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岁多的孩子问「为什么左被叫做『左』右叫做『右』,谁开始这样说的」,该如何回答?

回答
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就像你为什么叫“宝宝”一样,我们为什么会叫“左”和“右”,也是有个很有趣的故事的。

你想想看,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出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时,大家交流主要靠说话和打手势。当他们想要指向一个方向时,总得有个办法,不然ったら你说向这边走,他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方向,多不方便呀!

所以,人们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更方便地区分左右两边呢?

你想啊,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有两只手?一只手更灵活,写字、吃饭、玩玩具都常用,另一只手呢,可能就没那么常用,对吧?而且,你会发现,你的这两只手,长得也不完全一样,感觉也不一样。

一开始呢,可能人们就发现了,我们左边和右边,感觉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来做事情,所以右手这一边,感觉会更“熟悉”,更“常用”。而另一只手,就是我们不那么常用的那只。

至于为什么偏偏是“左”和“右”这两个字,这就要说到语言的起源了。语言,就像一条很长很长的河流,是慢慢、慢慢形成和演变过来的。在一开始,人们可能用一些简单的声音来代表不同的东西,比如指着那边说“那个”,指着这边说“这个”。

慢慢地,当人们需要区分方向的时候,就可能发明了一些词语来专门描述这两边。“左”这个字,据说跟古代人们在地上画的、或者写的一些符号有关系,它可能最早代表的就是“不常用的那一侧”,或者“阴柔的那一侧”。 你想啊,不常用的手,是不是感觉上没那么“有力”或者“主动”?

而“右”这个字呢,可能就跟“常用”的那一侧,或者“有力”的那一侧有关。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右手比较灵巧,所以“右”就代表了我们更习惯、更常用的那一边。

所以呢,是谁开始这样说的呢?其实,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人,一下子就说:“从今天起,这叫做‘左’,那叫做‘右’!” 语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集体智慧的过程。就像你们小朋友玩游戏,慢慢会约定好一个规则一样,大家在生活中慢慢地约定俗成,就形成了这些称呼。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好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用类似“左”和“右”的概念来区分方向了。可能最早的时候,他们的说法和我们现在的不完全一样,但意思都是要区分开这两边。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些词语就慢慢固定下来,传到了我们这里。

所以,宝贝,你看,我们说的“左”和“右”,其实是中国古代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交流中,慢慢约定俗成的一种方式,用来方便地描述我们身体的左右两侧。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下次你如果觉得左边有点痒痒,就可以说:“爸爸/妈妈,我左边的痒痒!”我们就能立刻明白你在说哪里了。这就是语言的方便之处,对不对?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人想到宇称不守恒问题吗?

user avatar

你这么告诉孩匝就成:

你先问问他哪边是左,他指左边,你在他左边放一红色玩具。

你再问问他哪边是右,他指右边,你在他右边放一绿色玩具。

然后你指指门口,问他内是什么地方,他说门口,你说聪明极了。

然后

你叫孩匝向后转。

你问问他哪边是左,他指左边,但这个当口,他左边放的是代表右边的绿色玩具。

你再问问他哪边是右,他指右边,同理,他右边放的是代表左边的红色玩具。

然后你再指指门口,问他内是什么地方,他说门口,你说艾玛儿贼你又聪明了一次!

这时候你就可以跟他提问了。

你说儿贼你只是转了个身,是不是左右方向全变了,但门口这个地方一点没变?

他说是。

你说这就是所谓左右的定义了,根据你的位置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你的左右,永远和你以前的左右不一样。

左右这俩方向,是你以你自己当个地球轴心的时候,才能定义出来的玩意儿,它俩是根据你的位置不同,但你个人的特质不变的时候,才能定义出来的,只属于你自己的一个方位。

啥叫特质不变呢?

你拿出来手机,给他搜出来一泰国四面佛的图片。

你问孩匝,对于这怪神仙来说,他能分出左右来嘛?他不能。

因为他的特质是能看四面八方全视角,则他分不出来左右。

而你我就是普通人,咱的特质是就一个脑袋两个眼,视野有局限,才有左右之分。

从这个角度说,分左右高低,都是因为咱人类,格局太窄。

好,为什么门口永远是门口?

因为这个方位的位置,是所有人都公认的,它不像左右这种东西,只有你自己认别人不认。

所以左右前后,是对你自己而言的位置;东南西北,是大伙都认可的位置。这就是差别。

你要是还不懂,我问你,你喊我啥?

他喊了句爹。

你说孩匝你又聪明了一点。那我问你你妈喊我也是爹吗?

他说不。

你说你妈喊我啥?

