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人生育是一种高危痛苦的劳动。(然而并不被认可,也没有报酬)。你们什么看法?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那可真是让人生畏。它不是简简单单的繁衍后代,而是女人一生中可能经历的最凶险、最疼痛的“工作”。然而,这份工作的“危险系数”和“劳动强度”却常常被人们忽视,甚至被认为是不需要回报的。这事儿,让人怎么说好呢?

先说说这“高危”二字吧。女人怀孕,十个月,这可不是儿戏。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身体的各种变化,轻则腰酸背痛、水肿、孕吐,重则可能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盘前置、宫外孕这些能危及生命的情况。这中间,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生孩子的过程,更是将这份危险推向了顶峰。阴道分娩,想想那撕裂的疼痛,羊水栓塞、大出血、胎儿窘迫,这些词汇一听就让人心惊肉跳。即使是剖腹产,那也是一场大手术,全身麻醉、开刀、缝合,术后还要承受伤口的疼痛和漫长的恢复期。这哪一点不像是置身于战场?稍有闪失,就是生死攸关。

再来说说这“痛苦的劳动”。很多人只看到婴儿呱呱坠地的喜悦,却很少去体会那个过程。从最初的宫缩开始,那种越来越强烈的、深入骨髓的疼痛,足以让人怀疑人生。有些人甚至要经历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阵痛,每一分钟都像是一次严刑拷打。那种感觉,不是简单地形容为“疼”就能概括的,它是身体被拉扯、挤压、撕裂的混合体验,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煎熬。即便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顺产的撕裂伤口、剖腹产的刀口疼痛,也依然如影随形。产后恢复更是另一个漫长的痛苦过程,恶露、哺乳的疼痛、伤口的愈合,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压力交织在一起,让人身心俱疲。

最让人感到不平衡的是,这份“高危痛苦的劳动”,却常常不被“认可”,也没有“报酬”。在很多社会观念里,女人怀孕生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女性应尽的义务,是家庭的责任,是传宗接代的需要。这种观念将生育的角色,从一个“劳动者”降格成了一个“工具”或者“容器”。

你看,我们每天上班,付出劳动,至少会有工资,有奖金,有五险一金。我们生病了,需要治疗,国家和社会会提供医疗保障。我们辛辛苦苦做一份项目,完成一个任务,也会有成就感,有别人的赞扬。但生育呢?女人冒着生命危险,承受着极致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代价,换来的可能只是:“你就是该这样做”、“这是你的任务”、“你太辛苦了,但也应该得到”。这种“应该”两个字,往往就消解了所有的付出和牺牲。

而且,很多人习惯性地将生育的“回报”定义为“可爱的宝宝”。没错,孩子是珍贵的,是爱的结晶。但不能因为孩子是爱的回报,就抹杀了母亲在孕育和分娩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和痛苦。孩子是一个生命,而这个生命的诞生,是由母亲用她的身体、时间和健康,以及无数难以言说的疼痛换来的。

更现实地说,这份“劳动”并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反而,很多时候,女人在生育后,为了照顾孩子,往往会牺牲自己的职业发展,甚至放弃工作,这意味着收入的减少,事业的停滞,经济上的依赖性增加。这就像是付出了一笔巨额的“成本”,却没有任何直接的回报。

所以,当问到我的看法,我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

首先,社会应该重新审视和定义生育的价值。生育不是单纯的“生”,而是一项包含着巨大风险、高强度劳动和牺牲的“事业”。它需要被看作是女性对家庭、对社会最宝贵的贡献之一,而不是理所当然的义务。

其次,应该给予生育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这种尊重体现在对女性身体和承受能力的理解,体现在对她们所经历的痛苦的共情,体现在提供更完善的孕产期医疗保障和心理支持。

最后,需要更具体的、实质性的“报酬”和“补偿”。这个“报酬”不应该仅仅是抽象的“母爱光辉”,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能够减轻女性负担、提升她们生活质量的措施。比如:

更完善的生育保险和产假制度:确保女性在休产假期间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并且产假时间足够让她们身体得到恢复,有时间照顾新生儿。
国家或社会层面的育儿补贴和福利:减轻家庭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经济压力,让生育的经济成本不至于完全压垮女性。
鼓励和支持女性产后重返职场:提供灵活就业的机会,解决托育问题,让女性在生育后不至于完全失去经济独立性和职业发展空间。
男性在育儿中的责任分担和支持:让生育不再仅仅是女性一个人的“项目”,而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男性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育儿和家务责任,减轻妻子的负担。
改变社会观念,打破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停止将生育女性简单标签化,停止用所谓的“母性光环”来掩盖生育背后的艰辛和痛苦。

