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语病。
网上有大量关于语病的讨论,但基本是拿中学的知识来教条式地硬套。
这里面一方面有中学教学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自以为懂汉语语法的问题。
语病是语法范畴里的概念,在此,我需要澄清几点。
第一,语言文字运用先于语法,语法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性总结,服从于语言文字运用,而非语言文字运用必须服从于语法;
因此,并非不符合语法的就是病句。
第二,句子中并非所有的重复都叫赘余,有很多是“羡余”,属于正常的语用现象,语法不能框定语用。
第三,很多习惯用语无法用语法简单分析。比如“打扫卫生”“救火”“看医生”“晒太阳”“王冕死了父亲”等等,这些词的动宾搭配用中学的语法分析都是病句,但它们都是对的。
第四,语言不仅是逻辑的表达,还是情感的表现,二者可能不一致。从逻辑上说,双重否定等于肯定,但是“我爱你”和“我不是不爱你”在情感上一样么?
回到本题。
引用我曾经回答中的部分内容:
“高声喧哗”(喧哗即高声吵闹)、“相差悬殊”(悬殊即相差巨大)、“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见)、“非法走私”(走私即非法行为)、“一致公认"(公认即一致认可)、"反复推敲“(推敲即反复考虑)、“共同协商”(协商即共同商讨)、“免费赠送”(赠送即免费给予)、“彻底根治”(根治即彻底治好)……这些都是看起来有语病但不能判为赘余的正确用法,都属于”羡余“,这种重复主要起到强调和音韵节奏美的作用。同时,“来自于”“涉及到”也不宜认定为错误用法(中学语病题一般判定为赘余),而是约定俗成的表达。
本人相关回答:
此外,如果你认为重复就是赘余,就是病句,那么“赠送”(“赠”就是“送”),“参差不齐”(“参差”就是“不齐”),“桀骜不驯”(“桀骜”就是“不逊”),“看见”(“看”“见”意思相近)、爱好(“爱”就是“好”)、“独立自主”(“独立”就是“自主”)、“畏惧”(“畏”就是“惧”)、“沉重”(“沉”就是“重”)……建议上述所有词你都不要用了。
题主的疑问是很好的,方便大家来共同讨论。过去,我写过很多语言文字的回答,都被人拿“中学老师教的”来杠。对此,我啰嗦一句,学习最怕的就是不深入探究,一知半解。如果总拿着中学的知识来说事儿,甚至奉为教条,人是很难进步的。
最后,推荐一位汉语言文字领域的资深人士 @蜃楼城少主
——
若对汉语感兴趣,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