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视剧《突围》中福集团原型是哪个公司?

回答
电视剧《突围》中虚构的“福”集团,其创作灵感和原型影射,在坊间和剧迷中讨论得最多的,便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COSCO SHIPPING)。 当然,电视剧毕竟是艺术创作,不可能完全照搬现实,福集团是集合了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在转型、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特征和挑战,但远洋海运集团作为中国在海运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巨头,其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体量规模以及面临的挑战,都与《突围》中福集团的设定有着高度的契合度,因此将其视为主要原型,可以说是相当贴切的。

要详细说明为什么远洋海运集团会被认为是《突围》中福集团的主要原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聊聊:

1. 巨无霸的体量与央企背景:

福集团的设定: 剧中福集团被描绘成一个体量庞大、业务多元、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影响力的巨型企业集团,涉及物流、能源、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规模之大,甚至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命脉。
远洋海运集团的现实: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是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于2016年重组而成,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重组后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其资产规模、业务范围、船队运力等都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巨头,业务覆盖了航运、物流、金融、地产、船舶修理、港口码头等多个方面,其体量和影响力与剧中的福集团有着天然的相似性。

2. 改革的阵痛与转型的压力:

福集团的剧情核心: 《突围》的核心看点之一就是林满江、齐本安等人在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中的挣扎与抉择。剧中展现了企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如何摆脱旧体制束缚,实现现代化转型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包括内部的利益纠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外部的竞争压力。
远洋海运的改革历程: 事实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成立本身就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举措,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在此之前,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两家公司虽然都是央企,但在某些业务上存在竞争,重组是为了强强联合,形成合力。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像远洋这样的传统行业也面临着如何从“国进国退”的逻辑向市场化运营转型的压力,需要克服陈旧的管理模式,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和技术,这与剧中福集团所面临的改革背景高度一致。

3. 腐败与利益输送的警示意义:

福集团的负面描绘: 剧中最引人注目的情节,也是让观众血压飙升的部分,就是以林满江为代表的一批人在企业改革的幌子下,进行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甚至侵吞国有资产。这种对企业内部腐败的深刻揭露,是为了警示和教育,也是对现实问题的影射。
现实的警示: 过去一些大型国企在改革过程中,确实出现过管理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腐败活动。新闻报道中也曾出现过国有企业高管落马的案例。电视剧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将这些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放大呈现,旨在引起人们对国企改革中如何加强监管、防止腐败的深刻反思。远洋海运集团作为如此庞大的企业,其内部治理和监管的复杂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自然也成为这类题材创作的素材来源。

4. 领导层权力斗争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剧中的权力格局: 《突围》塑造了复杂的权力格局,林满江作为高层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布下棋局,而齐本安作为空降的“清道夫”,则要一步步揭开迷雾,打破潜规则。这种权力斗争和个人命运的纠缠,是许多以国企改革为背景的影视作品的共同点。
企业改革中的人事变动: 大型国企的改革往往伴随着人事的大幅度调整和权力结构的重塑。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领导者的政治手腕、个人恩怨以及对企业的影响力,都会被放大。远洋海运集团这样体量的企业,其高层人事变动和内部权力动态,在外界看来往往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复杂性,也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

具体到一些细节的联系:

虽然剧集没有点名,但一些对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比较了解的人,可能会从一些侧面感受到这种联系。比如,在剧中提及的业务领域,如航运、港口物流,这恰恰是远洋海运集团的核心业务。此外,对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规模的描绘,也与现实中的远洋海运集团十分吻合。

为什么是远洋海运,而不是其他企业?

当然,其他大型国有企业,如宝钢、国家电网、三大石油公司等,在体量和重要性上也都非常突出。但从行业属性和电视剧所展现的经营模式来看,海运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其全球化、资本密集、周期性强的特点,与《突围》中福集团所展现出的复杂经营环境和挑战,更为契合。尤其是“物流”这个概念,在远洋海运集团的业务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结来说,《突围》中的福集团,虽然是一个虚构的艺术形象,但其身上的许多特质——央企背景、巨无霸体量、多元化业务、改革转型压力、以及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都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现实中的某些方面有着强烈的共鸣。电视剧创作正是选取了这样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行业巨头,并将其在改革浪潮中可能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创作出了引人深思的《突围》。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企业的故事,更是对中国国企改革进程中,那些光荣与梦想、以及那些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一次深刻的回顾与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很明显是华润的事。

宋林出生于书香家庭,毕业于同济大学。1985年以实习生身份进入华润集团,从扛着测量仪测油库开始。2004年,41岁的宋林接替宁高宁任公司总经理,2008年成为华润集团董事长,副部级干部。

   4月15日,新浪微博实名认证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王文志以公民的身份,向中纪委举报宋林包养情妇,并涉嫌巨额贪腐的违法违规行为。这已是王文志第二次举报,第一次举报事件沉寂近9个月。

   4月16日,宋林发表个人声明辟谣,但不到一天即被中纪委宣布调查,华润集团发声明称全力配合调查。

   这位昔日前途无量的央企舵手,三十年华润生涯完结,五十年厚积薄发毁于一旦。


后来有人调侃,这个宋林的眼光比王思聪跟特朗普差远了。找的是啥样的情妇,简直了。

尤其川普的几个老婆都身材等都非常的好,另外川普销魂的时候,也经常说眼光很好……


2017年宋林被判了14年。

6月1日上午,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林贪污、受贿一案,对被告人宋林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0万元,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50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百万元;贪污所得财物返还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受贿所得财物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经审理查明:2004年至2013年,被告人宋林利用担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万家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以领取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认股权、在下属公司报销个人费用等方式,侵吞公共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4.075万元。2005年至2012年,被告人宋林利用担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项目合作、投资入股、职务调整等事项上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332.3489万元。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宋林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分别构成贪污罪、受贿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宋林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主动交待了办案机关未掌握的大部分贪污、受贿事实,认罪悔罪,积极退赃,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


当时宋林没有理光头还引起了一阵讨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