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独生女的话,建议一巴掌扇过去,“艹,老娘跟你谈恋爱,你敢说我们家绝后”?
然后你跟你妈说,“妈,我男朋友说咱们家是绝户”,看看你妈是什么态度。
最后,再去看一下你男朋友的妈妈家里有没有兄弟。如果没有,再跟他妈妈说“阿姨,X说您家是绝户”。
生女儿不会绝后,但要是生的女儿信了女权那套,那大概率会绝后,毕竟女权名义上反婚反育,实则以此哄抬价格。
而越来越多的男性会醒来,拒绝被女权套路,合则来、不合则散。
从传统来讲,是绝后,这一支后面就没有了。
从生物学上讲,祖先的Y到此结束,也是绝后了。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对于普通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我只知道我太爷爷这一辈的一些零星的事,我没见过他,再往上的人一概不知。从祖先继承下来的除了染色体Y和姓,别的啥也没有。
跟我同姓的何其多,这个姓也不能说明什么。
如果你没有孔家那种家族,绝后和不绝后除了意淫一下,没有任何区别。
现实角度而言,生个女儿比生儿子好,虽然我是男的,现在生儿子成本太高了
马克思和妻子一生生育了四女二子,其中一女二子夭折。也就是说,马克思只有三个女儿。
如果按题目所说,马克思应该算是triple绝后了。
东条英机和妻子也生育了三个孩子,而且都是儿子,儿子们还继续开枝散叶。
如果也按题目所说,东条英机应该算是triple double传承了。
但至少据我所知,马克思的思想并没有因为只生了女儿就灭亡,170年后的今天仍然在指引几十亿人类的前行,属于他生命中的光辉永垂不朽。
东条英机的罪行也不会因为生了儿子就一笔勾销,更不会因为生了儿子就能传承下去。属于他生命的一切,在脑袋套到绞刑架上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
并且我更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好不到马克思的下限,坏不到东条的上限,怕是连造物主都不屑知道这几段DNA能不能传下去。
当然了这都是我认为,只要还有一天能买得到冥币纸钞,有题主老公那样朴素想法的人,就一直会存在。
应题主注,本人男。
说一个搞笑的事情。
我跟老公结婚三年,一直没怀孕,去医院检查,我很健康,老公确诊先天性Y染色体Azfc微缺失。这个病治不好,症状就是少精甚至无精。老公属于比较严重的那种,几乎无精,我们要孩子的唯一办法就是三代试管,甚至供精。且医生告诉我们,因为是Y染色体上微缺失,这个病会几乎百分之百遗传给下一代的男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健康的孩子,只能是女孩。
经历了一年半的试管,在我两次取卵移植,花了十几万以后,我终于怀孕了(怀的必然是女儿) 个中辛酸不多说,无论是精神上身体上还是物质上,我们都付出了太多,由于后期几乎天天跑医院,我放弃了工作。万幸的是老公还有几颗可用的精子,我们还不至于走上供精的道路。
公婆知道我怀孕以后,非常高兴。重点来了,在我刚验出怀孕的那天,老公上班不在家,婆婆说:“等这个孩子生下来,就可以把医院剩下来的那个胚胎也移植了,生个二胎。” 我心里想笑,但也没说什么,我和老公早已商定,生不生二胎,都看我,谁说都没用。这时,看电视的公公突然开口:“要是二胎的话,最好是个儿子。”这下我是真的忍不住了,我冷冷地说:“儿子可以,那就跟你们没有血缘关系了。”公婆没有说话。
其实早在我们做试管的过程中,公婆就表示,不一定非要女孩子,只要能生下来就可以了。(因为性别筛选会剔除掉一部分男性胚胎,导致可用胚胎变得更少。)我说,生个男孩跟老公一样,再走我们的老路么?公婆说,未来也许医学发达了,这个病可以治好呢。
我和老公都懒得理他们,做试管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促排取卵的痛苦也只有我自己能体会。我不想我的孩子未来也冒这个险体会这样的痛苦,更不想害了未来的儿媳妇。我们做试管,公婆没有给过我们一分钱,也没有陪我们经历医院家里两头奔波过,一百多针的药剂也不是扎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有什么资格说生男孩也没事。我和老公早就决定,宁可最后试管还是失败,宁可没有孩子,我们也不要男孩子。
看吧,这就是想要儿子的心态,哪怕知道这个孩子必然会有缺陷,甚至可能都没有血缘关系,他也想要男孩。
我的孩子,我只要健康快乐就好,女孩怎么了,怀上她的那一刻,我已经感觉到了幸福,只要她平安健康来到这个世界,就足够了。我愿意为她倾尽所有,护她幸福成长。
事实上,如果不以人类总体来衡量,只以某一个群体来衡量的话,所有人最终都会绝后的。平民百姓难以找到可追踪的代序传承,但我们可以从皇族之中清晰的看到代序传承。即使朝代未灭,他们的代序就提早断绝了。从秦汉到明清,不说那些短命王朝的世袭传承,以那些超过百年以上较为完整稳定的王朝来例证,就完全找不出一个纯正血统的族系能够一脉到底的。所以,人类个体间的绝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一个城市、乡镇宗族聚居地的灭绝与新生,更是常见,比如以姓氏命名的地方,根本就找不到这个姓氏的后人了。即使有些姓氏看起来有上千年的香火传承,但细读族谱,你也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完整的一脉相承,也是有断根重续的现象,比如大房传了十代八代以后,血亲断根,从旁枝二房三房之中过继一个来接,然后又重新发扬光大了,从人伦香火的角度来说,他们仍然是大房,可是从基因传承角度来说,大房其实就是已经灭绝了。同理,其他房族同样也会遭遇到这种情况,后面即使继承人还是依序而行,看起来香火不绝,但事实上血统早已不纯。
从传统的父系血脉角度说
是
因为X染色体比Y染色体长,所以比起只生一个男孩,只生一个女孩会让男性的基因特征得到更多的遗传。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说女孩(在性格和外貌上)像父亲,男孩像母亲。
我是独生女,在看完家谱以后,懵逼了,到我爸这支系,底下只有我一个人,然后就断了……没了……
我就去问了爸妈,是不是我以后的孩子和家人都不能写上去?
