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了个健身教练增肌,按照他说的做了以后,上肢没怎么变化,反而肚子大了很多,应该怎么办?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头疼的,花钱请教练,结果练出个“大肚子”,这搁谁身上都不好受。别急,我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是怎么回事,然后找对策。

首先,冷静下来,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儿。

很多时候,健身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并不是教练完全没用,而是训练计划、饮食搭配,或者我们自己的执行方式,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1. 训练计划方面的问题可能性分析:

训练强度和频率:
过于侧重“大重量”而忽略了“动作质量”? 很多增肌计划会强调负重,但这不代表你可以不顾一切地去推拉。如果你的动作不标准,或者为了推起更大的重量而牺牲了肌肉的收缩和顶峰发力,那么力量可能会增长,但目标肌群(比如胸、背、手臂)的刺激可能不足,导致它们没怎么变化。
整体训练量是否偏低? 假设你的上肢训练动作很多,但每组的次数或者每种动作的组数都比较少,整体的训练量不足以给肌肉带来足够的生长刺激。
训练频率是否合适? 有些人可能一周只练一次上肢,这对于增肌来说可能频率不够。反之,如果练得太频繁,但每次都练到力竭且休息不足,也可能导致身体无法充分恢复和生长,甚至出现过度训练的迹象(虽然过度训练通常伴随疲劳,但也有可能表现为停滞)。
是否存在“欺骗性”训练? 有些动作,比如硬拉、深蹲,虽然是全身性的,但如果动作不标准,可能会让你觉得很累,但对目标肌群的刺激可能有限,反而消耗了你很多能量,并且你没有充分感受到上肢肌肉的发力。

动作选择:
是否遗漏了某些重要的复合训练动作? 比如对于上肢来说,引体向上(或高位下拉)、划船类动作(杠铃划船、哑铃划船)、卧推(杠铃或哑铃)、推举类动作(站姿推举、坐姿推举)是构建上肢肌肉的基础。如果你的计划里,这些动作的比例不高,或者被一些隔离训练动作(比如弯举、臂屈伸)过多取代,那么整体的增肌效果就会打折扣。
是否有过多的孤立训练动作? 尽管孤立训练有其作用,但如果你的计划里充斥着各种弯举、臂屈伸、侧平举等,而基础的复合动作不够,肌肉的整体增长就会受限。

训练的“时间下”肌肉刺激:
是否感受到了肌肉的“泵感”? 增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肌肉在训练后一段时间内保持充血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泵感”。如果每次训练完,你感觉到的只是身体疲劳,而目标肌肉没有那种饱满的感觉,可能说明你的训练方法没有让肌肉得到充分的刺激。

2. 饮食方面的问题可能性分析:

热量摄入是否过高? 增肌需要热量盈余,也就是说摄入的热量要大于消耗的热量。但是,如果这个盈余太大,你就很容易在增长肌肉的同时,也增长脂肪。肚子变大,很大程度上就是腹部脂肪堆积。你的教练是否有明确告诉你每天需要摄入多少热量?是否帮你计算了基础代谢率和日常活动消耗?
宏量营养素分配是否合理?
蛋白质摄入不足? 增肌的关键是足够的蛋白质来修复和构建肌肉。如果你的蛋白质摄入不够,即使训练了,肌肉也长不起来。通常建议每公斤体重摄入1.62.2克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或不合理? 碳水化合物是训练的能量来源,也是帮助肌肉恢复和生长的。但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远超身体所需,尤其是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包、含糖饮料),多余的能量很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腹部是脂肪容易堆积的部位。
脂肪摄入是否过多? 健康的脂肪是必需的,但过多的脂肪摄入同样会导致热量盈余和脂肪堆积。
餐次和进食时间: 有些教练会建议少量多餐,以保持身体持续的营养供给。但如果你的饮食习惯本身就有一些问题(比如高油高糖的零食、宵夜),即使你觉得自己在“吃对”,也可能是在“吃多”或者“吃错”。

3. 身体反应和个体差异:

你的身体对训练的反应可能比较特别。 有些人天生对某些训练刺激反应不明显,或者更容易堆积脂肪。但这不代表你不能增肌,只是需要找到更适合你的方法。
是否存在核心肌群力量不足? 腹部变大有时也可能与核心肌群力量不足有关,导致站姿或训练过程中骨盆前倾,腹部突出。

现在,我们来谈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与你的健身教练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直接告诉你的教练你的观察和担忧。

具体描述你的感受: “教练,我按照您的计划训练了X周,感觉上肢肌肉没有明显增长,但是我的肚子比以前大了很多,我有点担心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询问原因: “您觉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我的训练方法不对,还是饮食上需要调整?”
要求调整计划: “我希望您能帮我看看,是否可以调整一下训练计划,或者给我更具体的饮食建议,让我的增肌效果更明显,同时控制好体脂。”
提出你的疑虑: 如果你对他的训练动作或者解释有疑问,也可以直接提出,比如:“我感觉xxx动作做完后,我的腹部压力比我的胸部或者背部要大,这是正常的吗?”

