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猫绝育之后会恨主人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关心,也确实是个挺纠结的事儿。简单说来,猫绝育后“恨”主人,这个词用得太重了,也不准确。它们不会像人一样因为“被背叛”而记恨。但是,在绝育过程中以及术后恢复期间,猫咪可能会因为不适、疼痛、对环境的陌生以及对你的行为感到困惑,而表现出一些负面情绪,这很容易被我们解读为“恨”。

咱们就从猫咪的角度好好捋一捋这件事。

绝育术是什么回事?

首先,我们得明白绝育对猫咪意味着什么。对于公猫,是阉割手术,摘除睾丸;对于母猫,是卵巢和子宫的摘除。这是一个必要的外科手术,目的是为了控制生育,防止意外怀孕,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因为发情期带来的行为问题(比如乱叫、乱尿、逃跑等),甚至预防某些疾病(如子宫蓄脓、卵巢囊肿、睾丸癌等)。

猫咪在术前术中的感受是什么?

被捕获和运输: 很多猫咪都非常不喜欢出门,更不喜欢被强制塞进猫包里。这个过程本身就会让它们感到不安、害怕。它们可能已经预感到要去做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打疫苗,但这次比疫苗更“大条”。
陌生的环境和气味: 兽医诊所对于猫咪来说,是一个充满各种陌生气味(其他动物、消毒水)和声音的地方。这种压迫感会让它们极度紧张,甚至可能出现应激反应,比如躲藏、流口水、大声叫唤。
麻醉和手术本身: 尽管有麻醉,但手术过程对身体来说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它们可能会对针头、手术刀等产生本能的恐惧。术中它们是无意识的,但术后麻醉的苏醒过程可能会让它们感到迷糊、虚弱,甚至有点恶心。
身体的不适: 术后,伤口会疼痛,走路不稳,可能会有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猫咪很擅长隐藏疼痛,但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比平时沉默、慵懒,不愿意被触碰,甚至对平时喜欢的抚摸都反应平平。

为什么会出现“恨”的误解?

正是因为上述的这些感受,猫咪在绝育后可能会表现出我们人类解读为“恨”的行为:

1. 躲避和疏远: 为了减少疼痛和不适,猫咪会选择一个安全、安静的地方躲起来,比如床底下、衣柜里。它们不再像平时那样主动来蹭你、找你玩。这种躲避行为,如果你觉得平时它很黏你,自然会觉得它是不是在“闹脾气”或者“生气”。
2. 拒绝触碰和玩耍: 它们可能因为伤口疼痛,或者仍然处于麻醉恢复的迷糊状态,所以不让你碰它们。当你试图去摸它或者抱它时,它们可能会发出嘶嘶声、哈气,甚至想要抓你一下。这些防御性的行为,很容易让我们误以为是它们在表达敌意。
3. 食欲不振或排斥: 它们可能因为恶心或者疼痛,不愿意吃东西。如果你强行喂食,或者只是觉得它不吃东西是你“虐待”它,它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排斥。
4. 行为改变(暂时): 有些猫咪在术后可能会变得比平时更粘人(寻求安慰),也有些猫咪会变得更加孤僻和警惕。这种与平时判若两猫的表现,常常会让我们感到不适应,并开始怀疑是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

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

关键在于理解猫咪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用耐心和爱心来帮助它们度过这个时期。

这不是“恨”,是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它们不是在报复你,也不是在怨恨你剥夺了它们的“生育权”。它们只是一个动物,正在经历一个有生理创伤和不适的过程。
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恢复环境:
安静: 给它们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房间,或者一个舒适的角落。
温暖: 确保它们感到温暖,可以准备一个柔软的窝或者垫子。
方便: 将食盆、水盆和干净的猫砂盆放在它们容易去的地方,并且它们不需要进行太多复杂的移动。
避免打扰: 不要强迫它们出来,也不要让其他宠物或小孩去打扰它们。
温和的陪伴:
观察: 轻轻地观察它们,了解它们的状况。
轻声说话: 用温柔的声音和它们说话,让它们知道你在身边。
非侵入式互动: 如果它们愿意,可以轻轻地抚摸一下它们(避开伤口区域),或者给它们一些轻柔的玩具逗逗它们(但不要强求玩耍)。
耐心: 它们可能需要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来恢复。不要急于让它们回到以前的状态。
遵循医嘱: 严格按照兽医的指示给药、护理伤口。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兽医。
理解行为的改变: 它们的不适感会慢慢消退,随着身体的恢复,它们会逐渐恢复正常的社交行为。那些“敌对”的行为会在疼痛消失后慢慢消失。

长远来看,绝育对猫咪是好处多多:

虽然术后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互动,但长远来看,绝育对猫咪的身心健康是极有益处的。它们会更稳定、更少地受到发情期带来的困扰,也能预防很多严重的健康问题。你的爱和照顾,加上这个必要的“小手术”,会让它们的生活质量得到长足的提升。

所以,与其担心猫咪会“恨”你,不如把重心放在如何科学、有爱地照顾它们,帮助它们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当你看到它们术后一切安好,重新活泼起来,你会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它们表达爱的方式很多,不会因为一个手术就否定你长久以来的付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Serendipity

猫应该不会「恨」饲主,

但可能会对饲主形成「恐惧性条件反射」。

若想解决问题,就要先准确定义问题[1]

恨,怨也。从心[2]——《说文解字》

「恨」与心有关,指向内心

我们能直接问出猫的内心想法吗?

若非读心术,恐怕做不到。

虽然我们很难探查猫的「想法」,

但我们却可以分析猫的「行为」。

而「行为」正是动物行为学所研究的对象[3]

正如我们很难去问动物「怎么想」,

但我们至少能看到动物「怎样做」。

(一)「恨意」的踪迹

——恐惧、防御行为与经典条件反射

那么当饲主认为猫在「恨」自己时,

猫通常表现出了哪些行为呢?

1.不理饲主、不让摸=躲避逃跑

2.以挠人咬人回应饲主的亲近举动=反击

3.攻击饲主物品(气味)=反击行为的延伸

以上行为,

本质上均属动物的「防御行为[4][3][5][6][7]

所谓的「恨」更有可能是「恐惧」。

恐惧能激发动物的防御机制[8][9][10][11][12],如果失去了恐惧,当动物面临威胁时便更难生存[13];有时还没等捕食者现身,当动物一发现与捕食者有关的信号(如气味),就可能采取躲避行为[14]

在自然界中,猫既是猎人也是猎物,身为捕食者的同时,也是被捕食者。

对被捕食的恐惧,深植于它们的天性之中。

那猫又是为什么会在术后,开始变得「害怕」饲主、进而对饲主表现出防御行为(躲避甚至反击)呢?

这其实是动物的一种学习能力,

即「经典条件反射」。

例如,提到知乎你也许就会联想起蓝色。

虽然你从未刻意学习过「蓝色代表知乎」这个概念,但当你一次次打开蓝色的知乎图标、点击蓝色的赞同按钮时,你也许就逐渐形成了这种反应:一提到知乎,脑海中就浮现出蓝色。

对猫来说也是如此,在猫的小脑袋瓜中,很可能并不存在「你很坏」这样的意识。

而只是将「你」与某种危险因素建立了关联。

那么,究竟是什么危险因素,

又是在什么时候联系到你身上的呢?

(二)嫌疑者「铲屎人」的现身

——手术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比于需要复杂认知才能理解的「手术」这一概念本身,更显而易见让猫恐惧的原因,往往出现在术前环节,例如:

1.术前验血 [15]

①抽血前的保定(制动动物)过程,可能引起某些猫的恐惧;

②抽血过程,可能引起某些猫的疼痛和恐惧。

2.诱导麻醉 [16] [17]

①注射前的保定(制动动物)过程,可能引起某些猫的恐惧;

②注射诱导麻醉剂的过程,可能引起某些猫的疼痛和恐惧。

类似以上的术前准备过程,往往才是让某些猫「恐惧」的真正原因,这通过猫的「嚎叫」、「挣扎抵抗」、「试图逃脱」等典型的恐惧反应防御行为就可以看出。至于猫是否会恐惧以及恐惧的程度,则因医护水平和猫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验血和麻醉依然是手术前不可略过的重要环节),比如有的猫在出门时就已经非常害怕了。

而手术时,猫处于麻醉状态,是不太可能会感到恐惧的。

在上述的术前环节中,猫饲主往往出于对猫的担忧,会始终注视着猫咪;而相比于紧靠在猫身边的动物医护人员,由于距离和站位的缘故,猫饲主往往会更频繁地出现在猫的视线中。

于是当猫感到疼痛和恐惧时,看到最多的形象就是饲主的脸(还可能包括身形、气味、声音等识别特征),进而就可能会对饲主形成「恐惧性条件反射(fear conditioning)」。


(三)你的猫与巴甫洛夫的狗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

在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中,狗吃到「食物」就「流口水」是不用学、天生就会的本能。而送餐前的「铃声」,对狗来说原本是一个无意义的刺激(「铃声」也许会让狗好奇,但本来是并不会让狗「流口水」的)[18][19][20]

狗通过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把喂食之前出现的「铃声」与「食物」建立起联系,于是便形成了听到「铃声」就「流口水」的条件反射[18][19][20]

手术那天,当猫看着你时,很多相伴而至的「刺激」都令猫感到恐惧或疼痛:

1.猫被动物医护人员逮住了!(动物保定)

2.猫被扎了一下,然后抽了血!(验血)

3.猫又被扎了一下!(诱导麻醉)

从始至终,猫看到的都是你!