爸妈说是的,问我干嘛要在意这些?
后来又问过一次我爸,只生女儿后不后悔,我孩子以后不能随我姓,咱家到我这一辈等于就断了,我爸也是哈哈笑……觉得你一个小孩子,想这么多干啥?!
以上就是独生女一家三口的看法
然后是我男票,他的看法是生男生女都一样,孩子的基因是父母双方给的,只要生了孩子,基因就不会断,跟生男生女没关系。
综上,有家谱的,只生女儿可能会断了支系,但是我们的基因是没有断的
只要以后孩子可以踏实学习,好好工作,对社会有用,这就够了,我们对社会和国家就做了贡献
更新一下,回答大家的问题:
有家谱,是因为爷爷家在很早以前是小地主,并且跟一些大地主有亲戚关系,还是有一点家庭背景的,取名字是按照家谱上面排的辈分取的。
文革以后,家谱就断了,老宅子也都分给别人来住了。
现在的家谱,是其他支系的后代整理的,然后给我家寄了一份,我爸之前都没见过家谱……所以对家谱也是很无所谓的样子。
至于我,只是出于好奇才问我爸这些问题,自己倒是对家族血脉延续没有概念,姓氏延续倒还是有点兴趣,以后真的有俩孩子就一个跟我姓一个跟我老公姓。任正非的俩闺女都不姓任,所以不必揣测以后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多问题巴拉巴拉……
家族的力量其实蛮强大的,比如你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你一个人的努力得到的,是祖祖辈辈的努力,就像接力赛一样。如果我爷爷没有考上大学,我爸爸就不会出生在城市,我就没有条件学习美术,大学毕业去到深圳工作…
家谱的作用就是让祖辈的努力可视化,你能明显感觉到你的祖辈是通过怎样的艰辛,才让后辈有今天美好的生活,包括他们经历了战争、从军、文革、高考……
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在前行,所以不必唾弃家谱,更不必觉得它是文化糟粕,反而它可以增加文化自信,了解历史。
我再举个例子,就拿户口来讲,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小的家谱,很多国家都没有户口,可是中国就有,上面也会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名字,表明在中国文化中,户籍还是挺重要的
追更:
家谱上有我,以后我老公孩子也会续上……写明我的婚配以及子女,但是再往下肯定是不会写了
所以呢?你是要一直生到有儿子为止?还是怀孕之后打女胎呢?
生N姐1弟,牺牲了全家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就为了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香火???
打女胎的,你觉得自己死后有灵,需要儿子上坟。那别人就没灵???你就不怕被你打掉的女胎回来缠你儿子?
从传统文化的意义上来说, 是的。
俺不能睁着眼睛说好听的瞎话,说不是。
放开二胎限制以后, 俺那些生了女儿的同学基本上都要了第二胎。
传统文化影响之深远, 并非一个简单的知乎回答能抹杀。
但是,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只生一个女儿不算绝后。
如果从别的角度来看, 太阳终将毁灭,地球人类也终将消亡。
对所有人来说,绝后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绝后,不是指基因,而是指香火。
香火,就是上坟时烧的香和纸。绝后了,就是没人给你上坟了,没人给你烧纸了。
生一个女儿,她活着你还是爸,你死还有人烧纸。她没了,对她的孩子来说你就成姥爷了,姥爷不在五服以内,属于外人。
你见过几个孩子在妈妈不在以后还给姥爷烧纸的?
可能有,肯定少。
如果你的女儿再生个女儿,这是你的外孙女。
你的外孙女的孩子,叫你什么?我都不知道了。
人家的姥爷是你女婿,人家的太姥爷是你女婿的爹。人家跟你有啥关系?没关系了。
她会给你上坟吗?你是她的谁?
中国古代那个坟,你见过吗?就一个土堆。
那坟头啊,年年要添新土。为什么?否则风吹雨打水土流失,就平了。
谁添土啊?当然上坟的人了。
没人上坟,几年坟头就平了。
坟头都平了,算不算绝后了?
有王位要继承吗?非要生儿子。
如果这是在古代那么是由于宗族意识和祖先崇拜观念的影响。
宗族即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群体。同一始祖的男性后裔,都属于同一宗族团体。很明显性别男,你就成为了你大家族当中的光荣的一名成员了。
绝后,指的后继无人。
怎样算后继有人?
