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啥行业,想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秘诀都是公开的:
工业化、标准化、集约化。
然而这三条我国奶业一条也做不到。
首先就是集约化,这个畜牧业集约化不是说集就集的,这个奶牛,他并不是你往哪儿戳个场子就适合大规模养奶牛。我国其实挺缺养奶牛的地方,而适合养奶牛的地方都有一批不错的地方奶企,但是普遍来说规模有限,比如新疆的很多牛奶品质很高,但是人家本地就消化了,轮不到我山东人喝啊。
其次是标准化,缺乏集约要素,我国绝大多数情况下,奶业还处于农户散养的状态,这就导致了标准化无从谈起,毕竟养殖环境、饲料投喂和养殖方式都无法统一,你从哪儿搞标准化啊?搞不了标准化,你出一桶奶我出一桶奶,品质悬殊,兑在一起能有什么好品质的奶。
最后就是工业化,缺乏集约化和标准化,工业化就无从谈起,咋搞?三十头牛散布在方圆二百公里的各个村里,这就是典型的小农散养,别说工业化了,大农场的门都摸不到。
伊利蒙牛呢,其实就是在小农散养的基础上套了个壳子,散装集团,就跟当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一样:
既不神圣,也不是罗马,更不是帝国。
其他答主说了很多,比如没有关税,但是蒙牛伊利是有海外市场的,顶着别国关税价格能压到有竞争力的价格。这说明国内的价格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所以最基本的是蒙牛伊利并不在乎国人。他们看来,凭借几十年的洗脑,这群韭菜已经收入囊中。所以抬高价格,同时把好品质的低价出口国外。其公司领导很自豪的说,这是他们在海外占据市场的原因。至于中国人有没有好牛奶,有没有得到实惠?这俩个公司在乎?
曾经有个热门回答,说是中国的牛奶为什么又贵又难喝?
我在那个回答中得到了7.5万赞,是我在知乎回答历史中最高赞的回答,当然,我更期待能有10万赞。
我在这个高赞回答中重点说了中国牛奶为什么难喝的问题,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喝过云南新疆贵州天津广西等地方好喝的牛奶,只喝过不好喝的大路货,以偏概全说中国牛奶不好喝。
在这个回答,我将重点阐述了中国的牛奶那么贵有哪些原因?为什么中国的牛奶比发达国家的牛奶都要贵?分析中国牛奶的成本构成有哪些?
给大家一个清晰全面的思路,知道中国牛奶卖得那么贵的原因?探讨一下中国的乳业如何走?如何降低我们乳业成本?
也希望大家不要随便说某爱国企业牛奶加了水,人家只是不大好喝而已,不是品质的问题,人家供香港的牛奶可好喝呢,味道绝对比内地的好喝多了。
中国有喝牛奶的习惯也就20,30年的时间,加上不少中国人还有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就会拉肚子,加上牛奶没有西方国家那样比水还便宜,正因如此,直到现在仍旧有大量的中国人没有养成每天喝牛奶的习惯。
所以看到我那个高赞回答中推荐的中国最好喝的牛奶,他们就没有口福了,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每一个人每天都会喝几百毫升的牛奶,中国人均消费牛奶量跟西方国家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量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他们这个成本就远远比中国低,我们中国在单位成本上就比西方发达国家要高。
当然,有人说最近几年个牛奶人数上升,我们快要跟欧洲人差不多了,但是这个成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还有更多原因。
1,草料成本
中国优质的牧草只有在新疆,云南和内蒙古等地区存在,即使在这些地方优质牧草的种类也不算多,在国内其他地方因为气候的问题,人多地少山地多的矛盾,没有大型牧场,只有农地,没有像国外大量优质的牧草,本土牧草质量低下,一些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进口苜蓿比例高达90%,而西方国家,本来就是畜牧强国,有很多国家本来就处于黄金奶源带附近,用自己的牧草,不用进口,草料成本就非常低。
2,设备成本
中国乳业的奶牛养殖设备,挤奶设备,检测设备,包装设备大部分都依赖进口,价格低廉的中国的牛奶配套设备因为技术比不上西方国家,市场占有率非常低,而进口设备还要缴纳一定的进口税,也要占据一定的成本。
3,奶源成本
我国生鲜乳价格已经由2019年的2.25元/公斤快速上涨至今年的4块多,翻了将近2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根源就是养殖技术太落后了。
中国奶牛养殖集约化水平和效率低下,也抬高了一杯奶的成本,三聚氰胺事故的源头就是因为很多乳业巨头的奶源不够,需要向小型的牛奶场收购奶源,但要求是蛋白质含量要过关,所以一些私人奶农就违规向牛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以骗过蛋白质含量的检测,优质奶源的不足,所以现在中国一些乳业巨头还要从外国进口奶源或者奶粉。
4,奶牛成本
牛奶好不好喝,很大程度上奶牛是最关键的因素。中国因为本身不是畜牧业大国,只有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才是传统的畜牧区,中国的奶牛品种大部分也是进口的,用的是荷兰的荷斯坦奶牛,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为这种经过上百年人工选择出来荷斯坦奶牛是全世界产奶量最高的奶牛品种,同时口感也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我们的乳业公司用的都是进口的纯种荷斯坦奶牛或者和中国奶农杂交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口感也会有高有低的区别。