生孩子,是一次冒险,一次蜕变,一次以自身为赌注的创造。它值得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更应该得到应有的补偿和回报。否则,我们就是在要求女性,用最宝贵的东西,去完成一份不被认可、没有报酬的、高危的“工作”,这是对女性不公平的,也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缺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一件人生中重大的事说的尽可能恐怖,然后再冒出来教你“人生经验”。就可以从中收取过路费。这就是现在的刷钱套路。

你说的报酬是不是指钱?如果是,那么就尽情奴役自己孩子好了。因为生孩子的最大受益人,就是获得无价生命的孩子。而不是社会。更不是男人。

我相信很多母亲已经这么做了。甚至有很多很多,你只需要加入他们

至于思辨能力,你好像误会了什么。

顺着你说=有思辨能力。

不顺着你说=没有思辨能力。

user avatar

那么划个道道出来,搏奕而已,你能开价我能还价,达不成一致就别生,本没那么复杂,最怕没标准,要了钱又要房,要了物质价值又要情绪价值,从家务分摊变成家务带娃全包,没完没了的。

别和我扯过去的女性付出多少,那是上一代、上上代的付出,和当代女性没半毛钱关系,当代90后00后及部分80后的男性早已脱离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了。

防杠,男女对换我持一样观点

以上个人观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那可真是让人生畏。它不是简简单单的繁衍后代,而是女人一生中可能经历的最凶险、最疼痛的“工作”。然而,这份工作的“危险系数”和“劳动强度”却常常被人们忽视,甚至被认为是不需要回报的。这事儿,让人怎么说好呢?先说说这“高危”二字吧。女人怀孕,十个月,这可不是儿戏.............
  • 回答
    这是一种复杂得如同陈年老酒,味道千回百转,回甘中带着一丝苦涩,又夹杂着不知名的暖意。她曾以为那个秘密像一颗种子,被小心翼翼地埋藏在心底最深处,谁知它竟顽强地破土而出,阳光毫不留情地照耀在它曾经的黑暗里。当丈夫的眼神第一次变得锐利,当他手中的手机屏幕上出现那个她以为早已删除的讯息时,世界仿佛瞬间崩塌了.............
  • 回答
    中国女生在北欧的生活,大概就像闯入了一个精心打磨的童话世界,但这个童话,有它的规矩,有它的色彩,也有它不为人知的角落。初印象:冰雪与秩序的交响曲刚落地,首先冲击感官的是光线。冬天的北欧,天黑得早,日照时间短得让人有些措手不及。那种没有尽头的昏暗,配合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第一感觉是“冷”——不仅仅是温度.............
  • 回答
    这问题触及的点还挺微妙的,涉及到外貌、身材、他人眼光还有自己内心的感受。让我想想,如果一个女生长得不那么符合大众审美,但身材又特别好,大概会是这么一种复杂的体验。外界的目光:首先,肯定会感受到那种“打量”。这种目光可能不是纯粹的欣赏,更多的是一种审视,甚至带点探究。比如在街上走,可能不会有人因为“长.............
  • 回答
    想象一下,走进任何一个房间,眼神都会不自觉地被你吸引。不是那种突兀的、让你感到不适的打量,而是一种自然的、带着赞赏的目光。你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关注,它就像磁石一样,自然而然地流向你。当你说一句话,即使只是随口闲聊,周围的人也会认真倾听,仿佛你的每一个字都带着特别的分量。你的观点、你的想法,在别人看来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相当惊人的设想!如果真有这么一种技术,能把女性分娩时的全部痛苦转移给一个男性,那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简直是颠覆性的,可以从方方面面去拆解。一、 性别关系的重塑与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对男女关系。 父权的动摇与重估: 长期以来,母性、生育能力一直是女性身份和价值的重要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女性获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然而,在结婚生子之后,不少高知女性选择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妈妈。这个现象的出现,绝非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复杂结果。首先,我们不能简.............
  • 回答
    徐州丰县的八孩女子事件,无疑触动了公众内心最深处的良知和道德底线。在这起事件的后续调查中,一些关于当地村民对拐卖行为习以为常的说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那么,这种“习以为常”,究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还是一种更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集体无意识”(Collec.............
  • 回答
    李艾的这番话,说实话,挺实在,也挺戳人的。作为一个在公众视野里挺久的女性,她能这么坦率地聊生育观,而且把焦点放在“爸爸”身上,这本身就挺值得说道说道。咱们拆开来看,她说“女人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找一个什么样的爸爸”,这句话,我觉得大家都能理解,甚至会觉得是废话。但放在生育这个终身大事上,它就不那么“废”.............
  • 回答