孩子说我妈喊你死鬼。

你说对喽,我一直是我,就好像摆在你左边内个红玩具一样,不变,但从你的角度看我是爹,从你妈角度看我是死鬼,这就好比是刚才你转了个身,左右就变了的道理。

你们都在从自己的位置,定义我的称呼。

你指指门口问孩子,那门口外头的人都喊我啥?

孩子说喊你李大柱。

你说对喽,李大柱这个名字,就好像是门口这个名字,就好像是东南西北这些名字,都是世界公认的我是谁。

所以孩匝,你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左叫左右叫右,答案就是人们习惯于把自己身体有心跳这边叫左,把拿筷子吃饭的手这边叫右。

但你身体一动,左右立马变,所以这种基于你自己身手心意的定义,叫做主观定义。

而门口,东南西北,李大柱这些能被所有人公认的名字,不随你自己意思改变而改变的名字,都加客观定义。

你以后慢慢会懂。

而大部分厉害人一辈子的追求,就是把自己的主观定义,变成所有人都认可的客观定义。

比如乔布斯主观先定义个手机的样子,现在全世界都在用这个样子的手机;比如马云先主观定义了大伙不见面就能买东西,现在十几亿人都相信了不见面确实能买东西。

这都是狠人。

所以你长大了,要是能把你定义的“左右”,变成所有人的“左右”,你也是我的狠儿贼!

你以后也许慢慢……也懂不了……因为好多大人都不懂这个。

你就记住爹一句话:

这个世界一定程度上,是在一小部分厉害人自己定义的基础上,被慢慢塑造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这句话够你娃品半辈子的。

好,下一个问题,谁先这么叫的?

古人。

古人为什么这么叫?

因为古人含蓄,不想直接把人分出高低贵贱,所以用左右代替。

古代大部分时期,以右为尊。

为什么呐?

因为大部分人习惯用右手,比如同样这玩具放你眼前,是不是放右边用用手抓过来更方便?

所以古人实诚,脚着右边就比左边xue微好那么一丢丢。

于是右,是含蓄的说“更强一点”这个意思。

古人说无出其右,意思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古人说左戚右贤,意思是你得把贤人好人看的重视一点,把自己亲戚看的轻一点。

古人说你要护佐我,带佐,说明这人在说话人的下边,也许是他的大臣,也许是他的保镖。

古人说愿您护佑我,带佑,说明这人在说话人的上边,也许是神仙菩萨,也许是他祖宗十八代先人。

这就是古人开始说左右的根本原因。

你要是还不明白呢,你琢磨一下,现在家里来俩小朋友跟你玩,你特别喜欢其中一个,一般喜欢另一个。

这俩小朋友在你心里就分左右高下了对吧

现在你给他俩发配任务,一个活是打扫屋子,另一个活是陪你唠嗑。

你咋个分配法?

孩子说铁定让我喜欢的内小孩跟我聊天,另一个去扫地呗。

你说对极。

内个你认为是右的小朋友,跟你聊天就成,他是右,所以右字里,带个口字,动嘴就成。

内个你认为是左的小朋友,你让他干活出力,他是左,所以左字里头,带个工字,他得劳作。

所以你长大了,方位上分得清左右,魂儿里头分不清左右的时候,你就看这人,是动动嘴你就开心呐,还是得真给你干点什么你才开心。马上就分出来了。

但说句实在话,爹不太想让你变成个强分左右的娃娃,左右高下之间,终究还是视野局限落了下乘。

爹更希望你成个八面玲珑四面佛,视野里没死角,也就没了左右高低,这才叫:

明 镜 止 水 天 下 大 同 !