首先你要结婚,结婚的目的为了祭祀祖先和宗族的延续。接着你要生儿子,生了儿子宗族才得以延续,列祖列宗才能够不断被后代祭祀,香火不断,这是孝的体现。
中国古代,认为祖先死后变成鬼,后代要祭祀,立下牌位受人祭拜,也指的受人香火。祖先成鬼后得到后人祭拜就可以护佑后人。一代又一代的祭拜,整个家族就会良性循环。越来越好。
男子才可以祠堂祭拜列祖列宗,也就是你的儿子会在你百年之后祭拜你。而你的女儿,嫁给他人家族,正妻入了他人家的族谱,便是他家人。她要祭拜的是丈夫家人。
当然,这样的有祠堂,有财产的,等级森严的大家族是不用担心没有儿子的。谁家正妻生不出,那就找妾生,生到有儿子为止,大家族是不会让自己没儿子后继无人。有的家庭没有儿子,也会选择招赘,头一个儿子必须跟女方姓。
平头小民呢?体现在分家上,一个儿子娶了媳妇以后,从父母家庭中获继承财产,组建一个小新家。比如以你的家庭为起点,你有一个儿子,从你之下,就裂变一个小家,两个儿子,裂变两个小家…以此类推。女儿嫁到别人家,成为别人儿子小家中的一员。离开了你的分家系统里,去了别人家成为了外人。在他们的意识形态里面,女儿养大了成了别人家的人,儿子最终才是自己人。
从这个角度看,生了儿子是可以让家庭一直延续下去,列祖列宗能够得到祭拜,自己也不会成为孤魂野鬼,无人祭拜。既替列祖列宗找到了祭拜的人,也替自己找到了祭拜的人。而女儿则到了别人家,为丈夫绵延子孙,为了丈夫做贡献。
这种思想存在的时间从西周到清朝,可以说持续了几千年。后来,清朝亡国,民国建立,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被批判,这种思想被进步人士认为是笑话,而进步人士也仅仅是很少,很少一部分的人,中国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新式教育的仍然还是固有思想,儿子才是后人,女儿是别家人。
直到80年代计划生育的出现,大部分独生子女出现,只能有一个孩子。所有的标语,村头的口号一致为了改变人们的思想,为了不让那些顽固分子偷偷多生几个孩子,为了消除人们的后患。
红色的标语,写满了村头。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对于偷生的公职人员,只能辞退了。农村的超生游击队也是四处逃,就像宋丹丹演的超生游击队一样。这时候生男生女都是随缘了,一些人的执念固然深刻,可和死后有人祭拜比起来,自己能够好好活着,不瞎折腾才是王道。
这时候大概是60后和70后,分成了两部分人,一部分安安分分做着工作,生一个娃,这一部分的人思想是否真的改变过来?有的可能迫于生存压力,不能生,心里还是想生儿子的。有的可能渐渐改观,觉得管他是男是女,无所谓了女儿一样是小棉袄。
还有一部分人,这部分比上个群体的人多很多很多倍。他们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所受教育的有限。他们依旧觉得不管了,儿子最重要,生儿子才是有后代。女孩还是别人家的。。。
直到8090这一代,成为了孕育下一代的主力。买房压力大,生小孩成本高,受教育的机会比从前高了很多。这一代比起前一代更有素质。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更少。
现在生了儿子系列的事件渐渐洗去了人们的这种意识。让这种宗族意识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而这种绝后的思想在以后也会渐渐没有了从我们这一辈开始。
那么都9012年了,怎么还有人还会认为生女儿绝后。这个群体其实并不少,那么他很可能,自己没有足够的认知去从生物学角度看问题。或者很遗憾他可能受到了家庭的影响,他的长辈父母也许就是我要生生生儿子,儿子是自己的,女儿是别人家的那群60和70后。。。。且素质和认知都不高。
答案是:是的!
虽然现代社会讨论这个有点封建,但事实确实如此。
不想阐述理由,肯定会唉喷,懂的自然懂,不懂的我也不想唤醒装睡的人。
但是从现实意义上讲,当下社会女拳在家庭觉醒,养女儿绝对比养儿子性价比高。这玩意就是这样,没有两头占便宜的事。
这种一看就是生物没学好。
如果一个人及其后代一直都有后代流传下去,就算过了千代万代,只要有后代活着就是火种还在,绝什么后啊?
那为什么很多人说不生儿子就是绝后呢?关键问题在于可追溯。传统社会是父权制社会,父系家族的基因通过姓氏进行标记而获得可追溯的传承,母系则失去家族依托,虽然基因传承下来,却无法追溯,等于就是绝后。
以前没有基因检测技术,遗传标记的传递只能依托于家族而存在,所以父母双方的传承价值是完全不平等的,父权制继承体系下父亲拥有压倒性的主导权,要说生女儿绝后,在当时人类的认知水平下,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现在我们知道,父系可追溯的基因标记是Y染色体,全部男性可回溯到一个共同祖先,俗称Y染色体亚当。母系也有可追溯的基因标记线粒体基因组,全部女性也可回溯到一个共同祖先,俗称线粒体夏娃。父母两系的遗传标记都是独有的,因为女性不具有Y染色体,所以Y染色体体现的是父系遗传;精子线粒体DNA在受精后很快降解,故受精卵的线粒体全部来源于母亲,体现的是母系遗传。虽然男性也有线粒体,但是由于全部来源于母系,所以无法通过父系追溯,不具有父系传宗接代的意义。
进入基因时代以后,男女遗传标记的回溯价值,已经拉平了。从遗传学角度,女性完全可以站在和男性平等的立场谈传承,根本不存在男性传宗接代更高贵这回事。他要是敢说生女儿自己绝后,扯什么Y染色体,你照样可以抬出线粒体,说生儿子我绝后呢。他还真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啊?要是你懂得多点,还可以进一步利用线粒体夏娃的年代比Y染色体亚当更古老来展现优越感,甚至进一步拿出线粒体基因组比Y染色体更稳定更保守来堵他。
硬杠?到时候吃亏的可是他。
这和冠姓权是两个不同的层面,Y染色体/线粒体代表着遗传学领域,冠姓权则代表着经济和文化领域。比如你是个男人,生了女儿,随你姓,她从基因角度传承的是母亲的线粒体基因组,从经济文化领域传承的是你的姓氏。
他要是太贪,基因标记也要,姓也要,那最好请他问问自己,是否支付得起同时购买两者的价码?
当然有的人确实支付得起,就像有些土豪,明确要求必须生到儿子,这在社会上也都见过。问题就在于他有没这本事了,有本事怎么提要求都行,没本事就实事求是,普通人最好有个普通人的样子,不要天天做土豪梦。否则人心不足蛇吞象,小心步子太大扯到蛋哦。
不绝后。生女儿的,想传宗接代?容易。买房子,招女婿,用婚房换冠姓权。千年来就这规矩。免费住房子还得了冠姓权?不管男女,都是扰乱婚姻市场。(我才是最传统的重金属直男,钢铁差我三条街)
利益相关:有一个女儿,不准备要二胎。
我是思想略微保守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所以我在一定程度上是承认但又完全接受这个说法的,毕竟我也没有皇位需要继承。再看看某届元老院的几位元老,要么没有子女,要么只有女儿,那不也跟我一样吗?
