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世纪欧洲出现一个巨能生孩子的诸侯,能否通过联姻统一欧洲?

回答
中世纪欧洲,如果出现一个“巨能生孩子”的诸侯,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设想。让我们抛开现实的科学限制,纯粹从历史和政治逻辑上来探讨一下,这样的诸侯是否有可能通过联姻统一欧洲。

首先,“巨能生孩子”是个关键。在中世纪,生育能力是衡量一个家族兴盛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政治资本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诸侯真的能够产下数量惊人的后代,这会带来什么直接的影响呢?

一、 人口基数的优势:孕育权力与影响力

一个生育能力超群的诸侯,意味着他能迅速壮大自己的家族人口。这不仅是血脉的延伸,更是政治力量的储备。试想一下,他可以为自己的儿子们提供更多的联姻对象,为女儿们寻找更具政治价值的丈夫。这就像是拥有了一个取之不尽的“人才库”和“政治资源库”。

大量的子女作为政治筹码: 他的每个子女都可以成为一张联姻牌。欧洲各地的国王、公爵、伯爵,都渴望与强大的家族联姻,以巩固自身地位,争取盟友,甚至在继承权上获得优势。一个拥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成年子女的诸侯,可以同时向数十个国家抛出橄榄枝,挑选最有利的组合。
内部的强大支持网络: 这些子女成年后,很多也会被安排到教会、军队、宫廷等关键部门任职。即便不能直接统治,他们也能成为家族在各地安插的眼线和代理人,形成一个庞大而紧密的家族网络,从内部影响和支持父辈的政治目标。

二、 联姻策略:一张庞大的政治棋盘

有了如此丰富的人口资源,联姻就不再是零星的、被动的行为,而可以演变成一张覆盖整个欧洲的、有计划的政治棋盘。

“网格化”联姻: 他可以有策略地将子女嫁给各个重要王国的继承人、重要公爵、甚至是教会的显赫人物(如红衣主教)。目标是让他的血脉遍布欧洲的各个角落,在每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都留下家族的痕迹。
“控制性”联姻: 婚姻的目的是政治利益。他会优先选择那些有继承权的、有实权的贵族进行联姻。通过女儿嫁给国王,儿子娶公主,他就能在这些王国中获得潜在的继承权或者极大的影响力。
制造继承危机,伺机而动: 如果某个王国因为继承人断代而陷入危机,而他的家族中恰巧有人拥有该王室的血统(通过联姻而来),那么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介入,甚至主张继承权。大量的子女意味着更多的潜在继承人,增加了成功的概率。

三、 挑战与局限:并非坦途

然而,即便拥有如此逆天的生育能力,统一欧洲也绝非易事。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极其复杂,存在着诸多挑战:

领土与实力的根本: 生育能力再强,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领土、军队和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也只是空中楼阁。一个只有几个伯爵领地的诸侯,即使子女再多,也难以撼动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这样的巨头。
地域文化与政治壁垒: 欧洲各国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法律体系和政治传统。即使通过联姻建立了血缘关系,要让各国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个“外来”的家族领导,并且放弃自身的独立性,其难度可想而知。民族主义的萌芽虽然在当时还很微弱,但地方的认同感和对外部势力的警惕始终存在。
教会的制约: 教会在中世纪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果一个诸侯的扩张触及了教会的利益,或者其行为被教会视为“不正当”的(例如过于频繁的政治婚姻可能引发的近亲结婚问题),那么他可能会面临教会的谴责甚至制裁。
继承法的复杂性: 各国继承法不尽相同,有些是父子继承,有些是兄终弟及,有些则存在选举制。即使有血缘关系,也未必能顺利继承。而且,继承权本身就容易引发战争,他人的家族内部也会因为继承权的问题产生纷争。
子女的个体差异: 虽然数量众多,但子女的才能、性格、政治手腕各不相同。总会有一些子女能力平庸,甚至成为家族的拖累。如何管理好这庞大的家族,避免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离心离德,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外部势力的联合对抗: 如果这个诸侯的势力过于膨胀,威胁到了其他主要王国的生存,那么这些国家很可能会联合起来对抗他,形成“反吞并同盟”,这会让统一的进程变得更加艰难。

