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上,雄性也追星,一追好几百个,广种薄收;
雌性呢,好几百个追一个,求x,繁衍子孙。
扛不过的,是科学;想不通的,是哲学。
因为男性对“可得性”的要求很高的。
你让一个男生当范冰冰的室友他都不一定会追,但却在邻居家稍显可爱的妹子身边甘做舔狗。
追求者最多的不一定是那个颜值最高,身材最好的妹子,反而是颜值中等偏上的,各方面都平易近人女生。
这就是男生不“追星”的原因:他们追的是身边“可得性”高的人,而不是最有吸引力的人。
其实并不是,如果把明星的范围设定的更广阔一些。
体育明星是明星吗?追体育明星的一般是男粉。球迷绝对是最疯狂的粉丝群体(之一)。
二次元角色本质上是虚拟明星,二次元粉也是粉丝,各种周边也是粉丝经济,迷恋二次元的男粉不在少数,比女粉更多。(至于假的更真实,这句话本来就有悖论,已经是假的,又何来真实之说??应该是不会翻车吧,因为虚假所以纯粹美好,更符合想象,但和偶像艺人也是一样的,理想投射)
游戏粉类似。最近这两天的新闻不正是说明了男粉丝的狂热吗?
历史粉也是粉丝,尤其历史很多事情没有真相,很多是非对错没有定论,历史粉又自觉高别家粉一等,但吵起来却是不落人后。
红迷其实也是粉丝,不同角色的粉骂起来堪比粉圈大战,尊林尊薛?晴雯被逐袭人有没有错?黛玉的家产贾链有没有占用?宝玉算不算有情人?红楼的真正结局是什么?历史粉和红迷里面算是男女各半。
其实只有娱乐圈是女粉多,别的圈子或者男粉多,或者男女各半。总的来看,其实是平衡的。
娱乐圈粉圈是一个很令人反感的圈子,有的粉丝嘴臭、偏激、素质低,这都是不可否认的,但如果要说他们应该是鄙视链低端,倒也真的不必,其他领域的粉圈小众一些,不为大众了解,其实也并不高尚多少。
粉丝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有自己的喜欢和追求并没有什么错,无论喜欢的是什么,错误的是将其人格化崇拜,并做出一些违法不道德的事情。
很多人争议的是,竞技运动/历史文化/红楼梦,这些本身就格调高,相比娱乐文化而言,这点我不否认,至于二次元,我不觉得它本身格调高,但是某个领域和由此衍生出来的粉圈是两码事,事实上,任何领域只要沾上粉圈思维,都会不理智,甚至被崇拜的偶像本身都不一定是人化的形象,比如一个有很多受众,但却华而不实的价格品质不对等的品牌。事实上,通过营销,可以让任何一个东西成为偶像,培养出一批粉丝,进而收割。
这个回答,针对的是粉圈,粉丝经济,是不理智的粉丝,任何一类的粉丝,而不是竞技运动/历史/红楼这些领域本身。回答本身针对的只是饭圈思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领域。
挂个人:网络上肯定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且我也没看出来这个回答哪里美化粉圈行为了,私信骂人的话那我也不客气举报。
我来更新了,昨晚电竞男粉可真让人大开眼界
前有跪族篮孩,后有电竞nt……这不比吴亦凡的梅格妮们素质高?对不对?
原答案
AKB大热的那几年,AKB各个偶像的男粉拿钱打投总选搞出的幺蛾子都能写成一本书了(其中还有渡边麻友的国人男粉在贴吧集资被骗事件),且每年总选场外满地都是制造以几百上千为单位乱丢的实体碟垃圾;可不比肖战的光点事件癫狂?另外日本前几年还有一个叫富田真由的小偶像被男粉刺杀事件,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女性私生粉啥时候也没干过这种事吧。
除此之外还有初音未来,熟悉游戏领域还经历过PSV时代的玩家,当年初音未来主体机被炒到9000一台,这智商税可比乙女游戏的小圆铁片高多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是怎么得出女人追星现象比男人严重的?
不会吧不会吧。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亚速营前身是球迷俱乐部吧?
因为女性平等的时间短了。
虽然听着这理由怪里怪气,像是中国人痔疮多是因为蹲坑一样,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男性的娱乐活动挺多的吧,大部分都是由古代类似的活动转变而来的,所有你认为自古以来就有、且应该不分性别的娱乐活动,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男性活动。
体育运动是男性娱乐,各方面都是以让男性感到快乐而设计的,黄赌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就是男性的兴奋区,男性对打赌这种事有天生的快感,即时没有任何利益也会感到快乐,女性在这方面就没有那么明显的观感。
性别快乐感差异比较小的,也是因为男性有这方面的需求才出现,然后女性权益上来之后男女都参与,显得男女差异不大,然而实际上,男女之间的思维方式、感性思维的触及带不同,需求及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男性和女性对一件事情的期望,在某些方面是有点偏差的:男性更偏向自己达到期望,即时这期望毫无可能,女性在期望值比较高的时候,会把情感寄托在利益无关的他人身上。
不确定这种思维模式是性别决定的还是社会模式决定的,表现的情况就是大部分男性更自立,在单亲家庭中,只有父亲的,父亲会倾向于自己做到一切需要的,对孩子的管教属于放养,而只有母亲的,母亲会倾向于多关心孩子,把一部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种思维模式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母亲会更加亲切,以此塑造的娱乐模式,就是现在这种模式的偶像。
追星这事吧,往前到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追星,是不分性别的。当时的追星还属于对明星的崇拜和喜好,大家都是以才华开始,被歌曲感动,被文字感染,或者被卓越的表演所打动,情况不同,但是追星的目的只是把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塑造了一个形象,这是正常的崇拜强者行为,所以没有性别之分。
而现在这种偶像,就如同把孩子放在一个院子里进行比赛,每个孩子先进行一番自己介绍,目的是让观众对这个孩子有印象,记住他,在之后的比赛里,展现一些“普通人”接触不到的光鲜靓丽的内容,让观众无法辨别对方的真实实力——如果比语数英考试,熟悉的内容会削弱这种观感。
这套东西脱胎于评比花魁的模式,但是两者性质不同:花魁评比本质是观众对这个商品的喜爱程度,是现在,而偶像模式则是对偶像的未来报以期望,是以对方的成长为内容的评比,而男性观众对偶像的未来毫不关心——现在糟糕的表现在他们看来就是很糟糕,未来会不会更好都不应该把这么糟糕的东西现在表现出来,这属于浪费公共资源。
或者说,偶像这套模式,就是针对女性的一种娱乐活动,堪比足球比赛之于大部分男性,男性不理解追偶像,女性也不理解看足球,与此同时,很多女性对某些男性的娱乐活动也都不理解,但是男性不理解的女性娱乐项目就非常少,这差距就导致了会有人觉得追偶像很奇怪并发出提问,然而这样的问题女性经常都想问。
我认为娱乐活动没有高下之分,只要不危害健康,不犯法,不影响他人,那么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不理解没关系,接受就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