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人能用手接住一个以光速向自己飞来的原子吗?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知,也包含了一些科幻的想象。如果抛开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限制,只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答案是:不可以,任何人都无法用手以我们理解的方式接住一个以光速飞来的原子。

让我试着把这个过程拆解开,讲得细致一些,同时尽量避免那些让大家一眼就觉得是AI在说话的套路。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以光速飞来的原子”。这里有几个关键的概念需要厘清。

1. 光速 (c) 是什么?

光速,也就是每秒大约299,792,458米,是我们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想要达到光速,都需要无限的能量。而原子,即使是很轻的氢原子,也具有质量。所以,一个“以光速飞来的原子”本身就超出了我们目前物理学的范畴,或者说,在现实宇宙中,它是不可能存在的。

即便我们抛开“不可能达到光速”这个前提,只是想象一个速度无限接近光速的原子,问题依然存在。

2. 接近光速的原子有多可怕?

当一个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它的动能会变得极其巨大。动能的计算公式是 $E_k = (gamma 1)mc^2$,其中 $m$ 是物体的静止质量,$c$ 是光速,而 $gamma$ 是洛伦兹因子,$gamma = 1/sqrt{1 v^2/c^2}$。当速度 $v$ 趋近于 $c$ 时,$v^2/c^2$ 趋近于1,分母 $sqrt{1 v^2/c^2}$ 趋近于0,所以 $gamma$ 会趋近于无穷大。这意味着,即使是一个质量微乎其微的原子,一旦它以接近光速运动,其携带的能量也将是天文数字。

3. 能量的传递与“接住”的含义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住”一个东西,通常意味着我们能减缓它的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它的方向。这个过程涉及到动量和能量的交换。当我们接住一个球时,我们的手会向后移动,吸收球的动量和动能,将它们转化为形变、热量,或者传递给我们的身体。

现在想象一下,一个以接近光速飞来的原子,它携带的能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

瞬间蒸发你的手: 即使是单个原子,它的能量也足以瞬间将其周围的物质原子化,就像一次微型但极其强大的核爆。你的手,或者说构成你手的任何物质,都会在接触到它的那一瞬间,被其庞大的动能撕裂、汽化、甚至离子化。这不叫“接住”,而是一种瞬间的湮灭。
动量传递的灾难: 动量是质量乘以速度。一个接近光速的原子,即使质量极小,其动量也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巨大的动量传递到你的手上,会产生一股无法想象的力量,直接将你从星球上撕裂,并将你抛射出去,速度也是接近光速。你不会“接住”它,而是会被它“甩飞”,但这个“甩飞”的速度和能量,远超任何我们能理解的物理现象。
相对论效应: 即使我们能想象出某种“防御”机制,还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在你看来,原子是高速飞来。但在原子以接近光速运动的参照系下,它可能是相对静止的,而你和其他一切都在高速接近它。这种参照系的转换,以及不同参照系下观察到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使得“接住”这个概念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4. 触摸的本质

我们之所以能“触摸”或“接住”物体,是因为我们身体的原子和被触摸物体的原子之间会产生电磁相互作用。电子云的排斥力让我们感觉到“固体”。但当一个原子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其内部粒子(如质子和中子的核子)以及外围的电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因为巨大的动能和相对论效应而变得极端不稳定和复杂。你试图用你的手的原子去“接触”它,并不是简单的排斥,而是会触发更深层次的、更具破坏性的粒子层面的相互作用。

所以,总结一下,一个人无法用手接住一个以光速飞来的原子,原因在于:

能量过载: 接近光速的原子拥有近乎无限的动能,足以瞬间蒸发任何物质。
动量冲击: 巨大的动量传递会产生毁灭性的力量。
物质层面的破坏: 接触会引发原子和亚原子层面的剧烈反应,不是简单的碰撞。
物理定律的限制: 有质量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是基础物理学的原则。

更形象地说,这就像问一个人能否用指甲去接住一个正在引爆的恒星。两者之间的能量和尺度的差距,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的。我们最直接的感受会是,没有任何“接住”的可能,只有瞬间的、彻底的消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子是可以接住,但是会留下内伤!