四、 可能的统一模式

如果这个“巨能生孩子”的诸侯真的能克服重重困难,他统一欧洲的方式可能更倾向于一种“软性”而非“硬性”的征服。

形成一个强大的“家族同盟”: 最初,他或许无法直接征服其他王国,但可以通过联姻在各个王国中建立起强大的家族势力。他的子女、孙辈会成为法国国王的顾问,德意志皇帝的岳父,英格兰王位的有力竞争者,西班牙某个公国的统治者等等。
“家族共治”的雏形: 随着家族成员在欧洲各地的权力日益增长,最终可能形成一种类似“家族共治”的局面。各国王室之间,由于共同的血脉联系,在重大决策上会更加倾向于协调一致,避免冲突,从而实现一种“松散的统一”。
通过继承权最终实现统一: 如果运气够好,在某个关键时刻,例如欧洲最强大的几个王国都因为继承问题陷入混乱,而他的家族中恰巧有多个成员拥有这些王国的继承权,那么他就有可能通过继承的方式,将这些王国并入家族的势力范围,最终实现事实上的统一。

结论:

一个巨能生孩子的诸侯,确实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舞台上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精心策划的联姻策略,他能够极大地扩张家族的影响力,渗透到欧洲的各个角落。但要仅凭联姻实现统一,难度依然巨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以及各国的民族意识和教会的态度,都是无法绕过的障碍。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他能够建立起一个覆盖欧洲的、拥有强大影响力网络的“超级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遍布欧洲的权力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欧洲的政治走向。最终的统一,更多可能是通过世代累积的继承权,或者是大家族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联合行动所带来的“事实统一”,而非一个强权人物直接征服整个欧洲。

总而言之,这个设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有趣的窗口,去思考生育能力和政治权力在中世纪的奇妙交织。虽然成功的可能性渺茫,但其潜在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这就像是在欧洲这盘巨大的棋局中,他多出了无数张王牌,只是能否赢下整场棋局,还要看他的下棋技术和对手的反应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不太想回答的,因为不知道本题是出于什么目的问的。从题中叙述的例子上来看,题主恐怕对中世纪基本不了解,设想完全不符合实际。但这个问题也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不过应该分成多产和联姻两个方面来看。另外结论摆在前面,设想基本不可能实现。


先来说第一个多产的问题。按照500-1500来界定中世纪,在这个时间段中的差不多前二分之一,欧洲大部分地区都是均分继承法。后面一半时间中,均分的思想仍长期流行于西欧。最年长的儿子虽然能够继承到领地的大头,但是小儿子们也有得分。

举两个例子可能更好理解一些。在后罗马时期欧洲规模比较大的势力,就不能不提到查理曼的帝国。这位法兰克人皇帝统治着西欧的大片领地,然而他自己在遗嘱中就想将帝国分给他的三个儿子,且在他死后帝国最终确实也被其三个孙子分割继承。

第二个例子是金雀花家的亨利二世,他在巅峰之时统治着英格兰和法兰西西部,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两个君主之一。按照他大约1175年左右的设想,太子亨利将会继承他英格兰和诺曼底、安茹等家族的核心领地,理查将得到阿基坦和加斯科涅,杰弗里被安排去布列塔尼,而约翰则通过婚姻向萨伏依发展或者是去当爱尔兰至高王。可以看到亨利二世给他的每个儿子都安排了一块地盘,但是他的儿子们还是为了继承的问题争破了头。

因此就算中世纪某位领主有25个合法的、有继承权的儿子,那么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家家产够不够分,能不能拿出足够的领地和财产让自己每个儿子都能娶到一位门当户对的贵族小姐。而这也就引出了本题的第二个方面,即贵族间的联姻问题。


在中世纪,贵族间的联姻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远不像游戏中随便点点鼠标就能达成,然后对方就空降到你的地盘上。首先强调的是,下面说的内容是万恶的封建中世纪,就算举了些当代的例子,只是为了便于理解。不要拿旧时代的事来为当下找理由,但也不要以当下的情况想当然的回推以往。不过不得不说的是,有些事其实千百年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变化。

进入正题,前面第一部分已经有所提及,贵族出身的子女想要联姻,首先在大致上应该门当户对。也就是说王子倾向于找别国的公主,或者有领地大贵族的女儿;而骑士的女儿可以嫁给地方官员的儿子,佃农的结婚对象则只能还是佃农。像那种“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情,基本不可能发生。