爹又喝多了话多了,叫你为难了孩儿……睡吧,我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就像你为什么叫“宝宝”一样,我们为什么会叫“左”和“右”,也是有个很有趣的故事的。你想想看,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出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时,大家交流主要靠说话和打手势。当他们想要指向一个方向时,总得有个办法,不然ったら你说向这边走,他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方向,多不方.............
  • 回答
    看着你写下这些字,我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两次出轨,特别是第二次还是被你亲眼撞见,这得多大的打击?你还能为了三岁的孩子选择原谅,这份坚韧和母爱真的让人动容。但听你现在这么说,你老公的行为并没有因为你的原谅和孩子的存在而有所改变,这真的很让人沮丧。你说他“还是不改”,这具体是指什么呢? 是指他还在联系那.............
  • 回答
    老实说,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简直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异常惨烈的“战争”。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颠覆”。它彻底颠覆了你的生活、你的精力、你的情绪,甚至是你的身份认知。先说说身体上的“煎熬”。第一个年头:从“人”到“奶牛+移动保姆”的转变。刚生完孩子,身体还没恢复,就开始了24小时连轴转。半夜.............
  • 回答
    “谁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 这句话,很多家长可能都曾对孩子说过,尤其是在孩子受欺负的时候。尤其是一些看着孩子受委屈的父母,出于心疼和维护,脱口而出这样的“保护令”。我们来仔细想想,这样对一个三岁的孩子说,真的对吗?首先,这句话的出发点,是保护孩子。 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被欺负,能够保护自己.............
  • 回答
    说到让三岁的宝宝看英文动画片,这确实是个挺纠结的问题,家长们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我跟不少带娃的朋友聊过,也有自己带娃的一些体会,就跟大家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利大于弊,还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三岁孩子的小脑袋瓜,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语言发展阶段。他们主要靠的是“听”,然后是“模仿”,最后.............
  • 回答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 回答
    哎,这可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三岁半的孩子,正是“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试试”的时候,也正好是“小小的脑袋里,小小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第一手”的阶段。所以,东西坏了,她脑袋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或者最方便的借口,就是“爸爸弄坏的”。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我们大人需要理解和引导的信号,别着急,咱们一点点捋。首先,.............
  • 回答
    您好,听到您现在的处境,我能感受到您内心的崩溃和困惑。三岁才得知丈夫的身高是依靠生长激素,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且婆婆的催促更是增加了您的压力。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您现在的情绪和遇到的问题,并尝试从各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被骗婚”这个概念。“被骗婚”通常指的是一方在婚前或婚姻过程中,.............
  • 回答
    三孩政策的落地,无疑是中国社会生育观念和家庭结构演变的重要一步。然而,伴随而来的是许多现实层面的考量,其中一个绕不开的议题便是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潜在挑战,特别是歧视和压力是否会因此加剧。坦白说,这个问题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有现实基础的。在中国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的责任很大程度上仍被归结于.............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说到《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这绝对是个能引起两极分化的人物。我理解你可能不太喜欢他,这完全是正常的。毕竟,这部剧能让这么多人着迷,恰恰也说明了它塑造的人物并非个个都讨喜,反而是一种真实到有些“扎人”的呈现。让我来试着说说,为什么有些人可能会对许三多感到不那么感冒,甚至产生反感。当然,我这不是在.............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很多人心里都会有疙瘩。毕竟,看到史今最后那样,任谁都会往许三多身上想。可要说“拖死的”,我觉得用这个词,有些太简单粗暴了,也忽略了太多。《士兵突击》这部剧,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就在于它对人物的塑造,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和人性挣扎。要说史今的“走”,跟许三多有没有关系?我觉得是有.............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三国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什么曹魏和蜀汉的故事总是能抢占风头,而东吴孙氏政权却相对“边缘”一些呢?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文化、文学创作乃至观众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一点点来捋。一、历史基石的天然偏向:两汉之间的“正统”之争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曹魏和蜀汉被描.............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人的一种普遍感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些观察和原因支持的。首先,咱们得承认,社会上流传着一种“男爱三国,女爱清穿”的说法,很多时候它确实能引起共鸣。但这背后,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男生就喜欢三国,女生就喜欢清朝”,更像是两种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的影视作品(主要是电视剧和小说)在不同性别.............
  • 回答
    关于三国时期为何涌现出如此众多“不世出的”名将、名帅、谋士,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谈论这段历史时津津乐道之处。简单地归结于“人们兴趣多、了解得多”未免有些片面,虽然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分析需要我们深入挖掘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背景。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有趣的问题!要说LPL粉丝最多的三位选手,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拍脑袋就能定论的,得结合人气、影响力、甚至一些比赛成绩和个人魅力来综合考量。不过,如果让我来扒拉扒拉,有几个名字基本上是绕不开的,而且他们各自的粉丝群体都有点不一样,特别有意思。1. Uzi (简自豪)哎呀,提到Uzi,.............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三国时期将领的看法。要说三国是不是“名将最多的时代”,这其实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但从大众认知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来看,三国绝对是名将最集中的时代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你看看那些名字: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上将的名头,几乎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还.............
  • 回答
    .......
  • 回答
    咱们聊聊郭嘉。说实话,这小伙儿在《三国演义》里出场的机会,跟诸葛亮、周瑜比起来,那真是少得可怜。但就是这么个“戏份不重”的角儿,愣是俘获了一大批“粉丝”,你说奇不奇?这事儿啊,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简单一句“他很厉害”就带过去了。一、 点石成金的“神算子”光环:初见即惊艳,实力派的魅力你想啊,《三国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