然后有一天读到中国的宗法制度,只有嫡长子才算大宗,其他儿子都是小宗,只能算重新开启的新家族,我就更豁然了。
你比如汉景帝刘启,有14个儿子,最后由皇十子刘彻继位,后为汉武帝。而刘启的第九个儿子叫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刘胜有个直系后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备,但是因为刘胜并没有继承刘启大统,所以刘备只能把刘胜追溯为自己的祖宗,却不能说刘胜的爸爸刘启是自己的祖宗。
然后我一看,我老爸排行老二,那么咱家的法统在我老爸那一代就已经由我大伯继承了,只要我大堂哥有儿子就行了,至于我有没有儿子,没多大关系,我就更释然了。
更何况,咱家都是干革命工作的,重男轻女那一套,早在我爷爷奶奶那一辈就已经不兴时了。有趣的是,我奶奶有三个儿子,我外婆有三个女儿,为了以示男女平等、纪念母亲,我的小叔和小姨都是随母姓。
更有趣的是,我的堂弟,不仅跟他的爸爸我的小叔一样跟着奶奶姓,而且他的名字是奶奶的姓+爷爷的姓+外公的姓+外婆的姓4个字组成的,外公姓王,外婆姓黄,所以他名字的第三个字是“璜”,以示结合了外公外婆的姓氏。
更更有趣的是,我的小表弟,既不跟父姓,也不随母姓。因为他的爸爸我的小姨夫也是排行老幺,所以也随母姓,而我小表弟又跟随他的爷爷姓,所以我小姨一家三口也是三个姓。
看开点,挺有意思的。
宗法意义上是绝后,因为绝后从来不是一个基因和生物学概念,而是传统宗法制的概念。
虽然可能标准略有不同,但基于父权制的宗法体系无论国内外都曾长期存在。
例如,哈布斯堡家族在玛丽亚·特蕾莎的时候就是因为只有女儿,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绝嗣,为此还导致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只不过后来,她老公洛林公爵,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一世把哈布斯堡加了一下,所以之后便唤作“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但谁也不会否认原来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绝嗣了。
国外如此,国内也是如此,古代如若一个支系没有男性后嗣,就会认为是绝后,所以往往通过过继的方式留后,例如宋朝的英宗皇帝,就并非上一任仁宗皇帝的孩子。又比如在大明朝的户籍系统——“黄册”上,如果一户人家所有男性都没了,就可以等着销户了。
所以从传统宗法制的体系上,没有男性后代,也并没有发生过继的话,就是“绝嗣”了。
但下一个话题是:绝后怎么了,绝就绝了呗,亲女儿还是亲女儿,当然没区别。
拜托,上过初中也知道宗法制已经是老黄历了吧?略懂革命史的人更是知道当年反对“族权”、“父权”、“夫权”的事吧?
已经日月换新天了,同志。
综上:
绝后个啥,精子里没你染色体,还是你家是男性优先长子继承法?
当然不是。
但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
因为生产力。
学了马克思唯物主义,所有的事都能用生产力来解释。
因为普遍来说,女性的生产力是不如男性的。
举个例子,一个小家庭,男的工资八千,女的三千。男的家里有需要,直接可以拿出八千块钱,女的做不到。老人发生一些突发状况需要有依靠,一般男的也比女的更可靠。
当然,我身边基本都是反例。
我姨比我姨夫能干。我姑姑也不比姑父差,是个非常能干的知性女性。我舅妈出得厅堂下得厨房,里里外外操持的井井有条。我奶奶比我爷爷能主事,就是身体不好。我妈就比较差了,没读过书,遇事容易慌乱。
所以生女孩绝后是错误的,一个扶不上墙的男孩也可以说是绝后的。生娃在利益层面的诉求就是老有所依,至于血脉啥的,你能保证以后的后代们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生男孩?生孩子都不一定。五代而绝,十代而绝,也都差不多。
通过数学可以证明,世界上99.9999%的人都是必然绝后的(基因学意义上)。实际上全人类的母系基因都来自于夏娃,那么请问,和她同时代的其他雌性智人呢?
至于社会意义上,那就是100%绝后。请问今天几个人知道自己曾祖父叫什么,有什么经历和事迹?就算曾祖父有0.0001%的人记得,那么曾曾祖父呢?曾曾曾祖父呢?事实上,要不了两代人你就被遗忘了。
所以说,从古至今,智人妄图用生育来对抗死亡的虚无,是多么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啊。很多人喜欢说后代是给自己留下的一点念想,实则这点念想不过是妄想。
反倒是儒家对抗死亡的方式稍微靠谱一点,立德立功立言,有此三立,则在社会学意义上可以稍微对抗下死亡。
话说回来,既然生男生女最后都是绝后,现代社会又是男女平等,普通人也就没必要纠结后代的性别,甚至没必要纠结于要拥有个后代。毕竟,在现代社会,生育后代在经济学上是绝对的亏本买卖,唯一的收益则是感情和基因本能的慰藉而已。
是。
没有男孩继承怎么办?银行里那三百亿美刀和加勒比海岛上二十五层高的超级海景豪宅谁来继承?
我的拜占庭宣称权只有男性婴儿可以继承,女孩就算是紫衣也没用,不生下面带把的怎么行?
