣了它喜欢吃的零食。之后,它每次拉屎拉尿都一定在为它提供的厕所里解决的。

可见,只要方法对了,连兔子都能学会在正确的地方上厕所。

如果一个行为做了没有坏处,反而还会让他/她/它很爽,他/她/它就会反复去做;如果一个行为做了一定会有恶果,那么他/她/它就会尽量规避。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我的建议就是,如果要打就真打,狠狠地打屁股。假装打但是没有真打,孩子可能会觉得好玩。之前我们经常听说美国家长不打孩子,因为一旦被老师发现了,老师会告家长虐待孩子的。但是我们课题组的美国小哥杰克逊告诉我们,那些传说都是假的,美国家长必要时当然会打孩子的,而且是狠狠地揍屁股。我们问,那不怕老师告虐待吗?

他说,这就是为什么打屁股啊。一方面打屁股不容易将孩子打伤,另一方面打屁股不容易被老师发现的。万一真的打狠了留下了痕迹,哪怕老师发现了告你虐待,你马上就反手举报老师猥亵,那样的话老师的下场一定比你严重得多。所以打屁股并不会被举报的,因此美国家长要打孩子就打屁股。

如果你不忍心打他的话,你就用其他的方式进行一些实质性的惩罚,比如他撒的尿就一定让他自己洗干净,或者那天他最喜欢吃的食物不给他吃作为惩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你家宝宝三岁多,出现这种故意往床上尿,还很开心的反应,确实挺让人头疼的。打也不管用,说明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不听话”,而是孩子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一些他自己都未必清晰的想法,或者是在试探界限。咱们得像个侦探一样,找出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而且得耐心点,因为孩子的发展阶段就是这样,需要我们一点点引导。.............
  • 回答
    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就像你为什么叫“宝宝”一样,我们为什么会叫“左”和“右”,也是有个很有趣的故事的。你想想看,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出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时,大家交流主要靠说话和打手势。当他们想要指向一个方向时,总得有个办法,不然ったら你说向这边走,他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方向,多不方.............
  • 回答
    老实说,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简直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异常惨烈的“战争”。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颠覆”。它彻底颠覆了你的生活、你的精力、你的情绪,甚至是你的身份认知。先说说身体上的“煎熬”。第一个年头:从“人”到“奶牛+移动保姆”的转变。刚生完孩子,身体还没恢复,就开始了24小时连轴转。半夜.............
  • 回答
    三孩政策的落地,无疑是中国社会生育观念和家庭结构演变的重要一步。然而,伴随而来的是许多现实层面的考量,其中一个绕不开的议题便是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潜在挑战,特别是歧视和压力是否会因此加剧。坦白说,这个问题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有现实基础的。在中国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的责任很大程度上仍被归结于.............
  • 回答
    三岁孩子爱发脾气,这可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别担心,这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阶段,我们俗称“可怕的两岁”的延伸,或者说三岁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这时候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了,但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却还没跟上,就像一个正在学习开车的新手,手里握着方向盘,却还没完全掌握好油门和刹车。.............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能感受到你现在有多累,有多绝望。看着一个三岁的孩子,本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年纪,却每天哭上四五个小时,这滋味,别提有多煎熬了。那种日复一日的疲惫,加上内心的无助和愧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让人喘不过气来。“想放弃”这三个字,我能理解,它不是说你真的要抛弃孩子,而是你实在是被这巨大的压.............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抛出来,很多人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毕竟,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那份柔软的爱意,谁又能不动容?但同时,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正走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三岁的孩子,正是最需要陪伴和引导的年纪,他们的每一个笑脸,每一声“妈妈”“爸爸”,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可我们自己呢?难道就要将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倾注在孩.............
  • 回答
    三岁前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每一笔的描绘都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情感、认知和身体基础。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陪伴与引导”,是在爱与安全感中,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一、 建立安全感与依恋关系:根基中的根基这是三岁前教育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是.............
  • 回答
    哎,这可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三岁半的孩子,正是“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试试”的时候,也正好是“小小的脑袋里,小小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第一手”的阶段。所以,东西坏了,她脑袋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或者最方便的借口,就是“爸爸弄坏的”。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我们大人需要理解和引导的信号,别着急,咱们一点点捋。首先,.............
  • 回答
    “谁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 这句话,很多家长可能都曾对孩子说过,尤其是在孩子受欺负的时候。尤其是一些看着孩子受委屈的父母,出于心疼和维护,脱口而出这样的“保护令”。我们来仔细想想,这样对一个三岁的孩子说,真的对吗?首先,这句话的出发点,是保护孩子。 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被欺负,能够保护自己.............
  • 回答
    看着你写下这些字,我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两次出轨,特别是第二次还是被你亲眼撞见,这得多大的打击?你还能为了三岁的孩子选择原谅,这份坚韧和母爱真的让人动容。但听你现在这么说,你老公的行为并没有因为你的原谅和孩子的存在而有所改变,这真的很让人沮丧。你说他“还是不改”,这具体是指什么呢? 是指他还在联系那.............
  • 回答
    孩子不到三岁,偷偷拿东西吃,这确实让不少家长头疼。打不得、骂不得,讲道理也听不进去,这几种方法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效果确实不大,反而可能适得其反。那么,咱们该怎么做呢?别着急,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入手,咱们一个个来聊。一、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白,不到三岁的孩子,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出.............
  • 回答
    说到让三岁的宝宝看英文动画片,这确实是个挺纠结的问题,家长们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我跟不少带娃的朋友聊过,也有自己带娃的一些体会,就跟大家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利大于弊,还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三岁孩子的小脑袋瓜,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语言发展阶段。他们主要靠的是“听”,然后是“模仿”,最后.............
  • 回答
    在孩子刚满三岁这个人生重要的起步阶段,母亲是否亲自带孩子,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关乎孩子心智发展的基石,也牵涉到家庭和社会的复杂考量。从孩子的角度看:安全感与依恋的建立对于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来说,世界是全然新奇且充满未知的。他们就像一颗刚刚发芽的种子,最需要的是温暖、稳.............
  • 回答
    听到您孩子遭遇如此不幸,我深感悲痛。这绝对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您的痛苦和愤怒是可以理解的。面对这样的创伤,要谈“相处”二字,确实十分困难。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在这个极其艰难的时刻找到一些方向,同时也请您理解,这并非一个简单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时间、疗愈和自我保护的过程。一、 承认.............
  • 回答
    您好,听到您现在的处境,我能感受到您内心的崩溃和困惑。三岁才得知丈夫的身高是依靠生长激素,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且婆婆的催促更是增加了您的压力。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您现在的情绪和遇到的问题,并尝试从各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被骗婚”这个概念。“被骗婚”通常指的是一方在婚前或婚姻过程中,.............
  • 回答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 回答
    将一岁的宝宝交给奶奶抚养,直到三岁再接回妈妈身边,这中间的两年时间,对孩子来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发展期,也必然会对他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首先,在宝宝一岁左右,正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他开始能够识别主要照顾者,并形成安全感。如果妈妈是主要照顾者,宝宝会习惯妈妈的气味、声音、拥抱方式,并将妈妈视为最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多因子定价模型,特别是APT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像是专业人士在交流的方式来阐述。理解定价模型的核心:为什么我们需要模型?首先,我们要明白,金融市场上的资产,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其他什么,其价格都不是随意波动的。价格的变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