全世界口感最佳的是娟姗奶牛,但是因为产奶量远不如荷斯坦奶牛,所以娟姗奶牛的奶源只供给高端牛奶,中国并没有大规模饲养,在广州有个娟姗奶牛研究所,我最近有幸慕名到那里喝了纯正的姗奶牛奶,浓滑香醇,那种浓香真的在你的口腔爆炸似的,可以说以前喝过的日本牛奶,国内好喝的新疆云南的牛奶都没有这个牛奶好喝,想网购?没门,保质期只有3天,你只能到图片中说到的这个地址去购买,人家只是作研究之用,超市也买不到。实在是非常好喝。
所以要得到最佳口感的奶源,就需要进口纯种的荷斯坦奶牛和娟姗奶牛,又是一项成本,谁叫人家公的不让进口。
如果你们喝到奶味比较淡的牛奶,不会是进口纯种的荷斯坦奶牛和娟姗奶牛,你们有可能喝到的是三河牛,新疆褐牛,草原红牛或者与中国牛杂交出来的荷斯坦奶牛品种,牛奶的味道才会比较淡。这些奶牛品种购买成本,饲养成本会比较低。
利乐包装是指采用瑞典利乐公司的全无菌生产线生产的复合纸质包装。是为液态食品(如牛奶、果汁)提供整套包装系统的大型供应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利乐开始为液态牛奶提供包装。自此以后,它就成为世界上牛奶、果汁、饮料和许多其它产品包装系统的大型供货商之一。
利乐无菌包装是由纸、聚乙烯塑料和铝箔复合而成,可有效隔绝光线、氧气及外界的污染,从而保证包装内容物无需冷藏和防腐剂即可拥有较长货架期。既解决了长途运输对产品保质期的挑战,又避免了食品的浪费。同时,由于生产、运输、零售、存储、消费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冷藏车、冷藏销售柜、冰箱等冷链设备,自然有利于节能减排,无论对保护社会的大环境,还是减少个人生活的“碳足迹”,都具有积极意义。
利乐作为乳业包装公司的王者,其垄断政策也攫取了巨额利润,但利乐公司不仅提供包装材料,还提供配套的设备和技术,设备一旦采购,也就轻易不会更换了,而且在超低坏包率,抗菌能力上,专利垄断,无人能敌,所以大部分的乳业企业苦利乐包装久已,但不会轻易更换利乐包装,所以在包装成本之上,除非中国出现一家性价比比利乐公司还高的公司,不然包装成本一时半会很难降得下来。
可以说,正是因为利乐无菌包装的存在,可适用于巴氏灭菌和UHT瞬时高温灭菌,我们才能喝到来自大洋彼岸,新疆,云南等地好喝的牛奶,保质期长达半年,不用担心添加任何防腐剂。
我翻阅了乳业行业的资料和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答主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副主任 @Rule 的透露,我们能得知,一个利乐包装的成本占据整个牛奶售价的25%-30%之间,就是说3块钱的牛奶,包装成本将近1块钱,非常惊人。
而且,我翻阅资料还发现,利乐包装供给西方国家乳业巨头的价格远远比中国的乳业巨头低,更别说没有规模优势的地方牛奶品牌了,没有了规模优势,小品牌包装成本可能更高,西方国家几毛钱的包装成本到了中国就得接近1块钱。
在包装成本上,我们对比西方乳业巨头就完全没有了优势。
1,在西方国家,对大型牧场是有巨额补贴的,还有税收减免,如果我们国家执行西方国家一样的补贴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我们牛奶价格能便宜三分之一。
在中国,只有新疆地方政府对新疆的牛奶有补贴政策,所以新疆的牛奶非常便宜,便宜到我们几十块买的牛奶,人家十几块就能买到。你看看人家的补贴,动辄就几十亿人民币的补贴,你说人家的牛奶能不便宜吗?
有人就说我们可以学西方对牛奶进行补贴,但是按照中国国情来说,是不可能的,也是对不喝牛奶的一种不公平,因为不是所有中国人喝牛奶。
按照中国牛奶的销量,中国喝牛奶的人口大概几千万,对牛奶进行补贴就相当于14亿人口补贴1亿不到的人口喝牛奶。
有了这么大的补贴,加上海运单位成本非常低,一个集装箱就可以进口几千箱进口牛奶,国家对国产牛奶的保护措施也没那么大,进口税比起汽车进口税要便宜得多,所以进口牛奶才那么便宜。
2,清真税,以前大家都认为那些打上清真标签的要缴纳什么清真税,每份商品需要收1.5‰ ,的“清真税”,所有很多都说我们不喝清真食品的普通人为什么要交这种清真税?这种清真牛奶我们不喝了,诸如此类的言论。
其实这种谣言在微博传播一下就可以了,在知乎还是要用事实说话。我们直接看清真认证标准原文件《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收取清真食品认证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说到,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对销往伊斯兰教国家的畜禽肉类食品进行监督检查后,向符合规定的食品出具清真食品证书时收取认证费,收费标准为每份证书100—350元。具体收费标准,可在规定的收费幅度内按货值总金额的1.5‰ 计收,收费额低于100元的按每份证书100元收取;收费额高于350元的按每份证书350元收取,高出部分不再收取。
所以每个乳业企业只要交最高350元的“清真税”就可以了,是一次性费用,高于350的部分就不再收取,而不是谣言说的每箱牛奶都要千分之五的“清真税”,这种谣言就不要再传播了,你以为乳业公司真的那么傻啊,如果真的每份都要收取这么多,他们不会抵制?
清真食品标志只是因为我们牛奶大部分都是在西北部地区生产的,为了方便少数民族的同胞筛选食品,贴上这个标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种不利于民族大团结的言论还是不要说了,以前我的牛奶回答就出现一些不和谐言论,如果我发现我辟谣之后还在我评论区有这种言论,不利于中国民族大团结的,伤害少数民族同胞感情的,拉黑举报!