待我百年归西,绝后事小,我那三十五万平方公里的直辖公爵领没人继承,才是惨绝人寰。
事实上:
银行里就几颗歪瓜裂枣和还有三十年房贷得还的三线商品房。
族谱里最出名的祖宗是乱编的,只因为他姓王,我恰好也姓王。
百年归西后那商品房都特么快成了危房,继不继承意义不大。
你有亿万家产传下去,你有一屋子古董要人保管,还是有个跨国集团需要年轻的董事长,你没有,你能留给你儿女的大概只有你自己的房子和一点存款吧。
几十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爹是干什么的,儿子多半也在这一片,这一个城市干同样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个照应,尤其是在农村,没儿子真是让人欺负,原来我们村就有一家没儿子,总让邻居欺负,后来招了个上门女婿,巨石强森的感觉,邻居一个屁都不敢放了。有时你家有活,你没儿子,别人都不愿意帮你,因为你没儿子将来帮他。
但是现在是孩子大了基本上就留在大城市了,或者天南地北,过年见一面,儿子女儿真的差不多了。至于说绝后,不绝又如何,还不是个打工人,是根韭菜。
生理上不是绝后,但很不幸某些封建思想在你这里就绝后了,这个女儿不会把你这种思想遗传下去。
你这一支的姓氏应该是断了,但基因传承了呀。
本人女,维吾尔族。
我们的起名方式是本人的名字放前面,后面跟着父亲的名字等于姓。
比如,我叫小鱼我爸叫大海我弟弟叫螃蟹,那我的名字就是小鱼·大海,我弟弟的名字就是螃蟹·大海。
未来如果我弟弟有孩子取名小虾,那我弟弟的孩子就叫小虾·螃蟹,我爸爸的名字就不用了。
而我,如果也嫁给少数名字,我的孩子就是跟着他爹的名字。
所以,我们很少有传姓氏的概念,也没用绝后一说。
比如我家小姑就一个闺女,姑父从没觉得以后自己的名字就用不上了,因为无论是男女到自己有孩子了就根本用不上父亲的名字了。
之前也讨论过,我父母觉得无论男孩女孩都是带着自己家的基因,也就是后代。比如我在外可以说我是我姥姥家族的人也能说是我奶奶家族的,在我们那儿从来不会有人说你和你妈妈家族那边没关系啊之类的屁话。
我姥姥那边家族比较大,曾孙都有了,但是孙子和曾孙人数少到可怜,俩儿子我大舅和小舅,大舅俩闺女一儿子,小舅一闺女,大舅的儿子生了俩儿子,没了。其余的都是外孙外孙女及他们的后代,但我们依旧自称“玛丽的后代”(我姥姥叫玛丽,因为姥爷走得早我们这一带基本都没见过)。
之前我奶奶那边亲戚要做家谱,别说我们孙女了,连儿媳妇的名字都明明白白地写着。
所以,绝后啥啊?
还是有儿子继承皇位?
都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说女孩身上就不带爹的基因了?
本人男。
我认为只生一个女儿就是绝后。
农村出生,思想不太进步,只是想说说在农村绝后会导致的后果有哪些。
从上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年清明、中元节、阴历十月初一、正月初二都会跟随家里大人去祖坟祭祖,家里一共有两块坟地,一块老坟地有25个坟头,另一块坟地葬着我的祖父和祖母。
老坟地距离村子有3公里,每年正月初二去祭拜,都得踩着膝盖高的雪,穿着田地过去,小时候我总是害怕过正月初二,因为祭拜的道路又远又难走。
每次到达老坟地以后,一位堂亲伯父总会负责介绍每位坟头的祖宗生平事迹,每年听四遍,遍遍如初听,根本分辨不清楚谁是谁。
25个坟头当中,我只记住了两个,一个是被獾子挖了一个大洞的坟头,那个洞口大得能容下一个成人;另一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坟头,如果你不拨开周围的雪,几乎发现不了它的存在。
这两个坟头各有来历,第一个坟头的主人按照辈分来讲是我的曾祖父,他生前有一儿两女,儿子后来跟着老婆在他死后嫁给了别人,其中一个女儿年轻的时候跟着亲戚们去了包头,后来就没有再回来过。剩下一个大女儿嫁到了十里外的一个村子里。前几十年这位曾祖父的外孙每年七月十五还过来祭拜,后来他的外孙岁数也大了,来往不方便,也就不再过来,所以这坟上有了獾子洞也没人去填埋。
为什么我们同样作为后人,不去进行填埋?
因为坟地中的土不能随意进行采挖,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请先生查土,然后从指定的地方采土推运过来进行填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般都是由直系后人来做。
堂伯父每次看到这个坟都会感叹道:“多给他烧点吧,过节也无家可归,多带点钱吃点好的。”随后又说:“都是坟荫啊,这么多坟头,这獾子偏偏挖这个坟头,气数尽了,气数尽了。”
此外,每年清明还会圆坟,不同年份从不同的方向挖土,给自己直系祖先的坟头上填土,几十年过去之后,从坟头的高度很容分辨哪座坟有后人,哪座坟没有后人。
每年清明的时候,有后人的坟头上会插着一把刚刚抽满绿叶的柳枝,坟头杂草清理地一干二净,坟头上全部都是新土。
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习俗,由于身在外地,每年四大阴节不一定全部到场,但是清明节无一缺席,我记得18年清明节前一天下雪雨,害怕高速公路封路,从北京连夜开车往回赶,半夜两点到家,早上6点出门祭祖。
可能对于接受现代文明的大多数人来讲很不理解这样做的原因,对于我来讲不过是习惯而已,我有时候也会因此面临抉择,但是我最后依然选择了遵守乡俗乡序,因为这个规则让我“更有力量”,让我时时刻刻记着有一块需要自己敬畏的“圣土”,有一些人站在那里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
“这世界我来过。”希望将来有一天有人会对我的后代介绍我:“这是你的曾祖父,名讳XX,”我就心满意足了。
其实农村秩序比城市秩序更严密,而且表现得更加直接。
在农村,男丁多寡代表着权利多少。
而权利多少又会集中体现在土地上。
我的邻居是一对老夫妻,生了两个闺女,闺女非常孝敬,经常带着女婿来看望两位老人,两个女婿每次回来都每人给留2000块钱,一年回来两三次,每次回来都给老人把粮食买好,一家人在一起的氛围也很和谐。
老人最忧愁的问题是自己的田地每年都在减少,村里两块田地之间往往会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作为分界线,叫做界石。
据老人说,自己家的田地界石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原来8分的田地,现在已经不足6分。
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过,冲到旁边田地的主人家里讨说法,结果那一家人说了大致如下的内容:“老哥,你也不要生气,你这田地也不是我一个人多占了,周边的都占你的地了。而且你家也没有男丁,这地以后留给谁种?不行咱们找齐了人,去大队(村委会)一块谈谈?”
