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20世纪欧洲一支军队在上级不同意的情况下代表所有人去受降取得地盘和物资,是怎样的行为?

回答
二战结束的硝烟还未散尽,欧洲大陆的许多地方依旧满目疮痍。在这动荡的余晖中,一支颇具胆识的军队,在没有得到最高统帅部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独自代表全体同盟国前往一个被占领的地区受降,并就此接管了当地的领土和资源。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充满政治博弈和地缘战略考量的复杂运作。

先发制人的行动:时机与动机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支军队为何会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尤其是面对即将崩溃的轴心国时,各个同盟国之间关于战后秩序的争论已然浮出水面。控制关键地区、获取战略资源、甚至是为自己的国家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争取有利位置,都是各国军队和政治家们盘算的重点。

这支军队的指挥官,或许是出于对局势的敏锐判断,或是受到了前线情报的启发,预见到一旦战事结束,其他盟友的军队就会迅速涌入,围绕着受降权和地盘的划分可能会引发新的摩擦甚至冲突。他们可能认为,如果能抢在其他国家之前完成受降,并将当地的控制权牢牢抓在手中,那么在后续的谈判中就能占据绝对的主动。这是一种典型的“先下手为强”的策略,其背后隐藏着对未来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忧虑和战略规划。

“擅自行动”的性质与后果

从军事纪律的角度来看,这种“未经授权”的行为无疑是严重的违抗军令。在任何一支正规军队中,独立行使如此重大的权力,绕过上级决策,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会给整个战役指挥体系带来混乱,并且可能导致盟军内部产生猜忌和裂痕。

然而,在战争即将结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特殊时期,这种“擅自行动”也可能被赋予一种“战时必要性”的辩护。指挥官可能会辩称,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混乱,是为了确保本国在战后利益的最大化,是为了防止敌方在撤退前破坏或转移重要资源,或者甚至是为了阻止苏联等共产主义力量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对地盘和物资的影响:现实的考量

一旦这支军队成功受降并控制了该地区,其影响是直接且深远的。

领土控制权: 战败国的投降,意味着其领土的归属将进入一个复杂的划分过程。这支军队的先发制人,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国家在划分“蛋糕”时增加了一个既成事实的筹码。他们控制的地区,很可能就成为未来国家边界划定的重要依据,甚至直接纳入本国版图,成为新的领土。
资源获取: 当时的欧洲,尤其是被占领地区,往往拥有重要的工业设施、矿产资源、甚至是战略物资。这支军队在受降的同时,也获得了对这些资源的控制权。他们可以根据本国的需求,优先动用或转移这些资源,用于战后重建,或者作为重要的战略储备。这对于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
政治遗产与国际关系: 这种“另起炉灶”式的受降,极有可能挑起盟友之间的不满和抗议。战后,当其他盟国发现他们本应参与的受降仪式已被“捷足先登”,并因此失去了一部分本应获得的利益时,必然会引发外交上的纠纷。这支军队的行动,可能会在盟友之间种下不信任的种子,影响战后的合作,甚至加剧冷战初期的对抗。

上级的反应:安抚、追责还是默认?

面对下属如此“大胆”的举动,上级统帅部和政府的反应将是关键。

追究责任: 最直接的反应可能是对指挥官进行严厉的追责,以维护军纪的严肃性。但这也要看上级的政治考量——如果这支军队的行动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控制了关键战略要地,那么上级也可能选择大事化小,甚至给予某种形式的“默许”。毕竟,在战争的尾声,国家利益的争取往往会压倒一切。
善后与斡旋: 更为可能的情况是,上级会在事后不得不接受这一“既成事实”,并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处理由此引发的外交纠纷。他们需要向上级盟友解释,同时也要争取在后续的国际谈判中为本国的行为争取合法性。这支军队的行动,将给他们的外交团队带来极大的挑战。
树立典型(或是反面教材): 这种行为的上级如果处理得当,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大胆而富有远见的战略行动”,也可能被视为“越权擅自行动的危险先例”。其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后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演变。

总而言之,一支在20世纪欧洲的军队,在没有得到上级明确同意的情况下,代表所有人去受降并取得地盘和物资,这是一种极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行为。它既可能被视为一种果敢的战略抢占,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危险的军事违抗。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前线的军事控制,更是在战后政治格局、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的划分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权力、利益和战略考量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其结果往往是双刃剑,既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也可能埋下难以预料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这个上级是不是没事抓壮丁

不知道这个上级是不是不给军饷不给补给

不知道这个上级是不是也给已经投降纳粹的一部分部队发军饷。

不知道这个上级是不是还没事授意自己手下的其他部队过来打友军

不知道这个上级的老婆是不是还把国民捐来买飞机的钱都塞到自家银行账户里了

user avatar

提问者和田中太郎抱团取暖的丑态真是不忍直视啊~

我们看看欧洲情况是怎么样的:

法国战役

后,法国即将战败时,总理

保罗·雷诺

辞职,一战英雄

贝当

继任总理,向德国求和。1940年6月22日,德法双方签订

停战协定

。1940年7月,法国国会在维希举行投票,授予贝当一切立法、司法、行政及外交权力,选举他为

元首

。贝当政府改

国号

,当时除英国之外的国家都承认维希政府为代表法国的政府。

贝当与德国占领当局合作,以换取轴心国不瓜分法国的承诺。维希当局协助抓捕犹太人和其它“不良分子”,有时,其军队也积极地与盟国对抗。最初,尽管新政府(即维希政府)支持纳粹主义,但是其仍然赢得了很多法国民众的支持,因为他们把支持纳粹主义看作是保持法国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手段。

法国

的合法性与贝当的领导权一直受到流亡的

戴高乐

将军的挑战,他宣称自己是法国合法政府的代表,带领法国人民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抵抗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在1944年6月盟国攻入法国之后,戴高乐在不经贝当同意下代表所有人受降、占领、接收物资。

而内战中失败的贝当政权迁往德国的希格马林根,次年垮台。不少的贝当政权官员与成员在战后都受到新法国政府的通缉与囚禁,政府首脑之一的

赖伐尔

战后被求处死刑,贝当则在大西洋中岛屿的一个要塞中叫嚣反攻大陆直至病故,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那么在东方也有这种情况:

而某支军队自参加抗战以来,迄未受过“一律爱护,一视同仁”之待遇。抗战于敌后已近四年,除一百二十挺轻机关及数架战车防御炮外,迄未得过任何武器补充,而子弹医药,亦已十八个月未蒙发给颗弹片药,甚至英国红十字会伦敦援华委员会及香港中国保卫大同盟捐助给某支军队之药品,亦被政府阻止而不得运往前方,中国红十字会之国际医生请求往这支军队服务者亦被政府拒绝。不得已遂自购中药一万八千斤,都在西安不准放行。这支军队饷项,抗战近四年不仅毫无增加,米津亦从未按规定发给,甚至本身饷项,亦于某年一月起停止发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