自从三聚氰胺等牛奶丑闻出现之后,国家要求各大乳业公司对牛奶加大检测频次,检测频次远远比西方国家的检测频次要高得多,“密不透风”的检测大大提升了企业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但是也加大了中国成本的负担。
我们流通成本对乳业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巨大负担,出厂价100块的牛奶,到了批发商批发价就是130块,到了终端零售环节,要进大型零售就有节庆费、店庆费、修缮费、广告费、进货返利、新店开业赞助费、配送费、合同续签费等十几种费用,甚至超市工作人员的胸牌费、服装费也要供货商买单,最终的零售价格就要去到218元,提价幅度67%,流通环节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上升至40%至50%。
不同于西方上百年早就家户喻晓的乳业品牌,中国的乳业公司的历史只有几十年,还不能完全深入民心,就只能不断在电视,网络和报纸上做各种广告,还要请各种大明星代言,这部分的营销成本也不低,约占整个成本的10%到15%。
综上所述,我们中国牛奶之所以卖得那么贵,不是我们的乳业公司获得了超额利润,而是饲草成本,用地成本,人工成本,奶源成本,奶牛成本,包装成本,营销成本,流通环境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奶牛养殖集约化水平和效率低下,才会导致中国牛奶那么贵。
[1] 揭开奶价“虚高”内幕 “新华视点”记者 李俊义 林超 张玥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17日 03 版)
[2] 为什么中国的牛奶那么贵? - @Rule 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副主任的回答 - 知乎
[4] 中国牛奶为何这么贵? 荆楚网-楚天金报 2013年12月17日
至于中国牛奶有哪些牛奶品牌最好喝?作为牛奶重度上瘾者有话说了,最好喝的牛奶就是黄金奶源带纯种姗奶牛和纯种荷斯坦奶牛生产出来的鲜牛奶,也就是70度左右杀菌的巴氏奶。
我在那个高赞回答就说到我在日本北海道喝到了一盒惊为天人的牛奶,就是因为日本北海道的奶牛本来就没有畜牧业的,没有本土的奶牛,所有的奶农都是从新西兰进口的,主要是纯种姗奶牛和纯种荷斯坦奶牛为主,加上因为国土狭小,冷链物流发达,有条件提供的保质期非常短的巴氏鲜奶,所以才有那次喝日本牛奶后的惊艳,惊为天人。
想要在中国喝到媲美日本北海道的最好喝的牛奶,就要找黄金奶源带纯种的荷斯坦奶牛和娟姗奶牛生产出来的鲜牛奶,水牛奶生产出来的牛奶也好喝,但是产奶量太小了,导致其生产成本也偏高,因为中国的冷链物流还不发达,所有我们省外好喝的鲜牛奶品牌就不要冒险去喝了,因为杀菌温度不够,冷链物流有个差池,悄悄变质的机会会比较大,所以我们订购玻璃瓶的那种巴氏奶,最好订购本地本省的鲜牛奶,不要冒险订购省外的鲜牛奶。
保质期越短的牛奶就越好喝,但是路途遥远的巴氏杀菌鲜牛奶就不要轻易尝试了。
我给大家推荐几个用纯种荷斯坦奶牛品种,娟姗奶牛牛奶牌子吧,我都喝过觉得很好喝的牛奶,奶香浓郁。
都是我那个7.5万赞回答几万人推荐的品牌,喝到这些牛奶才能让你知道什么才是好喝的牛奶。即使家里有不喜欢喝牛奶的小孩喝到这些牛奶也会爱上牛奶的,爱喝牛奶的小孩才能长得高,长得壮。
这些牛奶有些是在黄金奶源带,比如说新疆宁夏的牛奶,有些在远离污染,山清水秀的高原牧场,比如说云南人一直推崇的雪兰牛奶和知乎鼎鼎大名的欧亚牛奶,夏进牛奶有些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比如说网红水牛奶百菲酪,都非常好喝!而且,现在很多都开始618大促了,我看到很多牛奶都比我当时买的时候都要便宜!赶紧下手吧,尝试这些真正好喝的牛奶。
1,宁夏夏进牛奶 4.5万评论 99%好评率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娟姗奶牛
推荐理由:香浓可口,味道非常特别,简直像“喝”奶酪一样,很多知乎回答都推荐过,确实非常好喝,喝了夏进牛奶才知道真正的牛奶是这么好喝的。
一喝就是知道是荷兰纯种荷坦牛(黑白花奶牛)的牛奶,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我们平时喝的奶味很淡不香的牛奶,不是人家加水了,是因为人家是用跟中国奶牛杂交出来的荷坦黑白花奶牛牛,或者用的是三河牛,新疆褐牛,草原红牛等奶牛产出的奶,这些奶牛因为不用进口,自己配种,成本较低,没有科学交配规划,所以奶就没那么好喝,我推荐的十几个牛奶,之所以好喝,除了他们本身在山清水秀的地方饲养之外,跟饲养的是荷兰纯种荷坦牛(黑白花奶牛)或者纯种娟珊奶也有关,如果天时地利牛和,生产出好喝的奶一点都不奇怪,并不用添加什么添加剂。
总之,好山好水好技术加上纯种的荷兰纯种荷坦牛(黑白花奶牛)才能产出最好喝的牛奶。我当时觉得日本牛奶那么好喝,一方面他是鲜牛奶之外,另一方面,他们日本本身没有畜牧业的,没有自己的奶牛品种,只能用进口纯种的黑白花牛,加上北海道跟新疆云南贵州等地一样山清水秀,所以就觉得特别好喝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中国好喝的牛奶更多。
现在夏进秒杀价非常诱人,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2,云南雪兰牛奶 旗舰店6.1万评论 好评率98%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娟姗奶牛
推荐理由:云南人都说雪兰24小时是最好喝的牛奶,我跟我大理的朋友求证的时候他对雪兰24小时也是赞不绝口,他说论鲜牛奶,雪兰24小时无人能敌,但我们无缘喝到的,去大理旅游的人有机会去试试。其他的纯牛奶也好喝,想要买最好喝的就是买保质期只有三个月的,澳特兰三个月纯牛奶,其奶香浓郁的程度应该就是纯种荷斯坦奶牛的牛奶。
想买性价比比较高的就买高原奶,但其奶味比较淡,嘴比较刁的人是能尝得出的,但都比我们超市常见的牛奶牌子要香浓一点的,用的应该是杂交的荷斯坦奶牛,但我不敢保证,只是猜测。
3,广西百菲酪牛奶 相关问题推荐次数:22次 旗舰店1万评论,好评率99%
奶牛品种:广西水牛。
推荐理由:小红书和知乎上的网红牛奶,非常出名,蛋白质含量也很高,高达3.8,可以说是全中国蛋白质最高的牛奶。
4,云南欧亚牛奶 相关问题推荐次数:28次 旗舰店20万评论,好评率98%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
推荐理由:奶香不是最浓郁,但是最具性价比的,好喝牛奶中最便宜的,便宜牛奶中最好喝的,学生党推荐喝这牛奶,3块多价位牛奶中简直无敌好喝。
5,青海小西牛 相关问题推荐:30次 旗舰店1万评论数 好评率99%
奶牛品种:未知
推荐理由:香,实在是太香了,喝起来跟我小时候在街边喝到的现挤煮开牛奶的味道简直一模一样,要不是知道现在国家对牛奶的监管非常严苛,我都怀疑它在里面放了香料。