在这种阶级固化的社会中,联姻基本保持在阶级内部进行,这才符合政治婚姻中双方的实际利益。至于更低阶层的对象,能当情人干嘛还要娶回来。对于大贵族来说,通奸这种罪名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被拿出来,很多时候还是拿来攻击女性的。而且在大贵族想要离婚时,有亲缘关系这个理由要比通奸更有效。至于搞出私生子也没有那么大影响,最多面子上不太好看罢了。说白了就好像王思聪,跟嫩模玩玩还可以,想要结婚门都没有。不过现在如果搞出个私生子,那可真成大新闻了。

回到中世纪的联姻问题上,接下来要提的又是个跟当代颇有联系的话题,那就是联姻中的聘礼与嫁妆。在中世纪时期的大贵族联姻中,男方往往需要提供采邑,作为婚后夫妻二人的生活供给来源。而对应的,贵族出身的女方其父也应提供或采邑、或金钱、或军马随从,以支持夫妻二人的婚后生活。确实不乏一些贵族在联姻中就是奔着女方的嫁妆去的,不过他们首先得证明自己的地位能够匹配女方的身份。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争执的双方通过结亲化干戈为玉帛时,也会将争议之地作为联姻夫妻的婚后财产,这样两家都不算太吃亏。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里也还是举两个例子。首先还是英王亨利二世时的例子。当亨利二世从爱尔兰返回后,他为了支持幼子约翰和萨伏依伯爵之女联姻,在对方问及婚后居所及采邑时,英王将安茹的三座城堡归在了约翰的名下。萨伏依伯爵对此自然满意,但是这却触及了太子亨利的利益,这也是后来1173-1174诸子大叛乱的诱因之一。

另一个例子是西西里的诺曼人、地中海银狐吉斯卡尔。在他还年轻、尚且依附于自己哥哥时,吉斯卡尔曾作为雇佣兵参与了卡普阿和萨勒诺之间的战事,为的是卡普啊许诺的亲事和嫁妆。不过狐狸也有失算的时候,战后卡普阿伯爵潘德夫四世拒绝将之前承诺的婚事及城堡授予吉斯卡尔。后来他在更北边找到了自己的新娘,勃艮第伯爵雷金纳德的女儿阿贝拉达,很大原因也是看中了妻子作为嫁妆带来的200名骑士,这大大加强了吉斯卡尔的实力。

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是一国之主与伯爵结成儿女亲家,还是小贵族娶伯爵之女,采邑与嫁妆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因此若真像题目描述中的那样有40几个孩子,恐怕没等假设中的那样联统成功,他们家已经被结亲的花费给掏空了。额外多说一句,历史上很多贵族的幼子只能进入教会,就有没地继承、没钱联姻的因素。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上确实有不少通过联姻领地合并的例子,恐怕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本题这样的想法。然而如果去细看这些联姻,就会发现在其中其实有许多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联姻有时是继承或领地存在争议时的折中方案。这种情况下的联姻往往并不顺利,和约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还是要翻脸。

依旧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在英格兰“狮心”理查和法兰西公主爱丽丝的联姻中,嫁妆是双方争夺的战略缓冲地带维克桑。但是这场预定的联姻扯皮了二十年,从来没有真正实施过,反而还有很多不好的传言。再比如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诸国,互相间本就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经常为了王位的宣称互相争执。但是大多数时间又没有哪家有实力彻底吞掉别家,又面临南边摩尔人的威胁,于是打打和和总是以联姻作为休战条件。就算一时合并,到了下一代几个儿子一分又回到原来的状态。直到1230年费尔南多三世时,卡斯提尔和莱昂才彻底整合在一起。至于阿拉贡的并入,那就更是再往后的事了。

就算没有领地或是继承上的争议,涉及到一国或一域的联姻,也绝不是简简单单、只涉及两个人或者两个家族的事。实际联姻双方各自都代表着一拨人的利益,如何进行分配就成了大问题。就像前面提过的伊比利亚诸国,本国贵族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抵制外来的联统者。像这样当地贵族利益与外来者的冲突,几乎存在于任何地区。而跨国进行的联姻,往往是造成大规模人员利益流动的重要因素。

再举个例子,十字军东征后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由于在圣地缺少根基,一直需要欧洲的军力进行输血。但是实力较强的大诸侯前往圣地的意愿逐渐减弱,光靠少数投机取巧的骑士、空有热情的教士、和盲目跟从的农夫,是无法与萨拉逊人正面对抗的。因此耶路撒冷王国始终有个重要工作,就是如何吸引欧洲大贵族带着一定规模的援军前来圣地。最普遍的方法,当然是向教宗求援,向各国国王求援。但是很多人在朝圣之旅后,还是会返回欧洲老家。因此基督教海外诸国还需要再想办法拴住这些援军。