老人就这样被打发回来了,从此就开始牙痛,结果女儿和女婿都回来了,刚开始都劝老人放弃这块地,结果老人急眼了,这才说要给老人找个说法。
后来的结果是,大队调解无效,双方到镇上法院进行了仲裁,判决对方将侵占的田地归还老人。
更戏剧的是第二年,田地又被重新占回去了,这次老人8分的田地剩不下5分。
这就是农村。村里的田地都是个人承包的,当继承人没有继续耕作的能力时,就会有人暗地里搞小动作,大队对于这些现象是视而不见,甚至默许的。
这只是耕地,涉及到宅基地,双方打得头破血流的也是常事,没有男丁怎么能够守护住土地?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这又有什么区别?
更明显地是,我所见过的村委会书记和主任最少在本村拥有10位以上的兄弟、表兄弟、堂兄弟,而且咱们实行的是基层自治制度,所以你懂得。
虽然我认为生一个女儿就是绝后,但是绝后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将来生存的环境,害怕绝后别留在农村,出门在外,根都断了,还何谈绝后一说。
本来这一套男丁为主的体系就是为了维护落后的社会形态,社会发展到一定层面,必然就会瓦解。
古代拼的就是人力,战争、农耕处处都需要男人出力,不提高男人地位,谁还愿意生男孩?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如今社会生产力高了,我们可以批判当下,但是有什么权利对过去指手画脚?
“你呀,哪方面都很优秀,就是多余了一张嘴。”
8月20日更新
评论逐渐跑题,简单总结一下。
1.烧纸流
很多人开始和我讨论关于烧纸的事情。
有以下几个焦点问题:
“闺女为什么不能烧纸?”
“坟头烧纸和城市十字路口烧纸的区别?”
“十字路口烧纸违法不文明,为什么不在家中烧?”
“重孙子烧纸和重外孙子烧纸的区别?”
“外国烧纸会不会影响华人的形象?”
相关问题已经在评论区回答,感兴趣者请自查。
2.土地确权流
焦点问题:
“农村土地已经确权,并派发了相关证书,不会出现我说的现象。”
确权和现象是两码事,我讲的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你们说的也都对,可我也没有信口开河,问题出在哪里?
咱不杠了,好吗?
3.重男轻女流
我:“生一个女儿就是绝后。”
他们:“你这是重男轻女。”
我:“我给你讲一个外孙的后人没有给外祖父上坟烧纸的故事。”
他们:“你这是重男轻女。”
我:“我给你讲一个没有儿子的农村老头被村民占据耕地的故事。”
他们:“你这是重男轻女。”
我:。。。
我说啥不重要,也不需要了解,关键是他们原本是怎么想的。
4.优越感流
“看了这篇文章,坚决不嫁到农村。”
“终于知道农村姑娘为什么逃出来。”
“大清联网了?”
“一定要进行农村整风!”
“打倒封建残余!”
这类人是真坏啊,先富厌恶未富?这类人才是心中有辫子的城市弱势群体,他怕农村崛起,因为首先就会超越这部分人。建国七十周年、建党百年,哪来的封建残余?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应该被歧视。希望富了同胞也想想自己为什么成功,不是因为你有天纵之资,你只是乘上了国家发展的快车,现在就开始对我们指指点点了?为富不仁啊~
8月22日更新:
1.今天登录知乎,大致统计了一下,点赞数和持明确反对意见的评论几乎呈1:3。有人点赞,说明我所说的现象并不具有唯一性。
2.同时有3位私信进行支持,3位私信进行辱骂。支持观点的我就不说了,在此谢过。辱骂的人是什么心态?找上门来指点江山?你在街头随意评价那是你的自由,进人家里来指手画脚,这也太不礼貌了吧?这类人直接拉黑,我的所接受的教育不允许我和这类非灵长类生物打交道。
3.此外,对于评论区中提出的任何言之有据的观点,我认为人生阅历不同,出发点不同,个人利益不同,都可以理解。
4.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在评论区恶意带节奏,以此证明自己思想的先进性。如果真这么有空的话,建议今天去祭祖,今天可是中元节啊。
5.说到烧纸,昨晚北京十字路口仍然有烧纸的,今晚估计也少不了。认为烧纸违法的朋友,建议你努力加入国家权利机构,争取通过立法去制约这种行为,而不是用手指去摩擦键盘。
6.今天是中元节,有实力祭祖的朋友们,行动起来吧!烧纸不绿色,鲜花和水果可以摆一摆,实在不行默念祖先名讳也可以。资深的朋友可以诵读一下《地藏菩萨本愿经》或者《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9月3日更新
最近有事,有几天没有登录知乎了,今天打开知乎,评论又一次爆表。
私信、评论、点赞仔细读了一遍,感慨良多。
有不少朋友建议我修改一下第一句话,因为这句话容易拉仇恨。
兄弟在此先谢过了,我觉得我还是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观点已做加粗处理。
成长环境不一样,个人经历不一样,我合理表达我的观点,如果我的回答有问题,请向平台举报。
对一部分人口中所说的“这就是不嫁到农村的原因”“这就是不和农村人打交道的原因”感到遗憾。
同时再此向农村同胞们致歉,我为此篇文章造成的恶劣影响而深感抱歉。
我实在没想到发表个人观点和身边经历的回答会被有心人所利用。
对于这一部分“有心人”,我万分鄙夷。
造孽的是,我的回答对一些三观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造成了冲击,以致于这部分年轻人发出了“绝对不嫁农村人”的感慨。
在此,我向受到影响的农村同胞们致歉。
将功补过,我决定写一个“我们村的那些事”的专栏,讲述一下我看到的农村人,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全面地了解一下我身边的农村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我要向秉持类似理性观点的朋友表示感谢。
我在回复评论时曾说过,我这篇文章仅仅是叙述我所秉持的观点和身边的客观事实,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的评论都映射着自己的本来面目。
你可以批评我个人,但是不能通过我一个个体而推导出针对我所在的群体的结论。
这样未免不够中肯。
信息时代,波谲云诡。
如何从庞大的信息流当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何在信息时代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这些人才更加难能可贵,为你们点赞。