6,新疆麦趣尔牛奶 相关问题推荐次数:31次 好喝 旗舰店5万评论,好评率99%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娟姗奶牛
推荐理由:最好喝的新疆牛奶,我家人觉得很好喝!还在A股上市了。
7,新疆花园纯牛奶 相关问题推荐次数:34次 旗舰店5.6万评论 好评率99%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
推荐理由:好喝就对了,喝下去浓浓奶香就一下子充斥你的口腔,新疆牛奶简直找不到不好喝的牛奶。
8,贵州山花牛奶 相关问题推荐次数:12次 旗舰店1万评论,99%好评率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
推荐理由:问贵州人山花牛奶好不好喝!他们会跟你说山花很好喝,但不是最好喝的,最好喝的是贵州好一多的牛奶,但是好一多牛奶买不到啊。
9,云南来思尔牛奶 相关问题推荐次数:24次 旗舰店10万评论,好评率99%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
推荐理由:没有多少理由,就是好喝。
推荐理由:也是云南的有名牛奶之一。
10,天津海河牛奶 推荐次数:19次 旗舰店100评论 100%好评率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
推荐理由:听说可可味的海河牛奶是天津人的最爱!天津人的集体童年回忆。喝了也确实好喝到不行。
11,新疆西域春牛奶 相关问题推荐次数:21次 旗舰店1.3万评论,99%好评率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
推荐理由:好喝的新疆牛奶之一。
12,新疆天润浓缩牛奶 相关问题推荐次数:33次 旗舰店1万评论,99%好评率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
推荐理由:他的酸奶是最好喝的,纯牛奶其实一般。
13,河南科迪牛奶 推荐次数:23次 旗舰店20万评论 99%好评率
奶牛品种:纯种荷斯坦奶牛
推荐理由:虽然科迪牛奶不是我认为最好喝的牛奶,但是我家人却非常喜欢它,说是他们是喝过最好喝的牛奶,所以我也推荐下它,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其他十多万赞的回答:
最怕云南朋友推荐牛奶系列:
德国波兰进口牛奶哪里比得上能左右菌群国标的国产之光蒙牛呀,这叫溢价买得一个放心
有个可能颠覆你认知的事实:中国不是牛奶的最合适产地。
(声明:但这不是部分国产品牌高价奶的理由哈)
估计很多人肯定不同意,以中国这种“制造业粉碎机”的能力,怎么在牛奶工业上会有这种情形呢?
我曾经也一度这么认为,直到因为专业缘故,和奶牛研究领域的学者交流了一下,并且自己也参与过国内某地奶牛品种产奶转录组研究后,我才对这个事实有所了解。
一、奶牛之-“橘生淮北”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奶牛,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的牛主要是黄牛和水牛。而奶牛是舶来品。
目前国内的奶牛品种最早大概是在100多年前从过外引入的,也就是荷斯坦,就是大家熟悉的黑白花奶牛(我国80%左右是荷斯坦)。其他诸如新疆褐牛也是外源的(哈萨克、瑞士等杂交)。
然而,这些牛来到中国第一个问题就是:水土不服。
众所周知,一个物种和当地的环境肯定是长期适应的,这种环境既包括饮食如草料等,也包括环境因素如光照、空气、水和土壤等等。
奶牛来到我国以后,面对着水土不服问题,国内的育种专家想到的就是:杂交。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荷斯坦奶牛,大都是和本土黄牛杂交的后代,而且有个专门的名称:中国荷斯坦。
然而,这种杂交的结果就是:产奶量下降。
事实上,我国奶牛的单产奶量是非常低的,比如,最高的奶牛产奶是一年35吨牛奶。
做个对比,我国到目前为止的标准是,高产奶是年产11吨,就这样,也只不到全国的5%。而2013年,全国奶牛平均产奶量是多少呢?5.4吨。
作为对比
以色列:
美国
二、如何提高产奶量?
为了提高产奶量,可以说是很多牧场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思路:进口牧草
其实这是当前不少奶牛养殖企业的动作,就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牧草,这样更适合奶牛口味。
其实国内也有一些牧场,但是这些草地可能并不特别适合奶牛的口味,所以也有人尝试在国内种植国外的牧草,比如我们所里的和我同一年毕业的一个博士,毕业后就去西北研究牧草种植了,并且包了很大一片地,如今已经是小土豪了。
但是不管如何,改进牧草是一个很大的事情,而且难度也不低。
第二种思路:更新奶牛
根据我国奶牛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奶牛存栏是1269万头,但是高产奶牛不到总存栏的5%。
大部分奶牛事实上产量非常低,但是国内淘汰率不足。
事实上目前一些顶级奶牛牧场已经开始了高频淘汰奶牛的做法,高一点的可以达到一年淘汰50%以上。
但是这样一来,成本无疑上升了。
事实上,一个可能难以接受的事实是:哪怕中国的劳动力再便宜,牛奶成本也要比国外高。
第三、真的没任何希望嘛?
作为近些年来越来越受人欢迎的补充钙的来源,其实牛奶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日常饮用的基本食物。
这种食物如果完全依靠市场经济来调节,彻底沦为国外进口的倾泻地,自然是不合适的。
更别提奶牛行业本身也是国内许多人从事的产业,不可能让国内的奶牛行业被冲垮。
因此,我们目前的策略是:育种。
当然,这里的育种不是传统那种选育,那样简直是难于登天,奶牛一次生一个,到了几岁才可以产奶,这样筛选的速度,十几年也搞不定高产奶牛。
事实上,我们当前的策略是:基于分子生物学育种。
即通过对高产奶牛的基因组来进行分析,寻找高产奶牛特有的基因组变异,然后对其进行改造,或者采用基因编辑的策略,直接大片段进行基因调整,然后结合体细胞克隆的办法来实现快速批量的高产奶牛生产。
—————再聊一个历史问题—————
三聚氰胺和我国的奶牛养殖史,三聚氰胺可以说是我国奶牛养殖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而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关于国标的讨论。每次想出来说两句,但是又退缩了,毕竟和大众唱反调是不合理的。
但是,我还是说一下,当年,牛奶国标调整,是为了奶农。
三聚氰胺事件可以说使得当时的国内奶业遭遇重创,国际乳业巨头也纷纷杀入中国。
然而,为什么会有三聚氰胺呢?