一个好的教练应该能够:

认真倾听你的反馈。
能够解释训练背后的原理。
愿意根据你的反馈和身体反应调整计划。
不回避问题,而是主动解决问题。

如果你的教练回避问题,或者给出的解释含糊不清,或者仍然坚持原计划,那么你可能需要考虑更换教练了。

第二步:自我评估和调整(在与教练沟通后,或者如果教练无法提供有效帮助的情况下)

1. 审视你的训练计划:

检查动作的正确性:
录制自己的训练视频: 特别是那些你感觉效果不佳的动作。对比网上专业运动员或教练的示范视频,找出动作上的差距。你的肩膀、背部、手臂是否在发力?腹部是否保持收紧?
注意动作的顶峰收缩: 在动作的最高点,尝试有意识地挤压目标肌肉。例如,做哑铃弯举时,在举到最高点时,将哑铃稍微旋转,让小拇指朝上,感受二头肌的收缩。
关注“肌肉感受”而非“重量”: 增肌的本质是给肌肉足够的生长刺激,而不是单纯地举起大重量。如果练完动作后,你感觉到的主要是关节疲劳或者腰酸,而不是目标肌肉的酸痛和泵感,那就说明动作没有充分刺激到目标肌肉。
检查训练量和频率:
上肢训练频率: 对于增肌来说,每周对同一个肌群进行23次的训练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你每周只练一次上肢,可能频率不够。如果你的计划包含很多力量训练(比如大重量低次数),那么可能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或者降低训练频率。
训练量: 确保每个肌群都有足够多的组数和次数。一个肌群的训练,通常需要1020组的总组数(根据个体差异和训练阶段调整)。每组建议在615次之间,并能保证最后几次有挑战性。
检查动作的比例: 确保你的计划里有足够多的复合训练动作(如卧推、划船、引体向上/下拉、推举),这些动作能同时调动多个肌群,提供更全面的刺激。隔离训练作为补充是好的,但不能取代基础。

2. 调整你的饮食:

记录你的饮食: 连续几天(比如一周)详细记录你吃的所有东西,包括份量。很多手机应用都有食物数据库可以帮助你计算热量和宏量营养素。
计算你的基础代谢率(BMR)和总日能量消耗(TDEE): 你可以根据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和活动水平来估算。网上有很多计算器。
计算你的增肌目标热量: 在TDEE的基础上增加250500大卡/天。这个范围通常能提供足够的热量支持增肌,同时避免过多的脂肪堆积。
调整宏量营养素比例:
蛋白质: 确保每公斤体重摄入1.62.2克蛋白质。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鸡胸肉、牛肉、鱼、鸡蛋、牛奶、豆制品等。
碳水化合物: 占总热量的40%60%。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薯类、蔬菜、水果。尽量避免过多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
脂肪: 占总热量的20%30%。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牛油果、坚果、橄榄油、鱼油。
控制“垃圾食品”: 远离油炸食品、高糖饮料、加工零食等,它们很容易造成热量超标和脂肪堆积。
分餐进食: 如果你的教练建议少量多餐,并且你觉得这样更容易控制总摄入,可以尝试。关键是要控制好每一餐的份量和质量。

3. 关于腹部变大的几个特别提醒:

腹部是脂肪容易堆积的部位: 如果你的整体热量摄入过高,即使其他部位没有明显变化,肚子也可能最先显现出脂肪堆积。
腹肌的训练并不直接“燃脂”: 很多腹肌训练(如卷腹、仰卧起坐)主要是锻炼腹肌的力量和耐力,让腹肌更结实。但腹肌的显露程度取决于整体体脂率。如果你体脂率高,即使腹肌再强壮,也会被脂肪覆盖。
“假性腹胀”或“腹部膨胀”: 有些训练动作(如负重深蹲、硬拉)或者高碳水饮食,可能导致腹部短暂性的膨胀感或胀气。这和脂肪堆积有所不同。你需要区分清楚是肌肉增大、脂肪堆积,还是暂时性的腹部膨胀。

第三步:持续监测和调整。

定期(比如每24周)测量你的体重、身体围度(胸围、腰围、臀围、臂围等),以及拍摄照片。 这样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身体的变化。
根据这些数据,结合你的训练感受和镜子里的变化,再与教练进行沟通,或者自己进行下一步的调整。 健身是一个不断尝试和优化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完美计划。

总而言之,当出现你这种情况时,最关键的是:

1. 不要恐慌,保持理性分析。
2. 积极主动地与你的教练沟通,寻求专业意见和解决方案。
3. 同时,也要自己学习和了解健身及营养的知识,学会辨别和调整。
4. 如果教练无法提供有效帮助,勇敢地考虑更换。

希望这些详细的分析和建议能帮助你走出困境,找到正确的增肌之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肯德基现在旗下有健身房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