高能粒子对于人体组织的透穿能力其实是空间探索学科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还有个专业的描述方式叫,透穿深度剂量Percentage depth-dose(PDD,不是你想的那个PDD)。它描述对于类人体组织,高能粒子穿透到不同深度的数密度分布。研究方式是实验和模拟,去看高能粒子能不能透穿到伤及内脏的地步 [1]

因为在宇宙里没有大气层和磁层保护就是会有各种高能射线,包括高能粒子和高能电磁辐射。所以为了保护英勇的空间探索的航天员们才有了这个学科。


作为一个对高能粒子粒子透穿能力的概念性的了解,可以看一下这一张图[2],说的是几种能量的质子,可以透穿到什么深度。


可以看到不同能量的粒子有不同的PDD分布。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注入粒子的能量越大穿透性越强,~10MeV量级的高能粒子,能穿透皮肤软组织。只有40MeV 的粒子无法穿透颅骨,超过150MeV的粒子可以透穿整个头。另外一个规律就是特定能量的质子束流的PDD都有个吸收峰,所有粒子基本都沉降在吸收峰之前。

从这个简单的模拟可以看出来:想要有99%的把握“抓住”150MeV能量的粒子需要15cm的类人体组织。


掐指一算,我胖乎乎的手,展平手掌,如果质子束粒子沿着手指方向入射的话,我是可以“抓住”质子的。

但是质子沿着掌心入射的话,就无法保证大部分质子沉降在组织内


但是,从图中也可以看到,不管能量是高是低,在0附近的PDD密度分布也不是0,所以质子在即使是穿过很薄的一个薄层,受到能量很大的粒子的轰击也会有粒子沉积的概率。也就是说即使是非常接近光速的高能粒子0.99999c那种,也是有一定概率被手掌“抓住”。


稍微一算:质子的净质能是984MeV,简单算一下所以50MeV的质子大概是0.3倍光速,150MeV的质子大概是0.5倍光速,算是亚相对论性粒子。


从上面给出的信息,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结论是高能射线可以轻而易举地“注入”人体组织甚至穿透。


这种高能粒子的辐照,在一些时候,有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甚至是致命的。

因为这些高能射线所携带的能量可以轻而易举地破坏DNA结构,从而导致一系列其他后果。

在地面上,地球有磁层和大气层保护,高能带电粒子和X射电无法到达地面。但是在空间探索项目中,英勇的宇航员要进行太空行走,离开太空舱的时候,就相当于沐浴在来自太阳和宇宙射线里。


这个时候就需要研究,如何做防护,对于宇航员来说才是安全的。

这里有一张宇宙射线对于宇航员的潜在危害示意图[3]


里面标记了宇航员在受到宇宙射线辐射之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包含:白内障,神经衰弱,主要脏器癌症,皮肤问题,骨质下降,生殖系统问题,循环系统衰退等等。(剧烈可怕。。。)所以在把人送上去之前搞清楚高能粒子剂量对人安全不安全非常重要。


NASA有一个“人类研究项目”Human Research Program (HRP) [4]专门研究在高能粒子流环境复杂的太空里的辐射剂量以及防护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图:

包含:太阳活动变化,防护盾的设计,寻找合适的风险评估方式,个体易感人群鉴定,药物防治辐射,运动恢复。

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使得危机四伏的太空探索越来越安全。


诶,人类能走进太空不容易啊,致敬从事航天研究的一线工作人员和航天员们。



=========

其他创作的分类整理:

精选 射电 编程 太阳物理 科研目录

参考

  1. ^ Ann 2014 Biological Effects of Space Rad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2. ^ Sayyed et al 2014 Evaluation of energy deposition and secondary particle production in proton therapy of brain using a slab head phantom
  3. ^ Jeffery et al 2014 Space Radiation: The Number One Risk to Astronaut Health beyond Low Earth Orbit
  4. ^ NASA reports 2018 Health Effects from Space Radiation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