也许你会觉得,你那时的眼神中充满了怜爱与关切,但是这都什么时候了!猫哪有心思去解读你那细腻的感情呀!

于是,猫就将「你(猫饲主)」与「被伤害」建立起了联系,进而形成「恐惧性条件反射」。

此后,「你」对猫来说很可能就等同于「危险信号」,猫自然也就以防御行为,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也就是与「你」建立起联系的,那些「恐惧」与「疼痛」。

例如,一见到你就联想起打针和抽血。

(当然,猫很可能也害怕兽医,但回家后,自然也就远离了兽医)

而这,也许就是所谓「恨」的本质。

因此,如果想让猫在术后不那么「恨」你,记得在医院时,与猫保持距离或调整站位;尽量不要让猫在又怕又疼时,面对的都是你。

更不建议「演戏」、搞一出「抢猫大战」的动作场面来,这大概率只会加重猫的恐惧和应激。

参考

  1. ^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美]尼尔·布朗(M. Neil Browne),[美]斯图尔特·基利(Stuart M. Keeley)著;吴礼敬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
  2. ^ 説文解字注/〔漢〕許慎 撰;〔清〕段玉裁 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
  3. ^ a b 动物行为学/尚玉昌 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
  4. ^ 尚玉昌. 动物的防御行为[J]. 生物学通报, 1999, 34(6):4-7.
  5. ^ 行为生态学(第二版)/尚玉昌 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0
  6. ^ 行为生态学/余顺慧 主编.—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6
  7. ^ 野生动物行为学/张明海,刘丙万,高中信 编著.—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9.5
  8. ^ Arne Öhman, Susan Mineka. Fears, Phobias, and Preparedness: Toward an Evolved Module of Fear and Fear Learn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2001, 108(3): 483-522.
  9. ^ Silva B A, Gross C T, Gräff J. The neural circuits of innate fear: detection, integration, action, and memorization[J]. Learning & Memory, 2016, 23(10): 544-555.
  10. ^ 陶嵘, 张亚林. 杏仁核在条件恐惧中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6, 39(1):58-60.
  11. ^ 张燕, 田玉娥, 李敏, 刘江杰, 韦美, 张丽丽, 李培培. 条件性恐惧消退过程中大鼠边缘下区突触素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变化[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9, 42(1):43-46.
  12. ^ 情绪心理学(第3版)/[美]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珍妮特·M. 哈维兰-琼斯(Jeanette M. Haviland-Jones),莉莎·费尔德曼·巴雷特(Lisa Feldman Barrett)编著;南莎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7〔Handbook of Emotions(Third Edition)〕
  13. ^ 进化心理学/张雷 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14. ^ 魏万红, 杨生妹, 樊乃昌, 周乐. 动物觅食行为对捕食风险的反应[J]. 动物学杂志, 2004, 39(3):84-90.
  15. ^ 小动物外科学(第2版)/[美] Theresa Welch Fossum,Cheryl S. Hedlund,Donald A. Hulse,Ann L. Johnson,Howard B. Seim Ⅲ,Michael D. Willard,Gwendolyn L. Carroll 编著;张海彬,夏兆飞,林德贵,杨德吉,张立波,张焱,何成华,谢富强,潘庆山,茅继良 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Small Animal Surgery(Second Edition)〕
  16. ^ 小动物麻醉与镇痛/[美]格温多林·卡罗尔(Gwendolyn L. Carroll)编著;施振声,张海泉 主译;林德贵 主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Small Anim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17. ^ 猫病学(第4版)/[美]诺斯乌斯(Gary D. Norsworthy)等 主编;赵兴绪 主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9〔The Feline Patient(Fourth Edition)〕
  18. ^ a b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5版)/[美]罗杰·霍克(Roger R. Hock)著;白学军 等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8〔Forty Studies That Changed Psychology(Fifth Edition)〕
  19. ^ a b 行为原理(第7版)/[美]理查德·W. 马洛特(Richard W. Malott),[美]约瑟夫·T. 沙恩(Joseph T. Shane)著;秋爸爸,陈墨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10〔Principles of Behavior(7 ed)〕
  20. ^ a b 家畜行为与福利:第4版/[英]布鲁姆(D. M. Broom),[加]弗雷泽(A. F. Fraser)编著;魏荣,葛林,李卫华,顾宪红 主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1〔Domestic Animal Behaviour and Welfare(4th ed)〕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