同时对于秉承“我看了回答第二句话就看不下去了,直接看评论”“观看回答1分钟,欣赏评论两小时”等观点的朋友感到遗憾。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暴民政治,前后对比之下,何其相像。
我并不是不接受反驳、质疑和批评,凡是有理有据、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我都会仔细阅读,并且加精处理。
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尝试评价一件事物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回复“YYDS”“俺也一样”“说的牛逼”“太厉害了”“强烈反对”等观点了事,而是要将理由和盘托出。不然就会形成词汇量不足的局面,从而丢失了汉语言的精华。
9月19日更新
尽管最近总会碎片化逛知乎,却没有点开过评论浏览过。今天仔细阅读了一下评论,挑了一部分新观点回复了一下,最惊喜的是看到了这一条评论。
“享受权利就要履行义务”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
之前我总觉得所表达的意思好像欠缺点什么东西,现在我才明白我所表达的意思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由于我从小就被灌输“上坟祭祖就是男丁义务”的思想观念,并且为此也付出了相关的行动,所以我自然也想要求这种权利。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一旦这种思想观念被打破后,那我就会成为受损失者。
原因是我在现实已经付出了诸多,却没有得到理想当中的收获。
举个例子:
这就像是我之前买了HD的房子,而现在HD出问题了。
假如此时有一位路人甲说,HD应该优先偿还银行的贷款,然后再解决个人购买者的问题,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毕竟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而产生损失的个人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在国家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以后,依然选择了HD;其次则应该主动服从绝大多数的利益,这样才算是先进科学的当代化公民,才不算是落后愚昧的旧时代百姓。
如果我不是购房者,路人甲的倡议确实大义凛然,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但是所有人都会这样想吗?
我如果是购房者,自然会第一个实名反对。
而且我身边如果有路人甲之类的人,我以后一定得躲着点,怕被连累,遭了雷劈。
究其根本,还是权利和义务的问题。
我履行了义务,付出了时间、精力等,所以我认为我有理由去追求我应有的权利;
而你作为旁观者,可以嘲笑我、讽刺我,这是你的自由和权力。
但是你不应该指导或者攻击我的处事原则,更不应该将我们这一类人给符号化。
我何尝不是受害者?
不指望你来同情我,但是你至少不应该兴灾乐祸吧?
仁爱之心呢?忠恕之心呢?
我既敬畏祖宗,更敬畏苍天。
作为一个底层众生,我更愿意将公平寄托于天,坚信“人在做,天在看”。
此外,我在回复这条评论时,提到了新旧秩序的概念。
作为一个农村人,这曾经对我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惑。
当我第一次听说同村的远亲过世后,三个子女都不愿意回来奔丧的时候,我当时忽然觉得自己所坚持的祭祖好像是一个笑话,万一我将来过世的时候,子女都不愿意回来,我为什么现在还要坚持祭祖?
这就像不少评论当中所说的,“你怎么知道死后,你的子孙会不会给你烧纸”的言论一样。
所以当时我在高中的时候,忽然对祭祖这件事产生了怀疑,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到城市工作,了解到不少城市出生的同事对祭祖的态度,就像对于革命先辈的感情类似的时候,我也开始对复杂的、仪式化的祭祖活动产生了排斥。
有一次回家祭祖的路上,忘记是七月十五还是十月一了,我就当我家老头的面,恻隐旁击地说这种非公假日的祭祖活动和公司很难请到假。
结果我家老头说:“你现在在外面挣钱不容易,别因为这些有的没的的事情惹得公司不开心,以后除了清明和春节祭祖之外,你就不用回来了,这不是还有我呢,我身体还硬朗着呢。”
说实话,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说祭祖是旧秩序的话,那么中元节和十月一不是公假日则是新秩序。我就像是被夹在新旧秩序之间的人,左右割舍不开。
有人说这是封建糟粕,我表示反对。
到底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什么又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呢?
如果仅仅从是否影响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讲,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呢?
反正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每次在祭祖的仪式当中,我都很享受这种平和和肃穆的过程,而且我每次在祭祖时都会在心中立下学业、事业等目标。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不算是刺激了我的生产力呢?
因此,这真的是糟粕吗?
有人看到屎,就会恶心反胃;有人看到屎,却会想到制作肥料。
那屎到底算不算糟粕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有人在评论中问道:“你的心怎么这么大,这么多人骂你,你咋扛得住?你怎么就不认为是自己的错呢?”
我统一回答一下:“在我看来,人多不一定就是对的,人少也不一定是错的。如果当你曾经尝试着了解过许多人的经历和想法以后,你才会明白‘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的内涵。尤其作为射手座的我更加喜欢不一样的人生和不一样的观点,这样才会让我感受到人性的美妙。”
愿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立世之本。
2021年10月5日更新:
一如既往地浏览了一遍新增的评论,发现不少人仍然喜欢拿“烧纸”来说事,这次集中回答一下。
1.烧纸不是“面子工程”
有一些人评论说“人活着不好好尽孝,死后才给烧纸,有什么用?”