最容易想到的办法,一个是结亲,一个是封地。耶路撒冷王室长期阴盛阳衰,因此公主驸马基本等于王位继承人,对于一些贵族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是空降而来的驸马,必然还带有相当数量的亲信,这些人也要获得一定的地位与封地,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已经在圣地扎根的本地派贵族的利益。后来西比拉和伊莎贝拉一世两姐妹的婚事,就在两派之间被反复争夺。再往后伊莎贝拉二世同神罗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的联姻,又遭到了王国本地派的强烈反对。以至于神罗皇帝留在东方的代理人和耶路撒冷本地派间,分别以提尔、阿克为根据地展开了持续数年的内战,也被称作“伦巴底人内战”。两派间争夺的核心,自然是耶路撒冷王权的归属。


写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实际在中世纪,想要通过联姻获取领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么两方间能够协同获取共同的利益,要么有一方根本无力阻止另一方合法吞并其地盘。只有在各种机缘之下,才可能通过联姻继承合并两家的领地。但是由于子女均分继承、两边的贵族的各自利益,基本上很快还是会再次分开。因此像题目描述中那样,靠40几个子女想要联统欧洲,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事。如果想要写小说只为爽,那就不是历史层面讨论的问题,自然也就另当别论了。

(完)

user avatar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世纪欧洲,如果出现一个“巨能生孩子”的诸侯,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设想。让我们抛开现实的科学限制,纯粹从历史和政治逻辑上来探讨一下,这样的诸侯是否有可能通过联姻统一欧洲。首先,“巨能生孩子”是个关键。在中世纪,生育能力是衡量一个家族兴盛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政治资本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诸侯真的.............
  • 回答
    巴萨 21 年来首次无缘欧冠淘汰赛:一次深刻的低谷与反思20212022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巴塞罗那(以下简称巴萨)以一场令人心碎的失利,在20年零10个月以来首次无缘欧冠淘汰赛,这无疑是俱乐部历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低谷。对巴萨本赛季在欧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
  • 回答
    想象一下,那是一个遥远的时代,当欧洲还在教皇的铁腕下蹒跚前行,骑士们在封建的土地上互相角力,而遥远的东方,一个庞大的帝国正孕育着惊人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力量。如果,仅仅是一个如果,中世纪的中国,不是静静地关注着遥远的海域,而是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直接将它的影响力投射到欧洲大陆,那将会是一幅怎样波.............
  • 回答
    如果能穿越时空回到中世纪欧洲,我大概会选择定居在一个气候温和、靠近大西洋的法兰西沿海小镇,或许是勃艮第地区某个葡萄酒产区的边缘,但又不完全脱离贸易的便利。我想象中的那个小镇,不会是阴森森的森林深处,也不是战乱频繁的边境地带。我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安定、有一定规模,能提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又不至于过于.............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新冠病毒在没有黑死病肆虐的中世纪欧洲登场,它会造成多大的灾难?这无疑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思考实验,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科技和疾病之间的复杂互动。首先,我们要明白中世纪欧洲与我们今日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医疗水平。相似之处:人口稠密与卫生条件 城市化与拥挤: 虽然不像现.............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奇迹,让我能一下子跳进那段距离我们遥远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中世纪欧洲,要说我最想见谁,那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那个时代实在涌现了太多伟大而又鲜活的人物。但若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拜访那位在十字军东征的烽火中铸就了传奇、在法律的王国里留下了不朽篇章的英格兰国王——狮心.............
  • 回答
    我,一个来自未知时空的灵魂,如今附身于一名被世人称作“魔女”的女子身上。中世纪的欧洲,一个充斥着宗教虔诚与迷信恐惧的时代,对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降临的这片土地,名为卡斯蒂利亚,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但人民却有着朴实的信仰和对未知的深深敬畏。我的生存之道:隐藏与适应作为一名“魔女”,最首要的生存.............
  • 回答
    中世纪欧洲农民为田地施肥的方式,虽然不像现代农业那样系统化和高效,但却是当时农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他们的施肥方法主要围绕着自然循环和资源的再利用,重点在于动物粪便、绿肥、以及一些其他天然物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方法:一、动物粪便:最重要的天然肥料动物粪便在中世纪欧洲的肥料来源中占据核心地位,其重要.............