真正的原因在于,当年国产牛奶的水平参差不齐。
当年的牛奶蛋白质标准是2.95,然而我们的牛奶有多少能达标呢?
据农业部调查[2],2007年和2008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和90%;某乳品企业6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8%、33.8%和24.9%。
可以看出,全国大部分的奶源都难以达到国标,根本原因在于自然条件不够,导致奶牛养殖水平与国外差太远。
据我了解,当年就有不少农户因为这些事情倒牛奶甚至最后宰杀奶牛。
可以说,牛奶国标的调整,事实上是迫于现实中的无奈才做的。
为什么会如此?
本质上是我国的奶牛不达标。
1,奶牛混乱
我国奶牛起步晚,发站短。当有利益驱动的时候,于是群众疯狂的买奶牛,那么,哪来的那么多奶牛呢?
最简单办法就是:用劣质淘汰牛和当地肉牛进行杂交来繁殖后代,结果就是产生大量的的杂交牛,产奶量严重不足。
2,饲喂方式不合理
奶牛是需要合理科学饲养的,然而广大奶农根本不具备这条件,看其他人怎么养奶牛就自己跟着养,甚至还有人直接按照肉牛、黄牛的方式来养殖奶牛。
结果就是牛奶质量很差,这也是一个历史问题。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奶牛规模化养殖的推动,以及鲜奶加工工艺的提升,国内奶源的水平已经开始逐步提升了,就比如我上面自己查询的数据,可以看出,每一款市面上售卖的牛奶,都超过了2.8的标准,甚至还超过了旧国标的2.95。
所以现在牛奶的标准虽然维持着,但是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推出更高水平的牛奶。
—————为什么其他畜牧品种不一样呢?—————
有人提到,为什么猪等似乎没这个问题?
主要有以下原因
1,重视程度
在畜牧业里,猪可是半壁江山的,连我们cpi都可他们挂钩。事实上,重视程度本身也反映了各种投入,比如科研投入和资本投入,这产出自然是没法比的,国内的畜牧龙头什么双汇、牧原、温氏、新希望等都是养猪大头。
事实上,如果你是做科研的,你会发现,做猪的科研资助力度和研究人员数量完全和其他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2,育肥vs其他产出
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养猪主要目的是育肥,只要让它长肉就行(当然近些年也在改进猪的瘦肉比之类的)。而牛不一样,我们养奶牛主要是要奶牛的奶,这个东西和育肥难度完全不一样(打个不恰当的比较,长胖和丰胸哪个难?)。
3,牛本身也不好育种
和几个从事牛育种的人交流过,感慨他们育种不易。
猪一胎十来个,而且6个月一轮,牛一胎一个,1年以上生一次,那个从育种周期就完全没法比,跟别提产胎太少导致的筛选难度增加。
部分数据来源
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_刘瑶
规模养殖条件下提高奶牛单产水平的综合技术_肖延光
先说结论,农业水平不行。
无论牛奶/还是肉,本质都是用粮食/牧草转换的。肉/奶要便宜,就需要粮食/牧草便宜。想要便宜,无非两个方法,扩大面积,提高水平。现在面积无法扩大,就只能提高水平。如果提不高,那最终结果只能是不便宜。为何进口便宜,答案只有一个,水平高或面积大。
最后补充一点。我不认为国产牛奶都兑水。其实近几年,国内食品安全检查还是很严格的。如果切实执行,能解决兑水问题。
一个中国人但凡在美国、澳洲、荷兰这些地方喝过当地的牛奶,就会瞬间明白中国的牛奶有多么糟糕。几乎全部在美国待过几年、喝过美国牛奶的小孩,一旦回国是不愿意喝国产奶的,只能代购欧美的奶粉喝。
客观条件上,咱们的气候、草场以及奶牛品种实在是差得太多,根本就产不出来高品质的牛奶。
主观上,众所周知的,那两大奶厂把自己人不当人。奶源的品质已经很差了,还往里面加水、加乱七八糟的东西。
但是,咱们有啥办法?整个牛奶市场都掌握在他们手里,行业标准都是他们制定的。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没喝过正儿八经的好牛奶,甚至很多中国人喝奶还比较困难,就任由他们拿捏呗。这个问题下出现了所谓行业内的认识洗白,我真想去Costco买两盒最便宜的Organic牛奶倒他头上,再问问怎么就这么大的差别。
=========================================================
有个著名的笑话:很多中国人觉得西方人乳糖不耐受是矫情,自己喝这么多年牛奶都没事。到了欧美澳喝了口牛奶就被救护车拉到医院。
=======================================================
需要修改一下,有些人出过国,在欧洲南部,也只喝过淡如水的牛奶。个人十分不解。
因为前者打折了吧。我在蛇口沃尔玛和南山书城永辉买的德国进口奶都是一升十块钱的。
都听过韩国人爱国,支持韩企吧?
你们知道韩企怎么对待韩国的么?
当年三星机皇Galaxy S3,全球都是单电单充,1G RAM。
韩国卖的是双电双充,2G RAM。
人家给自己人特供的是什么?