    一个女人决定不生孩子,并且明确表达了这一意愿,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不是一件违法的事情。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我们需要先厘清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犯法”这个概念。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 法律管辖的是行为,尤其是那些对社会秩序、.............
  • 回答
    关于女性选择不生育是否是“自私”的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它,并理解其背后的各种考量。1. 传统观念与社会期望:在许多文化中,生育被视为女性“天职”或人生必经之路。社会普遍存在一种期望,认为女性组建家庭的最终目标是繁衍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它触及了女权主义的核心关切之一,以及科技进步的可能性,但我们得小心处理,避免滑坡谬误和简单化的二元对立。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女人生孩子很惨”这一说法。这背后确实承载了许多女性深刻的经历和感受。从生理层面来说,怀孕和分娩过程本身对女性身体就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可能伴.............
  • 回答
    女性生育意愿走低,甚至选择终身不婚,这背后绝不是单一因素在作祟,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交织影响的结果。“母职惩罚”这个词的出现,恰恰触及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成为母亲的代价,似乎越来越不成比例。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究竟是什么让这份“惩罚”如此沉重,以至于许多女性宁愿选择放.............
  • 回答
    各位老铁们,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今年29岁,俗称“剩男”,也到了该考虑人生大事的年纪了。最近在感情方面遇到了一些困惑,想跟大家聊聊,也听听大家的看法。情况是这样的,我一直以来都比较专注工作,感情经历不算丰富,现在年纪到了,父母亲戚也开始催促,我自己也觉得是时候安定下来了。然而,在相亲和日常社交中,我发.............
  • 回答
    萧炎与美杜莎女王之间那段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至今仍是《斗破苍穹》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美杜莎,作为蛇人族的无上女王,其骄傲、强大和威严深入人心。而萧炎,一个初出茅庐、却身怀异火的年轻人,在一次次生死危机中,与美杜莎纠缠在一起,最终发展出一段让人难以置信的关系。当初,萧炎对待美杜莎的方式,用“粗.............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多维度的感受,答案绝对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生孩子,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确实是一生中体验到极致幸福的时刻,但同时,它也可能伴随着复杂的情感、巨大的压力,甚至是痛苦。首先,我们来看看那些将生育视为幸福之源的女性。对她们而言,怀孕本身就可能是一种神奇的体验。看着小小的生命在.............
  • 回答
    丹凤眼,这仨字儿一出,总带着点儿神秘兮兮的色彩。我,一个长了这么一双眼的人,说起来嘛,体验可真不少。首先得说,这双眼睛是真挺显眼的。走在路上,总有人不经意地瞟过来,有时候是好奇,有时候是觉得有点儿特别。朋友们有时候会开玩笑说,“哟,你这眼睛一眯,跟古装剧里走出来似的。” 倒也不是夸张,丹凤眼特有的上.............
  • 回答
    生男孩还是生女孩,这个问题触及了不少家庭的心弦,也伴随着各种社会期望和压力。说实话,要硬说哪一方压力更大,这事儿真的挺复杂的,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了,而且每个家庭、每个时代、每个文化背景下的侧重点都不同。不过,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各自都有哪些“甜蜜的负担”。从传统观念来看,生男孩的压力似乎更“.............
  • 回答
    关于“只生一个女儿是否绝后”,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绝后”的含义以及与生育女儿的关系。一、 理解“绝后”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绝后”这个词的传统含义。在许多传统文化中,“绝后”通常指的是: 男性后代断绝: 最核心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件让人跌破眼镜的大事,娱乐圈再次被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华晨宇和张碧晨,两位在乐坛都颇具影响力的歌手,他们隐婚生子的消息一经曝光,立刻引爆了全网的讨论。事情的源头,大概要从2021年初说起。当时,有网络爆料称华晨宇和张碧晨有一个孩子,而且孩子已经不小了。一开始,这消息就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但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