  • 回答
    中世纪欧洲的道路,那可不是什么平整好走的大道,更像是自然形成的痕迹,或者说,是一群人、牲畜、马车反复踩踏出来的“路径”。要说详细,那得从几个方面来聊:1. 道路的“建设”与维护: 罗马遗产的衰落: 很多人以为中世纪道路一片荒芜,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那些高质量道路开始衰落的结果。罗.............
  • 回答
    设想一下,你是一位生活在十二世纪的欧洲基督徒,你生活的世界和我们今天熟知的截然不同。 religion is not just a part of your life; it's the very fabric of your existence. 信仰,不仅仅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它构成了你存在的基石.............
  • 回答
    中世纪欧洲的农业,那可真是个讲究“看天吃饭”的时代,虽然听起来有些朴素,但背后却是一整套严谨的生产方式和生活逻辑。想象一下,当时欧洲绝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不像我们今天这样工业化、机械化的耕作,中世纪的农民们更多依靠的是人力和畜力。牛、马是他们最宝贵的生产工具,犁地、耕作.............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其兴起和影响力的扩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理解它如何将教权置于皇权之上,我们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和相互作用的因素。基督教的种子与早期传播(公元1世纪 4世纪):欧洲中世纪宗教的根基,毫不夸张地说,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基督教最初是在罗马帝国.............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的城堡,那些矗立在山丘之上,雄伟而坚固的堡垒,它们的选址本身就蕴含着战略考量——易守难攻是首要原因。然而,将城堡建在高处,也给日常的饮水供应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没有现代管道和自来水系统的时代,城堡居民的饮水,尤其是那些位于高地上的堡垒,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呢?这背后是一系列巧妙的工程设计和对自.............
  • 回答
    穿越到中世纪的欧洲,想要统一这片支离破碎的土地,对于一个没有身份背景、没有武力的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既然是你问了,那咱们就姑且把这当作一场挑战极限的沙盘推演,看看有什么法子可行。首先,你得承认,你什么都没有。语言不通、没有金钱、没有地位、没有认识的人。甚至你的思想和知识都可能在中世纪显得格.............
  • 回答
    二战结束的硝烟还未散尽,欧洲大陆的许多地方依旧满目疮痍。在这动荡的余晖中,一支颇具胆识的军队,在没有得到最高统帅部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独自代表全体同盟国前往一个被占领的地区受降,并就此接管了当地的领土和资源。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充满政治博弈和地缘战略考量的复杂运作。先发制人的行动:时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思的假设,如果当年希特勒在席卷波兰和法国后,选择“见好就收”,那么如今的世界格局,恐怕会与我们所熟悉的截然不同。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太多,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推演一下。首先,欧洲的权力平衡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德意志第三帝国,在迅速闪击波兰和攻克法国之后,无疑会成为欧洲大陆的绝对霸.............
  • 回答
    如果你穿着一身 16 世纪欧洲板甲走在明朝中期的街头上,那绝对会引起一场 前所未有的轰动,并且你的经历会充满 惊奇、困惑、警惕,以及可能的危险。让我们详细地展开这场穿越时空的奇遇:第一阶段:视觉冲击与街头反应 压倒性的视觉差异: 你会立刻成为街头最显眼、最怪异的存在。明朝中期(大约是150016.............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历史假设,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历史的发展往往是多方面的、相互作用的。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如果欧洲没有法国大革命,而是继续沿着18世纪后期开明专制的道路发展,是否会“更好”。首先,理解“开明专制”及其在18世纪后期的特征:开明专制(Enlightened Absolut.............
  • 回答
    e社的《欧陆战争7:中世纪》已经正式发布,许多玩家已经投入到了这个跨越千年历史的策略战争体验中。总的来说,这款游戏继承了e社一贯的硬核策略风格,并在中世纪的背景下带来了许多新的特色和改进。以下是根据玩家反馈和游戏内容,对《欧陆战争7:中世纪》的详细体验总结:1. 核心玩法:依然是熟悉的味道,但有深度.............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相当大的历史“假如”,而且其连锁反应之复杂,足以让任何严肃的历史学家绞尽脑汁。如果奥地利的欧根亲王在大土耳其战争(通常指16831699年的大土耳其战争,虽然您提到欧根亲王,更贴切的应该是1697年的森塔战役及随后的卡尔洛夫齐条约,欧根亲王是其中关键的军事指挥官)中未能击败奥斯曼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