再看看国内给自己人的“特供”。
作为半个行业人,说一下牛奶加工问题。
牛奶好喝不好喝,要看他含油量,也就是奶油含量。
可是矛盾的地方,在于奶油含量越高,保质期也越低。你要想延长保质期,添加剂就过量了。
怎么办呢?目前没办法。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喝工业装牛奶,口味淡的原因。
要是大家想喝鲜牛奶,推荐喝巴氏奶,保质期48小时。这是鲜奶,但是如果远离奶源产地的城市。根本实现不了。
而欧洲鲜牛奶,想卖到中国,基本上不可能,除非空运,冷鲜专线,保证在8个小时上你餐桌。
但是人很聪明,发明了一个名词,代表一个工艺流程叫复原乳
什么叫复原乳,其实就是先把牛奶脱水,加工成奶粉,到了地方在当地工厂,用开水复原,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冲奶粉”
但是即便是复原乳,保质期也不高,大约就是21天。
所以大家以后喝牛奶时候,特别是进口奶,看一下配方表,是不是复原乳。
国内利乐装,再淡也是鲜牛奶加工的,就是奶油含量低了一些,而所谓的进口利乐装他的奶油含量是正常的,可是它是奶粉冲的。
这主要是认识问题。
————
我个人喝牛奶,首选农户直接上门送的,鲜牛奶。一定要煮沸。
其次是巴氏奶。可是直接喝。
最后如果没有,非要喝,买奶粉自己冲。浓稠自调
没必要非要交这个智商税。多花几块钱,喝别人给你冲调好的复原乳。
我比较关心哪里可以买到这么便宜的牛奶。
这种完全竞争的快消品市场,才能检验产品的价格与价值是否相符,如果人为的进口限制,例如关税、代理权等的逐步放松,会有更多好商品涌入国内,让消费者获利,让国内生产商和中间商不再暴利。
首先兑水这种话最好不要乱说。国内大型乳企业,我至少去过一半。没人干这种蠢事。
我国奶贵,是因为我国的牛奶收购价就比较贵。国产奶粉的价格早就比新西兰奶粉贵了。其实我国的小麦,玉米 大豆也都比国际市场贵,没办法。牧草也是进口的多。我国农业的价格竞争力就是不太行。你养牛你也比外国成本高啊。短期内无法改善。
行业和国家每天都在思考乳业的发展,一个个连奶牛都没见过的人,怎么那么多脑洞大开的想法。
要想好喝,最好喝低温巴氏奶,不加热真的好喝。北京市场三元乳业的袋装巴氏奶才不到三块。蒙牛的每日鲜语也好喝,工艺做的确实好,就是太贵了,没有三元的划算。
国产奶从三聚氰胺过后,品质每年都在进步,我们行内人现在都是喝国产巴氏奶。常温奶有罐头味,我是要说一句 特仑苏,金典之类的性价比不高,还是喝普通巴氏奶划算,环保。哈哈
————————
看了下评论说两点:
第一、我并没有说我国的奶比欧盟比新西兰好。差距还在,还要继续追赶。尤其是跟新西兰比,价格品质都没有优势。人家老天爷赏饭吃。但是这十来年进步特别大,在我国农业里算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算不错的。
第二、国内一线市场的巴氏奶放心喝,有钱就喝高端的。没钱就喝三元和光明的百利包(类似塑料袋),才不到三块钱,我们办公室都喝这两个。这个品类伊利蒙牛没有,他们的产品营销好,产品还行但是性价比不高。再说两句就要成带货的了。其它地方乳企大多也还行(不包括特别小那种哈,怎么也要省内头牌,几十年老乳企那种。新的品牌慎入)。但是不熟悉就不推荐了。
原回答:
这个问题刷到好几次了,本来因为涉及具体的品牌,我不想回答,品牌又没给钱答了还惹一身骚,我之前已经因为这类问题被好多人骂了
但是我就是我,我忍了几天也没忍住啊还是来回答了,哎
下面我又要开始洗地了
题主犯的第一个错就是拿1L装的奶来对比250ml的奶
实际上如果你查一下国产1L装的奶,你会发现比250ml的便宜很多很多
这是蒙牛1L装,算下来10块钱1L,虽然还是比题主说的6.5贵,但是差距也不离谱了吧
国产奶1L装还有更便宜的,辉山,现在改名叫淳轩了,算下来8块钱1L,可以和进口低价奶一搏
而你说的6.5每升的德国波兰进口牛奶,是尼平河或者兰雀吧,经常买牛奶的应该知道,这两个牌子属于进口奶里最最最最便宜的一档,光拼价格的话别说国产奶干不过它,其他国家的其他品牌也没干过啊
但是同样在进口奶里,多得是比上面我说的蒙牛和辉山1L装更贵的产品,所以你拿一个进口牛奶里最便宜的产品的1L装来对比国产250ml装,然后说国产的贵,有意思吗?
(看了问题评论,题主又补充6.5元是折扣价,正价是7-8元每升)
说了上面的价格对比,仍然不得不承认国产牛奶在价格方面确实比某些国家的进口牛奶要贵一些。
畜牧业它是一个产业,任何产业都存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家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有的国家是优等生有的国家是差生。而我国呢?我觉得应该算是后来居上的中等学生吧。
我国畜牧业属于先天不足,中国那么大,可适合放牧的大片的牧场就内蒙、新疆、黑龙江几个地方有,相比全国的消费量来说,我们的产能不足,而且这几个地方还非常偏远,属于淘宝卖家都不包邮的地区,所以运输仓储等费用一加成,真不比进口奶便宜。
而且从产业发展史上来讲,我们长期以来除了少数几个牧区,就没有养殖奶牛的历史。现在牛种、饲料、生产设备等等东西等还非常依赖进口,规模化就更不用说了,和一些老牌畜牧业国家根本没法比。不过目前中国乳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和08年三聚氰胺事件那会儿不可同日而语。
就我们这个国情你要去跟那些地广人稀有大片草原位于黄金奶源带上而且有悠久畜牧业发展史,早就规模化工业化,并且产能多长期以出口为生的国家比吗?