我只能说,这只代表“这一些人”的看法,简单举个例子,十月一有时候需要晚上在大院门口烧纸,又不能开院门口的灯,你想过一个人大晚上在黑漆漆的门口烧纸的场景吗?而且各家还会故意错开时间烧纸,一条街上都不一定有一个人,请问如果这是作秀的话,做给谁看?
难道庙观门口熙熙攘攘的香客,就一定可以获得神佛的庇佑?就一定能够得偿所愿?
信仰需要仪式去见证,至少我每次烧纸都保持着崇敬之心。
年少时,我曾经还在思考为什么《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明知道迦叶阿难收受贿赂不成,刻意为难唐僧师徒取得假经。
后来长大后才明白佛祖“真经不可轻传”的道理。这世界上哪里有免费的东西,你觉得值得的事物,一定要用身体力行去见证。
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本是一体”。比如我说我爱你,那么同时一定要有行动去践行这个“我爱你”。所以我会手捧鲜花去和你说“我爱你”。
手捧鲜花就是行,我爱你是知。
而对我来说,敬畏祖先就是知,而烧纸就是行的表现之一,此外还包括蒸贡品、沐浴更衣等一系列活动。
所以在我这里,烧纸不是所谓的面子工程。
2.烧纸环不环保
烧纸确实不环保。
但是据我所知,一位烟民一年产生的烟雾总比我一年当中这四天烧纸产生的烟雾多吧?
甚至一座庙观一座香炉里一分钟产生的烟雾都比我一年烧纸产生的烟雾要多。
这些人的行为环保吗?
你可能说他们是个人习惯,是个人信仰。
难道我烧纸就不算是个人习惯,个人信仰了吗?
不过受评论影响,以后我决定每次只烧三张,面额大点,大家就当我一次性吸了三支烟,好吧?
3.人都没了,烧纸有啥用?
信仰不同而已。
大家信奉的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而我信的理论认为三魂原本存在于人的精神当中,人死以后,三魂分隔,各归一方。
天魂回归天路,天魂作为本人良知,将会成为一个人曾经存在于世间,不生不灭的标志。
地魂回归地府,承载本人今生的善恶因果,再入轮回。
人魂寄托于墓地,庇佑后世子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魂会变得越来越弱,直至消散于天地之间。而子孙诚心祭拜可以为人魂提供能量。
我相信以上这套理论。
此外,有人称我为“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这一点我不敢苟同。
我的观点是:“九年义务教育只是让我们拥有基本的科学思维、学习能力以及价值取向,而不是规定我们一定要成为某一类人。”
还有人说:“多出去看看吧,当你视野宽了,也许思维就不这么狭窄了。”
与这个观点恰恰相反的是,正是因为我去了很多地方,开阔了视野之后,我反而更加珍惜我所坚持的这些习俗和信仰。
当然也许我去的地方还不够多,视野还不够开阔。
10月5日更新:
忽然看到了一条私信,解开了我的心结。
之前我曾经说自己最后悔的事是害怕因为这篇回答,影响不少农村兄弟姐妹的婚姻大事。
有位朋友说:“数据表明,农村结婚率和出生率远高于城市,凡是秉持‘我是城市人,不嫁农村人’这种观点的人,即使在城市也很难解决自己的单身问题,反正咱们农村人没那么多的道道。”
是啊,我有什么好担心的,该结婚的依然能结婚。
至于那些声称不嫁农村人的女士们,如果把结婚的对象换成城市人就能顺利结婚了吗?
那就只有天知道喽。
据我所知:出生会影响结婚吗?会,但是不是决定因素。
“高不成,低不就”心态下的苛刻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成功解决了我的担忧,我原本就觉得我的一篇文章不可能扭转一部分人的看法,原来是“人家只是借助你的文章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而已”。
10月25日更新:
10月29日更新:https://zhuanlan.zhihu.com/p/425490185
万圣节将至,中国冥币海外爆火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7541278481690625海外烧纸有望了?ヾノ≧∀≦)o
我是独生女,我女儿也是独生女。我认为,只生一个女儿,就是绝后。
但是,人会绝后,就跟人会拉屎一样。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鉴于知乎上眼瞎的人太多,杠精太多我太累,此处删掉5000字详细叙述。只留结论。
真正应该传承的是对后代的爱,陪着她长大,给她编织好翅膀,送她去飞翔。这是不分男女的,如果我以后有钱了想回报社会,收养的孤儿和我生的孩子也是平等的。
而不是通过x或者y染色体,或者姓氏族谱什么的。把后代困死在宗族里,毕竟,从古至今,留个后不就是为了让这个后人留在身边,养老,主持丧事,上坟吗?
最后,希望我女儿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自己的伴侣。因为,这是她自己的人生,不要被长辈所束缚。
虽然她的选择可能会出错,可能会遇到难以承受的后果,但是,也很可能能拥有她所有长辈都想象不出来的幸福。
汤姆汉克斯,
有两部符号学教授身份的电影,
白看了。。。。。。
这个话题我还蛮有发言权的。
我生了一个闺女,而且已和所有人都说好只要这一个孩子。因为太宝贝了,不舍得分散给她的爱。
我听家里老人说过,也看过家里的族谱。其实还是蛮有历史的,甚至近现代史上有名挂姓的人物居然也是我的长辈亲戚。但是到我这一辈,我是独苗长孙了。
家里倒是从来没有给我过压力,甚至生不生其实都无所谓。
只是有时候想想,我这个家族,甚至有点历史价值的家族他们的历史痕迹会终结在我手上。其实没什么,也不过是有点感叹罢了。
只要姑娘未来过的好,怎么着都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