这不跟某国人天天吃牛排,1美元炸鸡,东南亚吃水果跟不要钱一样,一个道理,现在的进口牛肉也比国产牛肉便宜呀。
这个问题我说过无数次了,每次看到说兑水兑水的我就头疼。你们再怎么不待见蒙牛伊利,也不要罔顾事实的瞎黑人家产品啊。
法律不允许,也没有必要兑水。国家规定纯牛奶的原料有且仅有生牛乳,你去看配料表,但凡是纯牛奶,配料表里只有生牛乳三个字,而且兑水也没必要,因为还有蛋白质、固形物的要求,有时候想蛋白质达标,浓缩还来不及,还兑水。而且在国产奶口碑如此的情况下,国家查的有多严?舆论多敏感?蒙牛伊利有几个胆子去兑水?
但是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牛奶口味淡这是事实,首先我觉得大部分人说国产奶口味淡,跟风的成分居多,我不觉得盲品的情况下有多少人真能喝出国产奶和进口奶有多大差别来。
其次我早就在知乎科普过无数次了,常温牛奶(相对于低温奶或者大家小时候喝过的生牛奶而言)喝起来口味清淡,主要是因为超高温灭菌乳有【均质】和【脱气】等工艺,这是为了保证包装牛奶在保质期内性状稳定,不出现结块等现象也没有异味(国人其实很大部分人不能接受牛奶的气味)
本身不同的牛奶存在口味口感的差异也是很正常的,我曾经写过专门的回答说明
这主要是因为蒙牛那次不会说话导致的供港奶公关事件,有一说一那个事情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我表示理解。
但是高赞的这个理论就有点不讲道理了↓
上面这条回答有1800多个赞,而乳品从业者 @Rule 的回答挺客观的说了一些价格形成的原因,却只有30个赞,评论比赞多,全是骂他的。
在网上,任何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人随便骂蒙牛伊利,不需要事实依据就有人赞,而即便是乳制品行业从业者或者食品科学专业相关人士只要帮蒙牛伊利解释一句就是收钱洗地,要被骂死。
说进出口这个事,前面我说了,全球范围内畜牧业和乳制品发展并不均衡,有的国家牛奶又便宜又好,我们就把他们的奶进口到国内来卖,有的国家,乳业比我们还不发达呢,急需中国“援助”,那我们就去援助一下啊,找机会赚钱啊~有什么不好。实际上我们绝大部分都是进口,这几年只有很少量的出口。
至于供港,涉及历史遗留问题,这里不多做讨论
这几年两巨头在海外大搞收购,伊利直接收购了新西兰第二大乳企,在新西兰建立基地,弄新西兰的牛奶卖回国内,蒙牛也是各种在荷兰啊澳洲收购当地乳企。反正外国人卖给我们也是卖,不如向上收购,直接买奶源
金典早就有新西兰进口奶源的款了,你说人家把好产品都低价卖到国外去,这不扯呢嘛
现在本来就全球化发展,国内的奶企积极搞各种并购和出口,做大做强,既可以把好牛奶卖回国内,又可以多开发海外市场赚外国人的钱,这样不好吗?
就见不得国内乳企好是吧,国内乳企不发展我们怎么能喝到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好的牛奶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话有点道理,有道理就有道理在——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在2008年,今年2022年了,已经14年过去了,10年怕井绳也到了不怕的时候了吧。在08年之后国内乳企再也没出过大的事故,从国家标准到产业升级到消费习惯基本上天翻地覆的整改了个遍,我个人现在反而更不信任进口奶,进口奶其实也良莠不齐,进口奶便宜的那几个,我遇到好几次保质期内结块现象了。
还有国标问题,稍微会点搜索也能知道真相,以前定的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很多奶农达不到这个标准,导致违规添加三聚氰胺,所以研究之后就把蛋白质标准降了,以退为进的操作很多人理解不了。我就问你,生奶标准降了之后你实际喝到的牛奶品质降了吗?中国奶业整体水平是下降了还是进步了?有没有再出现三聚氰胺?
这里是知乎,我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你们的仇恨主要来源于道听途说?你真的了解牛奶知识吗?你在这方面相信的一些信息是科学上的事实吗?网上有多少公众号在带节奏,故意拿一些事情勾起你的误解和怒气?利用了大家对食品安全的恐慌?这些人是专业人士吗?真正的专业人士怎么说?(另外,就知乎和小红书而言,很多这一类的文章最后会指向卖货其他小众品牌的牛奶)
我再展开一下,我只是无责任猜测哈,咱就说有没有这样一个可能——国内乳业市场这么大,国外的乳业巨头都在抢国人的市场,而近年来又有这么多人带这方面的节奏,你们既然那么擅长阴谋论,就不能反向思考一下:
会不会是国外乳企在搞我们?
这个怀疑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啊
以上,请大家理性一点
骂我的请评论区排队
更新一下:有些人非要刚一下才舒服,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重要是指的婴幼儿奶粉里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重要,因为很多婴幼儿只能靠单纯的牛奶来补充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低了容易造成发育不良,中国以前发生问题的也是婴幼儿奶粉,对于成年人来说牛奶里那点蛋白质含量真的不够看的除非你一天要喝几升牛奶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喝牛奶是为了补充蛋白质,所以一味的追求蛋白质含量,其实喝牛奶的主要用途是补充钙,因为牛奶中的钙是最容易吸收的钙,其实没必要花高价去追求高蛋白质含量的牛奶,一瓶牛奶多的那点蛋白质还不如去吃个鸡蛋远比牛奶划算。
进口牛奶比国产奶便宜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国产奶生产成本高,牛奶生产的主要成本是饲料,国内的牧场都集中在严重缺水的西北部牧草的生长缓慢且质量不高饲料原料也基本靠进口。 第二个原因就是渠道成本不同,普通牛奶其实是个低附加值产品,渠道运营成本甚至比牛奶的生产成本还高,进口牛奶基本上都采用纯线上销售的方式相比于线下销售在渠道运营成本上优势巨大(参考空调行业同一品牌相同参数的产品纯线上销售的产品定价要比定位于线下销售的产品价格低得多)
蛋白质含量:牛奶100mL大约3g,肉类20g/100g,鸡蛋13g/100g
钙含量:牛奶90mg/100ml,肉类20mg/100g,鸡蛋50mg/100g,牛奶中钙的人体吸收率大约为70%,其他食物中钙人体吸收率大约为20%-30%
@山炮一门 关于你的发言,我再次回复
1.散户奶农和个体奶农均是散户,真要是养了几百头奶牛不可能自己或者一家人养得过来,必然是专业化运作的牧场。靠自己?还不说价格问题,你能把菌落总数问题解决我都算你牛逼。
2.管理落后能从有没有重点大学食品专业毕业学生来判断?简直摧毁我对管理的认知。我们食品工程专业是培养专业性人才而不是管理性人才。
连BRC和IFC认证都没搞明白是干嘛的。这个认证就是评价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行业内全球公认最权威的评价体系之一,居然被轻飘飘的一句不是一个证书能说明的。
是的,高考成绩不能说明学生成绩好坏呗。
3.你的原话就是“国内奶企缺乏责任感,唯利是图。中国所有的奶企(是的,所有)都缺乏责任担当,没有想过如何壮大中国的民族产业,如何把奶瓶子攥在自己的手里。只想着如何赚钱,如何割消费者的韭菜”。
怎么现在成了伊利和蒙牛没有责任感?你要单说这两家我还不点名回复,你非要说我们都是我特别不满意。
关键是你的理由也站不住脚,伊利和蒙牛该如何承担责任?他们又享受了什么政策倾斜?这不是搞笑吗?国家的政策倾斜也是照顾牧业,而不会照顾乳业。他们既没有额外的财政补贴,也没有税收优惠,请问什么叫政策倾斜?
你要说我国乳企利润率高于国外乳企,你说割韭菜还有点道理,现在是我们的利润率都低于国外乳企。现在还成了我们割韭菜?
感谢 @芝麻酱 的发言。
知乎早就在走向非专业人士宣泄和抖机灵的地方,我现在心态很平和,怼就完了。
提问的人明显是一个自我联想很重的人,兑水牛奶?国家生鲜乳原料标准蛋白质是2.95g,市场上买的是3.3g,怎么加水还能提高蛋白质?你家的水富含蛋白质?
还有一个回答,是曾经的业内人士,山门一炮。回答不能说错误,只能说大部分是错误的。
1.什么我国是散户奶农为主,规模化少。这是哪一年的老黄历?2018年,我国奶牛大规模化养殖都超过50%了,还别说小规模农场。小规模农场也不是大家想象的散户奶农,只是相对于万头存栏的大牧场而言算小。毕竟自动挤奶设备现在根本不是散户玩得起的,投资太大了。
从08年三聚氰胺爆发之后,国家就意识到散户养奶牛的危害,政策一直在引导建设大规模牧场,散户逐渐退出。
2.管理落后?这又是那年的老黄历?或者说是哪个企业的老黄历?拜托,这可是一个充分竞争行业,而且是一个微利行业,管理落后带来的成本上升根本扛不住。
就拿国内乳企目前多个工厂拿到的欧盟双认证A+证书来说,这个认证是目前全球最权威的食品质量认证之一,没有顶尖的质量管理水平你是绝对拿不到的,更不要说拿A+。对了国外乳企目前拿了A+的工厂都是极少的。奶粉企业更是只有国内乳业拿到了。
3.国内企业没有责任感?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企业最大的责任感就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多赚钱,不赚钱就是最大没有责任感,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乳企的不赚钱倒是可以称得上没有责任感。另外有一句罗翔老师的话放在这里特别合适,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遵纪守法,这个人完全有可能是人渣。同理,标榜自己有责任感的企业也一样。
作为业内人士,你的问题里面有几个问题。
1.你比较的时候应该都用相同渠道相同规格相同类型的做对比,就京东来讲,同样是官方店,同样是全脂牛奶,同样是1L*12装,蒙牛的价格是140元,兰雀的价格是129元。差距根本没那么大。
不同渠道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产品价格差异很大,这不是生产加工企业能够去决定。
2.关于奶味问题,我之前专门有过一篇文章回答,所谓奶味主要就是脂肪的蒸煮味,跟蛋白质含量高低没有关系。欧洲的奶牛产奶脂肪含量高,自然感觉更香浓。
3.乳制品国内的价格比国外高也很正常,国内的生鲜乳价格比国外高多了,我们作为制造企业无能为力,原料价格高了自然产品就贵了。
牛奶的价格有多种因素组成。首先是质量的问题;其次是品种的问题;最后是税收与补贴的问题。
三聚氰胺事件一般指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故、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故、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故)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这个事件对中国的奶制品产业是灾难性的。没有20年时间是恢复不过来的。
三聚氰胺事件是从婴幼儿奶粉开始,迅速扩散到了各种奶制品。并演化出各种版本,如,有人给牛喂三聚氰胺,然后牛奶里就有三聚氰胺了。
这个事件,甚至连三聚氰胺这种非常好的化学品也被污名化了。
这起事件后,任何解释都不管用了。很多厂家只有强调,奶源地。比如奶源地是新西兰、是荷兰等等。
上述两个国家是听到最多的!
此外,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降价的策略是不管用的。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升价反而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牛奶的好坏,牛的品种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比如水牛就产不了牛奶。
比如上面的牦牛奶就有他特殊的竞争优势。
因为只有青藏高原有牦牛。其它地方想产也产不了。所以他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在营养特性上来说,牦牛奶有其特点。
新西兰,荷兰等国家农业发达,饲料(绝非天然牧场)便宜,养殖管理技术成熟,奶制品的制造流程严格,这导致成本低。
这一些不用怀疑。
最关键是税的问题。在很多奶制品,欧洲一些国家是零税收政策。
对于出口的奶制品,还提供额外的补贴。
鲜牛奶中,本地牛奶往往更具竞争力。但是其辐射面仅为当地。因为这类牛奶的保鲜其有限。
这类牛奶中最有意思的是,牵一头牛奶,然后直接挤牛奶这种方式。
还有的居然是,人直接到牛奶面前,然后用消毒纸擦干净乳头,人就直接在上面吸。上面这种画面在不少地方上演过。
上面这种乳糖不耐受是一个关注的重点。
XXyb曾经就在这个问题出了点事。
XX=?
yb=月饼
波兰的苹果汁、牛奶还是少吃少喝。
懂得自然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